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人物志】 第5期丨与曼昆创始人刘红林律师畅谈Web3监管

TV人物志是Talentverse的周更新栏目,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Web3和AI领域,每一期我们会邀请一位Web3/AI领域的嘉宾来与大家聊一聊他们和Web3/AI的故事。本期我们邀请到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红林律师来分享他的故事。

(以下内容共计5410字,阅读需要15分钟)

Talentverse:刘律您好,很高兴这次能采访您,您可以先简单介绍下自己。

刘红林:您好,我是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现在也是这家律所的主任,负责整个所的经营管理工作。我身上的标签其实蛮有意思的,就是法律+互联网这样的双标签,因为过去近十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做法律和互联网交叉领域的事情。在 13 年末的时候参与一家法律互联网的创业公司,拿到了包括腾讯在内的很多主流投资基金的投资。之前一直在做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一些方式,包括获客和软件技术开发,帮助中国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作效率并进行品牌营销。

21 年的时候我从这个创业项目离开了,然后开始了第二段创业经历,创办了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目前应该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服务WEB3的律师事务所。我们的同事大概有 30 人,有的来自传统的律师事务所,也有来自区块链公司的法务人员,还有一些曾经在知名区块链机构任职的同事等等。所以说我们的人员构成其实还是蛮多元化的,跟市面上一般的律师事务所是不太一样的,这就是我们大概的一个情况。

Talentverse:您为什么会选择律师这个行业?

刘红林:选择律师这个行业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法律其实是我的老本行,我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法律专业。所以其实从刚才的介绍也能看出来,就是十年的时间里面,我一直没有跳出法律这个行业,但是我会认为互联网对于法律行业应该是有一些优化和提效的空间点的,所以就一直在关注互联网和法律的交叉领域。另一方面,了解互联网其实也是基于个人的一个兴趣和偏好,我觉得互联网很有意思。

Talentverse:那您后面为什么会进入 Web3?对第三方服务商来说 Web3有哪些机会?

**刘红林:这个也是机缘巧合。2017 年 “94” 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我也是在那个时间节点才关注到区块链这个行业。当时有一批朋友,他们是从比特币中国出来的,带着我去看了很多区块链的项目。当时我所在的一家机构也做了一些区块链相关的投资,投了国内和海外很多早期的做区块链的团队。

当时我们也想在市面上去找懂行的律师来做一些基础的法务工作,包括合规的一些事情,但是没有找到。所以我就只能自己上,毕竟之前有相关的一些法律基础,原来公司的整个投融资模块也是我在负责。现在币圈的一些投资结构,包括交易文件,说实话还是脱胎于传统的美元投资基金,所以道理其实是相通的。总结下就是投资的原因,再加上行业里面的朋友带着,所以就接触到了这个行业。

但是说实话,真正让我对区块链产生兴趣的是 17/18 年近两年的一个区块链研究。当时我跟中欧商学院的龚焱教授从组织创新的角度,以经济学交易成本为切入点研究了近两年的区块链。当时也是出了一本专著叫《公司制的黄昏》,我们认为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合作与交易的成本问题,而区块链这一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可能会对这样的组织形态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改变。基于这一段的学术研究经历,让我认为区块链对于未来的商业社会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

回到 2021 年那会在找创业方向的时候,我也在跟身边的一些朋友在聊,就想起了自己这一段经历,这样的经历对绝大多数法律同行而言,应该是蛮稀缺的。刚好身边有很多做区块链的朋友在跟我吐槽他们接触到的传统商业律师:他们对区块链不是那么的理解,对行业里面的一些东西处理起来就会有点吃力。朋友们也给我建议,说可以关注下区块链这个行业,那我想想也蛮好,所以就选择了这么一个细分赛道。

从这个赛道的商业机会来看的话,我觉得机会点还是蛮多的。虽然目前还处于熊市,但实际上蠢蠢欲动的创业者还是蛮多的。从需求的角度上来讲,我认为市场需求会呈直线缓慢地上升,不太会有一个非常陡峭的曲线。在法律服务的供给端这一块,涉足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律师同行说实话没有那么多。那么在这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我们以一家律所商业组织整体的身份来提供一体化的法律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还是蛮强的。目前在这个行业里面,其实是有一些个体律师或者小团队在去做一些偶发型的区块链业务。但是我们知道一家公司的需求还是比较全面的,这个时候他们的服务短板也就是显露了出来,所以这个其实也是一家商业机构来去这个事情的一个好处。

