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吊演员坠亡事故背后,“越惊险越赚钱”的高空搏命江湖

绸吊演员坠亡事故背后,“越惊险越赚钱”的高空搏命江湖

陈佳慧,谢紫怡,2023-4-25


杂技演员蒋乾(左)的表演现场。本文配图均与坠亡事故无关。(受访者供图/图)
杂技演员蒋乾(左)的表演现场。本文配图均与坠亡事故无关。(受访者供图/图)

“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他们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我们要演就演真实的。”2023年4月15日20时许,在安徽省宿州市尹楼村的一个杂技舞台上,主持人这样介绍即将登场的绸吊演员。

没有安全扣,没有防护垫,夫妻档绸吊演员张凯夫妇就这样凌空而起,高度十多米,吊起二人的是一台建筑工地常见的吊车。

离地10秒后,张凯妻子重重地摔在了夫妻档演出了12年的舞台上,再也没有醒过来。

现场一片惊呼,观众从多个角度拍下这场惨祸,坠亡视频快速传遍全网。三天后,一纸通报界定了事故性质:系违规演出,未提供必不可少的演出安全应急防护,违规使用吊车吊人。

这种外人看来属违规操作的现场防护,在绸吊表演里却是一贯如此,在诸多受访演员看来,这原本就是一个搏命演出的行业。

“这个节目是不可能有安全措施的。安全扣、安全网,哪一个都没有,有一个都不能表演。”一位家里三代从事杂技行业的杂技演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张凯妻子坠落的村庄外围,皖北平原的麦子扛过严冬,刚抽了穗迎接生长。正如民间杂技演员终于熬过三年疫情,迎来演出邀约纷至沓来的好时光。但这起同行坠亡的惨剧顿时给这一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将一群草根绸吊演员的搏命生涯推向了公众视野。

越刺激,越赚钱

河南杂技演员闫军咬着牙把疫情三年撑了过去,疫情后演出市场势头向好,他更多考虑的是挣多挣少的问题:“今年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想好好挣点钱过日子。”

对于绸吊的感情,他现在是谋生大过热爱。绸吊是在传统杂技皮条、立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舞台上空垂下的两根绸带,演员在空中完成各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如倒立、翻转、旋转等。

闫军15岁入行,在一家民间杂技团学了三年。杂技团有七八个人,全国各地演出。在国内,这类私人授徒的草根班子相当常见,2013年发表于《青年文学家》上的《中国杂技之现状》一文认为,这类民间杂技从业人员在国内杂技演出市场占有率已达85%以上。

对于草根绸吊演员来说,想挣更多的钱,意味着要冒更多的险。

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的31岁杂技演员夏凯分析过“影子组合”(张凯和孙影夫妻档的艺名)的失误动作,他觉得是女演员体力不支,手滑致使坠亡。夏凯表示,因高空绸吊没有安全措施,实际演出中一些较危险的动作可以不演。

但是作为同行,他理解“影子组合”为何不避开危险动作:“只要钱赚得稍微多一点,表演时危险一点也愿意干。”他又从观众的角度分析,如果演员系了安全扣,观众可能会觉得这样就不刺激了。“如果女演员没有摔下来,那次表演还是比较成功的,观众下次还想看,那找他们演出的人就多了,他们的演出费用也可以提高。”

对于绝大多数草根绸吊演员来说,高空绸吊不可能有安全保护措施。他们进行“各类安全保障措施可行性分析”,并得出否定结论:系上安全扣,两个人在空中什么动作都做不了;拉起安全网,演员不能起飞,也无法落地;铺上安全气垫,演员同样无法起飞和落地,且安全气垫价格较高,无法大面积铺设。

“说句不好听的,做这些措施的费用比我们演出的费用还要高。”夏凯说。他总结,当前杂技行业的现状就是“越惊险越刺激的越好看,赚得也越多”。

多名受访的杂技演员估测,“影子组合”此次活动酬金约为一两千元。

闫军则认为,高空绸吊确实存在客观上的风险,但演员本身也是风险中关键一环。他认为,一个成熟的演员要具备在不同环境、高度、舞台等条件下,适当调整演出动作,确保演出成功,不能以一成不变的动作去应对所有的演出,“我要是在这种高度下演,就会调整自己的动作”。

