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學習或工作中經常需要將大段英文翻譯成中文,或將中文翻譯成英文,不妨試試近期備受矚目的翻譯工具——DeepL。這款工具以 AI 技術為核心,通過分析上下文來優化翻譯結果,讓全文翻譯更準確、語句更自然。相比之下,主流工具如 Google 翻譯也早已採用類似的機器學習技術來提升翻譯品質。那麼,DeepL 的 AI 翻譯是否真的比 Google 更勝一籌呢?本文將通過實測對比,帶你一探究竟。
DeepL 的優勢在於其翻譯結果更貼近自然語言,尤其在處理長篇文章時表現出色。以下是它常見的應用場景:
郵件內容的英翻中或中翻英
網頁文章的全文翻譯
論文資料的語言轉換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使用,我發現 DeepL 和 Google 翻譯在翻譯整篇文章時,語意基本都能達到實用水平。但在細節上,DeepL 往往更勝一籌,尤其是在英文翻中文時,能提供更準確、更易讀的結果。不過,台灣使用者需注意,DeepL 目前僅支援簡體中文,翻譯中可能出現非台灣慣用詞彙的情況。而 Google 翻譯雖然支援繁體中文,但同樣存在用詞偏向非台灣習慣的問題。
👉 【點擊獲取】Deepl PRO 高級會員獨享30天(專業版)
在中文翻英文方面,兩者各有千秋:
Google 翻譯:傾向生成簡潔直接的英文語句
DeepL:則更注重語句的文雅與完整性
根據具體需求和句子結構,兩者的表現各有優劣,值得逐一比較。
以下通過一篇時間管理文章的翻譯對比,展示 DeepL 與 Google 翻譯在英翻中上的差異:
DeepL:我們做那些能給我們帶來最大結果的事情,放棄那些不能給我們帶來我們想要的活動。
Google 翻譯: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而放棄那些沒有給我們想要的東西的活動。
DeepL 在保留原文語意方面更勝一籌,而 Google 翻譯容易遺漏關鍵信息,導致語意不夠精準。
Google 翻譯在長句斷句上常顯得不自然,影響閱讀流暢性。而 DeepL 的斷句更符合中文習慣,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在某些情況下,DeepL 可能過於追求修辭,例如將某詞翻譯成「雜耍」,顯得不夠貼切;而 Google 翻譯則在其他語句中略有偏差。總體而言,DeepL 在英翻中的表現更像一位耐心細緻的翻譯者,能讓語意更完整、閱讀更順暢。
小結:DeepL 在英翻中更擅長保留原文意思並提升可讀性,但並非完美無缺。Google 翻譯仍有其價值,具體選擇取決於使用場景。
在中翻英的測試中,我選取了一段中文文章進行翻譯對比:
DeepL:And three years later, the time management cours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amiliar with the exercises, and this new book, 30 Problems of Time Management, was born.
Google 翻譯:After three years, the practice of time management courses became more and more proficient, and the new book 30 Problems of Time Management was born.
原文:而三年過後,時間管理課程的演練愈發熟練,這本《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新書也於焉誕生。
DeepL 的翻譯更注重語句的完整性,而 Google 翻譯則更簡潔直接。但在某些情況下,DeepL 的語意準確性略有下降,需視具體內容而定。
DeepL 的線上版本簡單易用,只需複製文字即可進行翻譯,免費版每次限制 5000 字。以下是幾個實用功能:
段落對照:點擊翻譯結果的某段,原文對應部分會高亮顯示,方便校對。
詞彙替換:點擊翻譯結果中的單詞,可選擇其他翻譯選項(目前僅限中翻英)。
若需頻繁使用,建議安裝 DeepL 的 Windows 桌面版。只需選取文字並連按兩次 [Ctrl] + [C],即可快速彈出翻譯結果。工具會自動識別語言,英文自動翻成中文,中文則翻成英文,操作十分便捷。
DeepL 的英翻中結果為簡體中文,台灣使用者可能需自行轉換為繁體,並留意部分詞彙(如「博客」而非「部落格」)與台灣習慣不符。Google 翻譯雖支援繁體中文,但也存在類似問題。
綜合實測經驗,DeepL 在全文翻譯尤其是英翻中時,憑藉其語意自然與流暢性,成為一款值得推薦的免費工具。無論是處理郵件、文章還是學術資料,它都能有效提升效率。雖然它與 Google 翻譯各有優缺點,但 DeepL 的表現確實令人眼前一亮。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親自體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翻譯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