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为商用,基于我在十月里一次与高校分享的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之上,展开做的一些延伸分享。除了本人已经合作的媒体专栏之外,均谢绝转载和任何形式的抄袭,否则追究到底。感谢抬爱,如喜欢或有共鸣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我最近通过观察发现,很多Web3的朋友在Build过程中没有从不同于Crypto的Web3底层叙事出发思考,陷入了一些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从而导致制定的Web3的落地方案走向更偏向Crypto或仍然沿用着Web2的传统打法,最终仍陷在庞氏与流量困局之中,大部分的项目都寄希望于KOL能入驻社区或与项目建立合作关系来带动流量。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Crypto与Web3的底层叙事逻辑混淆,不明晰。
分清楚Crypto与Web3二者区别,听上去挺简单,但其实比想象中要难,思维惯性让我们不自觉地会代入已有的知识去建设全新的领域。
比如我们常会认为某项目不够Web3,“Crypto Native才是纯正的Web3血统”,“不够去中心化的都不够Web3”;
比如疯传的Web1>>Web2>>Web3的对比认知路径;
比如“Web3在中国国内就不算是纯正的Web3”;
比如关于Web3在国内和国外的犹太人歧视.....
事实上,这些误解也证明了:
1,当前我们急需对Crypto Native祛魅,重新着眼于Web3的底层叙事去建设新世界;
2,当底层叙事发生颠覆,上层建筑必定随之而变,如同工业社会到来,过往小农经济占据社会主流的生存模式也必定会被随之改写。
在探讨Web3与Crypto的俗世渊源与澄清我们常见的误解之前,我想先在前言中探讨社会的底层思想与现实落地的内在关联,这在当前早期阶段,Crypto与Web3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的状态下,重新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常把底层思想与现实落地看做两种分离的东西,或是说两者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实际上,现实落地是离不开底层思想的,如果离开了底层思想,根本不存在“现实社会”,更谈不上理解现实。
以婚姻举例,我们从古代的门当户对的说媒,到20世纪以两情相悦为前提才结婚的理所当然,再到如今,年轻人对于天经地义的婚姻提出了质疑:我们真的需要婚姻吗?
**俗话说“相由心生”,每个关系模式的变更的背后,实则是人的思想转变的映射。而思想的变化,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根源的,当我们明白了根源在哪,自然知道如何解题。
本文感谢我的搭档Vion Williams的讨论与贡献。
Crypto:2008年,中本聪发明了加密技术,目的建设全新的保护个人所有权的加密数字世界,而数字世界的第一步是通用货币,由此比特币诞生,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球金融体系的Crypto,主要指以全球加密市场为核心叙事的行业,核心是保护个人货币所有权,表现形式为加密货币和加密技术 ,在技术上完全去中心化,完全抗审查,在货币上因离钱近,所以更偏金融与投机,一般以炒币为主。
Web3:脱胎于Crypto,经由Crypto发展而来,继承了加密精神,与Crypto同样以区块链技术构建网络。但是不同的是,Web3将要开辟的是一个数字世界社会的新模式,代表一种建设数字设计的理念,既然是社会,那么他就必然不只是金融和投资属性,需要更多的其他社会属性才可以构建新世界,所以它的核心,实际上是人人都拥有自己真正的数据产权。
***Crypto和Web3的区别:***因为都处于早期,目前两者从技术与生态上的相关性是很紧密的,尚未出现明显的认知分化。
先入为主的优势
事实上,如今在Web3领域占据主流话语权的,是被称为Crypto Native的一群人(广泛指2017年投身于区块链领域的加密从业者),从专业术语的认知表达以及行业黑话的历史成因,Crypto Native确实有着更深刻的体悟,而Web3对Crypto的加密继承性,使得Crypto native对Web3新人形成巨大的认知优势,带领的舆论方向更偏往从Crypto的视角去看Web3,从而造成新人有一种认知上的偏差,形成一种对项目的迷之评价,诸如“Web3是以金融为核心,没有币/不够去中心化就不够Web3”。
殊不知,这其实背后实则都是Crypto Native加密精英的原始傲慢,拿原有的一套金融属性观念套在Web3之上。这与漫长的古代社会的体制如出一辙:一个人是什么地位,首先看血统,其次看出身。我们必须抨击这种信奉皇室正统血统的封建传统观念,将真正的所有权公平地回归于个人。
如果Web3和Crypto是同样的东西,那么就没有必要分成两个概念发展。
祛魅!祛魅!祛魅!
