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属性和管理自我

资产就是金钱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属性,本质就是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之间进行交换,买入是用现在换未来,卖出则是把未来换现在,关键要想明白未来和现在谁更值钱就好了。

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判断依据,当然,对极少数的优异公司来说,未来总是会强过现在的,这就是比牛熊大势更大的大

资本以及资本后面的人是丰富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成本和收益预期,在各种市场环境下也会有着不同的预期因子和贴现率**,而这些在乘数和复利计算的基础下就会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理性且信息充分对称的人之间也可以产生交易并实现双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需求特点和满足感。**

经济的波动就像是剪羊毛,长好了就剪、剪完了再长。形成良好的交易习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交易和市场的钱认知,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辛苦的精力和经历漫长的过程,这是社会最常态的认知,但是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够收获很多这却是一种误解,在大部分时间里付出与收获往往不成比例,最起码在金融投资市场是这样的,大部分交易者都不是嫌自己钱多来市场花钱买刺激的,金融交易的刺激和创富效应足以调动绝大部分交易者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但是尽管如此,二八定律依然是这个市场最永恒的定律,市场上的大部分的交易者都非常努力,但是,在努力之后能够称得上是收获颇丰的依然是那金字塔顶端寥寥少数人

系统交易思维是“道”,“道”的物化则是“器”。交易系统作为“器”,应该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反映交易对象、交易资本和交易者的特征

交易系统必须反映交易对象的价格运动特征,其中包括价格运动的趋势和价位,前者,为交易决策提供交易的战略方向,后者,提供交易的战术出入点,因此,交易系统必须具有一个的行情判断子系统,而这个子系统至少要具有趋势判断模块和价位判断模块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市场交易系统必须反映交易资本的风险特征。就风险交易对象的价格运动特征来讲,其某个具体时间空间的个别价格运动的随机性和价格总体运动的规律性是偶然与必然的对立统一,因此,在承认风险交易对象价格运动的规律可以揭示的同时,亦必须承认价格的随机扰动是不可避免的,是与其规律性共生共存的。

由于价格的随机扰动的存在,必然造成行情判断子系统出现判断失误,从而造成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具体的,其表现就是可能造成或者实际造成交易资本的损失,风险的大小则由亏损占交易资本的比例来衡量。并且,资本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风险特征,譬如,资本占用时间的长短、资本的来源、投资的目的等等,都会对资本的风险属性构成影响。

因此,交易系统仅仅具有行情判断功能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风险控制功能,交易系统在结构上必须具有风险控制与资金管理子系统,从而在满足资本的风险特征的同时,达到精确量化地控制风险、保护资本的效果,进而实现资本的增殖要求。

交易系统还必须反映交易者(投资人)的人性特征。交易方法本身是科学的艺术,是具有艺术性的科学。其中,交易方法受价格运动特征和资本特征的制约,这种制约是科学性的体现,但交易方法还必须受到人性的制约,具有投资人的激进型、保守型或者稳健型的个性色彩,否则,交易系统则不能为人所接受。交易系统的人性特征,则导致了交易方法的艺术性,并具体体现为带有人性色彩的不同的交易策略。

因此,交易系统如果是私密性的,则必然具有其研制人使用人的文化、性格、经验等个性特点;而交易系统如果是半开放性的的用于基金投资的交易工具,则应该具有可以容纳不同人性特征的交易策略库,以达到适应基金董事层或者具体的交易实施管理层人性特点的可选择性要求。

财务自由的代价是交易市场心理和交易买卖双方市场行为的约束。

识别金融系统大局、明交易市场方向、重风险细节。良好思维习惯决定战术上的成功,构建适合买卖自己的交易系统。

投资中你追寻的都是企业价值。去有鱼的地方钓鱼,去有便宜货的地方钓鱼。

逆向思考问题,换位思考。不要想自己要什么,多想想自己要规避什么(对手盘在想什么)。

首先是思维和身体惯性

成功的大原则其实很简单:遵循常识,利用复利,安全边际,护城河,保持理性,能力圈…总之50个字以内肯定是够用了。但成功投资的具体构成却又很复杂

第一,对于市产的疯狂期以及历史的市场估值高压区要保持极端的警惕,撤退是脑袋里绷紧的第一战略。

第二,所有成功的投资都不是以“猜顶”作为前提的,所有在过去2年在山脚下吃足了货的人将有最充分的资格不去“猜顶”.