回归到业务点上,我觉得对于律师而言,商业机会还是可圈可点的。我们现在主要服务中国的区块链的创业者,业务主要会分成几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刑事的法律风险,这里面包括事后的刑事辩护,也就是人被抓了,律师怎么帮他去争取法律上的一个最好的结果。另一种是在坏结果没有发生之前的刑事风险的防范,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基本上能占到我们营收的百分之三四十。

第二个是涉虚拟货币的民商事争议解决。在中国,公民个人之间买卖虚拟货币并不违法,但可能会存在一些纠纷,比如出金环节出问题导致的银行卡冻结、在“924”禁令出台之前参与了挖矿、把比特币借给他人结果对方不还、自己的虚拟货币资产被盗等......这些行为极容易产生一些纠纷。

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去做一些非常细分的业务,比如去年国内比较火的NFT。在巅峰时期,国内的NFT创业者大概有两三千人,在这两三千创业者中间,我们服务过的保守估计应该是两百家以上。我们有担任过他们的法律顾问,有担任过刑事辩护律师,也有给他们提供过一些专项合规的法律咨询服务。

另外就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香港出台了关于加密货币的一些比较积极友好的政策,那么中国的一些头部创业者和团队想出海香港,对应的我们在整个中国团队出海这一块的全程法律服务都是可以做的。包括海外公司的设立公司架构的搭建、 Token 或股权投融资服务,我们这边都能为用户提供服务。

以上基本就是目前在法律这个细分赛道里面我们能看到的一些商业服务类型。

Talentverse:在了解了您的个人职业经历和曼昆的整个法律服务体系之后,我想知道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对区块链或者加密货币的监管的?

**刘红林:**我认为其实中国对于区块链整体的监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跟其他国家相比基本上是没有特别领先的地方。但是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采取的是负面清单制的方式进行监管。负面清单的话我们理解是有三件事情在中国是不能去干的:

  1. 打着虚拟货币的非法募资,也就是之前的ICO或者ICO的变种。

  2. 虚拟货币交易所。无论是注册地在中国,还是说你面向中国市场来开展这个业务,都是不行的。现在我们看到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交易所还是会面向中国公民来开展业务,说实话这个还是有蛮大风险的,尤其是一些团队还是在中国地下,在我看来,如果中国公安想去管这个事儿,其实还是可以把手伸过去的,这是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3. 挖矿。公开的说法是因为不环保,但我们能看到“不环保”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还有涉及洗钱和违反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很多问题存在。

所以我们的理解是,如果你是一个在中国的区块链创业者,只要这三件事情不干,其他事情你都是可以去干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去年这一波的NFT,从去年开始,我一直有个观点,中国区块链合规发展比较好的一个路径是NFT,但中国的NFT要防范金融化风险,所以数字藏品是一个比较好的本土产物。

Talentverse:那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包括中国香港,你觉得在这些国家或地区,行业法律层面有哪些方面是亟需完善的?

**刘红林:**我觉得可能重点还是集中在区块链的创业团队 token 发行的法律界定上,它到底属不属于证券法上的类股权和权益类的发行,还是说是它是某种功能型代币的发行?这个可能是需要很多国家和地区来去考量的。我个人一直有个观点,就是 token 对区块链项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一个没有 token 的区块链项目,可能会丧失很多色彩。但是 token 并不一定要用于募资,比如说一个团队,它可以通过传统股权的方式来融资,但是它也可以进行 token 发行的。

Token 可以作为整个生态圈子,或者应用内的用户激励和交互机制。在 token 发行之后,如果用户之间要进行价值流转,它必然要涉及到虚拟资产的交易。所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对于绝大多数监管国家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假设 token 发行没有募资的这样一个明显违反证券法的前提下,那么对于这种 token 的发行和交易到底应该采取怎么样的监管?

Talentverse:现在行业中还有哪些坑,尤其是法律层面的,是 WEB3 创业者特别容易踩的?

