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Blackwell 霸市,AMD能否利用低价突围,逆转股价颓势

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英伟达一直以来凭借其强大的 GPU 技术和市场主导地位占据着高地。AI市场的迅猛增长为硬件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从数据中心到云计算,全球对AI计算能力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英伟达的 Blackwell 系列 GPU 由于其卓越的性能而供不应求,牢牢占据市场份额。

然而,另一方面,常被人们忽略的 AMD ,正在通过其最新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路线图逐渐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面对激烈的竞争,AMD 试图从这场技术革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以此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AI硬件需求爆发:AMD的机会之门是否敞开?

AI 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需求的大爆发,硬件厂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据 Statista 的数据,全球 AI 市场预计将在 2024 年至 2030 年之间实现 29.4% 的年复合增长率,这种趋势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硬件升级,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设备的需求愈发旺盛。

英伟达作为行业领头羊,以其最新的 Blackwell 系列 GPU ,牢牢占据市场的高端份额,并因产品供不应求,预计到 2025 年底之前 Blackwell 系列订单将被完全预订,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根据Moore的说法,产品发布按计划进行,Nvidia的Blackwell GPU已经“预订满12个月”,这意味着尚未向公司下订单的客户在2025年底之前无法获得任何Blackwell产品。

在这场 AI 硬件革命中, AMD 看到了从市场缺口中切入的良机。

尽管英伟达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 Blackwell 系列 GPU 的短缺为 AMD 提供了独特的增长机会。 AMD 的 MI325x 和即将推出的 MI350 系列 GPU ,以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市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但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客户,比如与戴尔、联想和惠普等主要设备提供商合作,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 AI 推理能力的提升,预计到 2025 年,金融行业的 AI 硬件支出将达到 150 亿美元。而 AMD 正在针对这些新兴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MI350 系列基于 CDNA 4 架构,具有高达 288GB 的 HBM3E 内存,预计将提供 35 倍于其前代产品的推理性能提升,致力于在推理性能和内存容量上不断改进,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通过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硬件, AMD 力求填补英伟达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空白,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据估计, AMD 的 MI 系列产品有望在 2025 年占据 AI 加速器市场的 15% 左右,相较于 2024 年的 8% 市场份额实现显著增长。

虽然在高端硬件性能上, AMD 仍需追赶英伟达,但凭借自身在成本效益和市场灵活性上的优势, AMD 正在 AI 硬件的风口中迎来属于自己的发展契机。

AMD如何迎头赶上?技术和生态系统的较量

要想在 AI 硬件市场上和英伟达竞争, AMD 在技术上必须不断追赶。说白了, AMD 现在的技术水平确实比英伟达差一截。英伟达的 Blackwell 系列 GPU 已经成为了市场标杆,而 AMD 则通过 MI325x 和即将推出的 MI350 系列 GPU ,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变得更具竞争力。

虽然 AMD 的 MI325x 和 MI350 在性能上还不能完全和英伟达的 Blackwell 相比,但它们在计算性能和内存容量方面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根据 AMD 的官方数据, MI350 基于最新的 CDNA 4 架构,预计将在 2025 年推出,能够提供高达 35 倍的推理性能提升,配备 288GB 的 HBM3E 内存,这使其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与英伟达的 H200 甚至 Blackwell 竞争不再显得力不从心。

IDC 近期的研究也指出,预计到 2025 年, AI 加速器市场将以约 20%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AMD 的技术进步很可能正好赶上了这一波市场需求的提升。

除了硬件性能,生态系统的建设也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英伟达在这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尤其是 CUDA 平台。

CUDA 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 GPU 计算平台之一,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 250 万名开发者在使用 CUDA 进行 AI 开发,支持几乎所有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通过 CUDA ,开发者可以利用 GPU 的强大计算能力来加速复杂的 AI 应用,这为英伟达在软件生态上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相比之下, AMD 的 ROCm 平台仍在追赶。虽然 ROCm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平台,并且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但它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如 CUDA 。 AMD 正在加紧推动 ROCm 的发展,通过与主要软件开发商合作来提高其兼容性和易用性。

截至目前, ROCm 已经与超过 30 个主要的硬件和软件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其中包括戴尔、联想、惠普等。这些合作让 AMD 的平台能够在更多的系统中实现,并逐步被开发者认可。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Omdia 的报告,随着 ROCm 平台的逐步成熟,预计在未来两年内, AMD 在开发者社区中的认可度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对开放平台需求较高的行业中。

微软最近已经在其 Azure 平台上推出了基于 AMD GPU 的虚拟机实例,这表明 AMD 的硬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大客户的认可。 Meta 也在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部署了 AMD 的 GPU ,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 AI 计算需求。这些合作伙伴关系无疑是对 AMD 技术进步的认可,并为其在 AI 硬件市场的竞争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虽然 AMD 在技术和生态系统上还存在差距,但他们的进步不可小觑。通过不断提升硬件性能和丰富开发工具, AMD 逐步缩小了与英伟达之间的差距,并有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更多份额。如果 AMD 能保持这种势头,他们在 AI 硬件市场中从追赶者变成挑战者,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超越英伟达,都是很有可能的。

