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為什麼愛上了張無忌?你想說什麼?
寫在前面:回答依據金庸《倚天屠龍記》三聯版。
不討論 新修版 明報版,更不討論各版電視劇。
—————————————————————
討論張趙周的感情之前,先要知道這三個年輕人在做什麼——張是最大起義組織首領,周是最大女子門派掌門,趙是朝廷鎮壓江湖起義負責人。——
男的未來幾年有可能當皇上(高概率),女的有可能當皇后(當然也有可能當皇上 畢竟唐有武曌),境界都不低(差不多覺悟社那群翹楚的年紀。不展開)。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以搬磚階層來看革命先輩的感情模式 如果我們以和平年代來看戰爭背景的愛情故事 如果以2018滿屏小奶狗追大女主的影視劇來看上個世紀金庸1961年的武俠小說,很容易被「普通」「渣」「開掛」「直男癌」「踩狗屎」「開後宮」等標籤辭彙 一葉障目。也難以理解,趙周昭殷這麼優秀的女性 怎麼就會喜歡張無忌呢?
————————————————————
先說張無忌給人第一印象也不差,高個 不醜 是領導 好武功。這些硬體條件就不提了,畢竟大郡主愛上一個叫花子不太可能。
(有回答說 愛一個人因為個性,張無忌地位低,很可笑。我倒覺得 愛一個不是因為個性 很可笑,說張地位低更可笑。朱元璋地位更低,這種說法才可笑吧。)
我們先捋一下過程的4個點,然後再說為什麼——
1 喜歡。
從撓腳底開始,第一次異性的肌膚之親。但張無忌當時是情勢所迫,沒有狎玩之意。這也贏得了趙敏最初的興趣和好感。
2 愛上。
隨著兩人頻繁的互動,文武的交流。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從大都小酒店喝殘酒 涮羊肉開始。張無忌勸趙敏不要殺人的那翻話 自然而然的說了出來,趙敏初聽的有點懵,既而發現 張無忌內心居然是這麼柔軟 厚道甚至有點懦弱的可愛。這番話是張無忌三觀的核心,也是註定他當不了開國皇帝的原因,也是周芷若不認同他的原因。當然也是趙敏愛上他的根本原因。
參看原文這段——
張無忌道:「我本來就是反叛,難道你到此刻方知?」趙敏向他凝望良久,臉上的憤怒和驚詫慢慢消退,顯得又是溫柔,又是失望,終於又坐了下來,說道:「我早就知道了,不過要聽你親口說了,我才肯相信那是千真萬確,當真無可挽回。」這幾句話說得竟是十分凄苦。——
為什麼凄苦,她此刻想要的愛情跟她進行的事業產生了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張無忌和趙敏進入感情的節奏並不完全同步。那一刻張無忌只是喜歡她。
順便說一下為什麼張無忌愛上趙敏。
真正能理解並認同繼而擁護張無忌這套「大家相親相愛 不再打打殺殺」的新主張的人有:他的太師父張三丰 他的父母張殷二人(後期的殷素素)武當四俠 以及他的知己趙敏,其他身邊的人 像范遙 殷天正 韋一笑 殷野王 周顛 周殷昭三女等,或者不理解 或者不擁護 或者不在意。楊逍 彭瑩玉 說不得有所保留的擁護,並且及時撰寫了一些理論著作,這也是他比張的外公舅舅都更受重用的原因之一。後期的謝遜會擁護,可他出家了,謝退思如能輔佐張無忌,以他的文韜武略,明教的勝利果實未必會被朱元璋竊取。其實根據歷史經驗,打天下自然是范遙殷天正韋一笑他們那一套「肆無忌憚 橫行不法」有效率,可治天下來講 張無忌這套思想更合適。
參看這段——
過三日便是八月十五,蝴蝶谷中築了高壇,壇前燒起熊熊大火。張無忌登壇宣示和中原諸門派盡釋前愆、反元抗胡之意,又頒下教規,重申行善去惡、除暴安良的教旨。教眾一齊凜遵,各人身前點起香束,立誓對教主令旨,決不敢違。是日壇前火光燭天,香播四野,明教之盛,遠邁前代。年老的教眾眼見這片興旺氣象,想起十餘年來本教四分五裂、幾致覆滅的情景,忍不住喜極而泣。
