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和 DePIN 热潮加持,为什么你应该提前关注 Meson Network ? - 深潮TechFlow

Meson依托众多的节点,产品运行更稳定,商业模式更清晰。

作者:深潮 TechFlow

站在新旧年交替的时间点上,回顾和展望是永恒的主题。

如果要问哪些赛道令人印象深刻且明年仍具发展潜力,DePIN 肯定占有一席之地。

顶尖加密VC们在年度展望中反复提及 DePIN,加之年末 Solana 生态复苏的热度加持,让 Helium Moble、DIMO 和HONEY 等一众 DePIN概念项目的代币迎来疯涨;最近 Grass 也官宣了 350万美金的融资,快速吸引了玩家们对于挂机“0撸挖矿”的兴趣...

在赛道集体高潮的热闹之余,不妨用投研思维冷静思考一下:

DePIN 赛道增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现在扎进热潮中还是不是个好选择?

当 Solana 生态人声鼎沸时,玩家扎堆涌入抢蛋糕的收益在逐渐下降,是否应该未雨绸缪,观察更多其他被低估的标的?

如果要在新年中寻找 DePIN 赛道的新机会,就需要穿透 DePIN 的叙事逻辑,在市场焦点之外,寻找能够支撑这一逻辑,但尚未被广泛认知的项目。

对于 DePIN,从不同视角看待其叙事逻辑,投资策略和效果或许也会有区别。

  • 浅层视角:DePIN 等于设备挖矿

从最终用户出发,这个视角没有什么问题。对设备要求的门槛越低,你接入项目网络的时间越早,便能获得越多项目代币,一波挖提卖所赚到的收益也越多。

但显然,这是一个博取短期收益的思路。

  • 深层视角:DePIN 等于公有资源(数据)的去中心化搜集

你是否想过,你挖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DePIN中个人的挖矿收益,其实是对资源贡献(无论是驾驶数据、IP、地理位置、带宽等)的奖励。

在 Web3 激励制度的安排下,大量的公有数据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去中心化方式被快速搜集起来;数据越分散、越多样,各行各业能够利用数据所产生的价值也就越大。

但换做传统模式下,没有任何一个中心化组织和机构,能够有如此效率来获取如此海量、分散和多样的数据。

因此,DePIN 叙事的明线是设备挖矿,背后的核心逻辑其实是“公有数据的高效搜集”。

让我们再来捋一捋,让这个逻辑变得更加简单明确:

你拥有产出数据的权利 --- 你利用设备产出数据 --- 你让渡数据的所有权 ---为其他数据需求做贡献---最终,你获得奖励。

那么,哪个行业需要使用被大量搜集的公有数据?毫无疑问,需求最明显的是AI****模型训练。

以熟知的GPT为例,其优异表现的背后,是 OpenAI 搜集整个人类互联网上大量公开文本数据进行训练的结果。

而另一头,谁有可能贡献大量公有数据?自然是参与门槛低、设备成本低、技术条件限制小的 DePIN 项目。

但需要注意,在实际执行时,拥有互联网IP数量的多寡,将直接影响为AI训练而爬取公有数据的效率。因此理论上,DePIN项目的 IP资源越丰富,对于 AI 获取公有数据的贡献也就越直接。

因此, DePIN 作为硬件层搜集数据供 AI 或更多行业使用,在双重叙事的加持下,项目的天花板能做的更高。

这个思路,也在近期爆火的 Grass 上得到了印证。

Grass 母公司 Wynd Network的 CTO Chris Nguyen 曾公开表示:

我们希望使公共网数据更易于被开源 AI 项目访问,去中心化是唯一能够以兼顾道德和高效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显然 ,Grass 清楚自己的定位不仅仅在 DePIN 的硬件层面,更是要做辅助 AI 获取数据进行训练的助推器。

顶级投研机构 Messari,也曾在一个关于 AI 的研究中将不同的Web3项目进行过分类。而在 “AI 数据搜集”这一类别中,被价值发现的项目似乎只有Grass一个。

Grass 大家都知道了,参与的边际收益必然递减;Solana 人声鼎沸,也需要在别的链上看项目寻找生态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那么,还有哪些 DePIN 项目符合以上叙事逻辑,能够有利于大规模公有数据搜集,并在AI数据训练中发挥作用?

