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der or Chaos?发展才是硬道理

感谢为本篇文章提供帮助的@BeeGeeETH、@0xzhujun、@0xDavii和@composableflick、@lvxuan147。在文中也引用了不少优质作者、大牛的文章内容。本文试图探寻ResearchDAO未来的发展脉络,并尝试性给出解决方案。DAO作为一个现代环境下,催生的具有创新性的治理模式,要想充分理解并掌握它,对我来说具有难度。本文亦有不少偏颇之处和一家之言。请各位读者大佬捉虫。

引言:

文章开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在全球秩序趋向于崩坏的当今世界,在各国互联网的亚文化社区里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一些重要的历史纪念时刻,不断诉说着古罗马共和国以及罗马帝国的荣光,传承者罗马的香火,哭泣于罗马的灭亡,每每看到伊斯坦布尔,都会在弹幕上打出“精罗落泪”四个字。

这帮人,自称“精神罗马人”,大致就是要在精神上,在虚拟的互联网中,让罗马的荣光永存。在“精罗”的眼里,土耳其最著名的城市不应该叫做伊斯坦布尔,而应该叫做君士坦丁堡;甚至现在的土耳其,都应该是罗马帝国固有领土。

为什么有人要想象自己是罗马人?显而易见的理由是,罗马帝国曾经不可一世的强大过。罗马帝国诞生于公元前27年,或者再往前一点,与其共用一个拉丁文名字的罗马共和国(SPQR)诞生于公元前509年,这就是精罗开始做梦的起点。罗马帝国让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湖”,盛极一时。

正如法学家耶林说的,罗马帝国三次征服了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罗马法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法律基础)。现如今,罗马帝国已经烟消云散,而罗马教皇时至今日也只龟缩在梵蒂冈,唯独罗马的曾经的制度和法律,至今依然对世界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根植于现实政治制度土壤上,孕育出来的DAO治理模式,其或多或少也受到了罗马共和国民主共和制度的影响。**甚至是当前DAO在运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许我们也能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一些解题的思路。

什么是DAO?

从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到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主共和制度,社会的决策重心正在从少数人像多数人转移。并由此诞生出了让全民普适性参与决策的DAO的雏形。

作为一个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内嵌的智能合约确实能够使社区内全部参与者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治理。

在DAO中,相同共识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了一致的利益诉求来进行民主化的治理,没有领导者与执行者的身份区别,一切治理的信任与效果背书均来自于背后的合约代码。

相较于当前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责任负责人制度,DAO中的每个成员的行为都与自己的利益有直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刺激了社群成员主动性的提高,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接受。

根据DeepDao的数据,目前共有4833个DAO组织,并且已经有超过100个DAO管理着100万美元以上的资产,吸引了370万名成员。而DAO的范围有帮助管理加密协议的大型DAO,也有围绕投资、社区、媒体和慈善事业组织的小型DAO。

DAO组织的分类:参与型和算法型

  • 参与型主要由不同成员通过建立不同的治理制度来完成DAO的治理,目前大多数文化类、内容输出、NFT类DAO大多采用这一模式;
  • 算法型主要由智能合约完成DAO成员投票、投资、治理、分红等权利的实现,根植于DeFi的DAO组织主要采用这一模式。

DAO组织的优劣性:

  • 中心化系统:这是今天大多数公司所处的经济形态。中心化系统以最高效率运行,但它们缺乏鲁棒性。或许只需要一个中央节点被关闭,这些系统就很容易陷入瘫痪。市场是在强烈的人为干预下运行的。
  • 去中心化系统:更加开放和包容,任何成员都可以随时加入或者推出,当前诸如BTC、ETH1.0等诸多去中心化DeFi项目,目前大多采用这一形态。但缺点是,决策执行成本高昂,需要不断的经济激励,且决策效率低下。
  • 代议制系统:介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系统之间,比去中心化系统更有效率、比中心化系统更加公平,目前大多数公链生态项目如BSC、ETH2.0、Polygon等大多采用这一制度。
  • DAO?目前DAO组织的制度架构比较繁杂,尽管在理念上,DAO更加倡导去中心化的自治,但基于现实考量,这一理念往往无法落地,当下的DAO组织,大多还是以DAO为名,以一个松散的公司架构为实,尽管没有公司制度下各种书面合同的条条框框,但依旧存在领导者和执行者的身份区别。

