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数据是一部心理学教科书|乌托邦周报 #28

8 月 23 日,Glassnode 联合 Ark 对外发布了全新的链上分析理论框架——Cointime Economics。通过将区块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Glassnode 提出了新的比特币估值指标,并对经典指标进行了优化。

借此契机,我们找到框架的 2 位作者之一、Glassnode 首席分析师 James Check,请他分享了 Cointime Economics 的诞生过程、他个人的日常链上分析思路,以及他对链上分析本质和未来的见解。相比对既有成果的介绍,我们更关注他的思考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认为思路比成果更有意义。

以下是访谈的文字记录,略有删减。


关于新框架

Q:链上指标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演进,你们是怎么想着要提出一套全新的分析框架的?

**A:**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你知道 David Puell 吧?在前年年底,因为疫情和各种原因,Glassnode 这边当时计划大家去欧洲总部见面,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最后我们选择了墨西哥,因为墨西哥基本没有什么限制规定。David 是墨西哥人,所以我问他我们去哪儿好。最后不知怎的,他也加入到我们的行程中来了。在接下来的 5 周中,我们培养了非常好的友谊。从某个角度讲,David 是个富有创造力的思考者,每年读 2 次莎士比亚,非常聪明。他是创造力领域的人;而我是工程师,擅长逻辑和因果分析。

David 开始讲 Liveness。Liveness 一直是我最爱的指标之一,因为我觉得它很优雅。他一直讲 Liveness、Lost Coins,Lost Coins 其实是 Loss of Life。我说他说得对,如果我们持币不花的话,这其实就好像币表层的一部分丢失了。在后面的一个月里,我们就这样迭代和碰撞,最终搞定了这个框架的大部分。想法都有了,但后面我们还是花了 18 个月,才最终形成这样一份和我们在做的其他事情也自洽的报告。所以事实是,我们并没有主动去寻求新框架,它只是刚好蹦出来了。两个分析师,坐在泳池边,喝着啤酒聊着天,就产出了这个框架。过程很棒,我觉得有意思,然后就照着这个路子做了下去。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发现 Active/Vaulted MVRV 这种指标似乎能更好地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但最难的部分是解释。我们不想只是计算出一个比率然后跟大家说,看,有效果;我们想确保它有理论根基。

等到 David 提出 AVIV Ratio(Active-Value-to-Investor-Value Ratio)的时候,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AVIV Ratio 基本上围绕 1 上下波动,这在市场里并不常见。所以我当时预感,我们可能能发现什么东西。我们就这样深入了“兔子洞”。AVIV 可能是其中最具突破性的成果。不过你可能也看到了,这些指标的公式并不是很复杂,只是推理起来比较难。一旦点破,其实十分简单,但就是有道理。

Q:在构建 Cointime Economics 的时候,你是如何避免 bias 和过拟合的?

**A:**老实说,Cointime Economics 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

我们目前只是看了 AVIV 的分布。虽然 AVIV 有一个突出特征——它很稳定,即偏度、均值、中位数都接近 1,但是我们后面还需要更全面地探索它。

此外,我们看 Vaulted/Active MVRV 的时候发现,它们刚好一个能选中市场底部,另一个能选中顶部。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们只是运气好,为什么会这样,它们真的站得住脚吗。

坦白讲,还有很多要思考的点。

Q:你的意思是,初次尝试提出这些指标的时候,未经微调,这些指标就已经这么完美了吗?

**A:**是的,基本上就是这样。

我们先把最初的构思放出来,后面还有迭代空间。比如在报告最后一章提到的,我们可能可以针对不同 Entity 来做 Cointime Economics 分析,或者跨资产来做比较。有很多方向可以深挖下去。


关于他个人的分析思路

Q:你个人的链上分析框架是什么?有哪些指标是你每天都会看的?你分别赋予它们多大的权重?

**A:**我想结合我如何应对 bias 的问题一起回答。

我以前会交易,但现在不会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不想让交易污染我的分析思路。所以大多数时间我不会持有仓位,我只专注分析,理解眼下在发生什么。我发现,不做交易,对我的分析思路大有裨益。

有些时候我还是会交易,这些时候我更倾向于交易期权。主要原因之一是,我认为期权容易很多,我喜欢期权的特性。考虑到比特币的波动性,你其实可以上涨和下跌都玩。你可以看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波动性真的收缩到了很窄的水平;Realized Profit/Loss、交易量等指标都在告诉你,马上会有重大变化发生。投资者很疲惫,而我们从中看到了机会。所以我认为,期权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使用期权你能构建一个很鲁棒的交易策略。

回到关于我的分析框架和指标的问题。我至今为止最常使用的指标,集中在 Profit/Loss 领域。我发现 Realized Profit/Loss 在短期交易中极其有用。每个人都想赢,没人想亏钱。有很多人比较聪明,懂得市场的运作方式;但是,大多数人是不懂的,他们每次交易都会亏钱。一旦你明白了这点,你就知道,成功的关键在于寻找反向指标。一般而言,大家都在买的时候,买的人不是聪明钱;反之,大家都在割肉的时候就是底部。所以我认为 Realized Profit/Loss 真的非常非常有用。它本质是在告诉你,大多数人在干什么,而大多数人一般会做错。

这和心理学非常相关。我在链上数据上花的时间越多,我就越发觉,整个市场就是一部巨大的心理学教科书。你看数据,一些人五年前入场,现在卖,卖给的人正是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人。这是一个说明潜在市场结构的完美例子。如果你了解群体是如何运作的,你就知道这总会发生。

Q:大多数链上指标都是当期指标,描述的都是当下已经发生的现象,有没有先导指标?

