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现阶段的创新突破口
2023.3.10
对于Defi来说,现在各种是在做协议,做协议创造生态,是在建立新的底层的defi规则,去做各种衍生协议。但是像在earn,还是在做平台的思维。 当然了,现在整个web3都在以平台思维去做,甚至当AA出来的时候,wallet竟然的是新一个aa创建钱包的账户?用平台的思维去做这个事情,真不web3 native。
我觉得,对于目前阶段web3行业发展阶段而言,大的创新还是在与protocol,也就是协议层的创新上。而协议层的创新是在于区块链,各个链的底层协议的创新。比如AA协议出来,那么就会有大批量的钱包创业者,在做新的应用,或sdk,或找让更多人加入web3的突破口。
只有把底层协议做到位了,产品应用层才能过做出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而我们需要要在行业有新的协议诞生时,去思考产品层可以做出哪些改变,可以从体验设计层给哪些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感。
在设计中体现Web3去中心化原则
2023.1.14
在web3,做产品的话,其实产品只是是容器。贯彻中心化原则,从产品到设计上,都需要公开展示一切链上信息,至少是能够有入口让用户找的到,所有内容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不能隐藏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产品层一直在接入各种链和协议,平台产品嘛,那必须是要最全的。
如不同链的展示,交互行为在链上的确认;不同钱包状态的展示,如自己的钱包,观察钱包下的各种数据呈现,观察钱包的各种状态等。
现在做bonus需求,最后bonus资产竟然没有上链,所以区块链浏览器查不到,这个就是从产品层没有思考web3特性。那就不用谈设计落地去中心化原则了。
Defi平台设计的壁
2023.1.12
涉及到体验的重要事情时,最终触及到的壁就是合约的底层设计。合约底层设计不好,那么作为一个聚合平台就要去设计和兼容很多不同协议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大的作用。来自被LSD协议接入,需求反复,反复修改的痛思。
Web3的特性、钱包留存和用户体验
2022.5.30
web3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数据所有权,Web3的用户是拥有自己一座属于自己的数据库的,并且这个数据库的使用权由自己来决定。而过去的互联网web2,用户自己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是无法带走的,这个最根本性的区别。从这一点出发,那么所有web3产品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只不过是个人数据应用的一个壳而已,工具罢了,用哪个都一样,流动性很强。当然,在现在行业发展阶段来看,还没有达到一个最终理想形态,需要时间。
不过从这一点思考,那么所有web3的产品而言,UX很可能就是web3产品能否破圈和能否长久留存的关键因素。对每个产品的设计来说,体验设计非常关键。除去上周思考的,现有产品的先发优势和心理依赖外。一旦用户发现了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那么之前依赖的产品就可以马上抛弃。
不过UX的好坏,背后还是用户需求和当下场景痛点是否理解和抓到位,用最合适的方案解决当前用户存在的问题。也许等产品基础建设完成后,需要好好进行钱包用户画像梳理。
用户为啥一直使用某个特定钱包
2022.5.23
Web3钱包是一个查看和储存资产的容器,既然都能通过私钥和助记词导入到其他产品,那么用户凭什么一定要留在某个特定的钱包?而不切换其他钱包?
做需求和体验不同钱包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大部分钱包基本功能都差不多,在基本体验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那么怎么才能让用户停留下来呢?目前钱包有很多类,有交易所的,有某些团队单干的,也有前期具有先发优势的。
为啥一直使用某个特定钱包?从目前的体验来看,大概有以下原因:
1、先发优势形成的特定习惯。web3项目的connect to wallet 入口,排最前面的,大概是用户用的最多的。就比如metamask钱包,几乎大多数项目都会把它放在钱包选项前列。小白用户一开始加入web3,使用的和所选择的那个钱包,可能是用的最久的,因为已经形成了操作习惯。插件已经安装在了浏览器里,最便捷的可能就是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个钱包。对于web3小白来说,大概是这样。在这个原因上,市场上的交易所钱包更占据优势。同时也是metamask市场份额永远排在前面的重要原因
2、其他产品的特色亮点。当已经不再是小白用户时,对web3更熟悉时。可能一些用户会了解有其他钱包的存在,那么就能够开始选择。这时候,选择钱包的原因也许就很多了。在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出不同钱包产品所侧重的不同方向。有在设计上发力的,走酷炫风格,如mew,rainbow。也有在安全上发力的,如go pocket。在不同特色功能上,可以吸引不同用户偏好。
那么对于现在的钱包,我们的特色功能是什么?我们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可能需要继续思考
当然,钱包的基础体验还是需要更多优化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