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代币经济学呢?
对于各类Web3项目来说,完善的代币经济模型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开发项目时应精心设计代币的经济模型,以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普通用户,在决定参与项目之前,仔细评估项目的代币经济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充分了解项目本身,才能提高自己投资的成功率。
因此,本文将具体聊一下代币经济模型的分析框架,并借助这套框架对市面上的Web3主流项目进行详细剖析。
代币,即token,指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
由于Web3世界的去中心化,各类项目都没有一个中心化的实体,因此需要借助代币设计其运作机制,以鼓励或阻止各种用户行为。
其原理类似中央银行通过印制货币、实施货币政策来鼓励或抑制消费、贷款、储蓄和货币流动。
代币是区块链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实现去中心化的核心支柱。
没有代币的区块链不算真正的区块链,因为只有代币才能承担起经济生态的基础,并以此激励更多的个体加入区块链网络,实现去中心化。
像比特币、以太坊这类加密货币,并不是由一个实体的组织机构发行的,而是基于所有人遵循的代码规则发行的。
你维护了区块链网络,你就可以获得系统发放的代币奖励,随着更多的人、更多的场景使用这种代币,整个生态便繁荣起来,而这种代币就会越来越值钱,为生态有所贡献的人就可以获益。
举个例子,可以把一个区块链网络类比成一个电玩城,这个区块链生态中的去中心化应用就是一台台游戏机,人们来到这个电玩城打游戏只能用游戏币。
电玩城没有老板,但是规定一共只有1万枚游戏币,永不增发,同时游戏币会免费发送给搭建游戏机的人,也就是电玩城为每个建设者所有,这样就激励了一批人先进来建设。
如果人们想要玩游戏,就需要相互交易游戏币,随着这个电玩城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来玩,游戏币就越来越值钱了。
而那些最开始来到这个电玩城安装游戏机的人,也就是为这个电玩城添砖加瓦的人,随着电玩城生态发展得越来越好,手中获得的游戏币也越来越值钱,因此获得了丰厚回报。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代币是区块链网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Tokenomics(代币经济学)一词由“token”(代币)和“economics”(经济学)组合而成,即代币经济学 = 代币 + 经济学。
代币经济学研究的是代币的经济运作模式。
代币模型到底怎么设置才比较合理呢?总量多少、初始发行多少、怎么激励人们维护区块链网络,这些都是代币经济学需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代币经济学很复杂,但它仍然受制于经济学的基本定律,即供求关系。
简单的讲,代币经济模型的设计都是在设计影响短期和长期供需的方法。理想情况下,最好的设计是在鼓励需求的同时减少供应,这样就保持了代币的长期价值,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另一方面,与法币不同,代币经济学的规则是通过代码实现的,这些规则公开透明,可以预测,且很难改变。
因此,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进一步强调了代币经济模型设计的重要性。一旦合约发布之后,只能重新部署才能对协议进行更新。
回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研究代币经济学的核心价值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Web3各类项目来说,完善的代币经济模型是成功的关键,而且可以通过代币经济学创造吸引新用户的网络效应,因此开发项目时应精心设计代币的经济模型,以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对于普通用户,在决定参与项目之前,仔细评估项目的代币经济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下代币经济模型的分析框架。
针对代币经济模型,主要可以通过4个维度进行分析:代币供应(供给侧)、代币效用(需求侧)、代币分发(持有对象情况)、代币治理(长期生态)。
评估代币供应情况,核心有4个指标:
(1)最大供应量:即预设代码规定的代币数量上限;
(2)流通量:即流通中的代币数量;(流通代币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开发团队和投资者的解禁时间表和生态系统激励)
(3)当前市值:目前的价格*流通量
(4)完全稀释市值:目前的价格*最大供应量(如果一个新项目的价格被炒得很高,甚至完全稀释市值超过了行业标杆比特币,那么说明这个价格就很难维持)
