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zi
最近在stepn自己捅破bsc泡沫后进入死亡螺旋,没有短期应对措施的项目,不断被挖提卖,从年初至今5个月,2月份入场时很兴奋,当时日活3w,项目一路势如破竹达到日活80w,但是gamefi始终还是gamefi,即使项目方没有自己捅破泡沫,泡沫也会在一个月左右因为用户新增的停滞,被大户捅破。
gamefi当前仍然维持着ponzi的性质,项目的持续运行,强依赖不断的用户新增,一旦用户新增变缓,就会陷入gamefi的困境,直至死亡螺旋。
1)在项目初期用户以指数级增加,游戏代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因为新用户对游戏代币的需求旺盛,游戏代币价格不断拉升,此时回本周期静态维持在30天左右,动态是在缩短中;
2)随后在中期用户新增进入线性增加,新用户对游戏代币的需求与老用户挖提卖的抛盘近乎平衡,币价不再上涨甚至出现回落,此时回本周期静态维持在30天-60天,动态是开始拉长;
3)后期用户新增缓慢甚至陷入停滞。此时项目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项目方即使没有rug或者捅破泡沫的行为,如stepn的清退大陆用户,starshark的去除每日收益,也会在游戏代币出现大幅拉升后被大户带领大规模抛盘,从而币价一路下行。回本周期从30天变为60天180天360天。。。
4)死亡螺旋,死亡螺旋是gamefi的终局之一,但是目前位置还没有某个项目走出第二条路的。在stepn开启bsc链后,sol的nft开始了死亡螺旋,虽然bsc延续了整个生态的寿命,但最终还是难逃死亡螺旋。这是一种defi的套娃模式,引导存量用户不断复投,但是只要是gamefi就要不断面临新增用户见顶的问题,直至套娃失败,走向死亡。
不得不说gamefi是个成功的模式,因为能让一个项目在短短3个月完成几十万的日活量,说明这种模式对用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项目要想长久的存活,就必须解决gamefi的ponzi问题,也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走出gamefi。
不走出gamefi行不行?目前来看,不行
以starshark为例,项目在规划生态时始终强调建立游戏生态,即一个游戏不行了,后面还有卡牌、土地、对战等不同的游戏出现,完成一个游戏平台的搭建。这可行么,听起来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因为第一个游戏留给项目方的时间很短,2-4个月,在这个时间内还要处理投资方、合作方、社区管理、游戏机制、玩法迭代、参数调控、公关等诸多问题,有没有时间来开发下一款游戏呢?
好的,即使执行力极强,那么能不能在下一个2个月完成第三款游戏的开发呢?如果能够完成,大概率就是从其他项目直接收购或者控股,自己开发几乎不可能的。
如果是作为游戏平台,来让用户玩合作方的游戏可行么?看看galagame就知道了,在townstar上线后,第二款游戏spider tank至今还没上线,平台上现在显示有6款游戏即将上线,到现在除了卖了一堆NFT,仍没有上线的消息,可见游戏百花齐放也是不可能的,甚至连6个月上线一款游戏都很有难度。
那么如何走出困局?答案还是走出gamefi
既然gamefi的ponzi没法破,但是gamefi对用户的吸引力又是被多次验证过的。那么何不以web2的互联网思维来看待这个局面,想想看tencent 、alibaba、网易这些大厂在以什么模式建立自己的生态?tencent的社交护城河留住用户,用广告和游戏产品产生巨额收入;alibaba以淘系电商留住用户,用广告和金融产生巨额收入;网易同样在以游戏产品产生巨额收入。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简单的说既然有一种模式能够对用户这么有吸引力,那么要么它本本身就具有持续盈利的模式,要么就作为流量入口,让下游产品成为盈利的产品。gamefi恰恰是属于第二种,更适合作为流量入口,但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下游盈利产品的开发,组成一个生态,在gamefi完成使命后,即使没有新用户入场,存量用户也能维持主这个生态的平衡。
例如gamefi+广告平台模式,gamefi提供流量池,广告平台通过广告主获得营收,此时只要满足广告获得的营收能够cover住 gamefi所需的资金(维持池子稳定)就能为项目争取更多时间;广告获得的营收能够大于 gamefi所需的资金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健康运行的。
同样gamefi+交易所、gamefi+dex、gamefi+稳定币等模式都可能成为破局的模式,不过在短时间内做交易所等方向并产生足够大的营收,确实很难,除非币安愿意这样做。
暂时来看gamefi+广告平台的可行性更高些,也许未来会有更好的模式来让gamefi突飞猛进,想到再继续吧 20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