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密协议作为一种可编程货币的新范式,捕捉未来资本秩序的金融价值。
关于探讨加密协议的估值方式,“加密协议将价值转化到未来”的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解答,以及对其发展可能性的探讨。
首先设立一个观点——"金融的本质是一台配置时间资源的时光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对时间关系以及时间单位的理解,决定了金融的发展逻辑与协同秩序。一个显而易见的案例就是我们的薪酬制度,将你的劳力生产按照天/周/月等时间周期作为一些薪酬计价单位——即月薪单位。
但在金融的世界里,时间往往并非以一种线性计算的衡量单位,时间的轴承可以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反复拉扯与计算,例如基于证券交易市场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方式,就是一个典型的针对未来周期的可能性进行多重计算后,折现出当前价格的计算方式。所以,将未来的价值折现到当下是一个普遍的,且在传统金融领域应用比较成熟的思路。
在《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中 有这么一段话:
“资本运行的底层逻辑:资本是人类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目的是获取还不存在、属于想象中的未来物品——利润。人们相信“明天会更好”,对未来的信任构建了一种令人惊讶的合作秩序。”
资本也存在脱离某个历史阶段的市场周期内的效率无上限竞争,提前进入下一个周期构布局资本的秩序布局与未来利润的收割。
也就是说,当我们要讨论“将价值转化到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资本的运行逻辑。资本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资金、资产转化成为生产性投资的过程。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生产资料只有纳入社会关系中,才能成为资本。
加密协议作为一种连接产权数据的金融秩序,其金融发生关系上成为了一种资本的形式。资本和货币一样,是一种“合作秩序”,因此加密协议的构建替代了部分货币原本所起到的社会信任成本,因为协议本身是建立合作秩序的一种技术方式。
因此这里衍生了一个金融概念的可能性,即加密协议既作为一种资本形式的本身,又作为一种金融合作秩序,由此承载了实现货币价值的部分功能作用。
所以,当加密协议作为一种特殊货币的存在时,那么协议本身的可编程式与组合型,似乎让可编程式货币有了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在过去的货币概念中,我们很难把一个货币单位去拆解并转化成为一个程序单元,因为货币单元本身的功能特征越是简单,所能够赋予的价值共识的兼容性就越高,意味着货币的流通性就越强。
可编程式货币一直是区块链很重要的探索命题,而我们追求可编程的意义在于通过功能性的作用,解决特定业务场景的特殊需求。可编程式货币不应该是一个巨大的缝合怪,通过组合各种复杂的协议实现全网级别的万能需求。可编程式货币应该垂直于服务特定业务的生产与消费关系。
所以,我的观点是,我们可以从货币的角度,将加密协议作为特定需求场景下的一种可编程式货币。当加密协议作为一种特殊货币的形式时,该货币的价值量化是随着加密协议所连接或聚合的数据而决定。该特殊货币的计量单位可能是一种基于算法动态计算的网络数值。
货币作为一种社会生产资本时,其投资未来的价值也可以被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所以,当加密协议为加密经济系统提供资产流动性服务的同时,也有可能作为该经济系统的一种生产资本。加密用户在大量的提供自己的原生数据并基于加密协议实现特殊需求的重新构建时,基于可编程的特性进而实现对生产关系与加密经济系统的高效协同,其作用在于提高未来利润的获取,而加密协议在其中作为一种特殊货币实现了数值的计量可能性。
人们总是活在当下,这是人们为何偏好“将未来的价值折现到当下”的原因之一,但人们又总是相信未来,又促使人们有意愿“将当下的价值转化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