在夏凯的想象中,能够采取安全保障的舞台应是特别正规的演出场合。然而,参加过大型演出活动的蒋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一些大型活动中,高空绸吊同样不设安全保障,但演出现场有公安、消防、急救等人员在场,出现意外可第一时间处置。

绸吊演员只能自己把控其间风险。闫军每天都会检查道具,查看钢丝绳的磨损程度,两三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来自河南的32岁绸吊演员蒋乾每年定期更换进口钢丝道具,坚决不使用他人道具,若碰上吊车,也是将自己的设备挂上吊车,通电自行操控。

2022年,蒋乾朋友在表演时从高空坠落,骨头摔断,花了几十万元医药费,原因是朋友的钢丝用了几年已经生锈,表演时断了。另一名杂技演员严野则拒绝使用吊车演出,有一次是楼盘开盘活动,3000元演一场。他当场拒演并退还费用。

保险成了草根演员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多位受访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在演出前会购买高空意外险。“据我所知,这行里没有人不给自己买保险。”闫军说。

依靠丧事表演营生

23岁的曹骁是“杂技世家”的第三代传人,从爷爷那辈算起,至今演了三十多年的杂技。他的老家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享有“杂技之乡”的盛名。

传至曹骁这代,杂技团队共有8人。除了表演绸吊等高空节目,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地面节目,平时以接周边白事演出为主,演一场可以赚四五千元。逢年过节或去外地表演杂技,报酬会翻倍。

这是一个民间草根杂技班子的常态,数人成团,亦有像“影子组合”这样的夫妻档。杂技形式虽起源于艺术,但却靠着民间红白喜事营生。

疫情结束后,曹骁的团队基本每天都有演出。在沧州当地流行一种丧葬风俗,老人百年之后会邀请杂技团演出一两天,以示孝心。演出节目多样,甚至有“黑白无常”灵棚蹦迪。

演出场次多,杂技演员的工资就高。曹骁介绍,淡季时演员每月工资有七八千元,如果演员擅长的节目多、表演场次多,工资上万也很容易。

两名女演员在农村葬礼现场表演绸吊。 (视频截图/图)
两名女演员在农村葬礼现场表演绸吊。 (视频截图/图)

曹骁的团队里多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最大的33岁,最小的仅7岁,已可登台表演。在高空绸吊类别里,演员多是吃青春饭,十八九岁时力气偏小,四十多岁就会吃力,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有劲的时候。

如今,体重达170斤的曹骁不再登台表演高空绸吊。在曹骁拍摄的视频里,村道上铺一块地垫,两根倒“V”型的铁架上横着一根铁棍,铁棍中间装上升降电机,电机下面再绑上两根红绸,高空绸吊的舞台就搭好了。

曹骁介绍,早在几年前,沧州一带已将绸吊高度降低,由之前的十二三米降低至当前的6米,演员表演时离地高度仅有三四米,“哪怕摔下来,不至于出人命”。为保障安全,演出时有专人操控升降机,四根着地的铁架也有专人扶着。

与沧州不同,河南、安徽一带的高空绸吊节目中,常出现吊车的身影。夏凯常被吊车吊在十米左右的空中表演,尽管有3层楼那么高,但仍远低于事故中“影子组合”所到的高度。

夏凯15岁就在宿州一家私人马戏团学习杂技表演,常去全国各地演出。因嫌离家远,夏凯离团单干,与妻子搭档,在老家附近接红白喜事及零散商演。

“影子组合”此次演出的模式与夏凯夫妇相似。调查通报显示,2023年4月15日,承办方邀请“影子组合”参加演出,双方口头约定演出事宜,当天下午两人从河南永城驾车于17时许到达演出现场。

夏凯承接的红白喜事演出费用较低。在一场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夏凯夫妇不止表演高空绸吊,还在台上唱歌、跳舞,演一些搞笑二人转。演出结束回到家,常常已是夜里12点。像这样一场演出,夫妻二人可进账五六百元。

“手里攥着两条人命”

