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构的能力体现在其流程和价值观中,而且正是构成当前业务模式核心能力的流程和价值观,决定了它们无力应对市场的破坏性变化。——创新者的窘境
本期内容YouTube链接:
本期内容哔哩哔哩链接:
区块链不是一种新技术,
而是对一系列老技术的新组合。
这种新组合也催生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思想。
生命会终结,
而思想却会生生不息。
在这种意识的启发下,
区块链行业诞生了各式各样的去中心化应用,
这些应用也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行业。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项目:Mirror.xyz,
也正是这样一款可能会影响传统内容创作领域的去中心化应用。
核心来讲:
Mirror用一种去中心化的协作方式重塑了我们表达和分享的方式,
并将我们表达和分享的内容赋予了经济价值。
团队的创始人虽然自称是写作者,
但却意在改变整个传统的交流模式。
从创作一篇文章开始,
Mirror的具体做法是:将你创作的内容上链,并与你的个人地址相连。
1-当你开启创作之前,需要首先链接自己的钱包地址;
2-在你发布作品后,Mirror将会自动将你的内容上链和存储,并反馈以太坊及Arweave上的存储地址。
这是Mirror内容侧的核心部分,
接下来是运营侧。
为了社区的健康发展,
虽然每个人都能在Mirror上进行创作,
但要真正成为社区一员,
并拥有一个叫「xxx.mirror.xyz」的域名,
则需要通过投票产生。
项目方通过治理通证**$WRITE**来实现这种运营设想。
具体来讲,
每个注册用户都能获得价值0.01美金的**$WRITE,**
这个**$WRITE**可以用于投票,
并按照持有金额的1000倍计算权重。
当你拿到价值1美金的**$WRITE,**
你就可以开始申请自己域名并成为真正的社区一员。
欢迎大家后天开始也来投钻石手一票,
感谢大家的支持。
当然你还可以考虑经常在Mirror上进行更新,
项目方会不定期对贡献频次高的用户进行激励。
内容创作是Mirror的基石,
但Mirror并不止于此。
如果你看过一些关于Mirror的文章,
一般他们会讲Mirror链接了web2.0与web3.0。
但我们觉得也许Mirror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意图,
至少官方也没有这样表达过。
他们更多的是想从创作领域入手,
改变我们整个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
基于此,Mirror还有很多亮眼的功能。
**Editor:**主要是功能介绍,让你快速入门。
**NFTs:**你可以在创作内容中插入NFT,或者将你的创作内容本身铸造成NFT。
**Crowdfunds:**为你的创意发起众筹。
**Auctions:**将你的NFTs进行拍卖。
**Splits:**将你的收益与别人共享,一般在联合创作一个内容时使用。
**Editions:**将NFT设置为多个有限的数量进行售卖。
**Entry Editions:**将NFTs分为不同级别售卖,不同购买者享有不同权利。
**Token Race:**发布针对自己创作社区的提案。
所有的功能中,
当前对新注册的创作者只开放了普通创作、NFTs和Crowdfunds功能。
以上则为Mirror的全部内容,
从功能上其实还看不到更多有关金融或者社交层面的应用。
团队更多在想的是,
如何解决整个传统创作领域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版权、联创、利益分配等。
你可以把Mirror理解为:
「去中心化的Medium」+「个人版的Opensea」+「创作方向的Kickstarter」。
Mirror在产品上做到了足够多的创新及较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团队在运营层面也下足了功夫,
并把产品的未来交给了社区的成员。
正如团队所说,
未来将会如何?
We have no idea!
团队把未来的决定权转移给了社区成员,
用一种「DAO」的形式在运转。
社区质量方面,
每一位新加入社区的创作者,
都会由已有社区成员投票产生。
利益相关,
社区的质量自然有一定保证。
社区数量方面,
用户增长是团队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团队用一种拉人头和激励的方式,
鼓励更多的新用户加入进来,
完成项目的增长目标。
目前这套机制已经初见成效,
并让Mirror空降到链闻热搜榜第四位。
创作者是Mirror的核心,
同时也是Mirror的所有者和发动机。
也许未来随着创作者的不断涌入,
Mirror还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不管是用于投票,
还是用于激励新注册用户,
Mirror运营机制的成功,
都少不了**$WRITE**在其中的作用。
拉新完毕,如何促活?
$WRITE一直在奖励新用户,是否会销毁?
总量如何,分配比例如何等等。
团队并没有给出更多关于**$WRITE**相关的信息。
这是一个黑盒,
打开会是什么,
需要我们持续关注。
任何一个产品都会遇到模仿者,
从金融到社交,再到链游无一例外。
你可以吃到第一个螃蟹,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永远独占整个蛋糕。
Mirror已经抢跑,
但他还有一个问题是看不到头部资方。
在这个行业中,
资本的推动会快速助力产品和生态的发展。
这可能是Mirror被后者来居上的隐患。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论语·子张
Mirror无疑是创新的,
甚至是令人惊叹的。
但他也可能是会被逾越的。
Mirror的模式促成了他的发展,
但同时也可能成为他未来的窘境。
我们能做的,
就是保持好奇,
去体验和感受这股新势力,
同时保持着一定的警惕性。
因为产品会被逾越,
我们也一样可能会被时代抛弃。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
创作不易,您的关注与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同时您只需要将我们**「任意一篇文章、视频转发到任意群组/朋友圈」**,
或者「转推钻石手小伙伴的任一推特」即可获得我们一份免费的How to defi中文版、资方排名、defi指标参考资料。
完成后截图发送到微信公众号后台,我们将私发您材料链接。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钻石手Twitter:
钻石手YouTube:
钻石手微信公众号:
钻石手B站:
钻石手电报群:
钻石手Discord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