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真是越来越热闹了,虽是熊市,Friend.Tech上线到在区区两个多月累计活跃用户已达50多万,而且日活跃用户在最近达到新高7万,虽没法与Web2动辄上亿相比,但在gasfee已经低至6Gwei的环境下,表现已远超绝预期远超多数Web3应用。
如果说圈内有人在等待一款能够结合社交/内容创作/Token激励等功能于一体的Web3应用的话,风哥绝对是第一个,正是当年币乎的“Key+点赞能量”机制让我深入圈子,并在行业扎根,如今的Friend.Tech的股权也被称为Key,不排除某种关联。
虽然期待,但Friend.Tech,我觉得不可能走远,一方面是Friend.Tech过分金融化,而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的增长过分依赖于Twitter本身。
根据Friend.Tech规则,注册需要四步,a.获得邀请码,这部分可以通过推特搜索“Friend.tech invite code”获得,到处都是; b.使用Google注册; c.绑定推特; d.至少向指定地址充0.01ETH(钱还是你的),完成以上四步才能注册完成;然后,如果想看内容,或者与某Kol称为紧密联系的“朋友”,需要购买该用户发行的“Key”。
这样,Kol就成了深宅大院的大老爷,进门,先给门房一点好处才能进去,还要给管家更多好处才能通报,Friend.Tech与头部Kol有可能弄巧成拙,最终变成神秘的曹操墓,真打开了啥也不是。
关于Friend.Tech的增长,我在之间的微博对Key定价机制进行了可能性猜测,可能会围绕模型f(x)=a⋅e^(b⋅x^c)展开,即Keys的定价机制是一个具有加速增长特征的函数,x为订阅用户总数,x较小时函数增长较慢,而在x逐渐增大时函数/收益增长加速,a/b/c均为常数,与账户账户运营者本身有关。假设a=1,b=0.0001,c=1.2,得到下面的函数f(x)=1⋅e^(0.0001⋅x^1.2),增长曲线如下:
果真如此,那么Key价值与Kol的用户总量就是关键因素。Friend.Tech这种内向型的社交平台,目前用户增长非常单一,Twitter几乎就是唯一的流量入口,Friend.Tech就成了与“知识星球”类似的平台。
而如果Friend.Tech想要走的更加长远,成为激励用户创作优秀内容的平台,才是王道。相比之下,可以看看Mirror,在变成其他之前,先占据Web3去中心化内容平台一哥位置,未来无论走哪一步,都游刃有余,而Friend.Tech上的Key是否值得参与,想必也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