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應該是用來思考,而非記憶瑣碎事項
講得極端一點,別對自己的記憶力太有自信;在幣圈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消息跟資訊,容易感到焦慮。有時候一天看到的很多,但真正值得複習的內容可能只有其中的 1 ~ 2%,但當你在刷最新動態時,其實就是一種搜集資訊的過程
藉由 APP 輔助,能快速在廣泛閱讀的時候,藉由簡單的條件同時自動化搜集資訊,可大大降低整理資訊的阻力
我使用的方式是透過 IFTTT 儲存我在 Twitter 上按讚過的內容,能快速檢視自己曾經看過的動態,輕鬆透過關鍵字歷史紀錄
訊息源 : Twitter
篩選條件 : Liked Tweet
輸出位置:Telegram 歷史訊息
主要有三個關鍵步驟,你可以根據個人習慣自定義訊息源、條件、輸出位置
IFTTT 的名稱來源於編程條件語句 “if this, then that”。該公司提供的是一個軟件平台,連接來自不同的應用程序、設備,以觸發設定好的程序;可以串接如 Google 日曆、Twitter 貼文、自動轉寄 Email
接下來會按步驟實際引導你如何設置,以達到「 將按讚推文,轉寄至 Telegram 對話中 」
喜歡的推文?誰喜歡了?第一步當然是綁定你的常用 Twitter 帳戶
首先將 IFTTT 帳號加為 Telegram 聯絡人
/start
→ Authorize IFTTT → Open browser此處可以客製化傳送資訊,我建議包含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 快速紀錄 」「 輕鬆找到原推文 」這兩點。
連結能幫我快速導回原推文;又因推特訊息源太多「 誰發表 」的觀點,也會影響我評斷該資訊是否值得參考的標準,決定要花多少時間複習
再也不用為了看過的某則 Tweet 找不到而困擾許久,也有稍稍緩解我的資訊焦慮
通常在我晚上時有空就會開啟對話框,像滑動態一樣檢視今天看過的推文,再結合在社群或其他地方接收到的各種資訊、觀點、討論,綜合判斷哪些項目有重複出現、熱度特別高、抑或市場上有出現嚴重分歧情況
IFTTT 其實有非常多種方式,可以輔助優化工作流程,它遠不只是資訊搜集如此簡單,其實在解放你的大腦及更多時間
當你覺得每天都很忙,好多事情做不完時,不妨先把導致該情況發生的原因或事件一一列出,尋找有無 APP 或是其他方式能夠解決問題,讓你把時間跟精神專注在更重要的產出,同時多留給自己呼吸的空閒,有餘力去嘗試學習新知識及技能,創造個人成長的正循環
工具是在幫你降低做事的「 阻力 」解放你的大腦及時間,去執行生產價值更高的事
個人部落格,之後會陸續更新關於個人知識管理,以及推薦的 APP:
Telegram 頻道,主要為個人 murmur,幣圈資訊或個人靈感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