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r Social:最被低估的 SocialFi 社群平台

先來宣布一項新的代幣空投。最近 LikeCoin 通過一項空投議案,決議向 LikeCoin 的讚賞公民以及 Cosmos 生態系¹參與者空投 LIKE 代幣。只要憑錢包地址或是 Liker ID,就可以點此確認自己是否符合空投領取資格以及數量。

今天文章恰好與 LikeCoin 有關。進入正題。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波社群平台的逃難潮,希望能離開演算法制約或是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

但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在各個中心化平台之間「逃難」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應運而生。其中,由推特主導的 Bluesky 名號最響亮。只是 Bluesky 的開發進度緩慢,至今還沒有可用的產品。如果要論完整度,我認為以中文內容為主的 Liker Social 是你我最容易上手的好選擇。

這篇文章討論 Liker Social 的起源、什麼是去中心化社群平台,以及它面臨的治理難題。

2020 年 1 月,年僅 16 歲的 LikeCoin 用戶 Wancat(林宏信)在 Matters 上號召網友一起成立 Liker Social 這個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就像是人們會將 Matters 文章分享到臉書一樣,未來人們也可以將文章分享到 Liker Social。

但 Liker Social 並不是「重新發明輪胎」,而是基於去中心化社群網路 Mastodon 之上,建立一個獨立伺服器。Liker Social 的創建者 Wancat 指出

Mastodon 是一個類似推特、臉書一樣的社群平台,可以貼文、留言、分享、加好友,但其特別之處在於 Mastodon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 ... 我已經想脫離臉書很久了。因此想要發起一個社區自發的計畫:建立 Matters 的 Mastodon 伺服器,目標能建立 Mastodon 的中文社區。

之所以選擇以 Matters 為號召,一方面是喜歡 Matters 這個社區;另一方面是覺得 Matters 還缺乏更多的社交功能。有時候沒有想創作,而只是想跟 Matters 上的朋友交流,Mastodon 就是一個更適合的場景。

當時 Wancat 向 Matters 用戶募集 LIKE 當成 Liker Social 的營運資金,並承諾定期公布支出金額。只可惜 Liker Social 在成立一年後,因為使用率不高,再加上 Wancat 課業日漸繁重,最終轉由 Mask Network ²接手營運。

如果說 Matters 是 Web3 的部落格,適合分享長篇文章。那麼 Liker Social 就是 Web3 的社群平台,適合分享日常生活。兩項應用都整合了 LikeCoin 的讚賞鍵,讓作者能從讀者的拍手中獲得 LIKE 幣獎賞。

下圖就是目前 Liker Social 的樣子(WebiOS)。

Liker Social

熟悉推特的用戶,肯定對 Liker Social 的介面不陌生。

在 Liker Social 每則貼文都有 500 字的長度限制,要求用戶長話短說。而貼文下方的留言、分享和按讚功能都一樣,只是 Liker Social 額外增加了 LikeCoin 讚賞鍵。但光是這個小小的改動,就足以凸顯 Mastodon 的特別之處。

Mastodon 是去中心化的社交網路。

它的功能雖然類似推特,但運作方式和 email 相仿。以 email 信箱舉例,用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在 Gmail、Hotmail 或 ProtonMail³ 註冊帳號。就算每個人都使用不同的信箱,彼此的 email 仍然可以互通。

Mastodon 將同樣模式,套用到社群平台上。換句話說,即便我在 Mastodon 的帳號是 mn@liker.social,仍然可以看得到另一個帳號 astro@g0v.social 的貼文並與它互動。

Mastodon 首頁

內容可以跨平台互通,只能算是 Mastodon 的特色之一。它的最大亮點,是讓每個伺服器都可以自訂內容規則,甚至像 Liker Social 還額外新增讚賞鍵這個特殊功能。

這就像是不同的 email 收信軟體,都有自己一套信件分類規則,還可以替每封信件加上不同標記。舉例來說,有的人最初雖然是在 Yahoo 創建信箱帳號,但最後卻習慣使用 Gmail 來管理信件。

