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10:創作並不浪漫,給寫作者的當頭棒喝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閱讀筆耕,目前和 雨果.Hugo 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不分舊雨新知,只要你是《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訂戶,快來填寫抽獎表單,我們將抽出三本《快雪青風行》小說,活動將於 9 月 17 日 22:00 截止。

真巧!除了抽書,本週策展的文章恰好都和「書」有關,分別對應以下關鍵字:

🔸 電子書借閱
🔸《八尺門的辯護人》(小說)
🔸《下屬出租方案》(小說)
🔸《辛波絲卡談寫作》(非虛構作品)
🔸《起床後的黃金 1小時》(非虛構作品)
🔸 Matters 我最喜歡的小說

讓我們馬上開始吧!


資訊報馬仔:文化部電子書借閱新政

針對想學「寫故事」或「寫評論」的朋友們,各自開設了專班;我們的主編 雨果.Hugo 也報名了其中一個班級,屆時期待他分享上課心得。

為創造合理利潤環境,文化部公布,各縣市在配合優化圖書採購,需保障出版社獲得定價七折以上利潤,以避免削價及劣質書籍成為圖書館的購買主流,對紙本圖書、電子書有雙重效益。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各縣市的電子借閱,1 人上限 4 本、5 本的門檻已經拿掉了,你要參加我們的電子書的 1 億元付費借閱支持,那請你改變你的圖書採購,跟所有的出版社進書的時候,都是 7 折。」

閱讀筆耕 🙋 IMO:背景資訊補充

圖書館所提供的電子書借閱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基於「買斷式」與「計次式」,以近期熱映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臺北市立圖書館電子書借閱系統的數據為例:

  • 圖書館買斷電子書

一本電子書同時只能提供 1 人借閱(借期為 14 天),以目前累積有 291 人預約的情況,若圖書館僅購買一本電子書,讀者至少必須排隊 11 年才能借到;事實上,北市圖採買了十本,讀者「只」需要等待 1.1 年就可以輪到。

  • 圖書館每月購買電子書借閱點數

同一時間 291 人都可以借閱此書,不過同一位讀者每月只能借 4 次;另一個限制是圖書館預算有限,每月點數(被讀者們)用罄時就不能再借了,只能等下個月初重置。

電子書兩種借閱方式:買段式要等 vs 計次式不用等
電子書兩種借閱方式:買段式要等 vs 計次式不用等
計次式底下,讀者每月借閱次數有限
計次式底下,讀者每月借閱次數有限

這次文化部電子書借閱新政,打破了讀者每月有限的「計次式」借閱次數現狀,從此不限制次數;以及砸一億補貼「計次式」服務——圖書館採購書籍時,只要成本價不低於定價 7 折,就符合加入文化部「計次式」服務的資格,出版社和作者也能分得補助

回到八尺門的例子,如果同一時間 291 人借閱此書,出版社和作者在單一時間點就可獲得至少 291 x 9 = 2619 元的收入。


創作並不浪漫 by 沐謙

最近以《下屬出租方案》入選文策院 2023 TCCF Pitching 提案大會,並出版過《奪心疫》的作家沐謙,參與了鏡文學小說創作研修課。課程中也有討論到八尺門,來瞧瞧沐謙 take away 的收穫/筆記:

  • 吳曉樂 -〈選題:世界這麼大,故事這麼多,從何啟動?〉

主計處統計資料、中研院 paper 和司法判決檢索系統,都是作田調很好用的資源。

「越在地,越國際」:人類跨越國界的共同痛苦,就是種族、性別、階級。因此就算寫的是本土的故事,拿到國際間也會受到喜歡。大家會想知道相對經濟繁榮和性別平等的台灣,會不會也承受著類似的痛苦?

「對某件事超不爽,就寫出來,你會很訝異別人也一樣覺得不爽」、「創作者要認真生活,不爽不能只是不爽,不爽要轉化成創作」。

  • 唐福睿 -〈人物、架構與田調 - 如何賦予故事靈魂〉

以八尺門而言,外在任務是對死刑存廢的探討;內在任務則是主角三人各自的身分認同議題。類似這種多層次探討主題的作品並不陌生,這樣的手法能讓故事更具深度和豐富度。

閱讀筆耕 🙋 IMO

創作者要認真生活,很是呼應《大人的11堂寫作課》告訴我們的:

生活大多數時候是平淡的,但總不是靜如水,我們要學會去發現「平淡日子裡的刺」,那個「刺」就是我們要去寫的東西。

BTW,教練,我好想讀《下屬出租方案》👇

《下屬出租方案》入選 2023 文策院 TCCF Pitching 提案大會 Story to Screen單元
《下屬出租方案》入選 2023 文策院 TCCF Pitching 提案大會 Story to Screen單元

給寫作者的當頭棒喝|讀《辛波絲卡談寫作》 by Motonokia

從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八一年,辛波絲卡擔任「文學通訊」編輯。在此期間,她面對眾多寫作者,必須審稿並加以評論(大部分不回,偶爾回)⋯⋯這些評論大多短小,常不過一二百字。我分享一些,都是我有所感之處,看看您是否也能中獎,能中獎多少?

