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不太平!中美关税互抛,币圈也被“拖下水” ?
March 7th, 2025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之际,可蓝星上的正副班长却打起了经济战和关税对垒。

最近特朗普政府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将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0%提升至20%,并威胁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

这一举措瞬间点燃全球市场恐慌,美股三大指数单日暴跌超2%,比特币24小时内跌幅超10%,市值蒸发3000亿美元。

中国则迅速打出“关税+非关税”反制组合拳:对美鸡肉、小麦加征15%关税,大豆、猪肉加征10%,并将15家美企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特朗普对华关税从10%增至20%,并频繁挥舞“关税大棒”,表面理由包括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土产业,但其深层逻辑更接近于政治筹码和谈判杠杆

  1. 短期政治收益:关税政策能迅速迎合其核心选民(如制造业工人),塑造“强硬捍卫美国利益”的形象,尤其在选举周期中效果显著。

  2. 施压谈判对手:通过制造经济不确定性,迫使贸易伙伴让步。例如,3月4日对墨西哥、加拿大关税生效前,市场一度期待协议达成,但最终落空,导致美股与加密市场暴跌。

  3. 掩盖经济结构性问题: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债务高企等问题难以短期解决,关税转移了公众注意力。但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贸易战导致美国GDP损失0.3%,反而加速产业外流至越南、墨西哥。

然而,关税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作用有限。彼得森研究所指出,关税成本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推高通胀并抑制消费,加剧美联储政策困境。近期美国新屋销售跌至三个月低点,消费疲软已印证这一风险。

美股与加密市场为何“一损俱损”?

每次特朗普提及关税,美股与加密市场常同步下跌,背后是全球风险情绪联动与资本逃离逻辑。

  1. 风险资产属性趋同:美股科技股与加密货币均被视为高波动性风险资产。例如,英伟达、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的暴跌(单日跌幅超8%)往往伴随比特币同步下挫。

  2. 流动性紧缩预期:关税推高通胀,限制美联储降息空间,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缩。加密市场尤其依赖宽松环境,流动性预期变化直接冲击价格。

  3. 避险情绪蔓延:资金从风险资产转向国债、黄金等避险标的。3月4日关税生效当天,比特币暴跌10%,以太坊跌16%,而美元指数却三连跌,显示市场对“安全资产”的定义正在分化

关税保护与加密支持:特朗普的“左右互搏”?

特朗普左手挥舞关税大棒,右手力推加密战略储备,看似矛盾,实则暗含战略协同:

  1. 重塑美元霸权:关税打击贸易对手,加密储备则试图抢占新兴金融高地。美国若掌控比特币等核心加密资产,可在全球流动性中掌握新话语权,对冲美元信用下滑风险5。

  2. 分化市场阵营:关税主要打击传统产业(如汽车制造),而加密政策吸引科技资本与年轻选民,巩固特朗普的多元支持基础4。

  3. 政策实验性试探:加密峰会拟推“零资本利得税”等政策,若成功可吸引全球资本流入美国加密市场,失败则归咎于行业自身,政治成本较低

加密峰会后的市场预测:短期狂欢与长期迷雾

1. 短期利好释放:

  • 零资本利得税:若落地,将刺激投机资金涌入,比特币或快速冲击15万美元关口。

  • 机构入场预期:主权基金、银行增持加密资产的消息(如渣打预测比特币达50万美元)可能被峰会放大,推动FOMO情绪。

2. 中期风险累积:

  • 政策落地存疑:特朗普政府擅长“口号治国”,具体法规可能拖延或缩水,市场预期易落空。

  • 关税阴影未散:若对华关税升级,风险资产将再度承压,加密市场难以独善其身。

3. 长期博弈关键:

  • 美元与加密的共生关系:若美国成功将加密资产纳入战略储备,可能形成“数字美元霸权”,但需解决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内在矛盾。

  • 全球监管合围:欧盟、中国等可能加速主权数字货币研发,削弱美国先发优势

结语

特朗普的关税与加密政策,本质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豪赌。短期看,市场将在政策摇摆中剧烈震荡;长期看,美国若无法平衡“传统产业保护”与“金融创新扩张”,或将加速全球资本逃离美元体系。加密资产的命运,终将取决于其能否跳出地缘政治的棋盘,成为真正的“去中心化避风港”。

Subscribe to Web3践行者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Web3践行者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