——張的新路線 雖然在高層並未完全統一思想 但在中層 基層教眾里是有廣泛的基礎的,實踐也證明 明教在張無忌新時代走向中興。
也就是說,趙敏是 張無忌新思想 最早的唯一的同齡異性支持者。
3 許命。
是趙敏要跟輝月使同歸於盡之後 張無忌說的那翻話,「今後別這樣了」。如果說之前是嫉妒衝動想死,那這一刻趙敏真的為他死也是願意的。
所以說,說話 是一個重要的能力。張無忌歷來被說拖泥帶水 墨墨跡跡之類的,但是他於公 在光明頂群戰 在蝴蝶谷大會 在武當山解圍 在萬安寺救險 在少林寺指揮等等 對眾人說的那些話 真的沒有更恰當的;於私 他在少室山後對周說的 在小酒店裡對趙說的 在昆崙山下對殷說的 在小房間中對昭說的,作為一個男人 你也找不到更好的跟女孩聊天的話了。張無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從不為了表忠心 對一個女孩說其他女孩的壞話 那太下乘,從不為了討女孩高興 說違心的話 那太虛偽。女孩總說安全感,同樣的話看你會不會說,說得好就有安全感。
舉個例子:
小昭嘆氣 「你真正捨不得的人多著呢 峨嵋派的周姑娘 汝陽王府的郡主娘娘 將來不知道還有多少」,換你 這天怎麼聊 怎麼接。
還有,趙敏被吻後暈過去,醒來看到張無忌愣神,問他「你在想什麼?定是想周姑娘了?」
——請參看原著張公子的表現。
人的嘴兩張皮,表達的好就是男友力max 說的不好就是直男癌。當然還有比張無忌更會說話的——
一個朱元璋 那是大流氓 大政治家的水平。在小破廟裡的那些話,在蝴蝶谷的那些話, 說的滴水不漏。不展開
一個段譽 那是太高超了。兩句話出口 鍾靈心裡的花都開了。幾杯酒下肚 喬峰能跟他拜把子。不過他跟張無忌不一個路數,他走浪漫跳躍風流倜儻路線。張無忌是樸實坦誠宅心仁厚路線。
4 在一起。
愛一個人,即便過命的情分,因為各種原因可能並不能在一起。張無忌從靈蛇島回歸中土,破廟偶遇趙敏。在他「明知」趙敏盜取刀劍 害死殷離 拋棄自己的情況下,他打了她四個耳光——沒有殺她——捨不得。這一刻 趙敏明白了張無忌對他的感情的深度。趙敏也正式做出了決定——放棄事業,追求愛情,穿上漢衣,追隨一生(這一刻趙敏到了「在一起」的階段,張無忌到了愛上的趙敏的階段——你擁抱了我的主義)。因為趙敏認為這樣做值得,為什麼值得 下面再說。而後「冤蒙不白愁欲狂」一章,趙敏又為張無忌死了一次,這個時候張無忌的感情也超越了願意為她死的程度,不管前方什麼險阻 要跟趙敏在一起——至此 倆人分不開了。
上面說的是過程4點,下面來說原因4點,
1 好奇心——
愛從好奇開始吧,有感情的第一步起碼要產生點興趣。在綠柳庄第一次見面前,張無忌大戰光明頂各派高手,肯定已經傳的神乎其神,趙敏的好奇心已經到達最高點。第一次見面後,一個異族妖女 一個魔教頭子,人中龍鳳,相愛也就是自然了。
2 別無選擇——
即便在社交發達的當下,互相有點了解的異性也難達三位數,在元末呢?
先說趙敏。記得官道上神箭八雄射死的那幾個蒙古官將嗎,那就是將要滅亡的元朝權貴在她眼裡的樣子——酒囊飯袋 酒池肉林——她目睹著元末怪現狀 她進行著鎮壓起義工作 她拒絕跟他們一起墜落 但她又挽救不了搖搖欲墜的趨勢。在封建社會 天天拋頭露面的趙敏 已經是高社交度的人物,可在她眼裡的同齡人 除了王保保,最優秀的人無疑是張無忌。假如張無忌不進入趙敏視野,趙敏的人生最大的可能是皇妃或太子妃(之後可能皇后)或某個大臣 將軍的兒媳。但那是內心有一匹野馬的趙敏想要的餘生嗎? 打草原來的趙敏,如今的草原在張無忌那裡(這麼說哪裡怪怪的)。所以從這個角度 趙敏並沒有其他的選擇。
小昭也是,她年幼就進入光明頂執行任務。我們假設楊逍紀曉芙生的是個男孩,小昭來到楊公子身邊服侍 楊公子不像楊不悔那樣總欺辱小昭,而是細心照顧 真誠相待,我相信小昭也會付以真心。而第一個進入她視野的同齡人是張無忌,又是她扮丑的情況下。她整個青春都是張無忌,沒有別的選擇。
