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 | 我重仓了LOOKS,记录两个月里「破局而出」的心路历程
March 30th, 2022

小七 | 3.30工作笔记

大家好,我是小七,在这里,同步我的工作笔记和行业思考。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写文章了,自上篇文章,已有一个月之久。

前两个月,算是我在这一行的至暗时刻,原因是我重仓了 LOOKS,并且在下跌的时候将比特币以及 UNI 仓位卖了而加仓 LOOKS,仓位最高的亏损达到了 65%,从亏损 65% 到昨天彻底解套,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当时软件记录的仓位
当时软件记录的仓位

可以说,这次冒险行为,是在实践我前段时间学到的几点投资思路,当然,我的思路不一定对,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给我带来足够大的收益,虽然重仓 LOOKS 到现在,已经弥补了我在比特币和 UNI 上的亏损,但目前收益还不算太高。

回顾这个过程,我是从今年 1 月份开始关注 Looksrare(后面简称LR) 这个项目,并且在早期买了一点在官网上质押,后面尝到了质押跟上涨的甜头,便开始认真的研究这个项目。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是越来越发现自己内心上喜欢这个项目,从品牌 Logo 到 UI 设计,还有它的宣传方式,都吸引着我的目光,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别人问我关注什么,我就会向它推荐 LOOKS,就像当初 PEOPLE 那样。

Looks的品牌Logo——荷鲁斯之眼
Looks的品牌Logo——荷鲁斯之眼

当 LOOKS 价格从高点回落在 4 左右,我便开始买入,那个时候,正好 LOOKS 质押挖矿减半,当时也看到了国外一个 KOL 写的一篇关于 LOOKS 质押挖矿减半后走势的文章。

翻译后的文章内容截图
翻译后的文章内容截图

看完后让我第一次有了加仓的想法,但 LOOKS 在减半后,并未按照文章里推测的走势那样,螺旋上涨,恰好相反,跟大多数人想的那样,走向了死亡螺旋,足足让我套了两个月。

Looks 2-3月价格走势图
Looks 2-3月价格走势图

走向死亡螺旋,是大多数矿币都会面临的一个挑战,无论是 dydx,还是其他矿币,LOOKS 也不例外。

但经过研究后发现,LOOKS 跟其他矿币还是有所区别,它不是单纯的矿币,质押不仅能获得 LOOKS,还能获得平台的交易手续费(协议收入),也就是 WETH,而 WETH 这个收益,是根据平台的业务量来决定的,在LR 平台 NFT的交易量越大,那你质押获得的 WETH 就会越多。

这也是这个项目对 LOOKS 的第一个赋能——LOOKS 能捕获平台 NFT 的交易手续费,这是它跟其他矿币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它能带来现金流,这是吸引我的一点。

另外,LOOKS 从上线,到现在,争议不断,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 交易挖矿模式
  • 团队匿名,并且在第一阶段通过质押团队以及国库锁仓的 LOOKS 获利 2 万个以太坊,并且通过龙卷风(混币工具,常被黑客用于xq)将团队获得的 2 万个以太坊转出去。

交易挖矿模式

对于第一点,交易挖矿模式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而且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国内跑路的Fcoin 平台,当时 Fcoin 也是推的交易挖矿,也就是用户去这个平台交易,就会给你代币奖励,最后 Fcoin 因为经营不善,最终跑路。

另外,Looks 质押分平台手续费这点也是跟 Fcoin 一样,所以当 LR 这个项目上线后,就让国人第一时间想到了 Fcoin 这个跑路的项目。

项目上线时一些KOL对于 LR 的看法
项目上线时一些KOL对于 LR 的看法

项目上线时一些KOL对于 LR 的看法

项目上线时一些KOL对于 LR 的看法

加上目前大部分交易挖矿会给平台带来大量的虚假交易,容易走向死亡螺旋,所以当这个项目上线后,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国人项目,并且推测很可能是原 Fcoin 团队运作的。

而我特地去查看了 Fcoin 这个案例,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导致 Fcoin 跑路的,并非是交易挖矿以及质押代币获得平台交易手续费这种模式本身,而是 Fcoin 团队在运营的过程中,在财务上出了重大纰漏,导致平台每天都要多补贴费用给质押的玩家,等发现这个纰漏时,窟窿已经大的补不上了。