我们调研了多个加密项目融资数据库,并结合不同项目的主营业务和当前发展规模,发现与 Grass 类似但有自身特点的项目还有两个:

  • **Wicrypt:**主打非洲市场的闲置Wifi资源,用户贡献网络资源以利于公有数据搜集。但项目目前已发币,且市场相对局限,我们在之前的投研文章中已有介绍;
  • Meson Network : 闲置带宽和IP资源的共享与利用,IP节点众多且已有成熟商业模式,得到 Arweave 和 Filecoin 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该项目暂未发币,作为Alpha收益来看,也值得进一步调研。

Meson Network :聚合闲置IP资源,解放公有数据需求

简单来说,Meson Network 的业务是通过长尾市场和共享经济的模式,汇聚全球不同地区其他人的闲置IP和带宽资源,按一定规则分配给有数需求的人使用,从而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IP和带宽资源网络。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住宅带宽和商用带宽(IDC,数据中心)都可以加入到网络中来成为贡献带宽的节点;个人的手机、电脑等小型设备也可以加入,尽可能地降低了接入门槛。

作为出让闲置资源的奖励,接入该网络的用户可以获得数量不等的MESON代币奖励。不过从官网产品页面显示,目前项目仍处在测试网,用户获取的代币奖励为以太坊测试网上发行的代币。

在进一步查看项目当前的具体进展和数据之前,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叙事契合度:

Meson 通过用户的硬件接入,汇聚闲置的IP和带宽资源,业务上确实符合 DePIN 的概念;但 IP 和带宽资源,具体和数据搜集与AI训练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直觉上,当你将手机等设备接入这类项目的网络时,最多只能看到一个界面显示你贡献的带宽,这个过程中程序既没有让你上传数据,也没有主动读取你的数据。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代表着一般用户在对 DePIN 项目进行投研时容易产生的认知偏差 --- 认为 DePIN 硬件直接搜集数据,数据直接为他人所用。

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是如此。至少在 Meson Network等类似项目中,我们看到了 DePIN 的另一种效果:

不直接贡献数据本身,而是为访问公有数据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如果这句话过于抽象,不妨考虑以下具体场景。

一位企业的HR正在对招聘候选人做背景调查,通过访问 Linkedin 的公开数据,来了解候选人的过往就职和人脉关联情况。但你亲自尝试就会发现,你的电脑在同一个IP环境中,点击 Linkedin 的多个关联页面后就会被限制访问。

再将场景转向AI。假设某个 AI 模型训练需要爬取大量维基百科页面上的知识,同一个IP 的情况下,访问多次维基百科的不同页面后同样也会受到限制。

小到背景调查,大到AI训练,上述对公有数据的访问场景十分常见。尤其 AI 模型的训练更是需要大量持续的公有数据的爬取。但旺盛的公有数据获取需求碰上 IP访问受限,痛点和矛盾也由此产生。

因此,Meson Network 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通过 DePIN的硬件层直接获取数据,而是提供富余的IP资源,为公有数据获取和使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AI有需要、用户能贡献、项目创造条件,利用 Meson 汇集的大量闲置IP和带宽资源,可以有效解放上述IP限制,从而助推公有数据获取的需求。

这层供需匹配,才是构成项目贴合 DePIN 和 AI 叙事契合度的关键,也是我们认为其具有投研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显然目前的市场中,对于 DePIN 设备挖矿短期收益的单纯关注,远高于背后这套为数据获取创造条件,进而促进IP资源供需匹配的逻辑;虽然后者更不容易被人察觉,但更有可能带来一个DePIN项目的真实业务价值和收入。

读懂 Meson Network 的业务逻辑之后,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它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目前 Meson 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贡献IP和带宽资源,以及资源变现。

与 Grass 不同的是,Meson 在贡献IP和带宽的产品上,同时允许企业级和个人用户以不同的服务器、手机或电脑等设备接入;

与此相对应的两个产品分别是 GatewayX 和 GagaNode,前者面向对象是全球的商业闲置IP和带宽,例如企业级数据中心 (IDC)中的富余资源等,其中最典型的使用场景就是 CDN 服务:在离目标用户近的 IDC 处缓存所需文件,用户访问时利用该处带宽进行传输。