(寫這幾句話 是因為去年的一個深夜 我們在工體找一個叫阿迪力的小飯館,我說 大都小酒店應該就在這片。然後聽到電台播一首歌,田馥甄的你就不要想起我。聽著聽著我突然想到 這首歌真像是遠在波斯的小昭點給張公子。腦子裡冒出的就是這四個女子的話)
殷離就更可憐,她童年被表哥小張無忌咬了一口,眼裡也再無其他選項。
這種話題總是難免引起趙派周派的爭執,還是說一下周芷若。
讓人「又敬又怕」的周姑娘,敬她職業女性 身有擔當 不忘師命 步步經營,那張無忌在怕什麼?不怕她偷刀劍 下蒙葯 出辣手,是怕周芷若給他的壓力——門派振興 武林一統 江山易主等等,而實現這些目標必然需要蠅營狗苟 打打殺殺 恩恩怨怨,這就跟張無忌的「兼愛」思想內核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就像子彈飛最後兄弟們說的「山裡不好嗎?」「好是好 就是有點不輕鬆」。而趙敏從未給過張無忌這方面的壓力,她當機立斷的擁護了張無忌的新思想,你想爭權奪利我可以幫忙,你想退隱山林我可以畫眉。她的要求是不要那麼親密的抱殷離 不要把我送你的珠花給丫頭等小事情,所以倆人在一起不僅有思想的交流(殷昭沒有)還有輕鬆的打鬧(周殷沒有)以及身體的親熱(殷沒有)。
舉個例子:在少室山下易三娘的小屋裡 張無忌把趙敏當扁擔扛 趙敏說「你把我當糞桶啦」——異性間開有關屎尿屁的玩笑 那說明關係極其放鬆和親密——張周之間從沒開過這種玩笑。周芷若直到最後一章最後一頁才意識到這一點,隨之卸下職業女性的擔子重回張無忌身邊(三聯版為準)。而趙敏 重遇張無忌 在客棧穿上漢女衣裳那一刻起 就放棄了政治。
接著說選擇,周芷若是有選擇的。
周的童年喂飯之德 與 殷的童年被咬之恨 不同,周喂飯是報答張三丰的救助之恩,病病殃殃的張無忌並未獲得周的好感。而殷離被咬時張無忌那個倔強的表情反而讓殷情根深種。
在周芷若的視野里,同門師兄弟肯定有愛慕他的,武當未來之星宋青書是愛慕他的,明教獨當一面的韓林兒是愛慕他的,江湖上大有前途的陳友諒甚至朱元璋都不會反感她。ta們有著一顆同樣的進取的心(此處無貶義)——光大組織 改變命運 獲得地位,這是個人的抱負和追求 也是無可非議的。張無忌如果能跟她一同奮鬥 那是最理想的。然而張無忌的童年 少年經歷——個人的病痛 義父的失明 父母的自刎,讓他對這些勾心鬥角 爭權奪利產生了深刻的反感,他是不可能加入的。
這裡打個不恰當的紅樓比喻,趙敏好比賈元春 她深知皇宮是「不得見人」的不堪去處,所以要去江湖找張無忌,「我偏要勉強」 這是她唯一(也是最好)的救贖。周芷若呢 好比薛寶釵 「送我上青雲」本來就是想著進宮當娘娘的 皇后就更好了,異軍突起 如日中天的張無忌是她最好(非唯一)的「借力」。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趙派周派之爭的本質 其實是古代女性要不要為了愛情放棄事業,甚至可以引申出 現代女性要不要為了家庭生活放棄人格獨立。這個論題就太大了,說不好 也不好說。不展開
這也就引出了第三點 退不退而求其次。
3 不退而求其次。
這裡先說一下,做大事 做小事的區別。
隨手燒掉一個綠柳山莊的趙敏能看上的男人 必定是做大事的人。在朝廷當個公務員的官二代或在大都有十套房的土豪,在普通人眼裡算難以高攀,但在趙敏眼裡 他們渺小又無聊。
張無忌並不完美 他墨跡 優柔寡斷 荷爾蒙旺盛,但他絕不「普通」 ,真正的普通人是大都小酒店裡的那個昏昏欲睡的店小二 他能保證只愛一個女人 能保證全部工資每月上交 保證當順民不起義 過著安穩日子 保證每天下班就回家 不抽煙少喝酒 保證每天洗腳 每次戴套... 他保證的再多 除了上菜 趙敏或周芷若 會多看他一眼嗎?
