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用两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我关于Play to Earn和X to Earn的观点。
这些项目统统都可以称为X to Earn。
这类项目在我看来有一个特点,当第一个模式出现时,我大概就能猜到后面类似的模式还会出现。比如Play to Earn首先出现后,我当时就猜到可能还会有其它的什么X to Earn,只不过具体的X是什么,我当时不一定猜得到。
此外,即便对第一个出现的模式,即Play to Earn,我都隐隐地觉得有些问题,只不过过去两年正逢牛市,在那个大风口,潜在的问题不会明显的表露出来。
所以总体上来讲,对这类项目,我会有这样的感觉:第一我隐隐地觉得模式会存在问题;第二我觉得它的模式太浅显,乃至于衍生模式都能猜得出来。
因此对具备这些特点的一类项目,我都不是太喜欢,本质上还是觉得它们创意不够,门槛不高,太容易被复制了。
我喜欢的项目是那种我一看起来特别不能理解但又能给我印象深刻的项目。对这类项目,可能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未必是喜欢,但一定会记忆尤深。这类项目要么有极强的创新性、非常新颖,要么看上去极其平淡、却抛出一个我难以理解、匪夷所思的概念。总之它一定有某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独特性。
由于这种独特性使我按过往的习惯性思维没办法在第一时间马上理解,因此可能会错过买入原始股的机会,但这种独特性却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像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一旦在未来某个时点时机成熟便会生根发芽,让我及时醒悟,及时纠正自己曾经的错误。
我买入加密朋克和无聊猿都是类似的经历。
在2017年年底和2018年年初我接触加密猫(CryptoKitties)时,顺带看到了加密朋克的介绍。当时的文章在介绍加密朋克时便说到这个项目首创了链上图片的方式。虽然后来随着越来越多古董项目被发掘,人们了解到加密朋克并不是第一个这么操作的,但它的历史意义依旧难以磨灭。
我第一眼看到加密朋克时是不太喜欢的,因为它的图片和加密猫比起来实在是太丑了,但我对文章中介绍的项目意义还是留下了印象。正是因为这个印象让我在2021年再次看到加密朋克,看到整个NFT社区对它的定位已经拔高到“第一”时,我的回忆被瞬间勾起,让我马上意识到若干年前我错过了机遇,而现在不能再错过机遇,于是入手买入了加密朋克。
我在2021年4月无聊猿还未公开发售时,就浏览过它的网页。不过它给我的第一印象也并不是那么好,因为我很难理解俱乐部是什么意思?如果发个图片就算是俱乐部的会员证,那这个门槛也实在是太低了。这类项目能成功吗?
大概2个月后的6月底,当我再次在推特上看到大量玩家谈到这个项目并且把项目的图片作为自己的头像时,我立刻感觉到,推特上流行的这种方式改变甚至超过了“俱乐部”的定义,因为它跨越了国界,在一个无边的虚拟空间中形成了一种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图片就是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直观表现和连接。
而无聊猿显然已经成为其它项目竞相模仿的对象,无论发行量、发行方式还是路线图,几乎所有后来新出现的项目都是在模仿无聊猿。
这时候无聊猿的头部效应已经比较明显地显露出来了,所以无聊猿很有可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对这样的项目就不应该再犹豫了,可以在自己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内买入尝试一下。
我基本上都是按这种思路去评判新项目的。今天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内容只是个人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许我说的是错的,所以你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