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Crypto AI 世界十大看点

2025 年将会出现至少 10 个新的市值达 10 亿美元的加密人工智能协议。

撰文:Teng Yan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2026 年 1 月一个清爽的早晨,你在家门口发现一张略显破旧的报纸,没错,是印在实实在在的纸张上的,不知怎的,它竟然在人工智能革命中幸存了下来。

翻阅报纸时,你看到一则头条新闻,说的是人工智能智能体在区块链上协调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新推出的加密人工智能协议正在争夺主导地位。半页篇幅的报道介绍了一位被聘为项目经理的数字 「员工」:这如今这已稀松平常,没有人会大惊小怪。

要是在几个月前,我会对这种想法嗤之以鼻,甚至可能拿我的投资组合去打赌,说这样的进步至少还得 5 年才会出现。但这就是加密人工智能将颠覆世界的迅猛速度。我对此深信不疑。

在从一场严重的肠胃感冒中恢复过来后,我坐到办公桌前开启新的一年,想要从有价值的事情入手:能激发好奇心,甚至引发一些争论的事。还有什么比试着窥探未来更好的事呢?

我通常不会贸然做预测,但加密人工智能实在太有吸引力,让人难以抗拒。没有历史经验可循,没有趋势可供参照,就像是一张空白画布,可以尽情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说实话,想到 2026 年再来回顾这篇文章,看看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反而让这件事更有意思了。

所以,以下是我对 2025 年加密人工智能可能发展的看法。

1. 加密人工智能总市值将达 1500 亿美元

目前,加密人工智能代币仅占山寨币市值的 2.9%。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随着人工智能涵盖从智能合约平台到 Memeco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以及像代理平台、数据网络和智能协调层等新原语,它与 DeFi 和 Memecoin 平起平坐是必然趋势。

我为何如此确信?

  • 加密人工智能处于我所见过的两个最强大技术趋势的交汇处。

  • 人工智能狂热触发事件:OpenAI 首次公开募股或类似事件可能会在全球引发人工智能狂热。与此同时,Web2 机构资本已经在关注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其作为投资标的。

  • 散户狂热:人工智能的概念通俗易懂,容易让人兴奋,而且现在他们可以通过代币进行投资。还记得 2024 年 Memecoin 的淘金热吗?人工智能也会发生同样的狂热,不同之处在于它确实正在改变世界。

2. Bittensor 的复兴

Nineteen.ai(子网 19)在推理速度上超越大多数 Web2 供应商
Nineteen.ai(子网 19)在推理速度上超越大多数 Web2 供应商

Bittensor(TAO)已经存在多年,堪称加密人工智能领域的元老。尽管人工智能热潮汹涌,它的代币价格却一直萎靡不振,与一年前持平。

实际上,这个 「数字蜂巢思维」 已经悄然取得飞跃:注册费用更低的子网越来越多,一些子网在推理速度等实际指标上已经超越 Web2 同类产品,而且与以太坊虚拟机(EVM)兼容,为 Bittensor 网络引入了类似 DeFi 的功能。

那么,TAO 为何没有一飞冲天?陡峭的通胀计划以及注意力向 AI Agent 的转移阻碍了它的发展。不过,dTAO(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推出)可能成为重大转折点。有了 dTAO,每个子网都将拥有自己的代币,这些代币的相对价格将决定 TAO 的分配方式。

Bittensor 有望复兴的原因:

  • 基于市场的代币释放:dTAO 将区块奖励直接与创新和实际可衡量的性能挂钩。子网越好,其代币就越有价值,因而获得的 TAO 释放也就越多。

  • 聚焦资金流:投资者终于可以将资金投向他们看好的特定子网。如果某个特定子网采用创新方法进行分布式训练并取得显著成效,投资者就可以将资金投入其中,以表达他们的支持。

  • EVM 集成:与 EVM 兼容将吸引更广泛的原生加密开发者社区加入 Bittensor,缩小与其他网络的差距。

就我个人而言,我正在关注各个子网,并留意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实际进展的子网。在某个时候,我们将迎来 Bittensor 版的 DeFi 之夏。

