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大约半年前研究 Lens Protocol 时受启发写的一篇笔记,最近关注 Lens Protocol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天稍微整理了一下发出来。
自从区块链诞生以来,交易一直是永恒的主题 - 在未来也将是如此。而这一主题,是基于其独特的 ownership 机制下的:即拥有私钥,即可拥有一份不可随意被他人夺走的资产。交易也是这一机制下,最活跃和最有盈利性质的领域。我们可以将这一叙事称为资产叙事。
而最近在体验了一些web3的产品后,我感觉,区块链正在逐渐迎来其第二个核心特性 - 可编程性(Programmablity)。
早在2015年左右的某一咨询机构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曾有一份咨询机构发布的区块链发展的路线图,大约如下:
数字身份 -> 数字资产 -> 智能合约 -> 预言机 -> DAO -> 可编程社会
如果你认真查看,一定会发现其中的递进关系,从左到右属于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过程。而且里面的每一个阶段其实又按顺序出现一个个成为了风口。
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前面的这些场景,主要是围绕链上资产所进行的构建,他本质上是沿着其本身的路径的自然演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前面这些演化所带来的 外部性 非常有限,甚至带来了额外的系统开销(负外部性) - 如一个可靠预言机需要高额的成本进行维护。
这就局限了其成长的空间,虽然通过一些经济实验和新的项目发行(代表着兜售新的梦想,故事和泡沫)可以推高其市值,并且维系一段时间的繁荣。
DeFi是不可避开的一部分,因为其围绕链上资产构建了一系列的经济基础设施,以至于让人看到了复刻一个完整的金融系统的可能性。
然而DeFi最大的问题依旧是,缺乏足够好的优质资产。其所提供的经济基础设施,依旧是服务其链上的内在系统,而不带来足够的外部性。
目前整个区块链最大的外部性的来源其实是 交易所 和 稳定币。而交易所最大的职责除了交易以外,其实是负责 出金 和 入金。因此基本上可以说,区块链最大的外部性来源是稳定币。
这也可以说是在 资产(Asset) 和 所有权(ownership) 为主导的叙事中,稳定币是圣杯的原因。
这一底层依旧会长期存在,但这一逻辑并不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资金要进来?
在DeFi刚刚兴起的时代,拥有较高的利率是人们愿意将资金迁移进来的利益驱动。而现在,人们已经见识到了其潜在的巨大风险,而无风险利率也逐渐低到了一个没有太大吸引力的程度。
那么为什么人们还需要愿意将资金迁移进来呢?这个时候应用层的产品价值其实至关重要。只有好用的产品,甚至是传统方式无法构建出来的产品,才能将更多的人群,更广阔的资金引入的系统内。人们会相信 web3 确实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DeFi 也才能在不同场景下发挥更好的作用。
这就像金融要服务于实体行业才有更稳健的基础一样,只不过对于区块链,这个“实体行业”,也就是应用层的构建,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当我们谈论 GameFi 和 SocialFi 等概念时,一个不可避免的思维惯性是,将新的经济模型作为其发展的重点。而这一思维的典型误区在于,Game 和 Social 都是应用层的产品,而这一领域实际上应该归属于更广泛的可编程愿景中,而在这一愿景下,各类金融措施更像一个底层的基础设施,而可编程带来的 产品价值 才是其真正的杀手锏。
在原有的 资产叙事 中的 A-ha 时刻是:
通过记住一个私钥,可以让我的资产仅被我所有。
而我感觉到,Web3 正在迎接新的 A-ha 时刻:
为Web2产品的可操作环节,添加链上的 可编程 的特性。
举个例子就是,当我们在使用像Twitter这样的产品的时候,用户可以自己定义的关注策略其实只有指定的几种:
可以被所有人关注
受限关注(需要审批)
而假设我们将这一操作放到链上,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可编程的特性。那么其可自定义程度将会大幅度上升。我们可以编写 付费关注 的智能合约,也可以编写一个 带经济激励的 关注合约,甚至可以将一个 DeFi 应用嵌入其中。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所谓传统的 Web2 的产品将不得放到区块链上运行,这也就将原本的产品的概念,下降到了协议的层级。
最近流行的,容易让人理解这一转变的一个问题是:
当Twitter演变为一种协议,会发生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Twitter不再是一家公司的一个产品,而是有可能变成多个公司的多个产品,以不同的形态存在。
而某一个产品可能也是来自多个第三方产品的组合:
数据的存储可能是某一方,而面向用户的前端可能是另外一方。
数据的提供可能是某一方,而推荐算法的提供可能是另外一方。
…
社区了有按自己的思路改进产品的自由,人们有了不再受困于信息茧房的自由,也有了掌控自己数据和资产的自由。
虽然到最终的实现可能会有着较长的周期,但诸如像Lens Protocol这样的产品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当可编程性作为新的的核心特性,连带着web3的叙事的出现,整个区块链的叙事将会显得更加的“无害化”;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能在具体的行为中,探索新的自定义的行为 - 这是一个拥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且听上去非常合规的事情 - 虽然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各类金融措施依旧有可能会被加入其中。
有了可编程性的产品作为支撑,那么区块链的其他底层应用也将更加容易地获得上层的应用场景,因为其不再单纯主要依赖新的资产发行来获取增长,而是由可编程行为本身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获取其外部性。
而且显然,这里的额外收益很容易来自于与已经存在的web2的应用相比,即,构建一个web2的应用,然后为其中的每一个行为添加可编程的环节。
这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开启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web2未曾尝试的方向带来了探索的可能性 -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巨头把持的互联网世界带来的产品的单一性。
底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如ipfs等存储设施,但短期不影响产品的构建,且有诸多临时妥协方案。
钱包体验的用户友好度
目前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例如ETH社区在研究的账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以及一些具体的提案,比如ERC-4337;例如Lens Protocol支持Relayer来发送交易,用户不需要为此支付费用和发起链上交易。
其他….
一言以蔽之,区块链的开发正在从 协议层 向 应用层 拓展,而应用层的构建相比Web2的应用,会使用 可编程性 来展现出优势。协议层的 经济激励 优势,将会化作应用层的 可编程性 中的一部分体现出来。最终,我们会在Web3的应用层实现 更好的面向用户的产品,和大规模的采用。
文 by 星魂(starit.eth)
在 Lens 上关注我:
在Twitter上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