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taChain對互操作性獨特的處理方法
February 6th, 2023

對互操作性的處理旨在促進區塊鏈之間的資產和數據交換。問題在於,大多數解決方案都涉及有問題的信任模型,並且它們的鏈間連接性並不是真正無限的(參考我們對互操作性市場的廣泛分析以了解更多)。業界對互操作性的處理方法中似乎沒有充分地重視在重新思考 dApp 開發工具包本身。在 ZetaChain,我們正在構建第一個具有內置互操作性的公共 L1 區塊鏈。也就是說,一個能夠支援全鏈智能合約的開放鏈,可以從一個邏輯點操作訪問和管理任何其他鏈上的資產和數據。我們將會在這篇文章中讓大家更了解在 web3 互操作性不斷發展的背景下,ZetaChain創新的由下而上的方法。我們也會對幾個著名的第 1 層(L1)區塊鏈和訊息傳遞協議進行比較具體的比較。

多鏈互操作性的五個進展

多鏈的增長催生了對區塊鏈互操作性的更多需求。然而大多數市場上的方法都是對用戶有風險的,從用戶體驗和流動性的角度來看是分散的,在鏈的連接性上也是受到限制的。整體來說非常讓人困惑。在本節中,我們會回顧迄今為止關於互操作性的五個關鍵進展。

新的L1 &L2 區塊鏈(封閉系統)

自以太坊問世以來的近年裡,我們看到了新的第 1 層 (L1) 區塊鍊和擴展解決方案 (L2) 的湧入。儘管鏈的選擇更多,每一個也都有不同的優缺點,但用戶仍然面臨著高度分散的應用程式和生態系統,也無法輕鬆地駕馭這些應用程序和生態系統。

中心化交易所

這些組織的出現是圍繞著主要的L1和L2區塊鏈所構建的,並且像中心化的橋樑一樣的運作。例如,在 L1 上獲得資產的用戶可以將其轉移到中心化交易所錢包,再與中心化賬本中不同鏈上存在的不同資產進行交易,然後將其提取到新的 L1 系統中。這種方法需要對中心化交易實體的完全信任,並有單點故障的風險。但交易所內部實際發生的事情對用戶來說是不透明的。

具有不同安全模型的成對橋

這些解決方案允許用戶使用包裝資產在不同區塊鏈之間轉移資產,也就是實體資產的已發佈的底層表示,通常鎖定在金庫合約中。橋和包裝資產具有不同或集中的信任模型,這可能會使用戶資產面臨風險,甚至導致橋/保險庫被利用。並且不幸的是這種情況還經常發生。其中它們的應用也非常受限,例如Polygon 橋僅支援將某些資產轉移到 Polygon。(閱讀此 ZetaEducation 推文以了解更多。)

跨鏈橋聚合器

在成對橋之上,已經由工程師們開發了聚合器,例如 LI.FI 和 Socket。這些界面根據用戶希望轉移的資產將用戶路由到正確的橋,這樣用戶就不必決定和了解每一個橋。雖然這改進了一些用戶體驗,但這些解決方案並沒有解決潛在的安全性問題和與橋本身相關的風險。

具有原生價值轉移的跨鏈訊息傳遞

區塊鏈間連接性上的另一個進步是跨鏈訊息傳遞。 Axelar、Celer 和 LayerZero 等新協議提供通用的跨鏈訊息傳遞,讓您可以在區塊鏈上的現有智能合約之間發送或中繼一組特定數據,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實現原生價值轉移。然而,開發需要鏈上多個資產的更複雜的應用程式,例如stableswap的 DEX 或貸款,是更難實現。這種方法需要在每條鏈上部署一個合約(所以你不能支援像比特幣這樣的非智能鏈)。它還涉及更多的合約邏輯(以及攻擊面)和等待不同訊息在不同鏈之間傳遞和同步狀態的複雜性。這也轉化為用戶體驗中的更多風險和更多的處理時間。

ZetaChain對區塊鏈互操作性的處理方式

區塊鏈互操作性的下一個標準結合了跨鏈訊息傳遞和原生全鏈智能合約的出現。雖然跨鏈訊息傳遞提供了一種異步構建模式,也對某些應用程式有意義,但全鏈智能合約提供了一種更同步的構建方式,就好像一切都在同一鏈上一樣。

這些系統共同地創建了真正的全鏈 dApp。 全鏈dApps原生地跨越所有鏈,可以從單一邏輯點操作訪問和管理連接網絡上的資產和數據。有了這個工具包,開發人員就有了充分的創造力來利用對流動性和數據統一操作管理的特性去開發複雜卻又(對用戶而言)大大簡化的用戶體驗。在這種範例中,所有錢包、網絡和資產都可以從終端用戶那裡抽取出來。交易只需要一個步驟,無需包裝,還能立即結算,就好像一切都在同一鏈上一樣。