影响代币供给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是代币销毁机制:不断减少代币供应,即为通货紧缩;相反,不断扩大代币供应,即为通货膨胀。
代币效用代表了代币的价值,有没有实际的使用场景,以及能不能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即代币的需求侧。
代币效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实用性:Gas费用(典型代表是以太币,用以支付算力消耗)、现实世界的支付(典型代表是比特币,可以用于实际的支付)
(2)价值累积:质押(证券型代币,可以获得产品的部分收益)、治理(治理型代币,治理代币的持有人有权对代币协议的更改进行投票)
(3)meme和叙事:meme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因流行而广泛传播的文化、观念,狗狗币就是最典型的meme币,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仅仅是因为恶搞表情包而流行起来
有两种推出和分配代币的方式:
(1)公平推出:公平推出是指在代币被铸造和分配给公众之前,没有人先行入手或进行小范围分配,典型代表是比特币;
(2)预挖后推出:预挖指的是在将加密货币在提供给公众之前,先铸造一部分并分配给一个特定的群体(创始团队或投资机构),以太坊就进行了预挖;
我们还需要关注代币的持有对象:大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采取的行为有所不同。了解持有代币的实体类型后,你可以进一步推断持有者可能如何交易,而他们的交易方式将左右代币的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代币的分配是否平均:通常情况下,由一些大型机构持有绝大部分代币意味着风险较大。如果耐心的投资者和创始团队持有多数代币,持有者的利益会更加一致,更可能取得长期成功。
Web3行业标准是将至少50%的代币分配给社区,这可有效地稀释创始团队和投资者能够保留的所有权。
我们还需要了解代币的锁定和释放时间表:看看是否会有大量代币进入流通,从而给代币的价值带来下行压力。
对于 vesting (授予)时间表,项目团队的cliff(即代币解禁之前的时间段)为投资者 cliff 长度的 1.5 倍,团队 Vest 时间为投资者 vesting 时间表的 2 倍。
这表明该团队对项目的长期成功有信心,创始团队应认为自己的代币是最好的投资之一,没有理由在投资者解禁前减少头寸。
一旦达到 cliff,一般按日vesting而非按月或者季度。长时间等待后的大量解禁可能会引发囚徒困境,因为会导致代币拥有者在加速出售以确保最优价格。每日 vesting 允许各方交易来消除上述风险,因此不会造成恐慌性的抛盘。
如何激励参与者从而确保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是代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比特币中的区块补贴和交易费用设计堪称简洁模型的典范。
目前主流公链的激励机制是权益证明机制(PoS)。
在这一设计下,参与者需要锁定代币来验证交易。一般来说,锁定的代币越多,被选为验证者并因验证交易而获得奖励的机会就越大。
这也意味着,如果验证者试图破坏网络,他们自己的资产将面临风险。这些设定激励参与者诚实行事,能够保持协议的稳健性。
很多Web3项目也都会在代币经济模型中增加质押机制。
质押代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其代币价值:
首先,质押激励意味着锁定代币获得被动收入,因此代币的最低价值是未来奖励价值的倍数;
其次,锁定代币,使其不能被交换,具有降低市场供应和提高代币价格的辅助效果。
目前,相对比较好的质押模式是VE模型。
VE模型是最早由去中心化稳定币交易所龙头Curve Finance 发明的,VE即“vote escrowed”(投票托管模型),用户通过锁定代币换取更多的经济奖励和治理权利。
它的运作机制是锁定用户的CRV代币,然后将其转换为具有协议治理能力的veCRV,它是不可转让的,并且没有任何外部市场可供用户出售。
锁定期不是固定的,代币持有者可以决定他们想要锁定他们的CRV 多长时间,最长 4 年。一旦用户将 CRV 转换为 veCRV,就会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被锁定,不能像其他协议那样提早解除锁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持有者拥有的veCRV数量在其锁定期间线性衰减。这会激励持有者定期为veCRV重新锁定他们的 CRV,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和奖励。
VE模型的主要创新是如何创建加权投票和加权奖励。
假设比尔和爱丽丝各有 100 个 CRV。Bill 决定将他的 CRV 锁定 2 年,而 Alice 将她的锁定 4 年。即使他们一开始拥有相同数量的 CRV,Alice 将获得比 Bill 多一倍的 veCRV,这意味着她将获得比他多一倍的治理投票和奖励。
veToken经济模型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 1 token = 1 vote 问题。
