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elar——layer 0跨链基础设施
January 16th, 2022

今年有幸接触了Axelar这个跨链基础设施,项目预计2月发布主网。通过对官方白皮书和部分技术文档的学习,我分享一些个人的理解,也是二狗子今年的第一篇长文分享。

项目名称 Axelar

类型 Layer 0跨链基础设施

官方网站:https://axelar.network/

官方推特:https://twitter.com/axelarcore

1.跨链赛道的现状

区块链的跨链形式主要分为同构跨链和异构跨链两种形式,同构跨链指属于同种技术架构的区块链的数据和资产跨链互通,典型代表有Cosmos和Polkadot。异构跨链更为常见,如Ethereum跨Solana和Avalanche。

同构跨链

虽然同属同构跨链赛道,但Cosmos和Polkadot又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Cosmos体系内发生跨链的时候通过Cosmos SDK定义的IBC协议进行通信(类似TCP协议)。Cosmos体系倡导的是独立自主,也就是各个Hub都有独立的验证人,自己管自己的Hub,跨链时的Relayer也是由双方维护的。因此安全性其实和“木桶理论”类似,取决于安全性最弱的Hub。这种体系适合中心化主体(企业),例如Binance Chain和OKChain都采用了Cosmos SDK的体系用来保证独立性,不足是整个系统属于联邦体系,直接导致Cosmos自己的ATOM价值捕获能力弱的痛点。

IBC跨链流程
IBC跨链流程

波卡则完全相反,采用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概念,使用插槽接入他中继链(Reley Chain)的各平行链共享同一组验证人,好处是平行链由各平行链只需要专注自己业务的实现和自定义,所有安全性交由波卡核心团队自己的中继链维护,因此相比于Cosmos,dot的价值捕获能力更强。波卡定义了自己的跨链协议**XCMP,**能够实现平行链直接的直接跨链通信,跨链过程中中继链不参与,只是跨链结果由两条平行链的收集者上传至中继链作为最终状态确认的存证。

两者都是技术相对完善的跨链L1公链,但也都有共同的缺点:他们只能做同构跨链,Cosmos SDK和波卡的中继链原生都不搭载EVM,而Ethereum仍然是目前行业内用户和开发者最多的公链,因此最终他们都选择以生态项目方自己兼容EVM的形式去兼容现有应用(如Cosmos的EVMOS和波卡的Moonbeam)

跨链桥

相比于上述两者,跨链桥就纯粹很多,通常是项目方在跨链目标链上建立资产的资金池,用户通过与跨链桥的合约交互,实现资金的跨链,现有的跨链项目如Multichain、Hop都是这样运作的。大部分项目方为了去中心化降低风险,引入了Oracle来判断用户是否向指定合约转入资产,从而触发是否在目的地的链上转出/铸造对应数量的资产。也有部分项目方没有引入Oracle,直接用中心化的Bot来做程序化执行。

跨链桥工作原理
跨链桥工作原理

2.痛点

1)传统跨链桥的规模受限于两条链上资金池的规模,经常会出现流动性不足而无法使用,需要等项目方搬砖或者其他用户提供流动性,才可以恢复

2)传统跨链桥的采用的Oracle,Oracle是一种偏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属于一种定制的L2网络,我个人理解为基于应用网络的弱共识而非基于底层的强共识,存在中心化攻击的可能。如果采用中心化BOT,那就更加严重了

3)跨链桥采用的资金池全部由团队方运营,存在团队方作恶的操作风险

4)中心化交易所的跨链一方面效率慢,另一方面存在暴露隐私的问题

5)对于本身多链的项目,需要自己做多链兼容,甚至自己实现跨链通道(例如ZKrollup的项目都需要自己实现ZK电路,每个应用不一样),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6)同时维护成本也较高,如果其中一条底链做了系统升级,需要根据升级重新设计并部署新合约,维护成本变成了无底洞。

7)尚无成熟的支持异构跨链的去中心化底层设施

3.Axelar的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几大痛点,Axelar建立了自己的底层,相比于更像是L2的预言机网络,以及完全是应用层的跨链桥,我把Axelar定义为Layer 0,也就是支持所有主流Layer 1的底层跨链设施。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其最初部署的原生链进行实现,再根据Axelar开放的开发SDK和API进行接入,借助Axelar进行中继,实现应用的跨链使用,降低开发者的使用成本。

Axelar要做这些基础L1公链的L0设施
Axelar要做这些基础L1公链的L0设施

4.Axelar技术特性

1)去中心化的基于网络底层共识

Axelar采用了类似Cosmos的DPoS共识(Cosmos采用的是Tendermint),DPoS是概率性共识,容错率是三分之一。网络账本由验证人维护,验证人需要抵押Axelar的原生资产,用户可以将自己的Token stake给验证人获取收益,如验证人作恶会被slash掉部分token。DPoS最大的好处是高性能,对于跨链中继这种强时效性的需求还是很必要的。

