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世界的意义何在?

作者:guiltygyoza

翻译:AW Research


特别感谢Paul Hsia的启发。

自主世界(Autonomous World)已经成为区块链领域最引人入胜的叙事之一。它不仅构成了一系列能够吸引各类艺术批评家和一群富有创造力的技术人员的审美理念,这一叙事也充满了多学科的活力。迄今为止,我相信支援这一叙事的区块链社区基本同意自主世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在一个基于可靠中立计算基质上,可无需中心化许可地扩展和修改多人叙境,构成一个类似魔兽世界的虚拟世界。 “一些实践者也提倡着一个更加简化的愿景:在一个可靠中立的计算底层结构(substrate)上运行魔兽世界,最好是在以太坊都会区(Greater Ethereum City)。也许,我们可以称这个世界为自主魔兽世界(Autonomous World of Warcraft),简称为AWoW。构建AWoW的吸引力在于,任何物品或角色的属性都不可被游戏运营公司等任何中心化实体篡改,任何开发者都可以无需许可地建立分叉、扩展和修改AWoW的个别或整个代码库。这个梦想本身就是令人兴奋的,然而,这并不是我的梦想。

这篇文章记录了我对「自主世界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考,该主题是我于12月14日在Now Here Book Store举行的一场演讲中提出的。

从Matthew Ball角度出发对元宇宙的重新全面思考

对我来说,这个世纪最令人兴奋的工程问题之一是解决“元宇宙问题”。由于滥用,「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已经声名狼藉,因此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义。 Matthew Ball将Metaverse定义为一个庞大的、可互操作的即时渲染的3D虚拟世界网路,可以由无限数量的有效使用者同步和持久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将富有存在感,且包含如身份、历史、权利、物体、通信和支付在内的数据具有连续性。

“元宇宙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子问题:

  • 并行框架(Concurrency infrastructure)

我们要如何构建分散式计算基础设施,来支援全人类和机器交互时的大规模并发参与?

互联网作为在地球上构建元宇宙(Metaverse)最合适的通信系统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可能不会被取代,我们暂时假定这分散式计算基础设施仍将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目前,在互联网上存在两类主要的分散式计算系统:万维网(Web)和区块链(blockchain)。万维网采用「用户端-伺服器」互动模型,在互联网上分发资源;区块链则采用分散式状态机,其状态由完全序列化的交易改变,其顺序由某种共识协议确定。目前我们尚不确定两种计算系统中的任何一种或二者的组合能否成为适合构建运行元宇宙所需的并行框架。

  • 标准、协定及其应用

    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在不同数字环境(digital contexts)下,不同数字实体可以互相操作,同时保持其表现形式和行为的有意义的连续性。为了实现互操作性,这些数字实体和其所处环境必须遵循某种关于数据呈现、计算和通信的标准和协定。然而,在目前的游戏领域,由不同公司开发的“游戏技术体系结构”和“业务体系结构”通常是不相容的,这使得游戏之间的互操作性变得极为困难,形成了一种僵局:如果由单一游戏公司治理和强制执行其标准和协定,那就不算是元宇宙(Metaverse)(类似于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的说法),但似乎世界各地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游戏公司难以就一套共同的标准和协议达成一致,因为这会对这些公司的收入模型产生干扰。

    这个“僵局”似乎与70到90年代互联网——internet,在更早的时候被称为internetwork——所要解决的问题相似,在那时,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最可持续的方式将分散电信网络( fragment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一种电路交换网路)全部连接起来,然而因其硬体投资和收入模型的限制,使得分散电信网路的配置非常僵化。当时互联网产业所推崇的一种新发明的封包交换网路(packet-switching network) 配置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强调了保持互联网协议规范的唯一性和简洁性,即“沙漏结构”(hourglass architecture) 。这种配置允许位于沙漏腰部以上的不同传输层和应用层协定与沙漏腰部以下的不同物理传输互操作。

    那么,对于自主虚拟世界,是否可以演进出一个沙漏结构?以及,它将如何演进?

  • 入场体验。

如果要引导元宇宙(Metaverse)的发展,谁将首先踏入这个新的范式,容忍其粗糙性的同时塑造和推动它?很难想像纯粹的金融投资者能够独自扮演这个角色;事实上,过度的投机和由此产生的难以兑现的投资回报是“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声名狼藉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除了金融投资者,哪些人群将会最先参与入场呢?

