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是一个‘异类’”。
这是蔡文胜在给王利杰的新书《投资异类》作序时,对王利杰的评价。
异类,顾名思义就是与大部分不一样,好比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大雪之后一支梅。但是资本市场险象环生,绝对不是风花雪月吟诗答对的地方,没有绝世武功,如何闯荡江湖,立身于不败之地呢?
2011年,王利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投资,400万起步,一年之内赚到接近4000万。在接下来几年的投资中,身价更是涨到近百亿的规模。
2018年初,王利杰说道:过去一个月赚的比过去7年都多。
原因是:投资了加密货币。
可能点夸张,但抽丝剥茧,也许我们可以从王利杰的一系列成功中,吸取一点点经验,为自己,也为广大币圈投资者,提供一点点启发,避开一点点陷阱,少走一点点弯路。
这也是我准备读王利杰17年出版的《投资异类》这本书的原因。
关键词:时光,很珍贵
**
**
Time Is Money
文章内容,还是以写故事、举案例为主吧,在尽量生动的前提下,将道理讲出来。文章主旨也会围绕《投资异类》这本书展开,希望有缘点开这篇文章你得到一点点启发。
这本书在最开始,讲了一个关于时间认知的故事,故事来自美国科幻电影《时间规划局》(该片主流视频网站为收费视频,笔者为大家找到了免费高清版本,点击观看)。
既然是科幻电影中的故事,那故事当然是虚构的。
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里,当一个人成长到25岁以后,生命就会进入倒计时状态,所剩的时间会显示在胳膊上。
生命剩余的时间,会被写在胳膊上
时间就是这个“未来世界”的货币,因此时间就可以消费、赚取与存储了。消费时间,人们寿命就会减少,直到死亡;劳动则可以赚取时间,延长生命。
因此在这个虚拟世界的人,唯一的目标就是赚取时间。
但是穷人与富人赚取时间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穷人只能通过出卖劳动赚取时间,富人则可以通过向穷人收取时间的“铸币税”,获取几乎无限长的生命。在这样一个不断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穷人为了活下去,被迫疲于奔命地劳动,最大限度节制消费,以延长生命。但是富人则不断挥霍,却不用担心生存。
这应了中国一句古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实世界,不就是这样么?)!
故事中主人公与母亲都是穷人范畴,相依为命。主人公靠着年轻体壮,每天将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分配给自己的母亲,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有一天,因为交通工具票价突然上涨,男主母亲身上剩余的时间不足以支付车费,不得不在原地等待儿子到来。男主下班后在另一处公交站苦苦等待母亲到来,直到黄昏也没有等到母亲,当他明白过来母亲身体时间已经不足,赶到救援时,母亲已经倒在夕阳的余晖中,闭上了双眼!
故事完结!
故事很形象地将现实世界的情景映射到虚拟世界:穷人,因为穷而畏首畏尾,不敢闯荡,更不敢突破。勉强度日的窘境,让人活的压抑而郁闷,导致更穷困。
同时,这个故事也在启示另一个道理:时间就是金钱,对一个鲜活生命而言,时间是唯一的稀缺资源。
很多时候,穷,是因为思维局限,导致人被局限在某个穷困环境,而不是相反。思维认知的落后,当然也会导致时间不值钱,生命也就没了质量。
故事中的主人公与母亲,为什么只能牢靠打工勉强度日呢?为什么没有赚到足以生存下去的时间?除了那个社会存在问题,想必与认知落后不无关系。对于这对母子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时间,只能用来打零工赚一点点“饭钱”?至少他们的生命在25岁之前,并没有进入倒计时状态。
因此,认知落后,才是最可怕的!
《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有这样一句名言: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教父》:笔者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同样,对于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工作、创业与探索的你我来说,最重要的同样是时间。但是有人在这大好的岁月光景中,无法静心学习进步,每天想到的都是投机取巧,浪费光阴。殊不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庄子《秋水》篇,有这样一段话: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希望,你不是井蛙、夏虫、曲士,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更不要浪费时光!
区块链行业,前景无限,在这个行业学习、工作、创业,一定要不断提升认知,同时节约时间,努力进步。最后,仍不忘祭出我们的口号:不要下车,不要下车,不要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