現在ZetaChain 是唯一支援此完整工具包的去中心化公共 L1 區塊鏈,可實現通用的全鏈可編程性。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同步( 全鏈智能合約)和異步(跨鏈訊息傳遞)架構或兩者的組合來開發。 ZetaChain 通用於各種鏈和層,ZetaChain 甚至可以啟用比特幣智能合約。這種能力看起來和感覺起來很像以太坊,可以信任智能合約去根據預定規則管理資產。 ZetaChain 的不同之處在於智能合約可以對任何區塊鏈上的任何數據/資產執行此操作。(如果想要了解更深入的技術和安全概述,請參考此 ZetaEducation 推文。)

不同解決方案的比較

在下面的功能比較表中,我們分享了 ZetaChain 最能與之進行比較的幾個不錯的例子。在表格下方,我們對特定解決方案如何處理與 ZetaChain 相關的互操作性進行了分類和解說。一個關鍵重點是,至今還不存在具有全鏈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 **區塊鏈上的區塊鏈(Blockchain of Blockchains) (Cosmos & Polkadot):**這些以互操作性為重點的生態系統中最突出的是 Cosmos 和 Polkadot。雖然每個在處理安全性和共識上要求的方式不同,但他們與 ZetaChain 的根本核心區別在於他們需要某些集成標準才能加入他們的生態系統:Cosmos 的區塊鏈間通信(IBC)協議; Polkadot 的平行鏈。要求區塊鏈建立在一些共同的基礎上,也排除掉了與比特幣等傳統鏈和具有自己的共識模型的新區塊鏈的聯繫。精神上,ZetaChain 採用了一種更通用、更開放的方法,支持直接與任何外部區塊鏈交互的原生跨鏈智能合約。這種全通用的連接層設計促進了更少的分裂。你也可以說 ZetaChain 是“給區塊鏈的區塊鏈”而不是“區塊鏈上的區塊鏈”。要與 Cosmos IBC 進行更深入的比較,請參考這篇文章

  • **特定於應用程式的跨鏈區塊鏈 (THORChain):**THORChain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流動性網路,能夠與外部區塊鏈進行原生的價值轉移,但它沒有構建與其他 L1 互操作的更廣泛應用程序所需的通用訊息傳遞。換句話說,THORChain 是特定於 DEX 的應用程式。 ZetaChain 的部分靈感來自於 THORChain 的設計,但是一個操作更簡單、更通用的平台,它不僅可以實現原生資產交換,還可以是一個通用的訊息傳遞和智能合約平台,可以輕鬆開發任意跨鏈應用程式。(要進行更深入的比較,請參考此推文。)

  • **橋:**我們在前面的多鏈互操作性進展部分中有說明到,橋可以被認為是較舊的工具和原生價值轉移解決方案(如 THORChain)的早期版本。這是因為它們涉及包裝資產,這增加了持有此類資產的用戶的相互依賴風險。它們也往往是特定於鏈/資產的,並且僅限於價值轉移的使用範例。

  • 訊息傳遞(LayerZero 和 Axelar):

    • ZetaChain 與純訊息傳遞解決方案(如 LayerZero 和 Axelar)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它支援全鏈智能合約,可以在其訊息傳遞功能之上編排所有鏈上的資產/數據,包括比特幣和狗狗幣等非智能合約解決方案。這在許多需要開發和管理更複雜的 dApp 狀態的情況下非常重要。我們在此 ZetaEducation 推文中討論了訊息傳遞的一些理論上的可能性和全鏈智能合約的優勢。

    • 僅就訊息傳遞能力的差異而言,ZetaChain 的訊息傳遞不僅支援鏈間的通用數據傳遞和合約調用,還包含鏈間傳遞原生價值的能力,其中 ZETA 作為中介代幣和所有鏈上的通用gas。相比之下,像 LayerZero 和 Axelar 這樣的純訊息傳遞解決方案通常需要某種形式的包裝來傳遞價值,也會給開發人員和用戶帶來更多風險。

    • 除此之外,更廣泛的比較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技術細節,例如安全性、信任、去中心化、易於開發,以及像如何處理加密支付的恢復和補貼等的細節。例如,一個重要的爭論點是LayerZero 依賴於第 3 方 Relayer/Oracle,因此它不是“無需信任”的 [來源:Circumventing Layer Zero]。而不管在任何狀況下,ZetaChain 通用跨鏈可編程性工具包中很大的特點就是全鏈智能合約的系統。

關於ZetaChain

Subscribe to wwew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wwew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