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黑马,KIP Protocol 是下一个早期“Bittensor”?

如何在确保创造者的数字产权安全的同时,又能不断提升AI的深度学习能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而 KIP Protocol,首个专注于AI的去中心化Web3底层协议,应运而生。

随着OpenAI旗下视频生成类模型Sora与谷歌旗下基于MoE架构的Gemini 1.5 Pro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全球市场的热烈反响。

然而,OpenAI、谷歌等AI巨头的强势崛起下,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等的担忧。如何在确保创造者的数字产权安全的同时,又能不断提升AI的深度学习能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由此,KIP Protocol,首个专注于AI的去中心化Web3底层协议,应运而生。

KIP Protocol: 聚焦 AI 安全创新的 Web3 底层协议

2024年初,在a16z关于《2024年展望清单》中,就将“AI+Crypto”列入其中,并强调加密技术可以“实现创建多边、全球、无需许可的市场,任何人都可以为网络的某个需要的人贡献计算或新的数据集,并获得补偿”,而利用这些资源的长尾将使这些市场降低 AI 的成本,使数据更加易于获取。

Vitalik Buterin也在其文章中对于“AI+Crypto”进行展望,同样认为加密技术可以平衡AI的中心化与透明度,并有助于优化AI的数据储存。

KIP Protocol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安全且高效的去中心化 Web3 底层协议,使 AI 创造者(数据拥有者,模型制作者, AI 应用开发者)能够:

  • 将他们的工作部署在 Web3 上,从而保留完全数字产权

  • 与其他 AI 资产交互和交易

  • 在不失去访问控制的情况下获得收益

同时,KIP Protocol也是世界上首个支持去中心化RAG(检索增强生成)方案的Web3协议。在其官方的Explainer系列的第二篇也重点介绍了RAG概念。

RAG是生成式AI中使用的一种复杂的创新技术,它能让AI模型通过检索外部知识库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生成它原本不知道的答案。它就像一个智能助手,虽然不知道你问题的答案,但却能专业地从外部数据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不会暴露给模型。

RAG技术涉及AI中的 3 个关键价值创造者(App开发者、模型制作者和数据所有者)。

通过建立一个去中心化RAG的框架,KIP本质上其实是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控制AI价值创造的框架,为所有价值创造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摆脱AI垄断。同时,允许AI以高效的方式发挥作用,成为数百万小规模和大规模创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晶,而无需任何一个大型公司来一手掌控每个核心功能。

近期,KIP Protocol官宣了由Animoca Ventures领投的战略轮融资。据官方介绍,KIP团队汇集了自2019年以来致力于AI研究的资深博士和技术专家,他们同时在Web3 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

同时,KIP Protocol 团队已在 2023 年度 Chainlink Constellation 黑客松上荣获腾讯云奖项。其协议上的首个app“Kipley.ai”,一个以安全为中心的多模型 RAG 平台,目前已成功与Animoca Ventures泰国科学技术研究院Anomaly以及众多来自知名大学的教授和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而协议上首个dapp “KnowledgeFi”,据其白皮书披露也将在2024年第一或第二季度推向市场。

去中心化,是AI迈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AI时代数据与信息支撑着AI的运行,数据在当下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只有形成足够大的数据,才能试练算法模型,最终能够带来经济效应。而随着AI领域的发展,打造最大、最强模型的的竞赛已经开始,而“数字产权垄断”则成为了个大科技巨头展开争夺的重点。

KIP Protocol的构建初心则是希望通过 Web3 来保护 AI 创造者的数字产权,为每位 AI 创造者都能提供一条公平的货币化道路,搭建一个由不同合作伙伴(数据拥有者,模型制作者, AI 应用开发者)构成的多元化商业生态系统,并帮助其基于 KIP Protocol 实现自由合作或生产创造,以摆脱科技巨头日益增长的 AI 垄断。

对此,KIP解决了AI 模型制作者、App开发者和数据所有者在尝试去中心化时将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链上链下的数据互通”问题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源模型库公司Hugging Face平台上的模型数量已突破50万大关,但由于当前的区块链技术无法达到完全去中心化,所以大部分的AI模型仍处于链下阶段,而KIP Protocol 的应用层则解决了链上链下的交互问题。

通过应用层,KIP可以轻松将不同的资产(比如软件、数据等)上传到链上。AI应用可以基于KIP Protocol铸造ERC-3525 SFT,与AI模型以及数据资产进行自由整合并无缝交互,这些交互会通过KIP Protocol记录到链上。同时,AI应用创造者和用户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哪些模型、数据和应用格式。

“收入变现”问题

目前AI领域的基本收入模式是按查询付费,因为用户的每一次查询都会消耗 GPU的计算能力。并且,要回答一个用户的查询,需要多个AI价值创造者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此,致力于去中心AI的KIP Protocol若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确保将AI工作去中心化的各方都能获得收入。

但这在AI领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以通过 RAG(检索增强生成) 运行查询为例:

  1. 用户向AI聊天机器人提问。

  2. AI聊天机器人将查询转给它的大脑--AI模型。

  3. 模型只从知识库中检索回答问题所需的相关数据块,制定答案并将其发送回app。

  4. App将答案打包并发送给用户。

在这个示例中,你可以看到三个角色是如何为回答用户查询而做出贡献。

如果在一个中心化生态系统中,一个平台拥有并控制着三个角色,那么用户只需向这个中心化平台付费,其余的都是内部之间的转账。

但如果KIP Protocol想要去中心化而不是垄断,那么每一方都需要被付费,因此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 记录(链上)每个人的贡献