**A:**一般而言,我发现,当人们止盈的时候,一些事情会发生。让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市场见顶了,这时很多人会卖,Profit 指标会上升,Coin Days Destroyed、Lifespan 指标也会上升,因为很多持有很久的币被卖了,币的供给变得相对年轻。所有这些事情都会和价格一块儿发生,但正是这些指标决定了价格见顶。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往前看,判断我们是否在处于统计学上的巨大偏离中。花句话说,不管我们关注的时间周期是多久,如果我们开始看到有非常多人止盈,很多休眠的币回归流通,那么在某个时间节点上,供给将超过需求。

这种现象不仅在宏观层面会发生,在微观层面也会,正如每次价格冲高紧接着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在这类短的时间周期内,我们能看到,有一部分供给重新流向市场,它们刚刚好让价格见顶。所以微观层面这种现象也在不断发生,只不过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点。

明白了这一点,剩下要做的就是看统计学偏离的情况,考虑跑什么量化模型,如何拆解先导指标,以及判断在一个价格冲高中,多大的供给算大。


关于链上指标的未来

Q: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应用链上指标,你认为它们的优势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失吗,因为信息差没了?

**A:**理论上会,但我相信我们距离那个时刻还有很远。

以 200 天移动平均线为例。回顾2012年和 2013 年的价格走势,尽管没有比特币交易费,移动平均线仍然按照预期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人类仍然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喜欢整数,如 200 天。因此,200 天移动平均线具有心理重要性,越多人参考它,它的实际效果就越大。这一现象并未改变。

我们都有自己的成本价,但如果取平均值,很可能都会在移动平均线附近。考虑到大多数人并非从事量化交易,只是遵循直觉,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然而,如果技术发生变化,例如越来越多的币被托管,衍生品市场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类似的事情。

如果你把 SOPR 和年化 Funding Rate 的图叠在一起看,你会发现两者完全一致。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期货市场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一部分行为。他们会在现货市场上有人获利了结的同时,继续利用杠杆。因此,现货市场上的未实现利润走高,但其他人却利用杠杆在顶部买入。这导致等式另一侧的数据有相同的行为特征。

我们应该关注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在现货方面,每天都有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比特币双向流入和流出交易所。虽然有时这些数据可能像噪音而非信号,但有时会有 40% 到 50% 的现货量流入或流出。因此,我们实际上只是在研究两个具有统计意义的子集。如果这 2 个数据集告诉我们一个类似的故事,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融合,作为交易者,可以看到杠杆增加和聪明的资金获利了结,这两件事都预示着风险。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降低仓位。

Q:所以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某一篮子的指标,你用它来预测短期价格走势,在 2018 年的时候还很奏效,但五年之后,到了 2023 年,却失效了,因为指标里有了各种噪音?

**A:**对此我有 2 点回答。第一点,我保证这种情况肯定发生过。第二点,我没有一个很好的测度记录。要知道,链上分析在 2018 年的时候基本上不存在。我们当时还在探索,什么是 Realized Cap,什么是 MVRV Ratio。

要举例的话,NVT 也许是一个完美的例子。交易行为模式改变了,导致 NVT 基本失效了。

话说回来,即便我们站在 2021 年的最高点上,拥有各种工具和指标,我们就能对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吗?没人有把握,而我的工作就是搞清楚这些指标有什么作用。我们的 Newsletter 就是干这个的。我们从实践中学习。

回忆过去 2 年半,尤其是过去的 6 个月,我们花很多精力完善我们的工具。现在我们认为我们有了一系列的工具,它们能讲一个完整且前后一致的故事。一旦我们发现,有些指标之间会出现合力,而且相似情况再次出现的时候,这些指标总是会蹦出来,我们就会写更多文章,来探索这些尚未成形的想法。在幕后,我们会跑一些量化模型、机器学习算法来验证我们的直觉。

所以答案是,我们还没遇到很多失效的指标,虽然 NVT 是一个例子。我觉得在下一轮周期的时候,这个问题会更相关。到时候我们再看看,在托管服务的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哪些指标会失效。

Q:所以链上指标是一个永远进行中的作品?