趙敏曾說如果是男兒身要當成吉思汗的,他的男人起碼要能比肩他的父兄。汝陽王是做大事的 掌管天下兵馬 也是朝廷最能打仗的,如今都被明教搞的左支右拙 敗象已現。(明報版周芷若的父親是周子旺,亦非凡人)年輕一代呢,男青年有很多,做大事的男青年並不多。(大部分是子彈飛里 拿了錢撿了槍繼續打麻將的庸碌之輩)
插一段張無忌和楊逍關於做大事的對話。——
張無忌道:「只有朝廷官府不去欺壓良民,土豪惡霸不敢橫行不法,到那時候,本教方能真正的興旺。」楊逍拍案而起,大聲道:「教主之言,正說出了本教教旨的關鍵所在。」張無忌道:「楊左使,你說當真能有這麼一日么?」楊逍沉吟半晌,說道:「但盼真能有這麼一天。宋朝本教方臘方教主起事,也只不過是為了想叫官府不敢欺壓良民。」他翻開那本書來,指到明教教主方臘在浙東起事、震動天下的記載。張無忌看得悠然神往,掩卷說道:「大丈夫固當如是。雖然方教主殉難身死,卻終是轟轟烈烈的幹了一番事業。」兩人心意相通,都不禁血熱如沸。——
血熱如沸啊同志們,這個詞總讓我想起 李雲龍獨立團 單人單臂單刀單馬 向鬼子發起衝鋒的那個騎兵連連長。讓我想起余則成激動的對書店老闆說:我在努力啊!今天我們犧牲了 誰知道明天墳頭上是鮮花還是狗屎?
是的,光明頂諸位 性格各異 良莠不齊,但是沒有黃四郎口中的王八蛋 禽獸 畜生 寄生蟲,他們是中學課本里所謂的「最可愛的人」。他們在不知道明天是生是死 大業或成或敗的情況下,以張無忌為核心 沖向了腐朽殘暴 作威作福的異族統治者。(舉例:謝遜在面臨船沉身死之系 叮囑張無忌的是 「你肩頭挑著重擔,中原千萬百姓,均盼我明教高舉義旗,驅除韃子,一當時機到來,你自行脫身,決不可顧及旁人」——這是多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
——在倚天元末明初大時代的夜空里,除了王保保、宋青書等寥寥 有為的男青年,無論張無忌性格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他依然是最閃耀的那顆星。
木秀於林 風必摧之,男秀於世 女好逑之。
先說殷離。殷離是不退而求次的,決絕到長大的張無忌本人都不要,必須是小時候原裝的小表哥才行。殷離在追求什麼呢?她求的是男子的始終倔強不變的心 求的是家庭的二元結構永久穩定,求的是她童年少年時代的心靈缺失的補償。即便退而求其次留下來 跟趙周這種水平的人鬥法 也沒有好果子吃。更不用說 讓殷離去考慮其他再其次的男人,不可能的。殷離的名字一是說她的命運 離於父母 離於無忌,二應該來自應天長的「音離」。問的是趙敏,不展開殷離了。
再說小昭。三聯版小昭去波斯做了一輩子的處女教主,也就不存在退而求其次的問題,跟張無忌的點點滴滴回憶是她餘生僅有的慰藉。金庸太喜愛小昭了(誰能不愛小昭啊請問),可能男人越老越愛小昭吧,在廣州新修版第四冊里 金庸忍不住給了參商永隔的倆人一個再聚的可能,不展開了。
說下楊不悔吧。她委身殷梨亭,有補償上輩的原因,有可憐殷的原因,當然也有退而求其次的原因,張無忌那麼小 千里護送她去找父親,這是多深的交情——過命,不遜於四女任何一位。前面說了 留下來跟趙周斗,在座的都是垃圾(小昭除外 小昭其實很厲害 參看何所望小舟里對謝遜的一番話——周爭強 趙好勝 昭示弱)。
其實倚天開篇人物小郭襄,騎驢遍天下為什麼呢,不就是不願意退而求其次嘛。她的眼裡只有楊過,在倚天初期 何足道是多麼閃光熠熠的一個人物,在郭二姑娘心裡一丁點兒的波紋都沒激起來。
還有大家想不到的滅絕師太,為什麼孑然一身。峨眉派弟子是可以婚嫁的,就因為師兄孤鴻子被楊逍擊敗並氣死,才性情孤僻 單身至死,這也是個不退而求次的人。
退而求其次的有陽夫人,不管出於何種考慮和原因,她放棄了青梅竹馬 兩情相悅的師兄成昆,選擇了陽頂天,也造就了江湖之後幾十年的恩怨情仇。這是後話,任何一個人的小決定,就像蝴蝶的一次振翅,都可能引發大風波。但元滅明興的大歷史車輪不會改變。不展開
