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3个月10倍的涨幅不少朋友问我怎么看Dynex,首先明确一点,一个项目的价格和实际做的事不一定呈正相关,所以风险提示并不代表着否定其价格(当然我觉得现在这价格也有风险),接下来我主要根据公开信息去尝试论证Dynex在实际落地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Dynex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黑盒项目,创始团队匿名,核心代码未开源,有人曾扒出来创始人是一个被SEC处罚过的、擅长演讲和包装的奥地利企业家Daniel Mattes,打开Dynex官网也确实能看到充斥着大量不明觉厉的概念包装,量子计算、神经超级形态、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革命、尖端....这些词汇直冲天灵盖。
Dynex对其自己的定义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DynexSolve芯片算法的神经形态超级计算区块链,这是一种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有用工作量证明 (PoUW)方法”。
所以首先它是一条公链,其次它的核心在于DynexSolve和PoUW。
可以看到DynexSolve是其最核心的独创算法,实现了神奇的将任何GPU都可以转换成模拟神经形态计算芯片,可是这样革命性的技术却至今没有任何一篇公开论文,另外神经形态计算尚未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应用,包括各所顶尖高校、美国军方、英特尔和IBM都还在探索阶段,这就被Dynex突破啦?
再来到并不新鲜的PoUW概念,逻辑很好理解,以前的POW是大量算力去争抢计算一个无意义的数值,从而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如果让这个数值变得有意义了,一鱼两吃,又能挖矿保证网络安全运转,还能做点实际的事情甚至赚取更多回报,岂不美哉,所以PoUW概念应运而生,尤其是乘上了近两年AI的风口。
一些需要用到算力的场景就可以通过发任务的方式给到链,节点去计算完成任务后将结果返回给甲方,除了正常挖矿得到的链本身的奖励,甲方还能再给节点报酬,而且这些甲方大多还可以套上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国计民生领域,让区块链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听起来是一个很完美的结局,但是经不住推敲。
对于一条区块链来说,PoUW在开始、过程和结束三个阶段都太非标了,任务的数量和出现频率非标,完成任务的难度和耗时非标,验证任务结果的正确性非标,从而导致根本无法稳定出块且有效验证,这条链将不具备基本的可用性。
在Dynex官网可以看到说已经完成了3300个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只有1个,且这些任务全部都是黑盒压根不知道在做什么,也没有任何任务发布入口,那这些任务都从哪来的呢,目前这么大规模的GPU算力又到底在算啥呢,总得想办法给他们活干吧,于是又回到了POW的自娱自乐状态。
Dynex能够上涨的逻辑抛开坐庄,可以分为概念和需求。
概念:趁AI火热后套上PoUW的概念吃一波叙事红利。
需求:随着以太坊转POS后产生了大量闲置矿机再加上kas的外溢,所以从需求上,要有一个东西能把这些算力接住,再通过包装DynexSolve算法号称任何GPU都可以改造为模拟神经形态从而吸引算力进入。
目前Dynex争议较大,毕竟拉盘即正义,有矿工和二级赚钱的利益群体,但还是强调项目的价格和实际在做的事不一定呈正相关,meme币也没做事但是依然有价格,故仅站到做事的角度去推敲论证个人观点,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接下来会持续观望,毕竟站到行业发展角度真的也希望Dynex这类的项目能成功。
未经授权,各媒体请勿私自转载,请尊重创作者,谢谢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