事实上,这也是当下DAOs们,普遍遇到的问题,追求Order,那么便意味着权力的绝对掌控以及成员的被动服从,这并不利于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过度的民主,又会使得社区走向Chaos,过度的自主性又会反过来造成决策的效率低下。

Order or Chaos?这是一个问题。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对DAO这一形式的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

DAO的演化

目前有记录,最早的DAO诞生于2016年,被称为“The DAO”。

当时,The DAO作为一个集体性投资社区,有点类似于基金。The DAO通过智能合约维系社群成员的关系,并通过理性众筹的方式,囤积了大量的ETH。

然而,在此之后,The DAO便遭遇了黑客攻击,募集而来的ETH被黑客持续不断的盗取。在遭遇攻击之后,The DAO内部争论不休,并最终引发了ETH史上的著名的分叉事件:ETH&ETC,对ETH的后续发展造成了深远地影响。

事件之后,The DAO创始人Christoph Jentzsch亲口承认,这个领域还处于早期,而The DAO的合约代码还存在非常多的漏洞;去中心化系统的治理和投票机制还需要改进。

最终,作为DAO的早期试验品,The DAO落下了帷幕,而关于DAO组织的反思,还在继续。

The DAO的事件,给后续其他的DAO组织留下了两个问题思考:1.单纯依靠智能合约,并不能完全地保证代码没有漏洞;2.如何解决社群民主决策过程的冗长性和低效率?(事实上,也正是The DAO在遭受攻击之后,难以第一时间作出应对措施,导致解决问题的成本一再升高。)

基于这两个问题,后起的DAO组织,开始推出一系列举措,逐步完善DAO的内在运行模式:

首先来说是经济激励制度的兴起:

早期的DAO组织,没有专门的激励机制,促进成员积极性的方法往往依赖于成员资金投入/风险&回报的对比。而当DeFi兴起之后,新的基于DeFi概念的DAO组织开始出现,并将DeFi中的经济模型嵌套进DAO的治理之中。

这些激励措施,以及它们建立在彼此之上的方式,已经成为了DAO治理的关键。如果没有经济激励,网络成员们就没有理由把他们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这些网络中,对治理提案进行投票来改善这些网络,或者关心这些网络是否继续增长和成功。

当前经济激励的方式分为:增长性激励、Farmer型激励以及认证空投型激励:

  • 增长性激励:譬如Compund:DAO成员控制储备资产,并通过借款来获取收益;
  • Farmer型激励:通过Staking的方式来获取项目发展的长期收益;
  • 认证空投型激励:这个在近两年我们经常看到,无论是ENS的获取还是BAYC的空投,都属于这一类。

其次,是社区分工被明确:

民选有偿贡献者推崇,DAO组织会为有利于生态安全的贡献者或者生态改进提案的提供者提供有偿报酬。

基于安全保护的特殊领域小组出现,使维护生态安全成为一个常态化行为。

基于上述的种种措施,当前的DAO组织形式有了长足的发展,相较于以往,DAO成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且DAO生态的安全性也得以被保证。

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一个核心问题:DAO所追求的民主治理,该如何体现?

DAO的全称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而没有Autonomous之后,DAO的存在必要性,就需要打一个问号。

在《通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加密数字世界》一文中,作者认为今天的绝大多数DAOs大多采用的是代议制系统,它们其中很多实际上是去中心化组织或数字化组织 “DO”。

很多人会把DO与DAO混为一谈,也有人会角色DO与传统公司的治理架构如出一辙,但其实还是有所不同。

DO是数字化组织,将人们带到链上,但仍作为一家公司或者领导者运营,通过非民主的决策和管理驱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激励调整。

尽管DO并不能实现理想状态下DAO的诉求,但并不是说DO不应该存在,相反,DO是一个理想的过渡状态,从单纯的人治,到人类与智能合约共同治理,最终实现完全去中心化,也就是Autonomous的加入。