人类社会宛如一个巨大的水厂,管道纵横交错,里面流淌着金钱。

水厂外围被一圈金融世界环绕——

央行、商业银行、财政部、税务系统、股市、公私募基金、养老基金、西方经济学教育。

水厂内部是形如金字塔状的实体经济,房地产和工业体系就像是金字塔实体一般。在其内部,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相互嵌套。

金融世界通过各种管道输送给实体经济金字塔顶部,再从上而下对整个体系进行浇灌、回流、储存。

金融世界与实体经济之间被一堵堵白色高墙隔开,高墙上写的都是些「建设美好世界」的口号。

站在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白色高墙是如此简洁,世界仿佛正如那些美好标语所言般运行着。

然而高墙背后,整套体系在复杂又精密地运转着,金融世界里的那些上位者坐在高空的会议室里俯瞰着整个社会,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50家企业中几乎一半都是金融企业。

整个体系太过庞大复杂,以至于它的运作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个谜。

而且任何不会说这套复杂金融语言的人都会被排除在货币体系应该如何运作的公开辩论之外,金融世界的解释权掌握在一小撮拥有金融知识的人手中。

金钱如水,钱即权力, 经济学为生产关系披上了一层理性的外衣。

这幅作品把整个体系隐喻成一个 水厂系统 ,旨在通过简单易懂的画面让金钱世界变得触手可及。

可以问问银行。

✅从央行的水塔下方延伸出了几条很粗的出水管道,分别是给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各种期限流动性的管道,危机时给居民部门撒钱的管道,通过买债的方式直供政府的管道,危机时用于量化宽松的管道。

这是那架用来撒钱的直升机,平时它是被锁住的:

央行还会监控物价变动,因为保持温和通胀(2%)是央行最核心的目标之一。

同时央行还会监控市场,三台探照灯分别射向了商业银行、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并以此来决定水量的大小和价格(利率)。

这是央行的核心目标,可以看到维持物价稳定永远排在第一位。

这意味着水位不能过高,因为将导致通货膨胀,一如21年至今。

但低了也不行,通缩的伤害要比通胀更可怕。看看1929~1933年大萧条期就知道了,通缩螺旋会让银行惜贷,甚至让整个水厂系统崩溃。

央行的第二个目标是保证充分就业,不过看起来这个目标已经被放弃了。

取而代之的是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后来政策制定者们又在这条下面加了一行字:「不惜一切代价」。

讲个笑话:央行具有独立性。

央行的货币工具箱研究室还在研究数字货币,可以看到专家正在调整数字货币的属性。

板子上的便签还参考了当初扎克伯格力推的数字货币「LIBRA」,便签上还写着「打不过就加入」。

数字货币被寄予厚望,它在推动货币国际化、取代撒钱直升机、精准投放等领域的优势都很明显。

当经济出现问题时,整个水厂的各方都会要求央行打开阀门,加大水量。整个体系出问题往往就意味着水量减少,水流变慢。于是央行开发了各种非常规化的货币工具——它们被冠以各种复杂的名字,但本质上都是放水。

政府部门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紧挨着央行的政府部门,这是它的全貌:

深挖细节:

✅下图中的「财政货币化」被视为禁区,图中那根非常粗的管子,其源头正是图2.中的「直供财政部」管道。

「财政货币化」的意思是:政府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借钱(如向市场发债)的方式来为其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自己印钱来为赤字融资。这里说的「印钱」,即政府指定央行印钱,具体形式可以是让央行永久性地持有政府发行的债券。

更直白一些的「财政货币化」推崇者认为,这些发给央行的债是不需要还的,政府也事实上不需要付利息,即使要付利息也可以再从央行借钱来付。

通过「借钱」还是「印钱」来弥补赤字,听上去只差一个字,但其对宏观经济、财政可持续性、金融稳定的长期影响却有天壤之别。

图片在很多时候确实要比文字更让人一目了然,这里的诡谲之处在于——既然「财政货币化」是禁区,那为什么这里还会有这跟管子呢?还这么粗!它本应不存在才对。

政府部门从实体经济收集各项建议和意见,内部开会讨论后,推出各种政策和决议,再举行发布会向社会同步

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做预算,规划如何花钱。

对财政而言,支出是刚性的,实际花的总比计划得多,所以财政赤字是常态,超支部分就用「国债」来补,国债管道直接连入实体经济:

「财政支出」这条管道直接流向了实体经济:

税务系统

税收系统一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目的在于避免实体经济金字塔内部的分配过度。理论上讲:收入越高,税务越重。

政府再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把收上来的钱花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是税务系统的全貌:

深入其内部仔细看,有趣的来了:

✅ 三大阶层的税务负担

下图中的税收金字塔再次印证了居民部门大致的分层比例:

