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类思维工具的下一个阶段?
June 25th, 2022

前言

Notion的官方网站上引用了三位计算机先驱的著名观点:

关于他们的生平故事和主要观点,《Notion 的支撑者》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很精彩的记述,我在这里不做赘述,相信经常关注效率工具的朋友对他们三位也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我在了解他们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效率工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直都是没变的,我们持续不断地用新的产品、新的方法、新的组合,去解决老问题。

笔记类思维工具的第三个阶段

笔记工具完全可以列入思维工具的范畴,它们能帮助我们记忆,思考与创造,关于笔记工具的代际演进我有一个比较粗暴的观察,从诞生到现在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Word式笔记

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是印象笔记OneNote,它们给你的感觉就像是在A4纸上写字,通过延续Microsoft Word的功能逻辑来降低使用门槛和理解难度,让更多普通人体会到计算机可以成为「第二大脑」的魅力。

这一阶段的笔记工具最大的意义在于将笔记内容「电子化」,破除纸质载体的物理限制。你可以通过数码设备随身携带所有的笔记内容,甚至是借助网络服务,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访问自己的所有笔记,印象笔记强大的剪藏插件和搜索能力在这一阶段大放异彩。所以,这个阶段的「第二大脑」概念更接近于存储,当时被反复提倡的一个用法是:把所有的文档、资料、笔记,全部都放到印象笔记中,避免通过人脑去机械记忆这些内容,而在你需要的时候,通过搜索功能,将这些内容找出来。一个经典的问题也开始在这个阶段浮现:笔记与笔记之间缺少联系,没有结构,工具很难在资料库之外发挥更大的作用,你最终得到的是一个堆满的文件柜,而非能够思考的「第二大脑」。

第二阶段 结构化笔记

这一阶段的代表产品是NotionRoam Research,Notion创造了Block的概念,Roam Research将双向链接发扬光大,它们让知识打破了「A4纸」的限制,在一个网状结构中自由流动,你积累在工具中的知识被赋予了「涌现」的能力。Block让笔记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模拟,进一步发挥数字化的优势,你可以像乐高一样自由组装笔记,「剪藏一切」的目标在这一阶段才接近实现。Roam Research提供的双向链接的形式让笔记之间开始形成有机的联系,我们拥有了比文件夹和标签更好的为内容搭建结构的手段,第一阶段的经典问题开始被解决。

在这些产品不断拓宽笔记类思维工具的边界的过程中,第二阶段的经典问题出现了:灵活的网状结构极大地增加了认知成本,我们为知识建立的联系越多,我们就越难控制它们。

第三阶段 视觉化笔记

经历过前两个阶段之后,很多人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主流的笔记类思维工具都是按照极度理性的方式来设计的——比如WorkFlowy用大纲的形式协助用户将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Roam Research鼓励用户通过引用建立知识之间的链接——而作为理性思维一体两面的感性思维却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每当我们进行一项新的研究时,总是要通过无数次的「发散——收敛」循环来逐渐接近问题核心。有时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创造的必要过程,那些思维火花像是贴满书桌的便签,虽然混乱,但是他们所处的空间和位置都有其含义,而理性的思维工具却并未给出这样的表现能力。

于是,一部分人开始为笔记引入新的基础要素——空间位置,笔记类思维工具的第三个阶段由此拉开序幕,我目前将其称之为:「视觉化笔记」。

这一阶段再次完成了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和增强,比如学生时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将课本、笔记本、便签、试卷等相关资料通通摆放在课桌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叠放关系都是有其意义的,视觉化的形式可以更高效的展示内容之间的联系。

虽然这个方向上的产品还不够多,但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涌现,多年稳定迭代的Milanote,诞生在海峡对岸愿景远大的Heptabase,全新登场未来可期的氢图……我相信这个方向会越来越热门,我们也会看到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产品。

结语

随着Roam Research在硅谷爆红,沉寂许久的笔记工具领域重新开始热闹起来,Obsidian、flomo、Craft、Logseq、Clover、Reflect……无数闪耀着智慧灵光的新产品在各个方向上不断涌现,在创新与折返的过程中推动这个领域不断前进,纳博科夫的蝴蝶飞了七十年终于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的面前。

如果你想与我交流,可以访问Yellow Page获取联系方式:https://jike.city/walnut

Subscribe to 大核桃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大核桃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