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读一本《十日谈》。每天一个故事,七天读完这本书,从每个故事中提炼出人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表现出的各样反应。希望给正在丧失信心的你,送去希望之“光”。
第二日:谎言
我能预测出天体运行规律,但无法预测人心的疯狂
——牛顿
1720年春秋之际,英国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泡沫大破裂事件,这场经济泡沫的主体是英国南海公司,幕后推手是英国政府。
当时的英国政府因常年与西班牙进行海上霸权争夺,导致国库空虚,并欠下巨额债务。为了减轻负担,英国政府内部官员允许南海公司以开发殖民地的名义发行股票。南海公司募集来的资金,则部分用于购买英国政府发行的国债(这本质上是一种权钱交易)。
在权力辟护下,南海公司开始疯狂在国内为自己打广告,宣称殖民地“遍地是黄金”,黑奴贸易无比暴利。
但是实际上,南海公司根本没有从事任何商业交易活动,这彻头彻尾就是一场政府联合公司欺骗大众的闹剧。
有了政府背书,外加漂亮的财报数据,让当时的英国公民对该公司的股票前景抱有极大的信心,并大量购买该公司股票。股价随之开启了“疯牛”模式,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英国政府颁布《泡沫法案》,股票市场热情随之消退。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从1000英镑,急剧下跌到190英镑,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
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牛顿,于是就有了开头那段话。
同时,这场泡沫大破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政府更迭,辉格党最终上台执政。
是政府与南海公司的谎言,骗取了整个英国民众的信任。这个骗局之所以能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当时社会,信息流通极其不通畅。英国民众很少有能力去英国殖民地“考察”公司运作情况的,凡事只能够听取南海公司的宣传。
因为信息不流通,还发生过更加荒唐的事情,薄伽丘在《十日谈》里面就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来自法国巴黎的“小人物”恰泼莱托,是一个恶贯满盈的“跳梁小丑”,根据故事的描述,他本质上是这样的:
(1)编造假文书。“如果他真写了一份绝无弊端的契据,那反而教他羞愧得无地自容。”是《十日谈》对恰泼莱托的描述。
(2)经常发假誓。“他总是毫不在乎地发一个大大的假誓,所以每次他都靠这种无赖手段胜诉。”是这个人最真实的写照。
(3)“挑拨是非,散布仇恨”,“乱子闹得越大,他就越得意”,“酒店和下流的场所,却难得缺少他的踪迹”,这些都是恰泼莱托最真实的面目。
恰泼莱托的“无赖”,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有一次当地的大富户法兰西兹,有一笔极难催收的债务到期,法兰西兹考虑再三,认为恰泼莱托就是最合适的催债人选。于是就给他承诺了丰厚的报酬,恰泼莱托带着嘱托与对财富的渴求,就到了目的地。
但是当地人都不认识他,恰泼莱托打算重树立形象,以便采取某种谋略,来达到催收的目的。于是他本人从“跳梁小丑”变成了“谦谦君子”,以至于接触过他的当地人,都认为恰泼莱托豁达、正派、谦逊。
但是事与愿违,恰泼莱托在“演戏”过程中,害了一种致命的重病(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的黑死病),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他托福两个熟人,为他叫来了当地虔诚而又博学多识的天主教牧师。
在询问中,恰泼莱托用巧妙的谎言,为自己塑造了全新的形象:
(1)心地纯洁,虔诚追求,“不管我忏悔了多少次,我还是时时渴望把我所记得起来的一生罪恶、从我落地出生起,直到此刻做着忏悔为止,原原本本吐露出来。”
(2)身体纯洁,“我就照实说了,我还是一个童身呢,就象我初出娘胎时那样清白!”
(3)绝不贪图口腹,“每星期至少斋戒三天,只吃些面包和清水。”
恰泼莱托的假虔诚,彻底感动了神父。
于是在恰泼莱托死后,他就变成了一位“圣徒”,名声在当地非常好。尸体也被葬在高级的墓园中。
从恶贯满盈,到“圣徒”,恰泼莱托用自己临时编造的谎言,成功骗取了一位博学多识的牧师的信任。这种手法本身就十分卑劣,死后还被尊奉为圣徒,一方面是对当时天主教的讽刺,另一方面也是对施骗者的控诉。
但是这种骗局之所以成功,还与当时信息传输落后有极大的关系,由于大家能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导致大部分人只能够依靠当事人的一面之词进行来判断事情的真实性,这与“南海泡沫”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原因,是一致的。
话题回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如今的时代,被称为信息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信息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查到,最不行的,可以通过暗网搜寻,总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这是不是意味着,如今的世界,没人被骗了了?
当然不是!
2017年到12018年的ICO,如果放到10年的时间轴来看,几乎可以被称为“惊天大骗局”。
“大量项目方,只有一份白皮书就能募集数亿元资金。”这是ICO项目方的真实写照;“99%的项目最终归零。”这是目前投资者对那段时间出现的项目所达成的共识。
为什么99%的人会被骗?信息互联网时代,所有信息均为透明,为什么无法唤醒梦中人?
答案是,这些项目方在包装伪造上,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正是项目方的恶意造假,才导致投资者眼花缭乱,“安能辨我是雌雄”。具体方法包括:白皮书造假、网站包装、创始人造假、项目代码造假、项目进度造假。最后一招是就是卷钱跑路。
作为投资者,这些坑,你踩过几个?
其实作为投资者,自我教育程度,着实需要提升,投资智商太低,也是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
做投资,项目方的白皮书,总是要看的吧?但是参与ICO的投资者,没几个会去认真阅读白皮书。当然白皮书大部分情况下是项目方造的假。通过阅读白皮书,总能发现一些逻辑上的错误,这样的项目,你要投?当然不投。
非要投资,结果就是交智商税了。
如今,这些骗人与被骗的常识,希望也成变成一种“共识”,警醒你我。
熊市路漫漫,希望你不要被“恰泼莱托”与“南海公司”多次欺。最后不忘祭出我们的口号:不要下车,不要下车,不要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