前述《中国杂技之现状》一文分析:“中原一带的私立杂技学校众多林立,农村超生现象较为普遍,地少人多的生活相对不太富足,所以很多农民子弟被列为招生对象。”

多名高空绸吊杂演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小时候学杂技是因为家里穷,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不会学。“七八岁开始练基本功,早上四五点就起来,晚上十点钟才能休息,不学就挨打。”蒋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严野家里也穷,6岁成了孤儿,没上过学,9岁时被叔叔送进河北省沧州市一家私人杂技团,在那里当了三年学徒,12岁出师后又跟着师傅干了三年。严野学高空绸吊的目的很简单:多学一项每个月的工资就可以多拿一点,能从4500元涨至6000元。

曹骁起步晚,17岁才开始学习高空绸吊。那半年,他每天都要训练基本功,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倒立,尤其要反复练习吊手腕,即把绸带缠在手腕处,将自己悬吊在空中。

“手腕上的皮会一层层蜕,啥时候能蜕成老茧,或者勒到手腕不疼了,基本功就练成了。”曹骁说,绸吊对演员的上肢力量要求极高,因为上台表演时,一只手要有拽起两个人的力量。

曹骁原来的搭档是其女友,对于有民族舞功底的女友来说,高空绸吊的技术动作不算难,更难的是二人的默契配合与绝对信任。

与表演时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不同,训练时,练功台上会铺一层薄垫子,旁边还有护场人员,如果不慎坠落,护场人员会冲上去接住演员。女友曾在训练时摔下来过,她回忆,刚训练时手上没劲,从3米高的地方摔下去,被护场人员接住了,“刚练的时候,不会一下就给你升到6米、10米高。”

曹骁说,“影子组合”应该是非常老练的演出组合,“如果不是专业的,不敢吊那么高”。据新华视点报道,“影子组合”中,张凯自12岁开始学习高空杂技表演,夫妻二人搭档杂技表演约12年。

绸吊搭档之间的默契度是在一次次排练中建立的。曹骁女友说,刚开始时,“不敢把自己放心地交给对方”。她以“空中睡觉”这组动作举例:他们需在空中变换动作,男演员用一只脚托住女生的脖子,另一只脚要承住女演员大腿,后者在半空中佯装睡觉。

“一开始我只敢坐在他脚上,完全不敢躺。我的重量都在他的脚上,他如果松一点儿脚,我就直接掉下去了。”曹骁女友说,单就这一动作,两个人练了半个多月。

训练中不断地锻造安全信条。严野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一直记得师傅教授绸吊时的叮嘱:“演出时一定不要走神,两只眼睛要盯着女孩,观察她一举一动。演出时,我手里攥着两条人命,一条自己的,一条别人的。”

绸吊艺人的空中睡觉动作。(视频截图/图)
绸吊艺人的空中睡觉动作。(视频截图/图)

不喜丧事演出的绸吊演员

每个月演出二十多天,每天至少一场,曹骁喜欢这份工作,觉得自由。对于在农村简陋舞台上出演“险、难、奇、美”的绸吊,他认为并不唐突:“这是艺术下乡。”

严野看不上“低端”的红白喜事演出场合,他更喜欢“高端”的舞台。因为后者会提升自己,“红白喜事的场子每天都是吃喝玩乐,会把人生都毁了”。

如今,他常驻四川省一处旅游景区,包吃包住,每月工资1.3万元。他喜欢这样的稳定工作,不会像做红白喜事演出那样饥一顿饱一顿。除了景区,严野待过马戏团,接过楼盘开盘表演,也跟着大型表演团去过韩国、俄罗斯。

演出空隙,严野偶尔也接散活,只需向承办单位提交身份证件、表演视频即可。接散活时,无论是演出5分钟还是1小时,他从不自降身价,报价均是3000元起。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体重常年控制在90斤,哪怕和朋友出去玩,他也一身西装,他信奉“人靠衣装马靠鞍”。正因如此,他的演出服总是干净的,“连一个油点都不会有”。

他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出绸吊时的感觉,“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

瞧不上红白喜事场子的还有闫军师兄弟的“霹雳组合”。师兄闫军31岁,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从未演过红白喜事的场子,“我要么去剧院演出,要么就去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演出。杂技与杂技之间也会有一些比较,有的场合高大上一点,有的相对低层次一点,像红白喜事”。