**1%**富人-**9%**中产-**40%**中等收入-**50%**低收入群体

下图中的几列饼图展示了居民部门的收入、财富分配、税率、结余率几大关键数据。

人数50%的低收入群体,拥有2%的总财富,8%的总收入,承担着超过50%的实际税负以及看不清的结余率。

人数40%的中等收入群体,拥有22%的总财富,赚40%的总收入,承担40%的实际税负以及24%左右的结余率。

人数9%的中产阶级,拥有38%的总财富,赚33%的总收入,承担36%的实际税负以及8%的结余率。

人数1%的富人群体,拥有**38%的总财富,赚19%**的总收入,税负和结余率不详。

仔细看这个富人的平台,他们拥有公司以及社会资源,会利用各种手段直接与税务机关打交道,而不是缴纳应得的税款。

他们安排着社会的排位赛,甚至还建了一个直升机起落平台。等等!哪来的直升机?哦!原来是图3.中负责撒钱的直升机。

✅ 税负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资本利得税率<个税税率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核心生产资料是自己,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所得,那么承担的税率就是要比那些靠资本获利的人高!

与此同时,资本回报率>工资收入增长率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金钱世界每一次的危机时刻,恰恰是1%富人大幅增厚财富的好时机,2020年以来的K型分化正是这一规律的写照。

因为出问题,就要放水刺激,而管道系统决定了:水是从金字塔尖往下滴灌的。

资本利得税的触发条件是卖出,那么,只要不卖出,就不用交税。

可不卖出的话,又怎么有钱花呢?可以把股票质押,然后用低息贷款把钱套出来呀!

这就是富人群体两条公开的秘密:

① No sell, no tax. 不卖就不交税。

② Buy, borrow, die. 三个动作,每一步都在避税。

分配体系和管道系统决定了,实体经济里的大部分人并不会在金融世界运营良好时收益,因为计提利润与资产价格上涨只属于一小撮人。但实体经济一定会在金融世界处于枯水期时承担代价。

✅中产阶级总是乐此不疲地计算着个税抵扣又帮自己省了多少钱,然而再看看图16.中「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两根管子的粗细对比,就会发现中产阶级的可笑之处...

实体经济金字塔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挪到水厂内部,看看这座象征着实体经济的金字塔。

就像水能滋养植物生长一样,金钱如水,它驱动整个经济的运转。

水在实体金字塔内的流动过程从最顶部的大公司开始,处于产业链顶端的它们不断从实体经济中抽水(黄线),再花掉必要的成本、费用和资本开支(蓝线)后,将剩下的水储存起来。

同时,不同公司的大股东、职业经理人、小股东们都不约而同地要求公司拿出相当部分的留存利润用于分红或者回购(红线)——这笔钱也像一条稳定且不断变宽的河流一样,流入居民部门中那些持有股票的人手中。

✅ 大企业们支付的成本、费用、资本开支(蓝线)逐层向下流动,并驱动工业体系的运转,但是随着层层节流(参考图15.中的分配),越往下,水流越细

工资通过水厂管道一点点流入居民部门的存钱罐,作为交换,绝大部分人都要去工作。

最后再由赚着中等收入的蓝领们负责履约流通:

而商品的生产,来自几乎不停歇的流水线。

这里的人没有姓名,他们被冠以厂哥厂妹,他们最大的优势叫「人力成本」,他们的消费聚合被称为「下沉市场」。

他们是小红书覆盖不到的人群,除了五环结界里的人对下沉市场带有猎奇的报道时,他们很少被看见。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消费报告里的一个数字。

最艰苦繁重的工作,往往在最恶劣的环境里完成。

✅低收入群体中很多人的收入无法覆盖最基本的生存——居所、医疗、教育、热饭。

人认为奋斗和成功学叙事已然崩塌,现实太苦,他们更愿意诉诸赛博玄学和那些能快速激活多巴胺回路的短刺激。

当然,还有那帮压根不知道自己该呼吁什么反对什么的白左环保二波一。

✅而中产阶级,正如图21.展示的那样,他们生活得还不错,边焦虑于阶层滑落或跃迁,边相信自己会过得更好,可以通过投资获得更多的被动收入。

金融市场看似独立于实体经济运行,但这幅作品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了,两者都是系统的一部分。

一个资产之所以拥有估值,是因为这个系统内有一部分人在为其负责——

一个人的「被动收入」往往意味着另一个人要主动工作。

大企业回报股东的利润,来自其他人的行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房东的租金收入,来自房客们努力工作并支付房租。

✅富人阶层看似出手阔绰,但他们的消费意愿远不如投资理财的意愿强烈。

掌握着最多财富的他们不断将钱投向「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这两大财富储存器中,整个金字塔也形成了一条异常稳定的投资河流。

图28.