部分内容截图
部分内容截图

部分内容截图

部分内容截图

所以,导致 Fcoin 真正跑路的原因,并非是「交易挖矿」+「质押分平台手续费」这两种模式,而是 Fcoin 项目运转不佳,导致项目最终失败。

不少人被 LR 竞争对手带节奏,导致很多人没有理清这里面的关系跟逻辑。

至于刷量带来的虚假交易,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业务量上会有水分,但这是一种营销方式,吸引大家去平台交易,有利益,就会有人来套利,无论是什么模式,只要有利可图,就会吸引套利者来套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交易挖矿」吸引大家前往 Looks 上交易还是有效的,从数据上就看出,Looks 的真实交易占比在逐步上升。最顶峰的时候,其真实交易量达到了 Opensea 的 10%,目前稳定在 4% 左右。

数据来源:https://dune.xyz/mhonkasalo/LooksRare-vs.-OpenSea
数据来源:https://dune.xyz/mhonkasalo/LooksRare-vs.-OpenSea

数据来源:https://dune.xyz/mhonkasalo/LooksRare-vs.-OpenSea

数据来源:https://dune.xyz/mhonkasalo/LooksRare-vs.-OpenSea

像 LOOKS 之后出来的 X2Y2,其质押 NFT 挂单挖矿,虽然提高了挂单量,但也吸引了很多羊毛党无效挂单,导致他们最终不得不调整质押规则,但依旧无济于事,反而给大家留下了一个随意修改规则不好的印象。

「刷量」这点就看你能不能接受,对于我来讲,我能接受虚假交易量的结果,因为虚假交易量,并不会导致我质押 LOOKS 获得的 WETH 减少,其最大的受益者是平台跟团队,其次是质押 LOOKS 的人。

当然,对于持币的人来讲,因为刷单让套利者获得大量有利可图的 LOOKS,受害的是那些在二级市场买 LOOKS 的人,因为他们要承受这些套利者对于 LOOKS 的抛压。

团队没有通过抛售项目代币而是通过这种运作方式,获得了第一笔足够他们几年的运作资金以及报酬,这对于项目跟团队来讲,是加分项,从这点来看,他们也没必要跑路,换作是你,你是愿意背着骂名以及法律风险跑路,还是继续维持项目运转然后继续赚手续费?

聊到这点,让我想起了 UNI,虽然 Uniswap 占据 Dex 的龙头,但 UNI 代币目前没有任何赋能,Uniswap 上的手续费,全部分给了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平台的价值并未被 UNI 给捕获,这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开发团队不能通过 Uniswap 来获得收入,除了获得以太坊基金会的支持外,那他们怎么维持项目运转?我目前只能想到的一点,就是抛售他们手中的代币。

这也可能是 UNI 长期不能起来的原因。

这是我近期在别人那学到的一个投资思路:

  • 尽量投那些本身能给团队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项目,也就是团队不需要通过卖币,而是通过项目的业务就能获得收入的项目,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项目团队对代币的抛压。举个例子,比如 ENS 团队每年可以通过卖 ENS 域名而获得足够的运营资金,每年都有一笔不错的现金流。(这里我仅仅只是举例,说这点对于 ENS 来讲是加分项)
  • 代币能持续给你创造现金流,不会导致你资金链断裂。

我们知道,被套牢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尤其是当你重仓某个币的时候,又发现了其他好项目,但手上又没有多余的资金,这是很难受的。

如果你手持的代币每天可以获得收益,就会好很多,不会导致你资金链完全断裂。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种感觉就类似于包租婆,手持几套房,然后每个月就是去收房租。

当然,投资房产你得确保你的房子是在一个比较热门的城市,并且能租的出去。很多矿币不能额外的捕获价值,这就导致它们只是矿币,只能接受矿币无情的抛压,就好比很多三四线,手里几套却没有人来租,最终砸在手上。

