收集 | DAO 的“人治困境”:内讧撕逼不断,利益分配不均

撰文:雨中狂睡

AragonDAO 的最新近况再度引发了加密行业对于 DAO 的热烈关注。

事情经过简而言之便是 Aragon 官方领导层和社区对如何处置国库资金产生了分歧,社区通过代币投票希望能够使用国库资金回购 $ANT,或者持有人平分国库债券,而 Aragon 官方领导层为了阻止这一行为,力图单方面转移国库资金。

可以说,AragonDAO 作为一个为了构建更多 DAOs 的 DAO,正在以一种非常不“DAO”的形式来掠夺国库资金。

其实这样的事情已有先例:

  • Arbitrum基金会未经DAO提案通过就先移动了DAO金库中的部分代币,并出售了1000万枚$ARB;
  • BuilderDAO两位创始成员因为是否挪用资金购买加密货币产生了分歧,并产生了口舌之争;
  • Paraspace团队内讧,创始人和团队互相指责,最终团队将创始人踢出了协议多签人员之列。

归根结底,大多争吵都来源于对利益分配的分歧。

当我们在谈论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区块链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DAO通过可信代码和智能合约约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组织体制。随之而来的,是公开透明和民主化决策的实现。

简单理解,DAO 成员的组成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所汇集的互联网社区,通过购买 DAO 代币或者注资的形式为实现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且不受单个个体的影响。最终 DAO 的决策由社区投票决定,社区也可以通过构建小组、创建任务来细化决策的执行和资金的用途。

在这其中,最关键的两点便是「去中介化」和「信任代码」。

但如今 DAO 的治理困境就在于本质上还是由人驱动的。每个人的利益取向不同,即使因志同道合聚集而来的成员,也只是因为个人利益取向结成了一个短暂同盟。这也意味着,只要出现利益分歧,内部战争就会出现。

AragonDAO 此次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社区期望能够通过回购代币或者获得国库债券的形式获得更多的利益,因为社区都是其治理代币$ANT的持有者。而 AragonDAO 的核心领导层则希望将国库价值控制在自身手中,因此发生了分歧。

就像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Lord Palmerston所说的,「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DAO 如今的困境来源于不同DAO成员因不同利益取向而分化成为了不同的利益同盟,利益同盟们将因不同的利益取向而发动治理战争。

一个不同利益同战争的例子是Uniswap在跨链桥上的选择。涉及此次治理战争的利益同盟分别是a16z和Jump Trading,他们分别支持LayerZero和Wormhole。最终,Wormhole凭借着更多的UNI代币投票,在投票中胜出,最终成为BNB Chain上Uniswap用户参与基于以太坊Uniswap DAO治理的媒介。

a16z 和 Jump Trading 的此次对决更像是公平对决,比拼的是自己手中选票数量。而 AragonDAO 的争议在于协议团队与社区对于协议未来“规划”的分歧。AragonDAO更像是一种套了 DAO 的外壳的公司组织,协议团队希望能够控制公司资金,而协议社区则认为公司资金属于参与社区的所有人。

似乎,由人驱动的 DAO,表面披着民主外衣,仍然需要将DAO的发展寄托于一个有能力的开明创始人,一个有能力推动事件进展的团队。就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国家百姓无法通过民主的手段参与国家治理,只能寄希望于君主是开明的实干家,这又与「去中介化」和「信任代码」背道而驰。

在 DAO 相关法规不断推进的当下,DAO 本身的治理困境却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DAO成员的利益取向产生了分歧,我们该怎么办?

或许,我们需要在法律的层面明确每个 DAO 成员的行为准则,将所有 DAO 成员身份和能力进行法律规范,以减轻不同利益同盟的分歧,最终推动 DAO 体制的广泛采用。

深潮 TechFlow 是由社区驱动的深度内容平台,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态度的思考。

社区:

订阅频道:https://t.me/TechFlowDaily

电报:https://t.me/TechFlowPost

推特:@TechFlowPost

进微信群添加助手微信:blocktheworld

Subscribe to 0x00plut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