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小学生发的$RND,为何能激起全网的阴谋论?
March 18th, 2022

星辰 | 3.17读书笔记

大家好,我是星辰,在这里,同步我的读书笔记。

🥸关于阴谋论

一个深圳的12岁小学生,学习以太坊智能合约,创立了项目The Random DAO,发了一个测试币 RND免费领取 🎯。

最近又翻红了,一周连上7家交易所,在低迷行情里,大家又兴奋了。

有人就开始发问:

咦,为什么会翻红?是不是有背后的手在指挥炒作?背后的手是不是他爸爸?听说他爸爸是某某交易所的创始人!

害!我就知道,万恶的资本主义又想来割我肉!

币价上涨之后又下跌,这不,新一轮的骂骂咧咧如约而至...

因外界过多无端揣测,小学生推特发言澄清
因外界过多无端揣测,小学生推特发言澄清

复杂的成年人,往往把事情想象的更猥琐,反倒失去了本质的简单。

12岁的小朋友,因为兴趣,学习智能合约,做个网站发个币,无意创造了一个市值上亿美元的项目。

或许是有资本之手暗中操作、推波助澜、用其获利,但我愿意相信小学生这件事是纯粹干净的。

相信一个孩子明亮的世界里没有阴谋论。


互联网的诞生和社会交互的增长大大滋养了阴谋论、厚黑学。

阴谋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代表了大脑的一种癖好,人们能够并乐于接受一些偏执的想象。

任何阴谋论,归根结底都是在无关的事件间建立起富含意义的关联,并不是只有极端偏执或十分迷信的人容易这么做,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要理解其实并不难。

事实上,像这种在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间发现关联的体验还有专门的名字:数据真理妄想(apophenia)。

打个比方,某天你无意中把内裤外穿了,晚些时候买刮刮乐时又中了个小奖,从此以后,你总是会特地外穿内裤去买刮刮乐。

这就是数据真理妄想,因为你如何穿内裤不可能影响到刮刮乐的中奖概率,可你却相信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规律,并选择去迎合这种规律

《The idiot Brain》
《The idiot Brain》

我们随时随地都受到密集的信息轰炸,大脑把重要信息从次要信息中挑选出来的一大办法就是识别和关注特定的规律和模式。

我们的大脑不停地在找规律、找联系,这是一种生存战略,发源于人类随时面临危险的时代——战或逃的选择。

这种生存战略无疑会制造一些虚假情报,可如果能保命或降低资产流失,一些误报也无妨。

🥸不聪明的人反而更自信

前两天 NFTflow Rug Pull 了,跑路速度超过了大 V 的带货速度👉复盘 NFTflow 的跑路事件,避免下次投资再被「Rug Pull」

对大 V 的口诛笔伐排山倒海而来。

倒不是说大 V 的良心都大大的坏了,只是确实存在花钱喊单的产业链,大 V 赚钱没有错。

大 V 能够不断输出资讯、观点、教程,已经跑赢了一部分人,人无完人,大 V 的判断不一定对,或者说他的投资策略不一定适合每一个追随者。

只是不要迷信大V就好,DYOR.

大V 里也有实力匹配不上号召力的,网络的世界里,大家都隔着屏幕,很难看得全,看得清。

实力不够,煽动能力来凑。

一定程度上来说,咋咋呼呼的能力是成为普通型大V的基础能力。

或许有人认为一定是最聪明的人把持着事情的进展方向,因为越聪明的人,完成的工作就越好。

可是我们常看到的实情却似乎是反直觉的,越是聪明的人,对自己的观点不太自信的可能性越高,越容易给人留下不那么自信的印象,因为不被信任的概率就越高。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不聪明的人反而更自信,有一个科学名词专指这种想象——达克效应

你们来品品。

智力欠佳的人不仅在智力的能力上有所欠缺,而且在认识自己智力不足的能力也有不足

再加上大脑的自我中心倾向也会掺和进来,对自己负面意见的可能性进一步受到抑制。

况且,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他人能力的优秀本来就是件需要智力的事情。

于是我们就看到有的人在自己全无亲身经验的事情上自信满满地与他人激烈争论,哪怕对方已经在该问题上钻研了一辈子。

《The idiot Brain》
《The idiot Brain》

🥸蠢萌萌的大脑

我们时常会说一些蠢话、做一些蠢事、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情绪问题。

这时候,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原因归结于“脑子不好”、“记性不行”、“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实在是感情用事”等。

实际上,问题的根源通常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回事,事情的真相在于大脑这个器官会犯错;它虽然责任重大,但同时又混乱不堪。

它演化了数百万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积累了大量的垃圾。

而它的种种不完善,正影响着我们所说、所做、所经历和感受的一切。


*以上部分片段引用自***《The idiot Brain》***,是最近看完的一本书。

作者是英国的一位神经科学家,他还是一名单口喜剧演员。

整本书的中心思想紧紧围绕我们的大脑并不完美,并解释了生活中种种问题其实是大脑本身会犯错,例如我们为什么会社交恐惧?为什么爱看鬼片?为什么聪明人吵架更容易输?...

但论可读性,对我来说,算低的,我是逼着自己逐页看完的,对于看书这件事,稍稍有点强迫症,即使过程非常痛苦,我也会全看完。

我几乎 Get 不到作者那单口喜剧的幽默,他自己写的还美滋滋,又因为是译本,中间又隔着一层,中国思维和外国思维,真的差异很大。

我之前一直做市场、运营方面的工作,进入加密世界,了解海外运营的重要性,也深知本土运营和海外运营巨大的差别。

是需要日后好好研究的课题了。

GN 💤


🥳多幸运我们相聚在 Web 3

共享行业资讯 | 社群项目交流 | 没有财富密码

No Financial Advice,Do Your Own Research.

公众号:比特引力

微信:iammm001

Telegram电报群(防失联):https://t.me/+BV7574ghfAlmMTBl

Twitter:@biteyinli

Subscribe to Bit Gravity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Bit Gravity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