前面分析了,在心上人與世長辭或永不見面 後,她們會不會退而求其次。
還得說下周芷若。
周芷若其實最愛的是事業,有點像個男人(這樣說是不是有點不女權啊)。像張無忌以及光明頂上那些男人們 他們的第一位是什麼?是明尊聖火 是驅除韃虜(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光明故 二者皆可拋——這是明教男人的境界)。即便是趙周昭殷 觸犯了張大教主的「俠義之道」也不可以。而古代女性就簡單得多,小昭只要在身邊呆著就好 趙敏只要畫眉毛就好 殷離只要你跟我回島就好,而周芷若的追求是複雜的 現代的 也是最具難度的——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這話有點土啊 應該怎麼說)。並且除了最後一章不識張郎外,周像倚天男人們一樣 一直把政治放在第一位。所以 我認為 在張出現意外的情況下,周是最有可能退而求其次的一位。宋青書 陳友諒 朱元璋 韓林兒或者別的青年才俊,都有可能與周結合。當然在小說末尾,隨著張的激流勇退 周的事業受挫,周芷若選擇了結束政治生涯,全力追求家庭。另外說一句,周芷若跟宋青書假成親是氣張無忌,這種跟別人假結婚的手段 估計趙敏小昭殷離都不會用——即使目的達到了 造成的裂痕難以修補。
接著說求其次,趙敏呢。
她從小錦衣玉食,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是頂尖的,愛上的人也必須是頂尖的。她絕不會退而求其次,她只會追求更頂尖的。
趙敏與父親分別時,汝陽王「悔平日放縱太過」—當然家庭教育也有關係,散養大的女孩子不太會看上安安分分的男生。來自江湖最大起義組織的小淫賊,就像彩虹經天 縈繞在郡主的腦海。這樣的例子不少,比如民國時期 很多黨國高層及大戶人家的小姐心向延安 甚至飛蛾撲火般奔向革命根據地,「革命的愛情 分外浪漫」 (語齣電視劇潛伏。她們厭煩了一眼可以望到盡頭的人生。舉個例子:傅冬菊。不展開了)。
4 還有關於為什麼趙敏對於張無忌的「花心」高容忍度的問題。她的父親妻妾成群 她的哥哥雖然沒有交代 但估計也不會一個女人。古代做大事的男人 一個女人 有 但估計不多。(不說元朝,明朝 清朝 民國..呢)所以這個現代社會不能接受的問題 在元朝汝陽王的女兒趙敏看來 有點—習以為常。她介意的點是:張無忌是不是真心的待她(舉例:衛壁對武青嬰朱九真就不是真心實意)是不是也愛著她的靈魂(舉例:鹿杖客對韓姬就只是喜愛美好的肉體)是不是最愛她(張無忌原話「又愛又恨」),她認為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值得。
而且這方面張無忌是得到丈母娘們肯定或默許的,趙敏原話「我媽媽盡誇讚你能幹呢」(哪裡怪怪的)。我想了想,金庸小說的男主 除了張公子,沒有在婚前得到過岳母大人肯定的。而且不光趙敏的母親,小昭母親黛綺絲理論上是張無忌的下屬,對正在熱吻的二人,原話是「小昭 你剋制不了情慾 便是送了張公子的性命」,潛台詞是如果是沒有性命之憂 我不管你們這種事。黛綺絲第一次見小張無忌是在蝴蝶谷 咬殷離,通過這些年對張無忌的了解,我們可以下結論 他對張公子是肯定的。殷離的母親就是張無忌的舅媽 如果還在世 應該也不會反感這個外甥。周芷若的母親 三聯版廣州版是漁家女眷,前面說過 在明報版可是周子旺夫人,周子旺是明教中層幹部,如果還在世 女兒嫁給教主也是美事一件。——這也是除了殷,趙周昭明爭暗鬥但從沒要求過張一個女人的原因。(倚天這個如今看來 政治不正確的點,反而接近中國歷史社會的真實)。
————————————————
綜上所述,
張無忌 讓趙敏的父親窘迫 讓趙敏的母親誇讚 跟趙敏的哥哥(天下最優秀的男青年之一)平分秋色。這還不夠嗎?這一聲「無忌哥哥」現在還那麼不好理解嗎?