但该业务离C端用户较远,并不是本篇重点介绍的对象。

而后者 GagaNode,任何用户的家庭路由、电脑、手机甚至是树莓派等小型设备均可接入贡献自己的IP和闲置带宽,形成了更加广泛的长尾市场,组成了一个 DePIN 设备构成的IP和带宽资源网络。

同时,另一个产品 IPCola 则负责将这些汇聚起来然后再分配,进而在AI模型训练、数据加速/缓存、反广告诈骗、网络安全和数据爬虫等方面,为不同地区的其他用户带来价值。

该产品也直接对应着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公有数据高效搜集”,你可以在 IPCola 上使用不同地区的多个IP来访问数据。

让我们再将 Meson 的这几个产品放在一起看,就更容易弄懂这套“从 Depin中来,到AI中去”的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1. Gaga Node 充当 DePIN 中的物理硬件层,通过激励形式,聚合世界各地大量用户的闲置IP带宽资源;
  2. IP Cola 将上述IP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充当数据搜集层的作用,并通过API等形式对外开放;
  3. 需求方利用多IP能力爬取公共互联网上受IP访问限制的各类网页,形成数据集和原始数据;
  4. 原始数据存入数据库中,可利用数据进行AI模型的训练等;
  5. 数据库中的数据,再按照一定规则和需要,开放给需求方(AI知识库、电商、社媒画像分析和研究等等)

这套业务流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跳出了一般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 DePIN,而是更像一个数据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功能。

在传统互联网范畴中,谷歌等数据公司实际上垄断了上面的业务流程:

  • 谷歌云背后有海量的服务器,也意味着海量的IP资源支撑,能够为自家业务爬取整个互联网的公有数据创造条件;
  • 谷歌爬虫承担实际爬取任务,大规模爬取数据,形成自家的搜索引擎、数据分析和AI等产品服务,并具有变现能力
  • 你可以通过API获取这些数据服务,前提是付费;但本质上这个API仍是谷歌私有的,谈不上开放。

而在 Meson 的这套业务流程中,可以明显看到:

  • Gaga Node 以去中心化硬件的形式,在追赶谷歌云海量服务器能提供的资源;
  • IPCola 以开放API的形式让需求方获取公共数据更容易,实际上也和谷歌的私有API形成了对比。

更为重要的是,相似的业务对比,也为项目的估值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从估值的角度来讲,当前谷歌云和谷歌爬虫加在一起的市值超过了** 1.7万亿美金**,作为传统互联网行业的数据霸主,谷歌庞大体量下的业务价值无可厚非;

而作为 Web3 项目,开展类似的业务显然不能瞬间做到谷歌这么大的体量,但参考谷歌这块业务的市值,很容易明白 Meson Network 的业务潜力。

并且,笔者认为让人感到最兴奋的地方在于,IP资源贡献这个业务并不怎么挑设备,也不怎么需要认知和学习,某种意义上比所谓的游戏和社交更容易出圈和 Mass Adoption 。

因为不需要使用和理解,一个普通用户连接到网络中,就已经出圈了。

唯一需要打磨的,是这些业务的UI和推广。越是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引导,就越有下载和连接的可能。

真实收入,填补 DePIN 赛道残缺的商业闭环

聊完业务模式后,我们下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是项目的收入情况。

目前大部分DePIN项目仍处在”搞基建,堆硬件“阶段,例如Hellium 的 Mobile 设备,Grass鼓励网页端插件,Dino宣传有多少车辆接入了网络...

看似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关键的商业问题没有更多披露:

通过DePIN 硬件获取到数据后,已经有人在用这些数据了吗? 是怎么定价的?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吗?

