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ord block reference system. A plug-in that loads text clipped from text-based mediums (books, articles, essays, documents etc.) into a distributed database of block units and supports calls in mirror.
to process block building
Used for: Unbundle Books/Articles (Rebundle around #Concepts)
Connect (inter-connection of) thoughts
word block--highlights and clips
##--concepts
contexts-- metadata (e.g., author, publication, pages)
basic unit Of measure (atomic thoughts)
context-based
reusable
Reusability of ideas across barriers of time, people, projects, and disciplines
What does word block in mirror look like?
Others:
中文 Chinese:
文字的块引用系统(word block reference)。一个插件——可以将剪裁自text-based medium (books, articles, essays, documents etc) 的text装进一个block为单位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并支持在mirror写作器中调用。
文字块--重点的部分
##--概念
contexts--又称元数据(如作者、出版物、具体页数等)
1)为什么是 文字块 引用?
2)具体用例
例如,我往往不想读整本书,只想知道哪本书/文章的哪一个区块与我的###好奇心相吻合。
3)为何产生这种动机?
关于拆书。除了对情节的虚构和小说,我不会急于阅读,对于许多阅读,我喜欢把不同书中的类似概念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也就是说,我不是在阅读书籍,而是在围绕概念搭建 "积木"。例如,当我阅读书籍时,我只想找到与我所关注的内容最相关的部分,而不一定要理解/读完它。也就是说,我希望在阅读时能找到与我好奇的内容有关的确切的积木。而且我想让这些区块连接起来。
关于上下文。我只觉着有必要有元数据来保证一个块的身份,没有更多目的。
关于块引用。问题是:哪里需要+1--块本身?#概念?还是块的身份(上下文)?
3)经济潜力
基于上下文的计算,换句话说,围绕概念和上下文的 "神经元匹配 "或 "神经元挖掘"。
我想写一本关于大脑、时间 的书。
1)解释时间是什么?
2)大脑是如何计时(感知时间)的?-- 定义这种pow (proof of work)
3)开发大脑开发的是什么?
4)比特币和大脑的工作机制是否相似?
5)关于经济性: 人建立联系(链接)后的网络价值该如何计算?
refer: [[The Explicit Economics of Knowledge Codification and Tacitness]]
用1/ 的小东西来帮我写 2/ 的书
会串联起一些书,具体到串联书中的blocks。这也是一本“拆书的书”
一个重要的阅读体验就是拆书 unbundling books,为什么我们要读不同的书,大脑对事物的理解是在“串联”相似概念的过程中建立的。
"concepts" (the fixed points) are formed in our brain, by connecting blocks across multimedia.
我做这件事的目的其实是“拆书”。原因是我平时读非常多的书,也比较杂。我时常被一本书推荐到另一本书,如果不是做科研或写作,我可能只把“读完”作为一个目的,也就是说读书是一个翻页的活儿。但是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读书在帮我构建“区块记忆(block memory)”,我越来越喜欢定位 书中的具体部分,并将不同书中具有“类似概念(concepts)”的部分进行连接/链接,于是我进行了很多“引用”。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不直接 paraphrase,这当然好直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但是我享受收集“原始证据”的过程,就像法庭判案,我需要这些“证人”“证词 ”帮我作证。
正是因为我发现有类似概念 让这些书/人彼此相互联系着,但是又不是以“书”为单位的链接。事实上如果不是剧情性的小说科幻一类的,我们读书就是为了“寻找证据”而不是为了看完这一本。因此我总想着有这样一个东西可以让我把它们从“书”为单位的架构中解放出来,但同时它也不放弃自己的“根”(也就是原始语境)。
这种链接感的无法具像化让我感到不适,也越来越让我发现理解的本质是什么?很遗憾,人无法全面的理解一个东西,你只能理解你的角度下 的这个东西(Opinion人人都有但并不重要),但可以知道
我在“理解什么”——Concepts。哪些Concept离我近哪些离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