2)GCP

Axeler自己定义了他的跨链网关协议(CGP)。该协议类似于Internet上的边界网关协议。该协议用于连接多个自治区块链生态系统,并负责在它们之间进行路由。其他区块链不需要“任何自定义语言”,链上的开发者不需要对其链进行任何自定义更改,并且他们的链可以轻松接入全球网络。

另一个是跨链传输协议(CTP)。该协议类似于互联网上的应用层协议文件传输、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位于路由协议(例如CGP和其他路由技术)之上的应用层协议栈。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将他们的dapps 连接到任何链上以执行跨链请求。用户可以使用CTP协议与任何链上的DAPP交互,通过类似于HTTP GET/POST请求的API调用。开发者可以在任何区块链平台的任意两个地址之间锁定、解锁和转账,执行跨链应用程序触发器,并在跨链应用程序之间执行一般跨链请求(链A上的智能合约可以调用Axeler更新智能合约在链B上的状态)。该协议支持跨区块链生态系统的程序的可组合性。

简单说:GCP负责执行,CTP负责通信。

3)模块化

L0最终要的特征是**可交互性,**可交互性指可以通过一个L0设施,与全部的链发生交互。为了降低开发者的使用成本,必须要提供二次抽象、封装、模块化的的组件,这样开发者就不需要直接和原生的链交互,而直接和Axelar交互即可。如果底链升级,只需要Axelar去和底链做升级集成,而不需要开发者二次适配。

4)基于多签和投票的社区共治

Axelar的重要决策及治理全部由社区成员投票决定,包括链的接入、提案、升级、重启动等。保证该L0是由社区用户集体拥有,而非单中心掌控的。

5)安全性

跨链协议最重要的是信息传递的无误安全,以及用户资金的安全。这方面Axelar还是做了一些考虑的,例如通过门限签名设置多签钱包(可使用Schnorr和ECDSA算法),防止单一风险。同时设置了紧急停止按钮,如系统出现问题可通过紧急按钮暂停跨链,并让用户取出资产。如果有一条链发生了宕机或与Axelar发生了通讯中断,Axelar验证器可以快速捕捉概念状态的异常,并对转入转出资金的信用额度进行限制,从而减少损失。

5.Axelar跨链实现原理

该部分在白皮书中已有详细的描述,简而言之Axelar有专门的节点监听各个链、智能合约的状态(类似Polkadot中的收集者),这些状态会被验证人写入Axelar的账本,实现状态同步。一方面,Axelar是跨链的中中继通道和执行器,另一方面,他也是存储了各区块链状态数据的一个去中心化数据库,将来其实可以对外提供对应的数据服务。

6.最终形态猜测

最终实现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钱包直接实现跨链转账、跨链token Swap、跨链DAPP交互。跨链转账只需要输地址和转账,就能快速在另一条链上收到资产,仿佛没有发生跨链一样、

个人猜测Axelar最终会入场钱包赛道,因为上述描述主要还是面向开发者;而真正要实现Axelar愿景——让用户通过钱包实现与所有链交互,需要各钱包服务商集成Axelar的组件来配合,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与其受制于他人,不如先自己抢占先机。

7.团队及背景

Axelar的资方背景也非常靓丽,种子轮获得币安投资,A轮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融资,由头部资本Polychain Capital领投。(币安、cb、div、蜻蜓……懂的都懂)

部分资本清单
部分资本清单
部分核心团队
部分核心团队

Axelar拥有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团队的2位联合创始人均来自于Algorand,其余开发人员均在软件行业及区块链加密货币领域深耕多年,具备较强的技术背景。

二狗子结语:

2021多公链爆发,跑出来一些高市值公链,市场趋之若鹜,但凡是跟“基础”“底链”有关的项目都有不错的涨幅和溢价,资本和散户也热衷于这样的叙事题材。

2022年能接住这个大题材的,除了一些低市值公链、游戏公链外,就属L2+跨链了。L2本身就是公链概念,但打败以太坊的绝不是下一个区块更大、Gas费更便宜的“以太坊”,这种L0跨链的大黑马,相当于“用非公链的叙事把公链的事情都给做了,还把用户和开发者截胡了”,这是很有故事可讲的项目,再加上Axelar这个团队背景,和资方阵容,目前看技术和进度还不错,非常值得大家一起研究和关注。

DYOR

参考文章

Subscribe to 区块链二叉刀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区块链二叉刀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