在非VE模型下,大鲸鱼(巨量代币持有者)可以购买大量代币进行短期治理并获得回报,而无需在博弈中承担除了短期价格之外的任何风险。因此竞争者可能会购买数百万美元的对手方的Token并投票支持糟糕的治理提案,搞垮对方之后再抛售Token。
在VE模型下,这种类型的鲸鱼操纵效果要差得多,因为他们的选票不会像长期持有者那样有价值。如果一个协议或鲸鱼想要对另一个协议产生重大影响,他们将不得不锁定他们的Token一段时间。一旦他们的Token被锁定,这就产生了以符合协议最佳利益的方式行事的动力。
VE模型通过Token的长期锁定来影响供应,持有者被激励长期锁定他们的代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影响力和收益。
当这些Token被锁定时,它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退出流通市场,从而减少抛售压力。因为供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应该会有机地导致价格上涨。
因此,与 1 token = 1 vote的模型相比,VE模型这个流通供应表现非常出色。
上文我们已经介绍了整体分析框架,接下来,我们就使用这套框架具体分析一下目前Web3中的主流项目。
这里主要分析两种类型的项目:公链和DeFi(去中心化金融),整体汇总如下表。
我们单独对比下两个行业龙头:BTC和ETH。
(1)基本信息
代币类型:公链
代币名称:BTC(Bitcoin,比特币)
代币简介:第一个加密货币,行业价值锚定物,数字黄金
(2)代币供应
最大供应量:2100万
当前流通量:1921万
当前市值:3200亿美元(1900万*1.7万美元)
销毁机制:无(由于部分用户的私钥丢失,因此变相有一定的通货紧缩)
(3)代币效用
实用性:对标法币,可用于现实世界支付
价值积累:无
Meme叙事:有(最早的meme币)
(4)代币分发
推出方式:公平推出
持有对象:相对分散,矿工持有10%、交易所持有13%、各类机构持有32%、普通个体持有23%(2021年数据)
释放时间表:每21万个区块,奖励减半,每个块10分钟,相当于每 4 年减半。在不改变协议的情况下,比特币将在 2140 年左右全部挖完。
(5)代币治理
激励机制: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大约每 10 分钟开采一个区块,目前每个区块奖励矿工6.25个BTC(比特币刚开始时是每区块奖励50个BTC,然后是 25、12.5、6.25 等)。
(1)基本信息
代币类型:公链
代币名称:ETH(以太币)
代币简介:最大公链生态以太坊(Ethereum)的主链币,以太坊的定位是全球通用区块链应用开发平台
(2)代币供应
最大供应量:无上限
当前流通量:1.2亿
当前市值:1400亿美元(1.2亿*1200美元)
销毁机制:EIP-1559协议将交易费用分为固定的基本费用和小额优先费用(给矿工的小费),基本费用会被燃烧掉。当燃烧掉的金额小于增发的金额,则通货膨胀;当燃烧掉的金额大于增发的金额,则通货紧缩(牛市时,交易费用较多,因此可能会带来通货紧缩)。
(3)代币效用
实用性:Gas费用(汽油费,类似现实世界中的汽油,用于程序执行时的算力消耗)
价值积累:质押+治理
Meme叙事:无
(4)代币分发
推出方式:预挖后推出
持有对象:9.9%给到以太坊团队、9.9%作为长期储备金,预售后,将每年为矿工分配26%
释放时间表:以太坊已经从PoW(工作量证明)机制转为PoS(权益证明)机制,质押奖励支出是以太坊2.0中代币发行的唯一来源。质押的 ETH 越多,质押者的年回报就越低,发行的新 ETH 就越多。
(5)代币治理
激励机制:PoS机制,任何愿意质押 32 个 ETH的人都可以成为验证者,或者在质押数量倍增时也可以担任多个验证者角色。验证者获得年度回报 (APR)奖励。
对比这两个行业龙头代币,我们可以发现BTC的代币经济模型最为简洁,纯粹作为数字货币而存在;而其他代币为了承载更多的功能,机制更为复杂。
上文我们具体列举了代币经济模型的分析框架,并使用这套框架对市面上的主流项目进行了拆解。
我们会发现,良好的代币经济模型必须具备三大要素,
(1)合理的质押机制:质押可以让用户的利益与公共价值绑定起来,并对代币的供给进行调节,其中VE模型已经被证明相对更优;
(2)更多的应用场景;这是每个项目面临的最大问题,应用场景的拓展要基于业务自身的增长;
(3)稳步增长的业务收入;虽然代币激励可以吸引新用户,但是庞氏模型早晚会崩盘,因此关键要看业务本身是否可以创造价值;
代币经济模型非常重要,但一切都依赖业务价值本身,否则只是毫无价值依托的“空气币”。
目前,代币经济模型依旧在快速革新,变化得非常快,因此不能简单套用已有项目的代币经济模型,需要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进行调整。
代币经济模型的迭代速度也代表了Web3和Web2等其他行业的本质不同,充分的信息流动和价值流动使得Web3自身的演化不断加快,崩溃、重构、修正,短短几年时间Web3就走过传统金融、传统互联网很多年才走过的路。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币圈一天,人间一年”的说法。
我们需要对代币经济模型的发展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