趙敏愛上張無忌,原因說複雜 有很多,
比如張無忌高富帥(張翠山殷素素的基因,將要坐擁天下的實力)
相處很舒服(互相之間不給壓力)
開始就有肌膚之親(這點非常重要,有了這點後可以跳過吃飯看電影逛商場 直接進入精神交流。按常規套路 跟趙敏 黛綺絲這種天之驕女有肉體接觸難於上青天,機緣巧合下 張無忌 韓千葉 很快做到了)
孝敬義父(父母健在的話肯定更孝敬父母)
待人大方(多次輸內力給別人)
真誠(有什麼情緒放臉上 不藏著掖著)
俠義心腸(多扣了一顆石子給陳友諒)
思想境界高(拋卻儒 法,直追庄 墨)
個人覺悟高(血熱如沸 蒼生為念)
仁慈厚道(對玄冥都不下殺手)
謙遜自省(韋一笑奪馬一件小事 張無忌覺得自己都想不明白 經常從自身找問題)
名門之後(父母 太師父-其實等於爺爺 外公 師叔伯 舅舅 義父都不是凡人)
有領導力(「除了張無忌 不論是誰,我周顛首先不服。要我周顛當罷,別個兒可又不服」)
會聊天(例子太多不舉了)
溫柔(動手只有一次 打了趙敏耳光,但那是特殊情況)
有愛心 喜歡小動物(給白猿治病 跟小猴子玩)
醫術高超(會美容 排毒 養生)
會做飯(曾在少林寺幫廚)
會種地種菜劈柴(粗活)
以及性能力出眾(細活)等等。
說簡單 也就一句話,
於公 他領導的明教徹底推翻了蒙元統治 敢叫日月換新天(在事業上擊敗了趙敏 女人天生崇拜強者), 是大英雄(以結果論 郭靖守襄陽 楊過斃蒙哥 令狐沖滅邪教 喬峰雁門關 陳家洛紅花會 石破天俠客島 袁承志遁海外 胡斐飛雪山 狄雲歸雪谷 李文秀嘯西風 韋小寶通吃島—所有金庸小說的主角的成就 無法匹敵張無忌—拯救了大廈將傾的最大起義組織 糾正了前教主陽頂天冒進路線 理順了中央和各地分壇關係 等 進而——光復了漢家河山);
於私 他闡述的「貴柔 非攻」新思想徹底擊碎了草原來的趙敏的打打殺殺 「只識彎弓射大雕」價值觀,是小男人。
這樣一個烈女子 碰到那樣一個奇男子,(好想接一句劉嘉玲的「什麼睡法都可以有」)不愛上很難,愛上是自然。除非他丑的一b,經評論提示,原著里交代過張無忌俊朗英挺。
按金庸後記的說法:熱愛政治的女人可敬,追求愛情的女人可愛。那麼愛江山的男人可敬,愛美人的男人不可愛嗎?
【回答完畢】
最後 在金庸去世回答這個問題還挺傷感,上圖一張,大俠走好。
倚天連載於1961年。94歲的金庸很長壽了,而他筆下這些性格各異的散發著無盡人格魅力的人物,會更長壽,會被人們一直討論 爭論下去。
隨著閱歷 信息的的增長,倚天最令人感動的並不是一男四女的感情糾葛。最讓我動容的 一是命運對謝遜這樣一個一等一的人物的摧殘(他那一番罵天罵地 罵古今聖賢 真是讓人心折)。二是金庸後記的那一句「那時候我還不明白」,想到查先生的喪子之痛 想到張三丰知曉翠山有後那一刻的喜悅 再讀到這句話 真是說不出的悲痛 沉重。
受用一朝,一朝便宜,人生百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讓小昭的小曲兒給他送別吧。
寫了兩個輓聯
小說大家 報業巨子 九七前參撰基本法,
小昭別離 趙敏畫眉 十六歲郭襄望煙花。
這個不太對仗 但又改不了更好。
世間再無查良鏞,心中尚有俠客行。
這個普普通通還行。
各位一笑。
============
寫在後面:
1 一個感情問題的回答,被提示政治敏感——這就是有的地方不展開的原因。
本答案已修改。刪去了部分 主義 路線 反革命 窯洞等詞句,刪去了全部近現代人物的舉例。
2 這是我註冊知乎以來 非匿名的最長一答。
同時回答了 周芷若/小昭/殷離為什麼愛上了張無忌 以及 張無忌為什麼愛上了趙敏、趙敏派和周芷若派之爭的本質是什麼 等問題。我喜歡說 不太愛寫,因為這個問題推送那天 金庸離世。
寫下這些,以為紀念。2018.10
========
一覽眾生查良鏞
古龍有哪些方面不如金庸??
小細節打動人心
金庸小說里有哪些不易發現卻很打動人的小細節??
布袋和尚說不得
金庸作品中有哪些搞笑的段子??
謝謝韋法王
為什麼小昭要感謝韋一笑??
謝退思逼格
你認為金庸小說中最有逼格的一句話是什麼??
楊康認賊作父
楊康有沒有認賊作父??
梳理下倚天屠龍里的男性角色:
張三丰那輩的基本不用考慮了吧
張翠山那輩的也可以忽略
年輕新生代的男性:
張無忌、宋青書、衛壁,算上朱元璋、常遇春、陳友諒這些大齡也沒幾個
反映了什麼問題?
??
???
問題很明顯
元朝末年,男女比例極其失調,渣男比例非常高
基本上用一個時代的女性生命悲劇詮釋了那句歌詞
而張無忌成為了最終的還有一個人人愛
別說趙敏了,其他不選張無忌的哪個有好下場:
周芷若、小昭、蛛兒、楊不悔、朱九真....
