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采用PoW共识,以太坊采用PoS共识;比特币是UTXO模型,以太坊是账户余额模型。这似乎是比特币和以太坊最大的不同,但也许,导致比特币和以太坊愈行愈远的,并不只是两者在这种“实体构造”上的不同,还有两者在“非实体理念”上的不同。
后者便是本文的主题。
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vs. 无限制条件下的发展
比特币的发展是在两个限制条件之下的,第一个限制是小区块空间,第二个限制是维持隐私。当开发者给出提案时,不管该提案本身的目的是什么,他都需要考虑:该方案是否浪费区块空间,该方案是否破坏隐私。也就是说,他需要在这两个限制条件之下去设计,去达成他的目的。
以太坊则不然,它是目标导向。为了达成目的,其他的事情是可以让步的。以太坊的权衡仅在于什么是重要的目标,什么是不那么重要的目标。
有限制条件还是无限制条件,是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把比特币和以太坊比作两块稀有的钻石原石,比特币的方式是在保留这块原石本身特点的前提下去雕刻,以太坊的方式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去雕刻。
这种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产品,哪一种更优?见仁见智。但对于一个生态而言,这种不同或许是一件幸事,它令我们既能拥有眼前的繁华,也能期待美好的未来。
(附:比特币为什么采用小区块空间?这是一个简单却极其重要的问题。思考清楚了这个问题,就能明白比特币到底在坚持什么。)
公共设施 vs. 私人产业
2020年的时候,以太坊上有两个密码学的应用方向令人激动,一个是零知识证明,一个是无状态。前者有助于纵向Layer2 的发展,后者有助于横向Layer1 的发展,在我眼中,它们是实现以太坊扩展的两块重要技术基石。
零知识证明和无状态都是难的事情,是需要专业人才外加大量资金和时间的事情。不过,零知识证明的应用可以是私人产业,使用它做出的是能够融资的项目;无状态的应用是公共设施,研究它并不能给人带来直接的金钱收益。
时间来到2023年。在以太坊上,零知识证明的项目多不胜数,人人都在谈论它;无状态门庭冷落,进展十分缓慢。虽然前者的起步时间早于后者,但两者现状的天壤之别仍令人感叹。在以太坊上,私人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在那些热门赛道里;公共设施的建设虽然在继续,但这里的决策充斥着政治性、功利性。(注:此处的功利性不是指金钱上的,而是指比如做实现简单见效快但负面影响未经充分论证的事情)
比特币上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第一,在比特币上零知识证明和无状态没有遭遇差别对待,甚至无状态涉足的领域胜于零知识证明;第二,零知识证明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它不只被用在那些可以融资的方向里。在比特币上,公共设施的建设被持续稳健地推进着,密码学技术被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使用。
人们有时候用道路形容公链。如果沿用这个比喻的话,当下的情况是,以太坊把道路的建设工作承包给私人开发商,私人开发商开发属于自己的道路或设施来扩大道路系统,其收益是用户使用这些道路或设施的通行费;以太坊公共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辅助和协调私人开发商的项目,以便它们可以有效地接入主系统并运转。
比特币上大部分工程是主系统本身的设计和建设,即便私人开发商,从事的也多是可以作为公共设施的开发。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既包含技术原因——在扩展方式上,以太坊和比特币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以太坊的主流方向是链式的,它需要通过发展支链来提高通行能力;比特币的主流方向是网状的,未来扩充节点并非难事,重点是UTXO模型加网状结构本身能够做到的事情。
也包含文化原因。在比特币上,最重要的事是“比特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私人产业的参与;在以太坊上,最重要的事是“营利”,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干扰公共设施的建设。不同的社区文化,带来不同的开发者选择,以及不同的用户和投资者态度,而后两者又会反过来影响社区文化,进一步加强某种趋势。
于我而言,当我在看比特币上的项目时,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应用,思考的第一件事是它是“伤害”比特币的还是“增强”比特币的,如果答案是前者,就基本不再进一步研究;而当我,同一个人,在看以太坊上的项目时,思考的事是该项目值不值得投入时间和钱,换句话就是,这个项目会不会有益于我自己的钱包。
私人产业的参与是行业发展的推动力,公共基础设施的健壮是行业存在的基石,但我也没法故作天真地说希望两者能够被兼顾,并以此作为这一部分的小结。因为有的阵地需要坚持才能守住,而有的阵地一旦滑入就会越陷越深。
去信任 vs. 去中心化
比特币白皮书开头部分写到:“ While the system works well enough for most transactions, it still suffers from the inherent weaknesses of the trust based model ”。结尾部分写到:“We have proposed a system for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without relying on trust ”。
自始至终,比特币反对的是基于信任的模型,建立的是一个不必依赖信任的的系统。在它的白皮书中,从未讨论去中心化,虽然提到了中心化权威方,但仅仅是用于举例,中心化权威方是最普遍的信任模型中的信任对象。
再来看以太坊。以太坊白皮书的名字是《A Next-Generation Smart Contract and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Platform》。去中心化是以太坊白皮书里的高频词,不仅其目标是各种去中心化,比特币在它这里也被认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而不是去信任的系统。
去信任和去中心化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虽然它们在表象上有着相似之处。去信任有多种实现方法,其中包括去中心化的共识;但并不是任何去中心化的共识都能实现去信任,这里涉及到共识机制、共识参与者等诸多因素,甚至可以说,中心化不能做到去信任,但也只有非常少的去中心化能够做到去信任。
比特币和以太坊在该理念上的不同也导致两者发展路径的不同。在比特币上,解决问题多转向密码学,因为基于密码学的证明是实现去信任的最佳方法,它只依赖于安全假设;在以太坊上,解决问题多转向共识,因为共识可以简单快速地达成去中心化。
因此当我们看比特币时,看见的是一个一般无二的签名,所有的努力和奥秘都藏在这个签名背后;当我们看以太坊时,看见的是一个一层共识叠加又一层共识的庞然大物,每一层都是一个财富密码。
结束语
我想以《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束,这篇文章不是要在比特币和以太坊间分出高下,作为行业的一员,当然是希望它们都能获得成功。如果说文章的私心,私心是:请不要试图把比特币变成另一个以太坊,无需信任是宝贵的,隐私是宝贵的。
“他缓慢而精确地朗读同一章的两种写法。其一:一支军队翻越荒山投入战斗,困苦万状的山地行军使他们不惜生命,因而轻而易举地打了胜仗;其二,同一支军队穿过一座正在欢宴的宫殿,兴高采烈的战斗像是宴会的继续,他们也夺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