有Autonomous之后,还需要社群成员能量的大致均衡

在一个新兴的治理架构中,是否有Autonomous,如何落实Autonomous,便成了DAO一词定义是否完备的先决条件。而Autonomous的存在,对于一个DAO而言,既有赋予其性质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会给DAO带来许多负面的隐忧。这个隐忧,是DAO天生的,不可避免的,也必须存在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ETH的发展脉络中,有更清晰的认知。ETH尽管明面上有V神和理事会这两个看起来绝对中心化的权力具象,但由于生态内,官方团队,开发者、矿工、持币者等等,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且每一个群体都有释放实力的可能,从而让整个ETH生态内部在一个由互相摧毁为前提的纳什均衡中,完成了DAO的蜕变。

就和罗马共和制度一样,一个由世袭贵族群体把持的元老院,成为了整个罗马的决策机构,并成为罗马最高军事长官和最高行政长官的决定机构。而这一架构在当代社会,被进一步完善,成为了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政治范式。

以美国为例,总统对应于执政官,议会对应于罗马元老院——美国的参议院叫Senate House,取名就来源于罗马元老院。而“元老院”的参与门槛也由完全封闭,变为适度开放。(事实上,并未彻底开放,美国议会成员的主要构成者依旧是官僚家族、财阀以及各领域实力派)这些强人通过内部的均衡博弈,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在没有强大外部威胁的前提下,整个生态内部能运转入场,大家都按规则出牌。一旦外部产生变化的动因,生态内部的均衡也会被随之打破。

特朗普的上台但没有按惯例蝉联两届任期,以及ETH迈向2.0,将曾经的功臣矿工抛在一旁,这些都是一个范围内Autonomous导致的结果。

上述案例,给我们带来两个深刻的认知:

  • 真正的Autonomous需要社群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让整个社群成员的能量大致相等;
  • 外部条件的变化,会对Autonomous的社群内部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均衡的失效:Solend社群通过投票强行接管巨鲸账户,被称之为DAO的耻辱。

基于这两个认知,我们可以再进行推导:

  • 生态变量越少,DAO治理越简单。
  • 复杂生态需要更多的角色来加入治理:比如ETH:项目开发者、安全小组、矿工、运营、内容提供者、KOL等等;
  • 成长型生态,在兼顾Autonomous的前提下,更谋求发展和效率。
  • 单一成员的可被替代性较高,且绝对民主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 基于成员属性,遴选出角色代表,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和自己相同身份的成员谋取利益,且有利于生态决策效率的提高。
  • 成员属性可以使多面的:基于职能、基于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结论,仅仅限于初创时期,想要大踏步前进,但又不想过度集权的DAOs,并不对成熟的DAOs构成建议。因为上述治理过程,无论怎么调整,都是集中于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规则,而管理一词本身就和Autonomous相冲突。

在《DAO治理的自我割裂》中,作者Eliade.eth认为,过度的将问题转移到架构条件领域来解决,发展到极致就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并且会引发一个坏的趋势:管理层容易自发的扩大自己的权力边界,又成了最讨厌的政治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与该作者理念相同,再加上,过度的人为参与,往往会造成,参与时间较长的成员,往往掌握了DAO中较多的信息和资源,而新加入的成员,往往不懂具体要干什么,很容易在参与积极性上受到打击。

当前参与型的DAO治理模式,最终要被更完备的算法型DAO组织所取代,而新兴的DAO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采用架构优化、管理优化的方式来发展,但最终眼光不应该过分拘泥于“政治斗争”,而应该同时推动相关智能合约和代码治理的尝试,并最终取代前者。

关于DAO治理,具体方法的提出:

在我们探讨关于DAO的完形而上的理论之后,我们可以将目光进一步聚焦,来尝试性给出当前DAOs基于现实的治理方法。

首先来说,应该广泛使用DAO的治理工具:

  • DAO管理框架:Aragon、Colony、DAO Stack、Orca等等;
  • 社区:Discord、Mirror、gm.xyz、Glass Protocol、Medium等等;
  • 基建服务:Llama DAO、Seed Club、Vector DAO等等;
  • 身份验证:BrightID、ENS、IDX、Proof of Humanity等等;