**A:**是一个进行中的作品,不过我们要比以前更接近它的完成态。David 和我在墨西哥的时候还聊起这个。我们当时认为,考虑到我们现在有的各种指标,这个作品的完成度也许是 85%。Cointime Economics 这个新框架出来后,完成度能提升到 90%。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完善。举个例子,托管服务目前我们是排除在外的,因为它们的多签钱包和托管安排的特征很不一样;但你以后我们可能会开始关注托管服务相关的资金流。换句话说,我们会越来越细化。就好像经济,虽然经济越来越复杂,但凭借一些宏观数据,你仍然能讲一个很好的故事,尽管这些数据可能被做了一些美化。

Q:除了链上指标,你在分析的时候还会考虑宏观经济指标吗?

**A:**我每周会花 10 小时的闲暇时间,听宏观经济播客。我很喜欢,我觉得宏观很有意思,就像一个不可破解的谜团。我把宏观当成一个爱好来学习。我倒不一定会跟踪宏观数据,但我会留意 Twitter 上的各种图表。虽然我不会专门讲宏观,但这些思考其实都会融入我的分析中。

在最近几周,我们开始聚焦稳定币,因为在我们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稳定币和波动就能体现货币政策。即便不看美国国债收益率,光凭它们,我们也能感知当下的货币政策。

Q:回到链上指标的话题。考虑到中心化交易所、托管服务,乃至传统交易所和其他机构服务不断发展,在生态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你觉得所有这些链上指标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价格?

**A:**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讨论到的话题中最重要的一个。你提到的一些发展非常有可能改变我们看待链上数据的方式。

我的基本观点是,它们会让整个比特币经济更加有活力,有更多组成部分。凭直觉讲,我认为以后我们在分析链上数据的时候,可能会更细分,比如针对 GBTC、特定的 ETF 组合以及托管服务去做特定的分析。

举个例子,一些地址属于 Fireblocks 的托管服务。托管服务有时会调整资金在不同钱包间的分配,这些交易会在链上进行,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多签的一些特征,把这些交易抽离出来。接下来,假设我们看到灰度、贝莱德相关的转账交易,我们就要分析这些转账是来自交易所还是投资者。再假设我们已知有 6 个人有权在贝莱德内部做套利交易,我们就能把他们和贝莱德这个主体关联起来。总之,到时候会有很多新的数据分析方式。

还有个特别的点在于衍生品市场的存在。你可能需要看多个数据集,比如将现货和衍生品结合在一起看;这和你现在看标普 500 的方式其实类似。说到底,这些方式其实都是传统市场中既有方式的延伸,只不过我们每 10 分钟出一个区块罢了。而且我们比传统市场拥有更多的透明信息——我敢肯定黄金投资者是很想要有这种程度的数据的。

Q:未来肯定还会有很多新的要素蹦出来,你怎么保证这些新的要素能被及时发现,并被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呢?

**A:**我认为头一件事就是继续撰写 Newsletter。 Newsletter 是我们保持前沿的一种方式。 当然,在这个领域,我们仍在探索,但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找出一些真正的关键值。

我们发现,Realized/Unrealized Profit/Loss 这类指标真的非常非常强大,因为这是交易最根本的动机所在。 我把一切都归结为心理学。 人们为什么决定购买或出售? 盈利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在看数据前,数据清洗非常重要,你需要辨别哪些交易是真正的买币,而非交易所的内部流动。内部流动占了交易量的 25%,这也是为什么 Glassnode 要根据 Entity 对指标做调整。对比 Realized Cap 和根据 Entity 调整后的 Realized Cap,你会发现两者之间有 5—10% 的差异;对比成交量和根据 Entity 调整后的成交量,你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 80% 甚至 90% 的差异。 数据清洗做的就是过滤噪音。

Spending 是真正推动市场的行为。长期持币者拥持币是件好事,对吧,但那已经是五个月前的事了,它告诉你五个月以来没有发生什么,但 Spending 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所以我认为 Realized Profit/Loss 是驱动因素。

现在我们有做数据清理,根据 Entity 调整指标,给托管服务和交易所打标,对地址做长期和短期分群。除此之外,我很肯定,我们还可以探索并且进一步细分,比如短期持币者和长期持币者都可以进一步细拆。以长期持币者为例,我们可以大概以 3 年为界来二次拆分。我们最近写了一份报告叫《Buying High and Selling Low》,讲的是很多人在这个周期第一次入场,他们买了之后一直没卖,成为了长期持币者,但市场跌倒底部的时候他们卖出了。这些人是第一次经历周期,他们犯了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他们犯错后会吸取教训学习,然后在下一个周期做正确的事情。你可以在链上看到他们的成长。所有这些现象植根于人类心理。指标将始终有效,因为市场会变化,但我们的大脑不会。 自 20 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在市场上做同样的事,所以这一切都不会改变。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 我们现在探索了很多方向。大家将开始在我们的报告中看到,我们会开始频繁使用相同的工具,因为我们逐渐确定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它们能让你在克服 bias、设定仓位等方面比别人更厉害。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东西这么有用,这反而让我们更有优势。

Subscribe to 无环图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