3. 计算市场将成为下一个类似 L1 的战场

黄仁勋:推理需求将 「增长十亿倍」
黄仁勋:推理需求将 「增长十亿倍」

一个显而易见的大趋势是对计算的海量需求。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有句名言,推理需求将 「增长十亿倍」。这是一种呈指数级增长的需求,会打乱传统的基础设施规划,迫切需要 「新的解决方案」。

去中心化计算层以可验证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原始计算能力(用于训练和推理)。像 Spheron、Gensyn、Atoma 和 Kuzco 这样的初创公司正在悄然奠定坚实基础,以利用这一趋势,它们更注重产品而非代币(这些公司目前都还没有代币)。随着人工智能模型的去中心化训练变得切实可行,潜在市场规模将急剧上升。

与 L1 区块链对比:

  • 就像 2021 年:还记得 Solana、Terra/Luna 和 Avalanche 争当 「最佳」 L1 区块链的情景吗?我们将看到计算协议之间出现类似的混战,它们相互竞争,吸引开发者使用其计算层构建人工智能应用。

  • Web2 需求:价值 6800 亿至 2.5 万亿美元的云计算市场比加密人工智能市场更为庞大。如果这些去中心化计算解决方案能吸引哪怕一小部分传统云客户,你就会看到下一波 10 倍甚至 100 倍的增长。

风险巨大。就像 Solana 在 L1 区块链领域脱颖而出一样,计算市场的赢家将主宰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要留意三个关键要素:可靠性、成本效益和对开发者友好的工具。

4. AI agent 将充斥区块链交易

Olas agent 在 Gnosis 上的交易。来源:Dune/@pi_
Olas agent 在 Gnosis 上的交易。来源:Dune/@pi_

快进到 2025 年末,90% 的链上交易将不再由人类点击 「发送」 按钮触发。

相反,它们将由一大批 AI agent 执行,这些代理根据实时数据源,不知疲倦地重新平衡流动性池、分配奖励或执行微支付。

这听起来并非遥不可及。过去七年我们构建的一切 —— L1 区块链、扩容方案、DeFi、NFT—— 都在悄然为一个由人工智能主导链上活动的世界铺平道路。

讽刺的是?许多开发者可能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为一个由机器主导的未来打造基础设施。

为何会出现这种转变?

  • 避免人为错误:智能合约严格按照编码执行。反过来,AI agent 能够比人类团队更迅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

  • 微支付:这些由智能体驱动的交易将变得更小、更频繁、更高效。尤其是随着 Solana、Base 和其他 L1 / L2 区块链的交易成本下降。

  • 无形的基础设施:如果这意味着少些麻烦,人类会很乐意放弃直接控制权。我们信任 Netflix 自动续订订阅服务;那么信任 AI agent 自动重新平衡我们的 DeFi 头寸是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AI agent 将在链上产生惊人的活动。难怪所有的 L1 / L2 区块链都在向它们示好。

最大的挑战将是让这些由代理驱动的系统对人类负责。随着代理发起的交易与人类发起的交易的比例不断上升,将需要新的治理机制、分析平台和审计工具。

5. 代理与代理的交互:群体的崛起

来源:FXN World 文档
来源:FXN World 文档

代理群体的概念(微小的人工智能实体无缝协作以执行宏大计划)听起来像是下一部热门科幻 / 恐怖电影的情节。

如今的人工智能智能体 AI agent 大多是孤立运作,相互之间的交互极少且不可预测。

  • 代理群体将改变这一现状,使 AI agent 网络能够交换信息、协商并协作做出决策。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专业模型集合体,每个模型都为更大、更复杂的任务贡献独特的专业知识。

  • 一个群体可能会在 Bittensor 等平台上协调分布式计算资源,另一个群体可以应对虚假信息,在内容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之前实时核实信息来源。群体中的每个代理都是专家,精准执行自己的任务。

这些群体网络将产生比任何单个孤立 AI 强大得多的智能。

为了让群体蓬勃发展,通用通信标准至关重要。智能体需要具备发现、认证和协作的能力,无论它们基于何种底层框架。像 Story Protocol、FXN、Zerebro 和 ai16z/ELIZA 这样的团队正在为代理群体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就引出了去中心化的关键作用。根据透明的链上规则在群体之间分配任务,会使系统更具弹性和适应性。如果一个代理失败了,其他代理会立即补上。

