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加密市场之反思
March 9th, 2025

迷茫似乎成为这个周期牛市的主旋律,看到新兴的MEME此起彼伏,链上小将斗得不亦乐乎,身为老韭菜的一群人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他们一方面不承认MEME是币圈的未来,另一方面却又寻不出另外一个未来。

没有对比,就感受不到老韭菜为什么会有这种迷茫,我们姑且把20-22年牛市期间入场的用户称为老韭菜,上轮牛市的印象几乎成为刻在他们骨子里的记忆。那么上轮发生了什么?首先是2020年夏天的DeFi Summer,在经历312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暴跌之后,DeFi这一兴起的概念在整个行业开始迅速传播,Compound开启了存款挖COMP,由此引发了关于DeFi Farm的热潮。各类DeFi项目层出不穷,不过核心都是用token吸引流动性,再用流动性支撑token价格。当时的DeFi三大OG是Uniswap,Compound,MakerDAO,后来又出现Fork Uniswap的Sushiswap,并且抢在Uniswap前发币,靠Sushi补贴吸引LP提供流动性,风头一度超过Uniswap。而Uniswap则进行了一场空投发币,对于凡是在Uniswap上交易过或者提供过LP或者买过Uniswap袜子的地址进行空投。如今流行的项目方空投和流动性挖矿,均始于2020年。

时间来到2021年,效仿以太坊的公链BSC开始发力,上面的DeFi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争相而出,头部项目诸如DEX——PancakeSwap等吸引了大量玩家,代币表现也一日千里。而由cryptokittes背后团队打造的NBA Topshot,收集NBA卡牌进行交易也是异军突起,造福神话层出不穷。上线币安的游戏币AXIE则开启了Play 2 Earn的浪潮,代币更是从$0.1拉到最高$150,千倍币真真切切发生在每一个人面前,让游戏类token备受追捧。全面开花贯穿整个2021年,DeFi继续走强;以AXIE为首的加密游戏带动Play 2 Earn的概念;以Decentraland,Sandbox为首的元宇宙概念土地拍卖如火如荼;CryptoPunk和无聊猿引领的NFT更是火出圈外,各类名人纷纷下场发行NFT,Opensea成交额屡创新高,各类研报纷至沓来。而这些创新几乎全部发生在以太坊和借鉴以太坊的其他公链上,反观比特币上,一个周期几乎都没声音。

然而接踵而至的熊市给兴奋的币圈浇了一盆冷水,即便新的牛市仍然未能挽回昔日的辉煌。从23年11月开始,行情已经开始回暖,当时最瞩目的非比特币上的铭文莫属,这一新兴概念从比特币波及到其他公链,打铭文成为一时的潮流。然而,这个潮流却在2024年4月份遇冷,紧接着又是几个月的回调,直到10月份链上流动性好转,川普当选的希望也给币圈注入一针强血剂。但是这次弄潮儿由铭文转向了以Solana为代表的MEME,Pump.fun成为币圈新宠,每天发行的MEME数以千计,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赌场,吸引用户一掷千金,并渴望一夜暴富。在MEME热闹非凡之外,AI概念币也渐渐有了自己的音量,一个蹭a16z的token ai16z在得到a16z创始人的转发之后迅速走红,市值一度超过10亿。散户一边发泄着对VC币估值和价格表现的不满,一边在链上冲土狗玩得不亦乐乎。

回顾本轮牛市,NFT始终未能引起大家真正的广泛讨论,只有一小撮人还在坚持;AI、MEME、DEPIN和RWA是本周期几大受关注的领域,可是没有一个领域能贯穿本轮牛市,都是局部高潮之后迅速哑火,离场稍微慢一点就被深套;DeFi体量仍在,相关token价格表现不如人愿;特朗普政策牵动币圈神经,举手投足间决定市场走向;以太坊招致非常多的批评,根本原因还是曾经鼓吹引领创新结果本轮无法交付任何创新产品;山寨币与比特币脱轨明显,大多数山寨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路在何方是每个心系币圈的有志之士共同的疑问,有人给以太坊建言献策,希望它能继续引领币圈创新;有人去其他链上或者再造新链试图找到突破方向;还有人离开币圈,拥抱伟大的AI。在我开来,上一个周期的资产全面上涨造成了两个不切实际的结果:1. 试图将一切应用链上化;2.对本周期抱有所有资产依然会全面上涨的期望。就连美国执政者都在呼吁回归常识,何况币圈呢?常识就是Web3不是Web2的对立面,更不是革命者,所有Web3中要打破Web2某种弊病的项目都要扪心自问,用户是否真的关心该弊病,甚至这是否是一个弊病。就拿我现在在用的Mirror来说吧,当时是受到大家多么热烈的追捧呀,去中心化的内容发布平台,内容存储在Arweave,文章可以收藏。然而现实又是多么打脸呀,就连传统的内容平台创作者都很难变现,遑论Web3的内容创作者啦!所以创作者面临的不是经济如何变现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可供变现的经济,Mirror试图解决的问题在前一个问题都还没解决的前提下,是一个伪命题。结果就是Mirror被Paragraph收购,原班人马去开发Farcaster移动客户端去了。NFT、游戏、内容等,并非Crypto的优势所在,甚至在跟一个已经非常成熟的市场竞争用户。