“我们和受过专业训练、正规团队出来的演员是比不了的,他们是天花板级别的难度,我们只能鼓着劲把自己的演出做好就可以了。”闫军说。

“霹雳组合”常去东北的二人转剧场演出,他们每天演一场,一个城市可以待一两个月。遇上逢年过节,他就会接一些“价格还可以的”户外商演。

在室内表演高空绸吊时,闫军的身体离地面高度约四五米,在户外表演高度约为十米。他称,疫情放开后,“霹雳组合”在户外使用吊车演出已有上百场,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演出前都会跟吊车司机过一遍,但忙的时候根本顾不过来,像正月里一天晚上要跑四五场,常是到了就演,演完就走”。

闫军曾热爱过这个行业,上台表演的欲望很强烈。“台下观众的反应能够调动我的热情,当一些技巧动作完成时,我听到观众的呐喊、掌声,那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我热爱聚光灯下那种不真实的虚荣感,舞台上演完之后,就像烟花,璀璨瞬间。”闫军总结,一个没有虚荣心的杂技演员,不是好杂技演员。

绸吊商演现场。(视频截图/图)
绸吊商演现场。(视频截图/图)

吃青春饭的出路彷徨

坠亡事件发生后,中国杂技家协会呼吁,坚决反对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杂技演出,反对以损害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为代价谋求自身利益,全面关注及检视杂技演出所有台前幕后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免重蹈覆辙。

夏凯的父母和亲戚轮番劝说夫妻俩不再演高空绸吊,他手里接了二十多家的活也被退了十多家。事故第二天,夏凯把自家的吊车卖了,“以后吊机不演了,亏了几万,这段时间白干,安全最重要”。

蒋乾的演出行程也受到影响,“原本5月很多演出,(坠亡)视频一出来,都没了”。他觉得再等一两个月,风头过去了,高空绸吊的演出还是会有的。

作为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草根杂技演员的演出周期短,大多数人不到40岁就要退出舞台,一旦退出,生活很难保障。

夏凯常在表演时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年纪大了,浑身上下都痛,毕竟一个人要承受两个人的体重。‘影子组合’里张凯比我大五六岁,我都受不了了,他肯定也受不了了”。

比夏凯大一岁的蒋乾不仅体力跟不上,胆量也越来越小。“以前吊个十米高,我感觉无所谓,现在吊十米就觉得害怕,心理压力很大。”他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变得胆小,如今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事实上,早在2014年他与妻子结婚时,就曾因高空绸吊危险而尝试过放弃。

但尝试结果均以失败告终。蒋乾开过商店、开过出租车、投过马戏团,也没赚到钱。“没什么学问,没什么资源,做不好就赔。”现在,蒋乾还是想开个实体店做生意。

夏凯也想转行,但寻觅一圈发现自己除了杂技什么都不会。“现在上有老下有小,花钱的地方也多,不转行起码还能有个收入。”

同行前辈而立之年的焦虑,23岁的曹骁也曾感受过。疫情期间演出活动大幅减少,曹骁挣不到钱,开始羡慕在工厂里稳定上班的人。他想过如果自己转行,可以进厂,能去送外卖,还能分拣快递,“只能干力气活”。

严野也时常规划自己的人生。在他的计划里,30岁找女朋友,32岁结婚,婚后不再表演高空绸吊,“万一哪天摔死了,那女孩就守寡了”。40岁后放弃演出,要么当杂技教练,要么开店做生意。

闫军不希望“女演员坠亡”事件继续发酵,“因这一件事,影响了全国一大批高空杂技演员,我们的收入、我们的演出,还有我们的生活。这段时间不光是我们圈子里对这件事讳莫如深,短时间内连一些演艺公司也不愿意冒这个险了。”

2023年4月18日下午,上有老下有小的夏凯夫妇又出发了,去演一场没被取消的演出。那天晚上,他们演出的节目有唱歌、跳舞、杂技独轮车等,没有高空绸吊。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张凯、蒋乾、夏凯,其余均为化名)

(完)

Subscribe to tinyCourse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