对我而言,自主世界的叙事为全面审视这些难题的必要性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作为媒介的模拟系统——第一部分

【图:改变我们文明中的对话、协作和决策过程。 】

构建「世界计算机」的一个有趣目标是转变我们的文明进程,以促进其中的对话、协作和决策。这个目标背后的动机之一是协助人类文明度过可能出现的“大过滤器(Great Filter)”(罗宾·汉森),这或许关系到解决我们因无法共同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策以应对市场中在促进公共外部性(公共产品生产)和抑制负外部性时所产生的失败。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途径之一便是将计算类比作为人类对话的媒介进行推广。以全球气温上升问题为例,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主席声称淘汰化石燃料背后没有科学依据,并且如果淘汰化石燃料,世界将最终回到洞穴时代。对于某些政策方向是否具有科学基础的争议的一种潜在解决方案是在虚拟世界中构建和演化相关的科学模拟系统,支援并欢迎公众的参与和审查。如今,我认为只有一少部分人会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有效的承载公共科学模拟系统的虚拟场所;而另一方面,我们却也广泛认可当今互联网的确存在许多非常流行的公共娱乐虚拟场所——大型多人在线游戏。

在历史上,互联网是否曾被用于承载科学类比模型以供公众参与和审查?是的!一个例子是Java Applet还是在万维网上运行互动式软体的主导技术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太局(NASA)曾经运行过一个名为J-Track的Java Applet。 J-Track在透过麦卡托投影法绘制的世界地图上绘制了100多颗卫星的实时轨迹,并对地图进行着色以显示不同区域的白天和夜晚。

这个方向与去中心化科学 (DeSci) 相关,一种在链上为科学研究进行众筹的形式,但并非与其完全相同。 DeSci主要致力于将首次代币发行(ICO)模型扩展到资助科学研究上,而以模拟系统作为媒介的想法则专注于在世界计算机上创建具有协作性的科学类比公共空间,致力于推进科学论述,并宣导基于科学的政策制定。让我们回到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争议上,想像一下一个承载了可协作和追踪的气候类比模型以进行实验、假设验证和对话的自主世界如果存在,会如何影响大会讨论进程。这样的世界也许可以被称为「科学城镇广场」。

作为媒介的模拟系统——第二部分

【再次追求比当下更宏大的目标。再次为寻求真理而感到兴奋。 】

从头构建虚拟世界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尤其是在探索计算世界的本体论方面,这有助于我们反思我们存在其中的“原子”宇宙的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初,孩子们梦想成为宇航员;如今,孩子们渴望成为社交媒体中的网红(influencers)、职业游戏玩家和视频博主。如果我们转换视角、避免讨论哪一种梦想更有价值这个命题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孩子们想要掌握的权力的不同——对人类或对自然。宇航员探索外太空,从而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接触更广阔的自然;而网红(influencers)、职业游戏玩家或视频博主的成功并不能直接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掌控力,相反,这些努力基本上是在一个对抗性环境中,通过对抗其他人获得胜利。换句话说,这些努力是在寻求对“他人”的掌控力,无论是网红或内容创作者相互竞逐、最大化互动率还是在与游戏玩家对战中最大化玩家的表现。这里的重点不是判断所追求的目标的价值,而是强调其目标的一个根本差异,并揭示现在和不那么久远的过去之间的时代的巨大差异。

回到之前以模拟系统作为媒介的讨论,它引发了一个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出色的具有涌现复杂性的计算世界?从0xPARC出版的《自主世界》一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到,许多主题实质上是在探讨丰富涌现计算世界的本体论。这些研究与获取对自然的掌控力有什么关系呢?原因在于,就像探索外太空并收集更多数据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一样,从头研究和构建虚拟世界也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特别是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作为存在于更高维度的存在如何创造存在于更低维度的世界,以及这告诉我们关于我们所在维度的世界是如何可能被存在于比我们更高维度的存在所创造的。

Reference

[1] The Metaverse, by Matthew Ball; link

[2] Watching the Waist of the Protocol Hourglass, by Steve Deering; link

[3] Internet Experiment Note #2, by Jon Postel; link

[4] Avoiding the Great Filter: Predicting the Timeline for Humanity to Reach Kardashev Type I Civilization, by Jiang et al; link

[5] Cop28 president says there is ‘no science’ behind demands for phase-out of fossil fuels, The Guardian; link

[6] Watching the Skies at NASA; link

[7] Unlocking Scientific Innovation Through Decentralized Science – Part II, by Christine Strauss; link

[8] NE Indiana Defense Summit 2023: Discussion with Palmer Luckey (from 36:04); link

[9] Jailbreaking the Simulation with George Hotz, at SXSW 2019 (from 23:38); link

[10] The Last Question, by Isaac Asimov.

© guiltygyoza 2023

原文链接:

AW Research 举行的AW LABORATORY LONDON HACKATHON,将于2024年2月1日至2月29日举行,报名已经开始!

入选参与者的奖学金包括:

往返于黑客松主办城市伦敦的机票。

由AW Research提供的在ETH LONDON的Hacker House活动期间的住宿。

报名:

Subscribe to AW_Research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