所以說,男女比例失調害死人
反問一句,為何張無忌會喜歡這麼心狠手辣的趙敏?愛一個人還需要理由嗎?
根據愛的定義,愛上一個人的前提順序是,先感興趣,然後產生好感,心動,繼而喜歡,最後才是愛。當然也有可能是一見鍾情。
張無忌這個人從小父母雙亡,光明頂上技壓群雄,最後卻被一個柔弱女子周芷若所傷,換作是誰都會對這樣的人感興趣吧,當然以趙敏這樣的人更會,這已經達到愛的第一點。
當趙敏第一次見到張無忌時,看見張無忌溫潤如玉神采奕奕的形象時頓生好感,這已經達到了第二點。
地牢里被張無忌調侃,又有了肌膚之親。要知道趙敏這個人爭強好勝,被張無忌這個臭小子這麼一搞,沒想到這麼木納的人竟然會來這一出,於是對張無忌刷新了認知,簡直是又驚又喜,難免心裡會產生落差,頓時露出小女兒情態,於是就心動了。也就是有點喜歡,第三點已完成。當然這還未到真正的喜歡,如果喜歡上了,以趙敏的個性會去害張三丰?
之後黑玉斷續膏那段又見識到了張無忌是個非常重情重義的人,然後小酒館約會,趙敏問張無忌要是我殺了你一個親人你會怎麼辦,張無忌答:要是你殺了我身邊其中任何一個人,我不會再見你,更不會和你做朋友。趙敏一聽,心想宅心仁厚,很不錯,趙敏這時肯定覺得張無忌又傻又可愛,之後又問我和周芷若哪個更漂亮,張無忌答:當然是你更漂亮,這句話換作哪個女生聽了都會高興吧,何況是對張無忌充滿好感的趙敏。如果張無忌不這樣說可能就沒以後的事了,這時的趙敏已經徹底喜歡上了張無忌。但是離愛還有一段距離。
愛是什麼,愛需要感情的積累,愛比喜歡高一級,但愛是喜歡某個人的一切,包括缺點。
靈蛇島一行與張無忌的磕磕碰碰,促進了感情發展,再到波斯明教,趙敏使用天地同壽那段可以看出已經徹底愛上了張無忌,回中原再見張無忌時被重重誤會還不忍心殺自己,這讓趙敏知道自己在張無忌心裡佔多大的分量,是否真心喜歡著自己,所以就跟定他了,也就有了後面的為愛情放棄親情,這要怪誰(沒辦法張無忌潛意識裡太會撩,總是不知不覺的撩妹四女都這樣)所以趙敏不是個戀愛腦。
自問自答張無忌為何會喜歡心狠手辣的趙敏
趙敏這個人,相貌美艷絕倫,氣質優雅嫵媚,英姿颯爽,性格上除了心狠手辣(對外不對內),還很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直爽大氣,幽默風趣,對自己又溫柔體貼,善解人意。面對敵人毫不留情,果敢堅決。對自己有威脅的人寸步不讓,堅強不屈,豪不示弱。對身邊親近的人就像冬日裡溫暖的陽光照在自己身上一樣。對自己做錯的事敢做敢當,又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有著像男兒一樣遠大的志向,又有著女兒家該有的嬌羞與柔情,剛柔併兼的一個奇女子。我這些說的都是劇版黎姿飾演的趙敏,在我眼裡是超越原著和任何一版的趙敏。
至於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即使你身上再多優點我也可能對你沒感覺,反之亦然。
問這問題的人,相信大多數只看到張無忌的優柔寡斷三心二意,卻忽視了他人格上的魅力。
依趙敏對張無忌的印象順序是,武功高強、豪氣干雲頗有俠者風範、長得好看、有權有勢、重情重義、宅心仁厚、溫柔體貼、會夸人、有擔當是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
最後補充一句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他們性格互補,三觀一致。
前期的趙敏心狠手辣,古靈精怪,張無忌則宅心仁厚,沉默靦腆。
後期的趙敏當機立斷,敢愛敢恨,張無忌則優柔寡斷,搖擺不定。
兩個人都有一個想讓天下老百姓過好日子的心,所以兩個死對頭自然而然在一起了。
那些以為就憑地牢那段就認定趙敏喜歡上他的。仔細想想,趙敏這個人為個男人都可以離家出走背叛國家拋棄親人,會傻到去害張三丰,張三丰一死他們絕無可能。
再來看看原著描述的張無忌
原著的張無忌外形,瓜子臉、英俊文秀、神采煥發、濃眉俊目,胸膛寬廣堅實、長身玉立、英挺秀拔。