金融人士喜欢称之为「财富管理的大时代」。

✅富人阶层从不吝啬于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他们将其形容为「教育资本开支」:

图29.

相较于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这世上最残酷的不公是机会不平等。

✅当然,各阶层的后代们都在力所能及地参与同辈竞争,在绩优主义下互相卷。

「吃得苦中苦」就是为了成功不把自己当人,「方为人上人」就是成功以后不把别人当人

经济增长斜率和周期会决定人们的思考范式,以至于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共识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迥然不同的意涵。

养老基金

✅这套水厂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尽量保证居民部门的养老。

为此税收体系会强制要求劳动力缴纳社保,也相当于为了自己未来的养老强制储蓄:

这部分钱大体分为两个去向,一部分被直接转移支付给了已经退休的代际,另一部分变成社保基金长期投资的本金,同时计入个人的养老账户。

✅毫无意外地,不同阶层的退休金水平当然也有很大差别:

老龄少子化趋势下,社保压力山大也不是啥秘密,这是大部分经济体的难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多国家的养老基金对外投资的规模要比对内投资多。

比如:养老金想获得6~7%的长期年化回报,他们会将资金分散投向不同风险回报比的资产。

低利率时代,政府和低风险企业债的回报率都在降低。为了实现目标收益,养老基金会加大权益投资的比例,并委托给各种外部机构投资,这些水沿着阿姆斯特丹、上海、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之间的金融渠道竞相追逐更高的回报率。

仔细看看养老基金权益部分的投资去向,你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

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公司,还有贝莱德、先锋、桥水、黑石、KKR、3G资本、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

公私募基金们

如今,这些体量庞大的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们管理着复杂的投资组合,亦有些too big to fall的味道。他们会以咨询顾问的身份被银行等金融重器们请为座上宾(如下图暗门),他们所提供的政策建议对自己的投资组合有着直接影响,这其中的利益冲突不言自明。

就像最近深陷阴谋论叙事的桥水基金,纽约时报金融记者科普兰对达里奥的猎巫既无法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但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这其中多少会有些暗箱操作...

当然,公募基金也是居民财富借道投资股市的重要途径,是财富储存器的一种。

还有私募基金,除了投资标的和手段更加灵活、多元、不透明外,很多大型私募还会收购公司,然后裁员重组,把有价值的业务包装上市或出售。而那些没价值的业务则带着债务自生自灭。这也是私募被称为秃鹫或者吸血鬼的原因

✅这些专业投资人士还会稳定地、微不可查地从客户的投资流中提取不菲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这些人以此发财,并大概率比客户先买上游艇

股市

股市这部分画面给我的启发还挺大的,作者很传神地画出了股票涨跌的原理——买卖双方站在跷跷板上,谁的水重量大,谁决定价格水位线的涨跌。

股价越涨,越会撑大上方的气球,直到泡沫破裂,水位线回落

其实这幅作品也展示了不同投资流派的抓手——有人盯着图38.中的水位柱,研究多空力量和价格趋势。有人盯着图19.中的企业储水器,研究资金的流入流出留存,研究谁的水流变动大(景气度),研究谁的水流稳。有人研究不同企业在金字塔中的位置(护城河),可以在第几顺位上分到水流,能节流多少
其实这幅作品也展示了不同投资流派的抓手——有人盯着图38.中的水位柱,研究多空力量和价格趋势。有人盯着图19.中的企业储水器,研究资金的流入流出留存,研究谁的水流变动大(景气度),研究谁的水流稳。有人研究不同企业在金字塔中的位置(护城河),可以在第几顺位上分到水流,能节流多少

商业银行

目光再次拉回金融市场,这次看看商业银行体系。

✅图40.的左侧是商业银行,右侧是实体经济金字塔,两者之间的通道是实体经济金字塔与金融世界最显而易见的链接——

商业银行会为居民和企业部门提供金融杠杆,但是对不同阶层的态度和价格迥然不同。

中低收入群体只能申请高利率的信用贷,或者助学贷。

中产阶级可以带着房本去申请低利率的按揭或者抵押经营贷。

两类人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自己去找银行申请。

银行会审查他们——来自哪里,在哪工作,收入如何,征信干净不,名下有没有其它资产或负债,是否可以啃老等等。

而富人阶层可以等着银行主动找上门送来低利率的授信。

是的,商业银行擅长锦上添花,但极少(迫于政策压力)雪中送炭。

银行会因为一家企业抵押物好,贷款额度高,还款能力强而给予低利率,但不会因为一家企业不符合ESG标准、污染环境而提高利率。

✅商业银行是整个水厂系统的流量放大器,通过实体经济的存款和贷款行为,整个系统的水流凭空增加了(货币创造)。

同样的,存贷款行为也让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完成了「资产负债表」的互换——

实体经济在银行放入的存款,构成了银行的负债端,银行要为此付出存款利息。

同样的,实体经济找银行申请的贷款,构成了银行的资产端,银行要为此收取贷款利息。

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赚取两种利率的差额,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

图41.