進階玩家可能還嘗試過 SparkPolymail 這些比較小眾的收信軟體的特殊功能,例如信件追蹤、即時通訊或應用整合。

同樣道理,Liker Social 就像是社群網路的「收信軟體」。使用同一套「收信軟體」的用戶們,可以解鎖一些特殊功能,例如 LikeCoin 讚賞鍵、顯示讚賞公民圖示,但也不會錯過其他不同「收信軟體」的用戶動態。

這就有別於臉書這樣的中心化社群平台,強迫使用者遵循同一套內容規則、使用共同的操作介面,而且用戶也很難將內容帶著走。

Mastodon 等於是將內容的治理權下放給每個伺服器自主管理。使用者可以根據各個 Mastodon 伺服器的內容規則、功能喜好,自行「跳槽」到不同的伺服器。

例如在 Liker.Social 不能發表的內容,或許發在 g0v.Social 就不是問題。但反過來說,在 g0v.Social 發表的內容就不能獲得 LIKE 幣的讚賞。每個伺服器都有自己的規則,既獨立營運又彼此互通,這就是 Mastodon 的去中心化之處。

用戶切換到不同的 Mastodon 伺服器,也不需要像是社群平台常見的「告別文」一樣,得先發文通知朋友自己已經搬家了。畢竟除了拍手按鈕消失,朋友們恐怕也看不出有任何異狀。

此外,每個伺服器還可以制定自己的「外交」策略,決定是否與另一個伺服器互通,或者能否被搜尋引擎找到。以 g0v.Social 為例,他們就會替伺服器內的用戶過濾掉一些成人及詐騙內容。相對之下,Liker.Social 就沒有這些限制,所有內容都會如實呈現。

像這種讓各個伺服器「各自為政」的作法,就是在中心化社群平台很難做到的事。

但事情總有兩面。Liker Social 沒有廣告,社群公約裡也只有一條「請自由發言」的規範。這必然會衍生出 Liker Social 營運資金從哪來,以及內容「誰說了算」的治理難題。

根據 Liker Social 的敘述

Liker Social 是建立在 LikeCoin 之上的生態,同時我們也繼承另一去中心化服務 Matters.news 的社區自治公約以及陪審團制度來達成去中心化治理。

Liker Social 現階段並無收益來源,我們厭惡萬維網如今的封閉和不平等的注意力交易。所以我們毋寧死,也不會從事任何販賣注意力的生意。若你想要支持我們,可以訂閱我們的 讚賞公民 幫助我們繼續運行下去。

治理規範與資金來源,是每個去中心化社群平台都必須面對的新問題。否則,最終難免變成另一個「臉書」。

「好消息」是目前 Liker Social 的使用者還很少。以分享的內容來看,用戶普遍是從 LikeCoin、Matters 慕名而來。彼此的價值觀都非常相似,所以陪審團制度更像是先備而不用。

此外,營運資金短期內也還不成問題。以 Wancat 在 2020 年底公開的最後一筆支出帳目為例,當時三個月的伺服器花費是 58 美元。反而伺服器的日常維運、開發新功能的人力,可能才是主要的成本開支。

短期內最棘手的,反而是用戶在 Liker Social 內互相「洗讚」的問題。

之前 LikeCoin 驗證者 Catding 曾在區塊勢 podcast 分享他的「拍手機器人⁴」實驗成果,證明只要替所有人的文章拍手,他人也會基於禮貌回拍。而這些小額的拍手費用,則是由 LikeCoin 的生態基金買單。這就讓洗讚機器人有利可圖。

後來 Liker Social 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刻意降低在社群平台上的拍手獎勵。有趣的是,即便是這樣的改動也幾乎沒有在 Liker Social 上引發爭議。由此可見,Liker Social 上的使用者都還是「同溫層」居多。

這就有別於多數的 SocialFi 社群平台,用戶普遍是為了賺錢而來、賺完就跑。Liker Social 上的用戶更像是為了社交而來,獲得 LIKE 讚賞只是順便。前者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曝光,但後者才是人們認識朋友、分享生活的地方。


區塊勢是由讀者付費訂閱來維持營運的獨立媒體。如果你覺得區塊勢的文章不錯,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是成為付費會員支持我們走得更遠 🙏

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親朋好友。若想查閱區塊勢過往的出刊內容,可以參考文章列表。有鑒於常會有讀者寄信來問我推薦碼,因此我將它們整理成一頁。歡迎大家使用。

Subscribe to 許明恩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