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Recap: 稀里糊涂

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人,从看书这件事能看出来,今年读完的书,就只一本,张新颖《沈从文九讲》。

但今年也是读书最多的一年。19年 20年 21年书都没翻几页。

这几年书读的少背后有个比较搞笑的原因,我之前学数学和哲学,所以就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非哲学书不读,非数学书不刷。所以这几年搬了不少哲学书和数学教材回家,但是翻几页就犯困。

今年不知怎的,开了窍,毕竟不读书老是刷手机和发呆太无聊了些,就把这规矩去了。然后开始放飞自我,瞎读些书,不过大部分书都读不进去,要么读不懂,要么看不上😂

2022年总得来说,书是读得稀里糊涂,这工作也是稀里糊涂。项目方向换了四次,一个季度换一次,跟在游戏里开赛车似的,动不动来个急转弯,刺激是挺刺激。这一年,行业暴雷一个接一个的炸,到了年底吃瓜吃到自己身上还浑然不知,真是糊涂透顶呐,把自家车顶都给炸翻了。

不过我这糊涂虽是糊涂,但所幸没造成任何伤害。想起SBF这货说的最气人的一句话是,“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每天保持16h的工作时间”。尼玛,这个高举理想主义的恶棍,真是把自己骗的里外里不是人,要真16h,他卷跑的资金岂不是得再Double一下。把我都气醒了。

行业如此糊涂,所处的大环境也是糊涂极了。正应了那句话,治国如烙饼,哪面糊了,翻起来烙另一面。其实糊糊涂涂的烙饼也挺好的,就怕烙饼还较起真了,非要烙得个底朝天才罢休。举起千年大计、百年变局的大旗帜,死命烙,完了还自我感动,走不出来,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

2022年,从行业到社会,都充满着荒诞与虚无,回到自身职业也是稀里糊涂,不禁质疑起做许多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虽然今年书就读了一本,但看到张新颖对沈从文的研究,便足以给我莫大的支柱来思索和应对这一切人事。今年看的最感慨的一个访谈是多年前GQ报道的对话张新颖,张新颖以当代的赤子之心回应了沈从文传达的那种力量,他一点一点熟稔,一点一点细掰,端着、压着、委婉地、渐进地表达对沈从文的爱,让时隔五年再看沈从文的我,内心突然充盈着无穷的力量。

如何抵抗时代的荒谬与虚无?张新颖对沈从文的研究给了一个答案,“将生命与境遇尽力隔绝开来,以沉浸与专注,来抵抗时代的荒谬与虚无,以丰沛的感情去感受与表达,以务实的行动力去尝试和创造。” 张新颖作的《沈从文后半生》,沈从文的儿子“很多时候噙着眼泪读,停不下来”,余华“从晚上8点读到早上4点多,感慨万分”。

回到今年的读书总结,约摸翻了翻三类书,中哲、散文集、政治哲学。

杨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勉强读了1/3,真是读不懂,就这1/3还读了好几遍,后面看《三体的哲学解读》,看第二章生之谓性看了几遍,总算是看懂一些北宋哲学家程颐和程灝的思考脉路,北宋的哲学家对理讲的是真透。随后也就写了两篇文章,“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上海食事:想念秋风和馄饨”。还买了杨立华《庄子哲学研究》,钱穆《庄子笺注》,前一本读了10页左右,B站看了几集解读;后一本就读了个序言,庄子的文言文读起来太累人,以后随缘再读吧。

《胭脂记》《我与地坛》《小园即事》《人间草木》《中华谈吃》散文集,都是实在无聊时就抽出来瞎读几篇,随即再塞回去。不过有个古代小说集,《聊斋志异》挺有意思的,无聊时翻开一篇,读上一两遍,还挺朗朗上口。还有汪曾祺的中篇小说集,《受戒》,把其中最经典的受戒读了两遍。第二遍是有一次与媳妇在冬日的湖边散步,骑电驴过去的,冻的不行,赶巧看到一个湖边茶室,就赶忙躲进茶室呆了一个半小时。坐着无事,就和媳妇朗读《受戒》,在手机的微信读书上轮着读,我读一会她读一会。汪老毕竟是京剧作家,跟读剧本似的好玩。

政治哲学算是老本行了,这大环境太令人困惑了,很多大问题无从解释,就捡起了自己的《西方哲学史》《政治哲学》,又新添了一本《西方近代政治哲学起源与发展》,都只是挑着读,挑中世纪宗教黑暗时期的政治思想史发展,学习The WEST如何从1200多年的黑暗中走出来,并建立起宪政和社会契约体系。新添的一本书不好读,读了一半,读个前言来来回回啃了三遍多,才梳理顺一些基础关系和脉络,看完前言就写了一篇读后感“旅途 | 看书”,顺带把未看完的阿城《树王》喷了一顿。

害,其实大部分好书是真的读不懂,得注意力高度集中,还得仔细翻好几遍,才能勉强读懂和略微梳理清楚。一般的书,我又实在看不上(本人搞笑的读书观),比如被吹捧的很牛逼的史铁生神作《我的丁一之旅》,就读的我云里雾里。这本书用三个人物角色,穿越来穿越去,试图去讲清楚一些人的根本道理,乃至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作用。可这些问题都太大了啊,史铁生要写哲学,就正儿八经的像笛卡尔像霍布斯那样,从人的经验、感觉、抽象、推理、激情、理性、印象等基础材料做严格的定义和推导,推导完毕,再去构建一套社会理论或者政治理论。他这个写法,散文不散文,哲学不哲学,小说不小说,也不像心理学的学术书籍那样系统,真是四不像。文体四不像,道理也四不像,这本书放我卧室窗台好几个月了,睡前宁愿刷B站也不想读它。

在这稀里糊涂乱翻书的一年中,在这试图”安身立命“的一年中,恰恰通过《沈从文九讲》方发觉自己受沈从文影响如此之深,时隔五年再读他的东西,想起过往种种也在朦胧中印了不少他的影子和他那种“生命的力量“,磅礴深远。

2017年读《从文自传》时,在死人堆里的历险与自我的坚持,觉着动人。今年再读张新颖的研究, 才知道这种动人一直贯彻到沈从文的后半生和职业选择。

在寒冷的冬日下,年逾六十的沈从文便早早起床,倒上好几趟公交,手里捧着个烤红薯,等待着博物馆的开门。在同行与小一辈的作家飞黄腾达坐飞机出差的当口,他却放弃了作家的职业,转入博物馆做着不受待见的文员和小研究,一做就是一整个后半生,自我了然又干干净净,实在是动人。

今年虽只读完了一本书,可这本书却读的极认真。往往是在睡前念给媳妇听,有时念着念着便到了动情处,停下来,给媳妇讲讲沈从文的经历和其他作品。这种动情充满着生命的力量,得细细的读之。看张新颖老师写的沈从文研究,总不免回想到北宋的文弱哲学家们,在面对唐末五代十国以“人相食”为乐的昏暗时代,这些文弱的哲人们依旧构建出彻底的“生生不息”哲学理论。而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贯穿了沈从文的一生,再经由沈从文传递给诸多文人和学者,乃至于影响到了像我这样稀里糊涂想要安身立命的普通年轻人。

Subscribe to 一介青年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