而 LR 就好比一座未来很可能会变得繁华的城市(NFT 市场一定是个增量市场),只要有人来这座城市工作贸易,就不愁没人来租房。

再来说说团队匿名然后通过龙卷风转移资金这件事

团队匿名然后通过龙卷风转移资金行为引起争议
团队匿名然后通过龙卷风转移资金行为引起争议

团队匿名然后通过龙卷风转移资金行为引起争议

团队匿名然后通过龙卷风转移资金行为引起争议

这件事确实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赚的钱太多了,容易招人嫉妒,而且是通过这种黑客常用的混币工具,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团队跑路的情节,是有点不正确。

你第一个月,就把 2万个以太坊分了,团队都赚了这么多钱,还会安心工作吗?是不是就等于告诉大家:我们赚够了,不需要再继续努力了。

这个谁说了都不算,只能持续跟踪团队有没有在做事来验证,需要投资者冒这个风险,通过各种信息来判断他们是不是在继续做事,比如有没有进行市场推广,产品有没有更新,推特 Discord 管理或不活跃等等,后面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确实并未因此而停止工作,反而拿到资金后继续扩充团队,招优秀的人才加入这个项目。

另外通过龙卷风转移资金这个行为,并不是什么减分项,因为团队本身就是匿名,就得通过这种行为来继续保持匿名,说法跟做法并不矛盾。接受了匿名,就得承担团队跑路的风险,这是投资者的一个觉悟。

如果团队不匿名,却通过龙卷风转移资金,那就显得前后矛盾,就得引起足够的注意,就好比孙割说自己在整理钱包,但他的行为却不像是整理钱包的行为。

所以上面几点也是判断一个项目好坏的依据:

团队在赚钱后有没有认真做事?言行举止是否一致?有没有什么异常的行为?

另外,匿名团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躲避监管,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来专心做项目发展业务。

而像 Opensea、 Uniswap 的实名团队常常因为监管的问题,变得束手束脚:Opensea 到现在依旧不敢发币,而 Uniswap 团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在社区发起了一项有争议的治理投票,从国库中拿出 100万个 UNI(当时价值 1000 万) 成立一个非盈利团队,来保护 Uniswap 协议免受监管和相关法律风险。这也印证了上面的说法——当团队没有足够经费时,就得通过抛售代币来获得资金。

然后再判断这个团队的技术实力,我不懂技术,所以只能搜集信息,来判断团队的实力。

比如 Gem 的老板夸赞 LR 的合约写的好,当然一个人说了不算,你得去交叉验证,多问几个懂技术的人,让他们去看看,如果有很多人都说 LR 的合约写的不错,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Gem老板对于Looks合约的评价
Gem老板对于Looks合约的评价

Gem老板对于Looks合约的评价

Gem老板对于Looks合约的评价

写了这么多,最后按顺序总结:

1、投资一个项目,除了它有一个宏大的叙事外,首先要保证它足够吸引你,让你喜欢这个项目,判断的标准就是首先它让你愿意花精力去研究,其次,你会发自内心向别人 cx 推荐。

我之所以提这点的原因,是因为任何一个币圈的项目波动非常大,如果你不足够喜欢,就很可能会被市场情绪而左右,追涨杀跌,即使跌的时候熬住了,但上涨的过程中一旦解套就会抛售,而享受不到后面的收益。只有真心喜欢,才能长跑。

2、尽量投那些本身能给团队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项目。

3、项目能给你持续创造现金流,不会导致你资金链断裂。

4、团队有没有在认真做事?言行举止是否一致?有没有什么异常的行为?团队技术实力如何?

5、有没有资本介入(这个后面再说)

最后再提一下,这是我最近的投资经历以及思考,现在总结起来都是马后炮,所以仅作为故事给大家阅读,如果你仅仅因为我说了几句话,或者写了几段文字,然后不假思索就去跟风买入,这是对自己极不负责。

不要学他
不要学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Bit-Gravity 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多幸运我们相聚在 Web 3

共享行业资讯 | 社群项目交流 | 没有财富密码

No Financial Advice,Do Your Own Research.

公众号:比特引力

Telegram电报群:https://t.me/+BV7574ghfAlmMTBl

Twitter:@biteyinli

Subscribe to Bit Gravity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Bit Gravity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