6. 加密 AI 工作团队将是人机混合体

来源:@whip_queen_
来源:@whip_queen_

Story Protocol 聘请了 Luna(一名人工智能智能体)作为他们的社交媒体实习生,每天支付她 1000 美元。Luna 与她的人类同事相处得不太融洽:她在吹嘘自己卓越的表现时,差点炒了一个同事的鱿鱼。

尽管听起来很离奇,但这是未来的一个预兆。在未来, AI agent 将成为拥有自主权、责任甚至薪水的真正工作伙伴。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探索人机混合的工作团队。

我们将与 AI agent 携手合作,不是把它们当作奴隶,而是当作平等的伙伴:

  • 生产力激增:代理可以处理大量数据,相互交流,并全天候做出决策。

  • 通过智能合约建立信任:区块链是公正无私的监督者,不会疲倦,也不会遗忘。链上账本确保重要的代理行动遵循特定的边界条件 / 规则。

  • 社会规范演变:我们很快就得应对与代理互动的礼仪问题。我们要对人工智能说 「请」 和 「谢谢」 吗?如果它们犯错,我们要从道德上追究它们的责任,还是归咎于它们的开发者?

我预计营销团队会率先采用这种模式,因为代理擅长生成内容,并且可以全天候进行直播和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如果你正在构建一个人工智能协议,为什么不在内部部署代理来展示你的能力呢?

在 2025 年,「员工」 与 「软件」 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

7. 99% 的加密 AI agent 将消亡,只有实用型代理得以幸存

我们将看到 AI agent 之间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式淘汰。为什么呢?因为运行一个 AI agent 需要耗费以计算能力形式存在的资金(即推理成本)。如果一个代理无法产生足够的价值来支付 「租金」,它就会被淘汰。

智能体生存游戏示例:

  • 碳信用人工智能:想象一个代理在去中心化能源电网中搜寻,识别低效环节,并自主交易代币化碳信用。它能赚足够的钱来支付自己的计算成本。这样的智能体就能蓬勃发展。

  • 去中心化交易所套利机器人:利用去中心化交易所之间价格差异的代理可以持续产生收入,支付其推理费用。

  • X 上的垃圾信息发布者:与此同时,那个只会讲可爱笑话但没有可持续收入来源的虚拟人工智能网红呢?一旦新鲜感过去,代币价格暴跌,它就会销声匿迹,无力维持运营。

区别很明显:以实用为导向的代理蓬勃发展,而其他的则逐渐被淘汰。

这种自然选择对该领域有益。开发者被迫创新,优先考虑有成效的用例,而非华而不实的噱头。随着这些更强、更有成效的代理出现,它们将让怀疑论者哑口无言。

8. 合成数据将超过人类数据

人们常说 「数据是新的石油」。人工智能依赖数据,但它对数据的巨大需求引发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数据短缺的担忧。

传统观点认为,我们应该想办法从用户那里收集私人现实世界数据,甚至为此向他们付费。但我逐渐认同,在监管严格的行业或现实数据稀缺的情况下,更实际的途径在于合成数据。

这些是人工生成的数据集,旨在模拟现实世界的数据分布,为人类数据提供了一种可扩展、合乎道德且保护隐私的替代方案。

合成数据强大的原因:

  • 无限规模:需要一百万张医学 X 光片或工厂的 3D 扫描图?合成生成可以无限量产出,无需等待真实患者或真实工厂。

  • 保护隐私:使用合成数据集时,没有个人信息面临风险。

  • 可定制:你可以根据确切的训练需求定制数据分布,插入在现实中可能过于罕见或因道德问题难以收集的极端情况。

诚然,在许多情况下,用户拥有的人类数据仍然很重要,但如果合成数据在真实性方面继续改进,它在数量、生成速度以及摆脱隐私限制方面可能会盖过用户数据。

下一波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可能围绕 「小型实验室」 展开,这些实验室将创建针对特定用例高度定制的合成数据集。