那么出路到底在哪里?回归区块链的优势,它的优势不单单在于去中心化,甚至去中心化本身不应该成为用户的痛点,真正的优势仍然在于构建了一个人人都可接入的全球价值网络,这个网络独立于金融行业维护的需要授权许可的网络,只要有一个互联网钱包,就能与另一个遵循相同协议的钱包进行价值往来。比特币网络是一条存续最久,最安全可靠的价值网络;以太坊网络是一条最灵活构建各类应用,而且把一个个应用也抽象成钱包,个人钱包可以与应用钱包交互来使用应用的可编程网络。下面对价值网络背景下的各类资产逐一分析:

  1. 稳定币。为什么美国政府那么重视稳定币呢?就是因为稳定币天然适合作为价值网络世界的交换媒介,因为各国法币已经深入人心,美元类稳定币几乎是稳定币的同义词。其他国家会把本国法币也接入这些开放的价值网络里吗?很难评定。一个核心理由是在开放的价值网络里,最有价值的稳定币会侵蚀其他类型稳定币,本国人民对本国法币的信心很难与对美元的信心媲美。区块链网络对全球的经济冲击,是炒币的人很难想象的,各国的贸易保护和各类政策使得本国法币在本国地位难以撼动,但是一旦融入一个无国界的网络,那么本国法币将毫无优势可言。对于普通用户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去哪寻找这类标的的投资机会。

  2. DeFi。DeFi是链上资产价值活动的一种场景,我认为DeFi将会成为区块链网络的基石类应用,至于token价格表现,也很难评定。因为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还没见过银行类股票大受追捧的,不过他们的市值倒也不低。

  3. RWA。坦白来讲,美元稳定币就是美元的RWA,虽然RWA这个领域更多的还是在聊美债、房地产。我认为RWA专业性很强,此外普通用户很难对这类资产鉴权,因为涉及到把链下资产链上化,不像纯链上应用可以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查看是否属实,所以不管这类发展如何,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4. NFT。NFT在上个牛市之所以能出圈就是因为它容易理解,而之所以容易被理解就是因为收藏品不是新概念,所以现在NFT的困难也在于如何跟其他类型的收藏品竞争。无论是PFP还是艺术类,除了币圈都有相应的品类,而且制作水准更高。我不认为NFT会消失,但是需要提高水准才能吸引真正的收藏者,至于投资还是算了,当成消费品更好。

  5. MEME。MEME也并不是新概念,但确实是在这个周期大放异彩。时至今日仍然理解不了其价值,所谓对价值的阐释,更多是在上涨之后强行解释,而且轮动太快,不适合自己这种操作低频的玩家。

  6. Depin。完全是跟风打了这么一个品类,至今没有去了解过,精力有限,PASS。

  7. AI。作为一个gpt日常用户,我深深感受到AI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当有一天给我安排了一个我之前没做过的任务,我把它丢给gpt他给出解决方案之后,让我再也离不开AI了。所以我对AI与Crypto结合的项目抱有热烈的期待。不过对于现在的币圈AI项目,我没找到一个能作为自己日常使用的应用。而且我只对AI应用感兴趣,对于那些要自己搞模型的直接PASS,理由只有一个,干不过Web2。

总是所述,首先对于币圈前景虽然同样迷茫但是仍然抱有希望;其次重点关注AI与Token结合的应用场景、稳定币的发展以及潜在的对散户有利的机会;最后也是送给自己的一句话:聚焦专注。

Subscribe to whoami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whoami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