**刘红林:**我和很多 web3的朋友都有过交谈,我发现他们会有一个错觉,就是觉得自己的公司注册地在海外,在某个小国家拿了牌照就叫合规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个样子。你拿的牌照只是在当地开展业务是合规的,你在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它都是没用的。所以这个其实是大家关于合规非常容易误解的点。

第二点就是绝大多数出事的区块链项目,它踩雷的点,永远不是资质和牌照的问题,它是在市场推广和获客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你在香港有一个合规的牌照,但是你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甚至通过人拉人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用户拉新裂变,这个东西在香港没问题,但是你在内地搞这种玩意,它就叫传销。所以这个其实是运营模式上很容易踩雷的点。

第三点就是洗钱,很多被一锅端的区块链团队,其实跟他们的经营业务本身关系不大,而是他们的虚拟资产或者项目里有了些不干净的钱。这不单单是区块链行业要面临的,传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外贸公司说实话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Token因为其匿名性,吸引了很多犯罪分子来把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洗钱的通道。如果你协助境外的一些机构进行洗钱的活动,那这就是明确的违法犯罪。

Talentverse:客户们最关心或者说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呢?

**刘红林:**客户最关心、最头疼的可能就是怎么预防自己的刑事法律风险,这是中国创业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以 NFT 的为例,比如说项目方发行了一些藏品,跟用户讲这个东西包括一些特定的会员权益,比如持有 NFT 之后可以来我线下的某个景点消费,可以去享受平台的奖金分红,可以有不定期的空投......他们都非常关心运营和这样的一些玩法从中国法律的角度上来讲,这些行为会不会涉嫌违法犯罪,比如会不会构成赌博罪?会不会构成非法集资罪?会不会构成网络诈骗?这是他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虚拟资产的交易和流转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现在绝大多数的 NFT 平台的创业者会把它定义成虚拟数字商品。那么问题就来了,假设一个创业者发行了自己的虚拟数字商品,同时支持用户之间来进行交易和赠送,这种情况会不会违反中国关于虚拟货币资产交易的相关规定?有没有潜在的法律风险?这也是中国的区块链创业者都很关心的问题。

Talentverse:在经营曼昆的过程当中,您是怎么样获取人才的?

**刘红林:**我们是线上线下两条腿在走路,线上的话我们就去人才扎堆的地方,比如相关的一些论坛和微信群,我们会主动加入,然后释放信号,说我们是一家专注于Web3的律师事务所,这样就可以吸引来一些原本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理解的人。这样后期的教育成本也会很低。

线下我们会持续地举办一些活动,每周五下午的一个区块链主题的交流活动,到现在已经三十多期了,之前我们也跟Talentverse有过联动。就是每周五下午的活动我们会邀请区块链行业里面的朋友,包括一些法律同行来参加,一回生二回熟,这也是我们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曼昆的一种渠道。

另外,熟人推荐也是很重要的。现在行业还比较小,做事情很容易有声量出来。所以现在国内有蛮多做区块链相关法律服务的同行都会主动来添加我们的微信,一方面看有没有业务合作的机会,另外一方面看有没有加入曼昆的可能性等等。

Talentverse:目前的Web3法律行业,它对人才有哪些要求?

**刘红林:**这个可能要分不同的业务场景,但对曼昆而言,我们在招聘律师的时候,首先要看的是候选人对行业的兴趣程度和open的心态,这是所有事情的大前提。

其次我们会看一些“硬件能力”,硬件指的是候选热过去有没有在特定的业务领域有过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案例积累。比如合同争议解决领域、投融资业务领域。这个就是律师的专业性,尽管Web3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但绝大多数的法律基本功底是通用的。

第三点就是学习能力。我们可能要求比较高,因为行业还在早期,所以有大量的新项目和新技术出现,如果你不是一个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律师,你可能是跟不上行业发展节奏的。

第四点是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一个创业团队,务实一点,毕竟还是要搞钱的。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客户委托都是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触达和沟通的,我们每天会有两篇普法文章出来,这是写给我们客户看的。那反过来就会要求加入到曼昆的律师,他要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一点是海外留学的背景和英文沟通的能力,这个算是加分项。我们目前百分之八九十的客户还是在中国市场,所以说涉外能力只限于特定的业务。

Talentverse:您有什么想主动分享的吗?

**刘红林:**我个人一直在和周围的年轻人,包括法律同行在安利 Web3,进入这个行业可能是新一代年轻人摆脱内卷,实现差异化竞争很好的路径。就像我刚才讲到的,我身上有两个标签,一个是法律,一个是互联网,这个其实也是借鉴了Dilbert理论。如果你想在职业路径上有更高效率的发展,那可以选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去做一个专业人士。因为强烈的标签性,你被客户发现的概率、被同行认可的概率、取得商业成功的概率都会高很多。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

Subscribe to Talentverse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