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吳淡如近日使用 AI 繪圖工具 MidJourney 創作圖像,引發了廣泛討論。國外也曾有藝術家使用 MidJourney 製作的圖像參加藝術比賽,最終奪得大獎,但同時也招致批評。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MidJourney 的出現大幅降低了電腦繪圖的門檻,但也引起部分藝術家的疑慮。以下將帶你深入了解這款 AI 繪圖工具。
Midjourney 是一款 AI 繪圖程式,使用者無需具備高超的繪畫技巧或電腦技術,只需輸入幾個關鍵字,即可在短時間內生成精緻的圖像。這款工具不僅效率高,生成的作品質感也非常出色。
雖然任何關鍵字都能生成圖片,但若想生成特定風格或構圖的圖像,使用者需要在關鍵字描述上多下功夫,這被網友戲稱為「詠唱咒語」,擅長使用 AI 繪圖的人也因此被稱為「詠唱師」。
Midjourney 目前僅在社群平台 Discord 上發布測試版。使用者需要加入 Midjourney 的 Discord 頻道後,才能開始製圖。具體操作如下:
在留言區輸入 /imagine
指令。
隨意輸入關鍵字,可以是單詞或句子。
系統會根據關鍵字生成 4 張圖片,供使用者進一步調整。
調整欄位共有 9 個按鈕,V 代表變化(Variation),數字則代表第幾張圖。按下按鈕後,系統會依據對應的圖片進行運算,並生成 4 張新的圖片。當使用者找到心目中的圖像後,可按下以英文字母 U 開頭的按鈕,放大單張圖片。最右邊的按鈕則用於重新運算。
付費會員擁有自己生成圖片的所有權,可以複製、再製、公開展示或用於商業用途。免費會員則不具有這些權利。每位使用者有 25 次免費繪圖的額度,超過後需付費使用。
吳淡如近日在臉書上貼出 Midjourney 生成的圖像,並以「電腦繪圖」稱呼,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許多人認為「AI 繪圖」不等同於傳統的電腦繪圖。
此外,與許多人工智慧工具類似,Midjourney 的機器學習資料來源於網路,這也引發了「抄襲」的爭議。今年 1 月,3 位藝術家向 AI 繪圖公司 Stability AI、Midjourney 及 DeviantArt 提起訴訟,指控這些公司未經許可擅自使用他們的作品訓練 AI,侵犯了上百萬藝術家的權利。目前官司仍在進行中。
除了 Midjourney 外,網路上還有許多其他 AI 繪圖工具,例如 Disco Diffusion、DALL·E 2、DeepAI 等。它們的使用方式與 Midjourney 類似,都是依據使用者輸入的關鍵字進行運算,但後續的編輯功能略有不同。
DALL·E 2:除了生成 4 張圖外,使用者還可以去掉畫面中的某一物件,或延伸畫面加入更多內容。
DeepAI:介面較為簡單,生成圖片後可選擇數種畫面風格進行編輯。
如今,AI 工具不僅能幫助我們製作文本內容(如 ChatGPT),還能製作圖像、動畫、影片和音訊等。更有創作者嘗試結合多種 AI 工具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
推特上有網友發揮創意,用 Midjourney 生成美國原住民女子圖像,將其導入 AI 影片工具生成影片,再透過 ChatGPT 生出台詞,最終完成一部講述美國原住民歷史的短片。這些案例展示了 AI 工具在創意領域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