  • 分配用户的收入

  • 让每个人都能赚取属于他们自己的收入

基于KIP Protocol,每个创作者可以为查询功能设置自己的价格,而KIP会确保用户支付的费用按比例分配给AI价值创造者(模型制作者,App开发者,数据所有者)。

由于每次交互都记录在链上,KIP可以通过低Gas、高效率的结算层进行准确的AI交互与收益核算,让每个创作者在贡献数字产权的同时,获得相应比例的报酬实现收入变现。

“数字产权保护”问题

KIP Protocol通过使用区块链代币,特别是ERC-3525代币形式(SFT)将不同的资产(比如软件、数据等)储存在KIP Protocol框架里的产权层。

1.对于数据所有者:SFT 代表了矢量化知识库,或用于模型训练的加密原始数据文件链接。

2.对于模型制作者:SFT 可以代表一个通向链下模型的API,或者一套可供出售的权重模型。

3.对于App开发人员:SFT 可以代表前端API或提示词本身。

这些SFT作为“变现实体”,可以在链上相互交互,并记录每个SFT从特定交易中赚取的金额。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KIP可以让AI价值创造者轻松实现工作中的去中心化,为一个充满活力、规模更大的去中心化AI生态系统创造初始条件。

KIP Cycle进行时,海外KOL力捧KIP新概念

目前,KIP已在X平台上开启多次cycle活动,第10次活动刚刚结束。用户即需要在Galxe上解锁并完成相应任务,方可获得项目积分。

而谈到积分,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了近期大热的“积分制公平发射”,此外根据KIP白皮书中关于$KIP代币经济学中也曾谈到,会将总供应量的35%用于生态系统基金,而其中则包括以“忠诚度”为主的社区奖励,那么完全可以相信所谓的“空投预期”也不是空穴来风。并且,在没有大规模市场宣发的情况下,目前KIP Cycle参与的总人数已超过50k,足以可见KIP项目在海外热度不错。

实际上,KIP目前已经成为专注于AI板块的加密投资者口中炙手可热的Alpha项目。

知名BTC投资KOL Marco Johanning曾在X平台上表示,“KIP是首个支持去中心化的 AI RAG的Web3底层协议,目前该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并表示已与KIP团队取得联系,“KIP团队只联系了部分Bittensor的早期投资者,因为作为$TAO Holder他们并没有抛售,而是对AI板块抱有共同期待”。

而深耕于AI板块的加密KOL AI Project Hub更是将“KIP Protocol”描述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去中心化AI研究,而这种方法则是Bittensor(去中心化激励机器学习智能生产的协议)的补充”。

对此,另一个海外大V Crypto Phoenix在该条文章下留言表示对此持开放态度,通过研究相关资料认为KIP这个项目的启动经过了深思熟虑“尤其是关于兑现期与成长计划”,并明牌表示KIP未来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而坐拥近5万粉的加密大V@wauwda也向KIP 项目抛去橄榄枝,公开其参与了KIP的早期融资。

知名加密博主Tomb更是将KIP列为了下一个潜在财富密码。

目前,海外AI板块的加密投资者正在争先恐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相比海外市场的热闹与活跃,KIP在华语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仍处在一个较为空白的时期,这也意味着KIP对于华语投资者来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

根据上述KOL与团队的交流,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成熟且富有远见的团队,不仅对KIP Protocol的发展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种信心和期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们对AI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技术实力。

在KIP团队看来,早期用户的选择至关重要,他们更倾向于寻找那些“有着AI愿景的长期Holder”。这样的用户群体不仅能为社区带来稳定且持久的支持,更能与团队形成强大的共识,共同推动KIP Protocol的发展。

总结

如果说“Crypto+AI=future of finance”,那么KIP可能就是在AI与加密领域交汇处一个强有力的投注。

到目前为止,在“Crypto+AI”领域,KIP是首个专注AI的去中心化底层协议。作为开源的Web3底层协议,KIP Protocol始终秉持“AI时代,人人都应实现KnowledgeFi”价值理念,促进去中心化数字产权的创建、管理和盈利,以实现KnowledgeFi。近期,KIP Protocol官宣成功加入谷歌云的Startups Program,而Dapp KnowledgeFi也将在今年第一或第二季度面向市场。

笔者认为目前“Crypto+AI”还是蓝海市场,潜力巨大,关注早期基础设施的发展是拥抱新浪潮的第一步。虽然KIP 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但KIP的价值理念与愿景正从海外社区向着世界范围内扩散。


关于 KIP Protocol

KIP Protocol 为 AI App 开发者、模型制作者和数据所有者构建 Web3 底层协议,使 AI 资产能够轻松部署和实现货币化,同时保留完整的数字产权。

KIP 将搭建全新的 AI 商业生态系统,以解决去中心化 AI 部署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 AI 带来的经济利益。

KIP 团队汇集了自 2019 年以来致力于 AI 研究的资深博士和技术专家,他们同时在 Web3 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致力于推动 AI 去中心化,成为去中心化 AI 浪潮的加速催化剂。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kip.pro或在 X @KIPProtocol 上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KIP Protocol 中文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