关于DAO的基础设施建设,近段时间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今年6月,就有包括Dework等在内的多家DAO基础设施团队获得融资,其中DAO薪酬支付系统Utopia更是拿到了2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下未来DAO基础设施赛道的财富效应。

注:关于DAO治理工具的汇总,网络上有一篇详实的Notion汇总,已放在文末,供读者自取。

其次,最好适度雇佣一些全职的员工:

  • 一旦一个 DAO 拥有足够大的社区和资产,就必须雇用能够将精力全部用于维护、沟通和管理 DAO 的人员;
  • DAOs需要将“活跃参与者”与“全职员工”做一个清晰的区分,不要混淆;
  • 全职员工规模不宜很大,以防对DAOs整体财政支出造成压力。

最后,DAOs应该尽可能给社群成员进行分组:

  • 如上文所述,DAOs可以将社群成员按照功能或者地域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组治理;
  • 不同组别之间的协作可以通过代码层的治理工具或者管理层的专门委员会来完成;
  • 不同组别需要遴选出负责人来完成分组成员的需求的上传和DAO意志的下达;
  • DAOs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防止分组负责人的作恶。

ResearchDAO该如何?

本篇文章写作的立意本身是为了探索ResearchDAO的治理思路。

ResearchDAO作为一个具有行研&媒体属性的内容输出DAO,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ResearchDAO存在问题:

  • 没有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协作者循环体系;
  • 激励体系较为缺失;
  • DAO内容输出形式较为单一。

解决方案:

  • 建立订单委托机制&赏金模式:
    • 承接市场中的内容需求,对接相应协作者,或者让协作者毛遂自荐,给与协作者相应回报,并将这一行为记录为DAO共建的有利行为。
    • 举例:CreatorDAO便采用这一模式,DAO接收到行业中NFT二创的需求,然后将这一需求对接给相应画师。
  • 丰富协作方式:
    • 除了文章输出以外,可以将有意向为DAO提供画作、设计制图、社交平台话题互动的用户统一定义为协作者。
  • 定期组织DAO协作者线上&线下互动:组织活动,强化共识,并且聆听协作者成员的意见,进行改进。
  • 对协作者成员进行分组,赋予相关负责人一定权益和权限,去扩展和维护关联的协作者。(身份关联&地域关联)
  • 在合适情况下,推出Token&NFT激励机制。
  • 将DAO的工作流程适当的展现到DAO成员面前,通过投票、讨论等方式来增强DAO成员的身份认同和参与感。

总结:

DAO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和哲学艺术,无论是形而上的底层逻辑的探讨,还是具体到治理环节的探讨,无论是否以代码治理为主,其本质都是想寻求一个人类与人类之间,良好的、新型的治理方式。

罗马的共和制度为后世的政治架构提供了广泛的借鉴意义,所以我们对于DAO治理模式的探索,也大可以去历史中,去现实中去寻找答案。

我们不是从头开始,DAO的架构也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基于过往治理架构的历史演变,因此我们自然不能完全跳出固有框架,去寻求未知解,也大可不必对基于现实存在的DAO治理的问题“谈虎色变”。

参与型或者算法型、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担心追求Order引发集权,担心追求Autonomous引发Chaos…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认知。

一个生态、一个DAO,最应该关注的问题是growing up,是develop。基于这一立场来选择DAO治理的具体形式,可能是一个正确的解。

总的来说,DAO是理想状态,目前阶段还远未达到,包括基建、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还没配套上。更关键的是,需要一个强大的远景和价值观来支撑。

文章参考:

Building and Running a DAO: Why Governance Matters Author by Tarun Chitra,Gauntlet创始人兼CEO

DAOs: Social networks that can rewire the world Author by Justin Mart & Connor Dempsey

DAO治理的自我割裂Author by Eliade.eth

治理的思考:Token与DAOAuthor by Typto

Join Us Here:

About Us:

Twitter: @RealResearchDAO

Medium: https://medium.com/@RealResearchDAO

Discord: discord.gg/ZSdgM7x6pc

Subscribe to @iamsixsix_eth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