你贡献数据,造福他人使用。这更像是一种“明天会更好”的商业预期,但实际上可能当下并没有产生稳定的收入,这也是大部分 DePIN 项目的通病。

没有收入,后果只能是代币价值稀释、挖矿收益不可持续、营收入不敷出。

相较而言,Meson Network 的 IP Cola 是 DePIN 赛道中为数不多的,已经在数据需求侧有真实的报价、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实际营收的项目。

我们翻了翻 IPCola 的官方文档,其产品定价页面也显示,目前使用IP资源有两种计价模式:按需支付和流量包。

前者定价 7美金/GB,而后者则按照一定GB的配额来支付固定费用,用的越多定价越便宜。

在之前相关的调研和采访中我们也发现,Gaga Node 目前在全球150个国家分布着大约9.6万个节点,依托这些节点贡献的资源,IPCola 的产品半年营收已稳定在百万美金以上。

而这些营收,由实打实的IP和带宽需求产生,并非面向VC叙事的PPT上的估计数字。

虽然Web3项目的估值不能完全借用传统资本市场的基本面逻辑,但主营业务的持续和健康,对于Web3投研来说仍有正向参考意义,尤其考虑到大多数项目做不到真实收入的情况下。

我们认为,DePIN不仅在供给端需要铺硬件,更需要在需求端盈利产生收入。这对于提振币价、做市和管理预期来说都有好处。

Meson Network 目前尚未发币,但基本面良好的情况下,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但项目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或许可以用现有同类项目进行比较以提供参考。

Meson VS Grass ,谁更有潜力?

目前,Grass 和 Meson Network 在业务逻辑上类似,考虑到二者都没有发布代币,我们可以对二者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

对一般读者来说,自然更关心挖矿收益。考虑到两者都没有发币,且都在测试网阶段,产出的代币无法以实际价格计算,且规则也不尽相同,在此仅做粗略的数量比较。

  • Meson的计算规则,代币产出与网络类型、设备、端口情况、所在地区以及同一IP中设备数相关,理想情况下,每15-30分钟为一轮计算,单设备每一轮最高能获取333个测试网代币奖励,实际会随以上各种因素乘以不同系数衰减。

实际情况下有推友实测,服务器设备每天能够通过Meson获取1000个测试网代币,而Grass个人设备估算24小时大概也能挖到大概1000+个积分左右。

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能预估两个项目的代币单价和上币时的市场情况,因此挖矿效率只能从数量上比较二者获取测试代币的绝对值。

但正如前文所述,Meson的比较优势是:

  • 拥有可能是同赛道第一的节点数量,GagaNode和GatewayX两个产品加起来在全球有接近13万的节点;节点越多,网络效应越强,IP资源也更广,理论上能够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服务,行业占有率将会以幂指数级别扩张。
  • 对 Meson 目前的9万多个公网IP数量和22.7Tb/s 商用带宽资源进行粗略估值,其资源体量远超Grass,尤其是考虑到 Grass 于近几个月刚刚启动。

同时,我们也在多个维度上,对 Meson 和 Grass 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总体上看,两个项目互有优劣,但Meson依托众多的节点,产品运行更稳定,商业模式也更清晰。

此外,有消息称 Meson Network 近期将发布代币,这无疑给了关注 DePIN赛道的玩家们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理由:

既然赛道相同、业务相同且各有所长,如果对Grass的0撸挖矿感到 FOMO,为何不考虑收益更近的 Meson?

两个项目除了都有接入网络挖矿以获取测试网代币外,目前我们发现 Meson 还有简单的关注社媒交互活动,可以领取到测试网代币。

对该活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如下教程以快速完成任务。

DePIN VS 谷歌云的未来畅想

从数据获取的角度出发,DePIN 赛道的Meson在做的或许不是硬件生意,而是数据生意。

传统互联网,谷歌云依仗大量分布不同地区的服务器和IP,能够顺畅通过爬虫搜集公共数据,进行数据组织和开放,做数据生意;但API不开放,形成寡头垄断。

DePIN 模式下,去中心化的节点们是否能贡献IP和带宽资源,形成一个富余的资源市场,供需求方进行调用,从而试图追赶谷歌云服务器的差距,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达到近似的效果。

当集中服务器与 DePIN 展开PK, 当开放API和激励机制对上封闭API和传统商业模式,DePIN做激励层通过硬件创造获取数据的条件,或成为整个赛道接下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以 Meson 当前的节点规模和业务经验来看,也意味着其可以牵头制定相关的 DePIN 标准,进一步推动整个赛道往前走。

Subscribe to 深潮TechFlow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