Crypto Native信奉加密货币主权,但Web3信奉的是数据所有权的归属主权并建设数字社会,两者的底层叙事不同,自然也就不存在Crypto Native是Web3的正统。
而作为加密货币的既得利益者Crypto Native而言,去中心化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障,因为Web3的合规化意味着可能要缴纳巨额税收,其次Crypto在应用业务是纯金融业务,而Web3的数据价值理念则是对泛业务的构建提出了发展需求。
Crypto Native试图垄断Web3的叙事定义,无非是为了继续收割Web3的资源,但是Web3从业者总会有意识觉醒的一天。
换言之,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来看,金融从来只能是社会中的一块组成部分,而一个公司不能因为没有金融体系而被评判为不属于社会。
从人类几万年的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从未出现过完全去中心化的社会形态,即使是在远古打猎时代,人类也是依赖于相对去中心化的小部落,在互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2022年就是Crypto与Web3发展阶段的年份界限,投身Web3的行业新人在学习Crypto知识、学习区块链技术、认识Crypto的人脉时,也应该意识到Web3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对Crypto的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祛魅,要继承真正的加密思想内核,对一切具体的人与项目祛魅。
我们应当把Web3作为一种新事物来重新认知与建设,在新世界中,找到自己深度扎根可耕耘的领域,如DID,NFT,DAO等,无需迷信Crypto正统,探索出属于一条,真正属于Web3的建设道路。
资本的力量
老生常谈,对于任何概念都要回归第一性原理的思考。
事实上,对于支持这一观点成立的依据是***“中国不能发币”,“没有币就不是Web3”**,这和以前“无币区块链”*的嘲讽是一样的。然而2017年已经过去5年了,科技领域已然发生了大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太坊从代表去中心化的POW转向了POS,中心化交易所已在加密行业占领垄断霸权,黑客泛滥的盗币行为猖獗,Luna史诗级的暴跌都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
当加密行业成为少数人获利的工具时,当它从极客小众走上金融市场的资本餐桌时,就注定了纯正的Crypto已经不存在了。
中心化交易所是严重违背加密去中心化精神的,然而现在中心化交易所却成为整个加密圈的垄断龙头,Crypto Native喊着 “在中国没有纯正Web3” 的,那就是在扯淡,真是屁股决定脑袋。
没有纯正的Crypto,何来纯正的Web3 ?
在Web3尚未实现严格定义的今天,用Crypto的叙事来定义Web3就是收割新韭菜的认知,如同A16Z通过好莱坞式的新媒体运营能力,抢占欧美资本对Web3与元宇宙的认知定义。
一起种番茄吧
事实上,个人产权的归属才是Web3叙事的主流,符合这一底层逻辑的才是真正的Web3,而最不纯正的Web3项目就是老韭菜们CX的号称Web3项目**,那些各种Crypto Native所站台支撑的XFi项目,除了割韭菜、庞氏,没有实现或解决任何实际意义上的需求。**
互联网是全球化的产业,Web3也是如此。
举个可爱的例子,Web3就像是番茄的种子,分散种到全世界的土地上,而因为各地的水土不同,最终培育出来的品种都不尽相同,但是归根到底,它们都被我们称之为:番茄。
各方的水土如同各国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水土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约束,连种地都需要因地制宜,更何况是Web3产业的发展。
错误的认知路径:Web1>>Web2>>Web3
在一些科普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错误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传播极广,是一种常见的惯性思维,也就是把Web1、Web2、Web3放在一起做进阶对比,大意是Web1只可阅读不能更改,Web2可阅读可写,Web3是可阅读可写可执行。
但是其实这个解读仅仅只是表象,并不是Web3真正的价值意义,这反而会将大家代入一个认知误区,误以为 Web1>>Web2>>Web3 是一个历史线性逻辑的过程,误以为Web3是Web2的升级,然而实则,底层逻辑完全搞错。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Web3与Web1、Web2是两种网络系统。一种是信息网络,另外一种是价值网络。
Web1和Web2运行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是信息网络。目的是加速信息的流通和管理,由于光纤,3G、4G、5G的基础设施和搜索引擎等方面都取得了发展,从而逐渐发展出各类中心化互联网巨头公司。