业银行的大量贷款流入实体经济金字塔后,主要以房地产和工业产能的形式储存下来,这又不断拉高了房地产价格。

以中国为例,2006年至2023年初,中国四大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最差的也在10%以上,这是非常诱人的回报。

房东房客的身价在此过程中分野,许多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巨大的赚钱效应和经济发展让更多大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勇于贷款买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贷款对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并无作用。相反,它在拉高房价的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拉高了城市生活成本,房价上涨带动房租提高,租客需要为此支付更多房租成本,并转头向雇主要求更高的薪水——如果他们有议价权的话。

从2021年开始,中国房地产贷款占比一路向下,从最高28.7%降至23%左右,而流向工业体系、农业体系、小微企业普惠的水流占比则稳定抬升。

在新增贷款中,流向工业和小微企业的水流已经大幅超过了房地产。

以年为单位来看,这种水流的改变明显且剧烈。

✅实体经济的贷款行为也让整个金字塔背上了一条稳定的债务流: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还存在着规模同样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执行了类似银行的金融活动,但并不属于传统银行体系,也不受到同样的监管和监督。

影子银行的活动往往涉及到各种金融衍生品、投资基金、券商和其他非传统的融资工具。这些活动通常通过法律结构或财务工程手段来实现,使得它们不容易在传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被直接追踪。

但它们同样对金融体系有着巨大影响,并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

以美国为例:这轮加息周期下,美国新型影子银行的崛起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过去十几年的低利率资产与当前的高利率资产组成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比如利率5%+、规模约6万亿的货币基金、FED账面上2万多亿的逆回购、量化基金、银行的中间业务、各种牛鬼蛇神版的金融衍生品...

换句话说,加息带来的高利率环境并没有让资金从金融重返实体,而是相反,影子银行体系具有更强的利率锁定能力

窄门

✅最后,让我们看看实体金字塔走入金融世界的那道窄门——西方经济学教育。通道直接搭建在实体金字塔的上流社会层,它看起来富丽堂皇,直通理性人的殿堂。然而,在快到尽头处陡然变窄...

图44.

接着拾级而下,准备好接受经济学的洗脑礼吧!

在表达手法上,注意墙上被探照灯照射的画,这正是经济学的精髓和图腾,经济学为生产关系披上了理性的外衣:

接下来是一系列筛选的过程:

首先,那些一身反骨不爱念经的年轻人是不配接受上得了台面的经济学教育的,会被剔除(右1)。

接着,用经典书籍和理论在大家的脑子里刻上一些思想钢印,观念要对齐,方便日后整齐念经(右2)。

然后,用条条框框进行统一塑形(左2)。

最后,交钱,进入经济学的管道,开始拾级而上(左1)

沿着规划好的路线一路研习,一路跪拜,沿途有经典理论和大师作伴,愈发远离地气,愈发“理性”。

在这条“正统”的道路上,一众诺贝尔经济学奖加持过的大师为你照亮:

市场是公平的,金钱是中性的,我们相信理性...

尽管这种金字塔结构让人觉得不对劲,但这些都是市场自然理性演化而成的结果,《贫穷的本质》当然要归因于个体缺陷与局部环境的不利,不然呢?

只要愿意沿着这条路走,就能拿到金融世界的入场券,拥有解释金融市场的解释权,要么下场搞钱,要么发学术paper,功成名就

而那些一身反骨,被正统拒之门外的年轻人,则发现还有一条经济学的羊肠小径在等着他们,沿着它亦可拾级而上:

三位作者分别是:

Carlijn Kingma-绘画师(左)Thomas Bollen-经济学者、撰稿人(中)Martijn van der Linden-金融学教授(右)
Carlijn Kingma-绘画师(左)Thomas Bollen-经济学者、撰稿人(中)Martijn van der Linden-金融学教授(右)

2021年初美联储第四轮大放水的高潮期立项,研究时间长达14个月,采访了央行行长、养老基金、银行家、政客、货币学者等100多位人士,绘制了数百张草图并与相关方核实,最终开始动笔绘制,花了近5个月时间,2200多个小时完成这幅作品。

Subscribe to leaf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