雨果・Hugo 🙋 IMO

辛波絲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光談寫作,也回應作家的心思。事實上,她簡直就像文學界的心理醫生,透過編輯接觸到大大小小的各種「病例」,她也明白各種投搞類型的病灶,而她所開立的處方籤則相當清楚。

援引詩人彭依仁的書評

⋯⋯該作者將「年輕的文學人才」比喻為「脆弱的植物」,「應該細心呵護和照料」而不是「批評其軟弱和無力以期結出成熟的果實」。辛波絲卡的回應體現了一個編輯應有的立場:「植物必須在自然天候下成長,並適時地適應環境條件」。

我非常欣賞這個心態,也就是把退稿當作是必經的過程以及自然的現象,適應環境就是調整、修正自己。這心態也適用於面對人生所有事情上面。\

閱讀筆耕 🙋 IMO

談踩一捧一
您當然可以讚美玫瑰的魅力,然而為什麼要因此貶低蕁麻?她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優點⋯⋯您想成為詩人,卻對周遭視而不見。

談詞彙
「祖國」、「真理」、「自由」、「正義」。這些詞語非常貴重,真實的血液從中流出,無法以墨水仿效。如果無法將這些詞彙與個人的反思相互結合,最好暫時別用。

對於上述這兩條評論得到啟發:

  • 對很多主題的梳理不要陷入二分法,不要把「異己」當成打擊的對象。

  • 自己先經歷了深刻的體認,才去印驗這些貴重的(人權)詞彙;而不是搬出這些詞彙當成大旗,去冠冕堂皇一時興起想說的。

雖然談的是文學,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書寫。


《起床後的黃金 1 小時》執行一年的心得 by 人生相談所

我的晨間習慣很簡單,起床後泡一杯紅茶,然後坐在書桌前面寫下今天的規劃,寫下今天預計要處理的事情及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整個流程大概半小時可以完成。

  1. 我並沒有詳細紀錄是否有實行;

  2. 戒掉了早上起床先划手機的習慣;

  3. 起床時間大幅提早。

雨果・Hugo 🙋 IMO:更早休息

早起不能犧牲睡眠,而是要更早休息,讓總睡眠時數維持不變甚至增加,起床後才有精神、體力做事,否則就失去早起的意義了!\

東加豆 🙋 IMO:平日精實,假日舒緩

同意的。我多數五點起床。一般晚上十時睡。

但周五,六例外,因次日放假。會放鬆自己,做一些星期一至五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閱讀筆耕 🙋 IMO

讀完這篇實踐挺有收穫。

  • 早起是為了(愉悅心情下從容地規劃今天要做什麼)增加生活的掌控感,而非為了生產力。

  • 不用去羨慕並模仿別人的晨間習慣,但要找到適合自己且能持續下去的一套儀式。


副刊:創作者經濟與 Web3

我和 GG18 失之交臂的經驗分享 by Haruo Wang

GG18 是 Gitcoin Grants 18 的簡稱,這是 Gitcoin 公司的公益捐款專案,已經到了第 18 輪的「公共資金的大型分配實驗」,讓大家來參與在 Web3 世界關於「公共財」的募資活動⋯⋯。

沒有及時對焦 Web3 時事,是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沒有事先了解交易所的提領限制,是我犯的第二個錯誤;沒有事先了解跨鏈橋的運作機制,是我犯的第三個錯誤。

DenKen 🧙‍♂️ IMO

之前我本來也想寫個從入金開始的教戰手冊,但想起這些交易所各種可能的麻煩、每個人用的錢包差異等等之後,就放棄這塊、只寫 Gitcoin Passport 之後的事了 🤷‍♂️,這段體驗真的太碎片化了⋯⋯。\

閱讀筆耕 🧙‍♂️ IMO

這則用戶體驗給我的感想是,如果未來我們要做 CTA(Call to Action)的設計時,最攸關的環節一定要先拋出來,高大上的願景、宗旨之後再跟進。

以本案入金教戰為例,馬上要破題的資訊是「請先準備好 Optimism 區塊鏈上的 ETH 或 DAI」,以終為始下去琢磨行文佈局。

徵文活動|Matters 我最喜歡的小說 by Swift Evo

以 300 字數以上推薦一部或多部你最喜歡的 Matters 小說,並做好標籤、關聯、以及在其他 Web2/Web3 平台「破圈」的動作⋯⋯。

Swift Evo 🧙‍♂️ IMO

一直以來,透過《Web3Matters》的每週推薦,我都接觸了仍然活躍在 Matters 寫小說的作者。他們都表示,在 Matters 寫小說是一種對自己的堅持。

在 Matters 寫小說,就好像沒有注視般的存在。

作為 Matters 的活動大使,我嘗試結合現有的資源、加上破圈的傳播曝光條件,舉行一次徵文活動,以推廣 Matters 的小說為主,希望就如五條悟的虛式 茈一樣,以一道紫光,把 Matters 的小說推廣出去,突破 Matters 的圈子,讓 Matters 的小說家得到更多的曝光。

五條悟是動漫《咒術迴戰》的主要角色,而「虛式 茈」是他的招式
五條悟是動漫《咒術迴戰》的主要角色,而「虛式 茈」是他的招式

電子報的最末,要帶你回顧 9 月 6 日(三)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語音活動,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自媒體「DC.加密客」,他原先是一位職業軍人,後來轉換跑道,最終成為一位全職投資人;在 2015 年接觸幣圈,當時一顆以太幣才 13 美元⋯⋯。

IMO 人物誌 @DC加密客:找出核心遷移能力,無痛轉戰 Web3 新世界

過去那些網路行銷、業務組織的工作經驗
都可以「帶著走」疊加在下一份工作上,不會浪費

不要被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所限制住
不妨訂下一個期限,期限未滿前,都可以勇敢地闖一闖

Subscribe to 創作者經濟IM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