而Web3运行在区块链系统中,是价值网络。目的是将数据所有权上链确权,且不可篡改。因为对于Web3来说,数据上链意味着需要gas费用,是需要花费成本的,而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去维护的事物,必然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所以Web3是价值互联网,而不是信息互联网。
***Web3与Web1、Web2之间的关系就像平行宇宙,没啥太大关系,可以同时存在,却互不影响,根本没啥可比性。***而我们只要理解了“链上与链下”的逻辑,便可以消除这个误区。
正确的认知路径:Web3与Crypto做对比
***Crypto:***基石是比特币,核心是用户拥有货币所有权。
***Web3:***由Crypto发展而来,核心是用户拥有数据所有权。
***两者相同点:***均通过区块链网络进行加密确权,上链后不可篡改。
Web3.0这种称呼,常见于论文或是正式的报告之中,所以也导致常有刚入Web3的朋友自我介绍,说自己是Web3.0探索者/学习者。这其实是混淆了Web3与Web3.0的定义,而当我们在认真讨论一件事的时候,对于同一事物的定义保持一致认同是讨论的必要前提。
WebX.0是什么
WebX.0是技术迭代的术语,指的是从Web1.0,Web2.0,Web3.0的技术发展路径。
Web3与Web3.0的关系
如上文所述,Web3是数字社会的一种新范式,Web3.0所指,是应用在Web3的技术汇总,是Web3数字世界的技术组成部分。
**
**
空中楼阁的Metaverse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圈外的品牌朋友们在还没了解清楚行业背景的情况下,就直接冲进了元宇宙做营销了,但其实现在Metaverse并不足够成熟,仍然只能做为噱头。
我们甚至可以说,扎克伯格现在在搞的Meta会议场景的元宇宙,在现阶段也是个噱头。
原因很简单:元宇宙作为一个可感知的虚拟数字世界,每个人在进入之前,需要一张不可篡改的个人数字身份证,记录链接他/她的个人资产、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行为。
***没有身份与资产归属权的Metaverse,犹如空中楼阁,只有VR/AR, 不足以构成一个数字社会,***在当前阶段,还没有这么强的基建支持,而这正是Web3正在尝试实现解决的部分。
在这种层面上,我们也可以说,Web3是通往Metaverse的必经之路,它是数字世界元宇宙的基础。
路径关系
***Crypto:***保护私人的财富安全且可以自由交易。
**Web3:**保护私人的自主产权且可以自由劳动,产权关系就是你的劳动关系,意味着你的东西归你所有,你的肉身可以自由移动。
**Metaverse:**保护自身的生存空间且可以自由发展,人得以在数字世界空间中自由活动。
发展逻辑
Crypto是Crypto,Web3是Web3,Metaverse是Metaverse,彼此既有内核的继承性,也具有历史的阶段性。从经济网络,生产关系再到生产空间,人类真正迈入数字时代的底层逻辑,在于个人拥有更强大且全面的数据掌控能力。
图片来源:崔晓明的Google案例分析课
眼下我们不缺学习Web3的知识,眼下我们真正缺的是理解Web3的智慧。
我们往往过于依赖数据与信息所形成的路径,接受知识与遵循权威是业内常态,而获得智慧则需要勇气跳出经验的框架,重新审视事物的发展规律,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重新理解事物被叙事的因果逻辑。
**“去中心化”就是我们发展叙事的枷锁,既是我们接受权威知识的象牙塔,又是Crypto Native加密信仰的脚铐。**自比特币白皮书发布以来的加密宏伟叙事与加密认知路径,塑造了如今的“加密夜之城”。
也许今天刚闯进Web3世界的年轻人,尤其是00后新人,就像最近比较火热的《赛博朋克:边缘行者》中的主人公大卫一样,在夜之城的旧秩序中叛逆成长。而Web3总会有更多的大卫出现,将夜之城捅破天,如同密码朋克(最早发布中本聪白皮书的邮件小组)对传统世界的叛逆。
改变黑暗森林的,永远不会是科技与金钱,而是人们回归初心的勇气与智慧。
希望我们都可以得到自洽和解并接受这个设定:完全的去中心化只能以小团体形式存在,而相对去中心化才是社会必将到来的渐进性过程。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各种权力裹挟,被各种舆论带偏方向,而当我们看清第一性原理,分清本质区别,一切基于相对的去中心化与个人数据所有权的角度去思考,将Web3作为一种工具,对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进行优化改造,何尝又不是人类进步的天才一小步呢。
假设我们跳出这观念上的枷锁,假设我们抛弃了对身份的标榜,
我们创造出的新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相,由心生”,
正是我们的认知,创造我们的世界。
研究方向为Web3与品牌、艺术的结合方案,DAOs网络探索者,前Web2互联网产品经理PM,Crypto长期观察与参与者,现Web3+品牌赛道创业,"DAOs to World"Co-Founder.
欢迎品牌与有相关资源的朋友们交流与合作
本人目前正在制作Web3品牌课程,本文为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欢迎各路牛人朋友加入DAOs to World社群,一起探索Web3品牌方向,用Web3的方式改造品牌,颠覆传统品牌!👉🏻DAOs to World:Web3品牌俱乐部加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