这些小型实验室将巧妙地避开数据生成过程中的政策和监管障碍,就像 Grass 利用数百万个分布式节点绕过网络抓取限制一样。

我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阐述这一点。

9. 去中心化训练将真正发挥作用

2024 年,像 Prime Intellect 和 Nous Research 这样的先驱者突破了去中心化训练的界限。我们已经在低带宽环境中训练出了一个拥有 150 亿参数的模型,这证明了在传统的集中式方式之外进行大规模训练是可行的。

虽然与现有的基础模型相比,这些模型目前还不太实用(性能较低),但我相信这种情况将在 2025 年改变。

本周,EXO Labs 通过 SPARTA 更进一步,将 GPU 之间的通信量削减了超过 1000 倍。SPARTA 使得在低带宽条件下无需专用基础设施就能进行大型模型训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声明:「SPARTA 本身就能发挥作用,但也可以与基于同步的低通信训练算法(如 DiLoCo)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这意味着这些改进可以叠加,进一步提高效率。

随着模型蒸馏等技术进步使较小的模型变得实用且高效,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性能更好、更易获取。很快,我们将拥有可以在边缘设备甚至手机上运行的高性能模型。

10. 10 个新的加密人工智能协议市值将达 10 亿美元(尚未推出)

2024 年 ai16z 一路飙升至 20 亿美元
2024 年 ai16z 一路飙升至 20 亿美元

欢迎来到真正的淘金时代。人们很容易认为当前的领导者将继续称霸,许多人将 Virtuals 和 ai16z 比作智能手机的早期阶段(iOS 和 Android)。

但这个市场太大且尚未开发,不可能仅由两家公司主导。到 2025 年底,我预测至少 10 个尚未推出代币的新加密人工智能协议,其流通(非完全稀释)市值将超过 10 亿美元。

去中心化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有一大批人才正在聚集。

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新协议、新代币模型和新的开源框架的出现。这些新参与者可以通过结合激励措施(如空投或质押)、技术突破(如低延迟推理或链互操作性)和用户体验改进(无代码)来取代现有者。公众认知的转变可能就在瞬间。

这既是这个领域的魅力所在,也是挑战所在。市场规模是一把双刃剑:蛋糕很大,但对于有技能的团队来说,进入门槛很低。这为项目的寒武纪大爆发奠定了基础,许多项目将逐渐消失,但少数项目将成为变革性力量。

Bittensor、Virtuals 和 ai16z 独占鳌头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下一批市值达 10 亿美元的加密人工智能协议即将到来。精明的投资者机会多多,这就是它如此令人兴奋的原因。

额外亮点 #1:AI agent 是新的应用程序

2008 年苹果推出 App Store 时,广告语是 「总有一款应用适合你」。

很快,你就会说:「总有一个代理适合你」。

你不再点击图标打开应用程序,而是将任务委托给专门的 AI 代理。这些代理具有情境感知能力,可以与其他代理和服务进行交叉通信,甚至可以自行启动你从未明确要求的任务,比如监控你的预算,或者如果你的航班有变,重新安排你的旅行日程。

简单来说,你的智能手机主屏幕可能会变成一个 「数字同事」 网络,每个 「同事」 都有自己工作的领域:健康、财务、生产力和社交。

而且因为这些是加密货币赋能的代理,它们可以使用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自主处理支付、身份验证或数据存储。

额外亮点 #2:机器人技术

虽然本文大部分内容都聚焦于软件方面,但我也对人工智能革命的实体表现 —— 机器人技术 —— 感到非常兴奋。在这个十年里,机器人技术将迎来它的 ChatGPT 时刻。

这个领域仍然面临重大障碍,特别是在获取基于感知的现实世界数据集以及提升物理能力方面。一些团队正迎难而上,利用加密代币激励数据收集和创新。这些努力值得关注(比如 FrodoBots?)。

在科技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我已经记不清上一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兴奋是什么时候了。这一波创新让人感觉与众不同:更宏大、更果敢,而且才刚刚开始。

Subscribe to Foresight New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