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币乎,原创文章,转载请在文末留言。全文共2147个字,阅读共需大约10分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细读《投资异类》这本书,每次都会有新的启发。
绝大多数人工作,都会选十分成熟的行业或者公司。对中国人而言,世界500强,大型国有企业,更甚者直接考公务员,职业生涯直接与国家绑定。
对于工作而言,这样做没有任何问题,非常“稳”。
但是,如果将工作本身看作投资,如此做就大错特错了。《投资异类》中提到了大量投资回报超过成千上万倍的案例,这些案例在传统行业是不可能看到的。当然,案例中的绝大多数“冒险者”都得到了丰厚回报。
在全世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0年间,这些案例被奉为经典:刘晓松投资腾讯、龚虹嘉投资海康威视、吴彬投资唯品会、王刚投资滴滴打车、大卫·谢瑞登(David Cheriton)投资Google、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彼得·蒂尔投资Facebook、罗伯特·金(Robert E.King)投资百度,这都是投资圈最经典的案例,他们都收获了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回报。
20年犹如白驹过隙,恍惚间,一个时代就从80、90后生命中悄悄走过。
你又在哪?
这些投资者,完全可以选择去投资汽车制造、餐饮行业、对外贸易等领域。但是他们都选择了互联网领域。之所以他们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收益,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暴增带来的超级红利。宏观地说,就是信息革命带来的机会。
当然,现在这些红利已经正在加速消失。
如今,区块链技术出现了。如果说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革命,那么区块链的作用就是价值传递的革命。区块链行业未来释放的价值,据估算至少上百万亿美元,而现在这个行业的价值,不到一万亿人民币。
作为一个全新的赛道,80、90后,你打算怎么选?
20年后,你又在哪?
关键词:1000万,窗口期
**
**
友情推荐《投资异类》这本书
接下来,提炼书中作者提到的观点,加上个人理解,面对巨大的机会,该如何选择。
**
**
**
**
1000万
**
**
王利杰选择投资标的,投后估值必须低于1000万元。在他看来,超过1000万元估值的都不能称为天使轮。不过作者也提到,随着通货膨胀,投资市场环境的变化,初始估值可能会出现调整。
做资金盘、传销的人,经常会打着这样的旗号:我们的项目还是早期,进来一定会赚钱!
这其实与王利杰对初始估值金额的限定如出一辙。
“Paypal 创始人彼得·蒂尔”与“硅谷人脉大王、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投资扎克伯格,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4年,里德带着初出茅庐的扎克伯格,找到彼得,当时彼得已卖掉Paypal,成立了基金,沟通之后,彼得给扎克伯格开了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获取了Facebook 7%的股份,同时,里德也跟着一起投了4万美元(获得0.56%的股份)。
50万美金,7%的股份,推算出当时FB估值大概是714万美金。
如今,Facebook的市值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给它的天使投资人彼得·蒂尔带来了100亿美元的回报,差不多是投资额50万美元的2万倍。这是投资领域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现在的区块链领域大概也是这样的,行业发展,正从高超跌入低谷,低谷期就是估值处于低谷时期,能不能获得像投资FB这样到的回报呢?
当然可以!!但一定不是比特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不可投资,我是说投资比特币不会获得像投资FB这样的收益,但是还有很多公司、项目可以观察。
比特币10年间,价格走势
**
**
**
**
德州扑克的“买定离手”
**
**
在赌场,荷官经常会说“买定离手”,此话一出就不能再有任何动作了,后来者也没机会下注了。这时,机会之窗就关上了。
机会之窗关上之前,你会如何选择?
作者在文章中举了个例子:小米手机出现的时候,就是“买定离手”的时刻。
智能手机领域的品牌数量,相对于功能手机时代骤减。现在活着的手机企业都是在小米手机之前就成长起来的巨头,比如华为、Oppo、Vivo、魅族、金立等。小米出现之后,采用互联网战法,迅速占有市场,获得了智能手机市场巨大的份额。
在小米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虽然也出现很多失误,但是由于价格、渠道优势,还是一路过关斩将。也就是说,由于小米已有的优势使小米有“试错”机会。
但是之后的市场,就不允许创业者试错了,最明显的案例就是老罗的锤子手机。锤子最开始的T系列手机,由于做工、软件体验的瑕疵,市场一片叫惨,锤子团队更是是一脸懵逼(从老罗大战王自如,就知道锤子团队当时的懵逼状态了)。直到现在,锤子手机依然不温不火,倒是周边产品卖的不错,进一步说明手机行业竞争的白热化。
因此,对创业者而言,首先是活下去。如果你进入的行业是“窗口期”已经关闭的“买定离手”时刻之后,你的哪怕一点点失误,都不会被原谅。
那么对于区块链而言,这个窗口期关闭了吗?
当然没有!
据“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发部了2018全球数字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突破40亿,这意味着全球有一半人口“触网”。对应的,全球有多少人接触了区块链呢?目前没有专业机构对整个数据做过统计,但是根据全球比特币地址数来看,这一数据是:2920万。
全球比特币地址数
当然,这并不代“触链”人数,更不能够说明区块链窗口期具体时间。但是无论如何,作为区块链领域应用中的“王者”,比特币这点用户数,也是微不足道的。
换个角度,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目前尚未出现任何一些尽人皆知的杀手级应用,这就代表,区块链技术的窗口期远未打开,“买定离手”时刻也远没有到来。
更何况,未来区块链领域,可能也会像如今的互联网领域一样,各个细分行业都会出现巨头,例如钱包、交易所、安全、公链、矿场、技术培训、共享经济等等。
总之,面对区块链这个新兴事物,除了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还要勇于抓住机遇,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后,不忘祭出我们的口号:不要下车,不要下车,不要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