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元宇宙》-第2章 元宇宙如何从2C到2B
February 16th, 2022

元宇宙如何从2C到2B?

看到这里,相信你我已有共识,产业元宇宙的基础就是CPS信息物理系统,不是新概念,只不过那时还不叫元宇宙。因此产业领域的元宇宙其实已经诞生很久,并且一直在演进。当下,元宇宙应用的主战场,正在逐渐从2C转移到2B。元宇宙的发展对于软件开发、远程工作、工业设计、制造流程、智慧城市等场景,更容易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2C和2B最大的不同,是B端用户可以说出自己想要什么,而C端消费者说不出来。哪怕说出来,也可能不是真实需求——这是华为公司在复盘智能手机的研发过程时,做出的总结。比如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那会儿,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不是特别看重拍照功能,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摄像头有500万像素就足够了。结果不到一年,手机就进入了800万像素时代,而且如今拍照功能甚至还成了许多手机的核心卖点。

对于2C,元宇宙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愿景理念,对于2B,产业元宇宙更接近于一整套的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

**如果将元宇宙视为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情况非常复杂。**作为2C端消费元宇宙的典型案例,15年前诞生的“第二人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最初她一度被视为互联网的未来,并在2007年达到了活跃用户数过100万的高峰,但随后发展停滞,20-30%的初次用户此后从未回来过,一度沦为被废弃的“遗迹”。“第二人生”的创始人罗斯代尔复盘了他在实践2C元宇宙中的六个教训:

  • 人们没有必须留在虚拟世界的理由。
  • 元宇宙中的创作者没有足够的经济回报,很少有创作者可以真正以此谋生。
  • 技术挑战仍然是元宇宙普及的巨大障碍,元宇宙的学习成本很高、用户的交互界面复杂、VR头显携带并不方便、大型的多人在线平台对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 虚拟世界对某些人群来说依然难以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观念转变的过程。
  • 身份识别很难,规则制定也一样不好做,“第二人生”中出现了很多违反道德的现象。
  • 元宇宙不一定要无处不在,实际上也不该如此。

罗斯代尔认为,虚拟世界存在的目的是给予人们启示、启发人们的创造精神,在必要的时候给人们一个精神家园,而不是要完全替代真实世界的一切。未来人类终将实现元宇宙的美好愿景,但是实现之路会非常漫长,今天所面临的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

2C对于技术的要求更多维,往往要求的是过剩的技术,就是那些今天已经成熟到非常廉价的技术。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虚拟现实,它们的早期阶段都是先在2B场景中应用,然后再到2C领域普及。

**如果将元宇宙看待为一套技术概念,那么就有可能与2B的某些场景和需求相匹配。**因为很多行业的痛点不是因为新技术的诞生而产生,而是已经存在多年。新技术的涌现,可以为原有的痛点和需求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2C端产品通常面临激烈的竞争,用户选择多,购买带有很强的感性因素,对产品体验的要求高,用户愿意为全新创造的内容和体验付费。但是2B端用户则相对理性慎重,关注的核心在于价值创造,更提倡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

在2B领域,大家面对的是场景和对象,是确切的物理系统,这个系统中的组织关系和任务也是明确的。比起2C的创造性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强调可视化、准确性和调优性,比起构建新的场景和体验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关注确切场景。

在2B元宇宙中,用户更愿意为解决问题所创造的价值买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这些技术不是目的,解决产业痛点问题才是目的。数据不能标准化是痛点、质量需要提升是痛点、资源浪费是痛点…产业元宇宙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价值。

我们一般认为消费端对于新技术的接受是最快的,但是之前的经验表明,事实恰恰相反,产业端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渗透速度也更快。元宇宙先作为一套技术组合在产业中应用,再逐步演进为新产业,乃至下一代互联网,或许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不能对技术的短期发展过于乐观,也不能对长期过于悲观。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思考产业元宇宙的影响,不仅限于特定的垂直行业,而是将其放在在更广泛的经济生态中进行规划。

你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在“飞书”上随时留言和反馈,当然你也可以认领新书的章节进行写作。复制下方链接,即可添加评论:

希望这一次,我们可以从产业元宇宙的发展之初,就一同见证,一起推进。

Subscribe to Ivy Peng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Ivy Peng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