低价策略的魅力

英伟达以其 Blackwell 系列 GPU 占据了高端市场,通过顶尖的计算能力满足了最前沿的 AI 计算需求。然而,高昂的价格和供货短缺也给 AMD 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根据业内估计,英伟达的 Blackwell 系列 GPU 售价超过 30,000 美元,而 AMD 的 MI325x 和 MI350 系列的价格仅为英伟达的一半左右,这让很多对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看到了性价比的选择。

同时, 英伟达 的高端 GPU 订单已经排到了 2025 年底,供不应求的局面也进一步让 AMD 有机会填补市场空缺。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合适的平台迅速抓住投资机会至关重要。推荐使用多资产钱包 BiyaPay,可以定期查看 AMD 和英伟达的市场行情走势,寻找合适的交易机会。

如果有出入金的困扰,也可以将 BiyaPay 作为专业出入金的不冻卡工具,不论是充值数字货币兑换美元或港币,还是提现至银行账户,BiyaPay 都以快速、高效和无限额的方式,帮助投资者抓住投资时机,不错过市场变化。

受益于这一策略,AMD 数据中心业务在 2024 年第二季度表现非常亮眼,收入同比增长 115%,达到 28.3 亿美元,占总收入的近一半,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 MI300 系列 GPU 和 EPYC CPU 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数据中心部门的 EBIT(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400%,达到 7.43 亿美元,反映出 AMD 降价策略在提升销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盈利增长。这一表现也表明,公司整体的利润率并未被过度压缩。

在这个背景下, AMD 的 Instinct 系列 GPU 产品逐步获得市场认可,特别是 MI325x 和即将推出的 MI350 系列。数据显示, MI325x 在内存容量上达到 256GB ,几乎是 英伟达 H200 的两倍,极大提升了推理性能,使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中更具竞争力。AMD 预计 MI350 系列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开始出货,基于新一代 CDNA 4 架构,推理性能比前代产品提升 35 倍,进一步巩固其在 AI 加速器市场的地位。

AMD 还通过最近收购 Silo AI ——欧洲最大的私人 AI 实验室,增强了自身的 AI 实力,进一步拓展数据中心市场。 Silo AI 之前为 Allianz、 Philips 等大企业服务,这次收购也让 AMD 更有能力应对未来的市场需求。

在客户群体方面,英伟达更专注于那些需要顶尖性能的科技巨头,而 AMD 主要瞄准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云服务提供商以及科研机构等。根据 Gartner 的预测,到 2025 年,中小企业对 AI 计算的投入将增加 60%,而 AMD 高性价比的产品正是为了抓住这一增长机会。

此外, AMD 与亚马逊 AWS 和微软 Azure 合作,推出基于 AMD GPU 的云计算服务,降低了客户 30% 的计算成本,这也吸引了那些希望降低 AI 计算成本的企业客户。

估值与投资展望

在估值模型中,使用了当前的普遍收入预测,并增加了每年 1% 的增长溢价。这反映了 AMD 近期持续超出市场预期的良好表现。此外,我预计 AMD 的息税前利润率将在 2025 财年达到 33%,并持续到 2028 财年。在所有预测年份中,折旧与摊销占收入的比例约为 3%;同时,尽管资本支出预计会增加,但由于销售额的增长能够抵消这部分增加,因此资本支出与销售额的比例将维持在 2% 左右。

对于债务成本,假设 AMD 的潜在债务成本为 5%,这是基于当前 3.88% 的无风险利率和合理的市场利差得出的。同时,假设市场风险溢价(MRP)为 5%,加上 AMD 的 13% 税率,计算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约为 12.6%。虽然这一数字看起来有些高,但相比之前的模型,已经降低了约 30 个基点,体现了一种更保守的估值方法,以确保模型更贴近现实。

在终值计算中,我选择使用企业价值与自由现金流(EV/FCF)比率,而不是传统的企业价值与息税前利润(EV/EBITDA)比率。目前, AMD 的 EV/FCF 比率为 18.4 倍,远低于过去十年的中位数 43 倍。因此,我将这一中位数略微下调至 40 倍,考虑到未来五年业务逐渐成熟后,这应是一个合理的假设。

得出结论是 AMD 目前的股价被低估了约 15%。

与英伟达相比, AMD 的估值更具竞争力。英伟达的 EV/FCF 比率约为 40 倍,这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的增长有较高的期待,而 AMD 的估值相对较低,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进入点。

在财务表现上, 2024 年第二季度 AMD 的收入同比增长 9%,达到 85.84 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增长了 115%。非 GAAP 每股收益也同比增长 18%。这些增长数据表明, AMD 正在通过拓展 AI 和数据中心业务,不断提升盈利能力。

尽管如此, AMD 仍面临一些风险,比如英伟达在高端市场的强势地位,以及新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和接受度。如果新产品未能达到预期,或者市场环境变化,可能会对 AMD 的估值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 AMD 近年来在 AI 和数据中心领域的显著进步,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增长潜力。虽然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英伟达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 AMD 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灵活的市场策略,以及不断推进的技术创新,正在逐步缩小这一差距。

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外部风险, AMD 的低估值和强劲的市场增长前景,尤其是在 AI 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使得它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投资选择。投资者应当关注 AMD 在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展方面的持续努力,这将决定其能否在 AI 硬件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股东带来可观的回报。

Subscribe to BiyaPay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