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6:從「老高抄襲爭議」事件學到三件事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閱讀筆耕,目前和 雨果.Hugo 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前三篇選文,或多或少都可以連接套用在「老高抄襲爭議」事件,分別帶出從中可以學到的三件事情,讓我們馬上開始吧!

  1. 著作權保護概念的「表現方式」

  2. 是真心怕「遺漏了重要角度」

  3. 不要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


本週創作圈受關注的大事件莫過於,有 585 萬人次訂閱的 YouTube 頻道「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被另一位 YouTuber「藍泉媽媽」踢爆有抄襲嫌疑。

老高究竟算不算抄襲?抄襲、著作、著作權差在哪?老高人設崩塌的 4 個衝擊 by 果殼 Mr.Shell

  • 著作權保障標的是「著作」,不保護概念,只保護一個人類精神創作的成品。

  • (老高)就是想從這些概念不是著作權法保證的標的。但問題是,沒有人在講這一塊,說的是老高頻道疑似文稿抄襲、直接翻譯日本 YouTuber 的作品⋯⋯。

  • 著作權法中並沒有「抄襲」這個字眼 ,法律規範的是,兩個著作物是否實質相似,有無涉及 重製 或 改作,若有,就會要進一步討論有無侵權,或是構成合理使用。

閱讀筆耕 🙋 IMO: 第一件事!著作權保護概念的「表現方式」

這篇文章分為事實(科普)和觀點(老高人設崩塌)兩部份,我對前者比較有興趣。

補充詮釋第 1. 點,這裡指的是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是概念的「表現方式」(例如編排、用語、架構⋯⋯),而不是概念本身。

總的來說,老高大量參考了日本 YouTuber 的創作內容,兩者表現手法極為類似;老高也投入了自己的創意(無論多寡),所以循著作權法會被歸入 改作 而非 重製,進而侵害了日本 YouTuber 的著作權。

另外,我也想推薦大家延伸閱讀馬特市民 @warren1_liu 從老高爭議,看跨領域人才挫折與現實政治困境 一文,有著獨到且罕見的切角:

一言以蔽之,就是現在「說服大眾」跟「解決真實問題」兩套技能樹與供需系統是彼此衝突的,這對民主社會是非常大的隱憂。

說到切角,剛好和下一篇選文有關聯。


如何系統地、邏輯上和準確地回答專業知識? by 核電站

  1. 面對問題時,首先要了解問題的實質是什麼例如,有時我們得辨識出像是「作為老闆,在他的判斷錯誤的前提下,給我一項任務,我該怎麼辦?」的問題。

  2. 選擇答案點並切開角度你打算要回答的觀點,會影響你切入的角度。

  3. 準備內容、大綱大綱確定答案的順序,此時應注意邏輯和內容的完整性。

  4. 在大綱的框架內填寫內容,將各部分整合在一起,並在文章末尾提供摘要討論

閱讀筆耕 🙋 IMO:第二件事!是真心怕「遺漏了重要角度」

想針對第 2. 點做一些回饋。

不只「老高抄襲爭議」事件,對於任何主題,我們應該出自真心「深怕遺漏了重要角度」的戒慎恐懼心理,多方歸納可信任之人的觀點(這些觀點可能是互相衝突的選項),深思熟慮後,調整並得到最終的看法。

採用此原則來評估多方觀點,展現了開放的態度,以下繼續延伸。


書摘《原則》到底什麼是態度開放——不是「歡迎指教」就好 by 閱讀筆耕

我們時常被耳提面命要成為一個「態度開放」的人,但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橋水基金創辦人 Ray Dalio 在他的著作《原則》一書中,給予了非常具體的指示,以下摘自書中內容。

態度開放不是「歡迎指教」但卻固執己見,不去積極了解其他觀點背後的推理;做到以下實踐,便能朝著態度開放更前進一步:

  • 真心相信你可能不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

  • 承諾並善用「一無所知」的能力比你「無所不知」更重要。

  • 知道決策分為兩個步驟:先吸收所有相關資訊,然後做決定。

閱讀筆耕 🙋 IMO:第三件事!不要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

以「老高抄襲爭議」事件為例,你可以把「老高是否抄襲」的客觀事實,與「是否願意繼續看老高的影片」的主觀支持與否,兩步驟區分開來,不要混為ㄧ談。

  • 不要擔心(自己有弱點和盲點)丟臉,要擔心不能達成目標。

  • 你不能只出不進。

☆ 大多數人似乎只愛產出(抒發己見)更過輸入(學習)。

  • 想知道別人的觀點,必須暫停下判斷,唯有設身處地,才能正確評估別人的觀點(考慮別人的推理)。

  • 切記,你是在尋找最好的答案,不只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最好答案」。

  • 你是在與人爭論,還是在設法了解別人的觀點,你的心裡要有數。

  • 根據你和別人的「可信度」考量哪一個觀點最合適。

☆ Ray Dalio 把可信任的人定義為多次(至少三次)成功完成正在規劃的事情,而且被問及成功的秘訣時,能提出很好的說明。


How to do Nothing 怎樣才能什麼都不做? by 大衛選讀

你覺得怎樣才算是好的管理呢?這篇文章點出「老闆越出色,就越少做事」,這可能讓很多人大吃一驚!

事實上,當一個組織需要常常由老闆去救火,這絕對不是代表老闆凡事親力親為值得嘉勉,而是一種組織運作上的失序。

問題在於,管理者沒有預判到可能風險的發生,並且沒有提出預應作為,使得大小危機層出不窮。

雨果・HUGO 🙋 IMO

雨果曾近身觀察公司的組織運作,我前所屬部門主管可以說是這篇文章所指的出色老闆的最佳寫照。

他總會在突發事件產生後,預判到可能連動到的關係人,並且用最速度下指導,也同時跟上級回報處置狀況,通常下屬按照主管的指導做完後,都能安然過關。

而我很佩服前主管的一點是,他總是專注在最最重要的事,例如建置系統——這包括了 SOP 的確立、人員訓練(含職務代理人的訓練)以及正確觀念灌輸教育——我觀察到這幾件事得以讓他每年可以順利把假期休完,並且不會造成任何業務的延宕,全部都可以順利推展。


電子報的最末,要向你預告 8 月 16 日(三)Matters【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的語音活動,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姆斯的閱讀空間」站長 MaxJames。

理性與感性的愛書人—— 如何兼顧不同領域的自媒體經營

MaxJames 本身從事科技業,導讀方法論書籍時,筆記總是整理得井然有序。同時,他也熱愛閱讀文學作品,展現了知性與人文薈萃的一面。

我們十分好奇 MaxJames 在正職工作之餘,是如何妥善分配時間,來兼顧有品質的自媒體經營。同時也很期待聽聽,他在接觸這麼多自媒體形式(Facebook、Instagram、Podcast、YouTube、電子報)後的感想和覆盤。

❍ 時間:2023/8/16(三)20: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Matters Discord 自由二台(線上語音)
❍ 主持人:閱讀筆耕 Leo
❍ 嘉賓:姆斯的閱讀空間

🔔 按有興趣開啟活動通知
https://discord.gg/phqAHnkBFV?event=1135805643077468231

態度開放不是「歡迎指教」但卻固執己見
不去積極了解其他觀點背後的推理
態度開放是承諾並善用
「一無所知」的能力比你「無所不知」更重要

Subscribe to 創作者經濟IM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