性格,作者是這樣評價他的,張無忌個性比較複雜,也比較軟弱,對感情又太過優柔寡斷,他較少英雄氣概,但他為人寬厚大度、慷慨仁俠、他身上俠氣最重,是個豪氣干雲的謙謙君子。
人品,可以說好到爆表,愛關心人,對誰都好,尤其是女性,寧願自己受到傷害也不願意別人受到傷害,這樣的好男人哪裡找。
再加上自己明教教主的身份,名聲大蓋過當今蒙古皇帝,武功又高強,醫術又了得,人脈廣,家世好,領導力強(雖然人有點優柔寡斷但在大事大非面前還是很果斷的)再加上手下個個又非常忠誠,情敵又多有挑戰性,這些特質足以證明張無忌是個非常值得愛的人選。
這麼完美的人趙敏配嗎?不配,綠柳山莊那段趙敏可是一心想置張無忌於死地,而張無忌呢?見趙敏自殺還動了憐惜之心,要不是一起掉進地牢,明教的結果怎樣,可想而知,所以心狠手辣的趙敏根本就配不上宅心仁厚的張無忌,倚天里張無忌就四女,憑什麼,算少咯,我看即使有一百個一千個一萬甚至全世界都不算多。
如果是講電視劇上的張無忌
個人覺得最符合演的最好的張無忌是梁朝偉
最近看到一些黑趙敏的人說她拋家叛國,然後我仔細的想了想,結合我之前的觀點。
一元朝氣數已盡已回力無天,可以理解為趙敏是棄暗投明識時務者為俊傑。
二關於她為個男人背兄棄父拋棄親人一事,我就設定 A為汝陽王B為趙敏C為張無忌來講。A把C打殘了,B眼見C快沒命了,於是懇求A放過C,A不肯,叫B跟自己走,否則跟B斷絕AB之情,B知道自己一走依A的堅決態度肯定會殺了C,於是就與C共存亡,然而A愛B心切,就放過了BC,B事後還想跟A複合求原諒,所以,背兄棄父完全不存在,在B心裡兩方是同等重要,是因為A要置C於死地才做出這個決定,假設AC立場調換,那B肯定會選擇A,如果是出現類似情況AC都快要死了,而B只能救一個活,B選擇了救C,不救A,那我也會鄙視看不起B的。
趙敏義無反顧跟隨張無忌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要被電視劇誤導,金庸家的女主們大多沒有什麼家國天下的大義觀,從黃蓉到小龍女到趙敏無一不是如此
但是趙敏是確實在抗爭的,她抗爭的是她生為女子的身份,身為蒙古第一美人的身份
她自主請纓掃平六大派為的的是什麼,是想證明她的能力或者說政治價值高於僅僅送她去聯姻
讀者常常有種錯覺郡主娘娘要啥有啥無所不能,其實她連自己最基本的命運都掌控不了,因為她太過於接近權力,而且擁有最可怕的資本——美貌,她希望能保留獨立人格而不是任當權者為所欲為,汝陽王固然再寵她,如果元廷真要加封她一個公主送去朝鮮做皇后,怕是也無能為力(串戲了,此處為韓國電影霜花店)
在江湖中找一個合適的人,一起歸隱山林,才是她逃離命運最好的結局,整個倚天誰無企圖誰無政治目的,除了張無忌還有誰目標和她是一致的嗎?
張無忌就這麼恰到好處的出現了,樣貌好,武功高,身份還是明教教主反賊頭子,雙方素有曖昧,簡直再好都沒有了
同樣是「趙敏私逃」這個劇情,對汝陽王府來說,「臣教女不善,敏敏生性頑劣犯下大錯,臣甘願受罰」和「張無忌那個反賊色膽包天仗著武功高強挾持郡主,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臣定當竭力剿匪救回敏敏」這兩個劇本,明顯後者流暢太多了
所以為什麼趙敏的娘聽說了張無忌會有那句"我媽媽也說你很好」(實際上你仔細看這段劇情的前後,趙敏對張無忌的態度是有很大的變化的,之前只是羞澀的小兒女做派,之後卻是積極主動的爭取,汝陽王妃在這其中怕是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汝陽王在面對女兒出走的時候並不難接受,有驚詫也是「怎麼分別來的如此之快」,關心她的傷要不要緊有沒有帶錢,這才是一對真正疼愛子女的普通父母
沒那麼多理由,人是需要襯托的,一襯托就顯示出優勢來了。就倚天這本書里,適齡的男性除了張無忌就沒幾個人了,裡面張無忌最帥、武功最高、性格最好,你是趙敏你不選張無忌?
說白了,在婚姻市場上,張無忌前方絕無敵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