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 人物誌 @雨果.Hugo|閱讀做公益,如何「永續經營」讀書會?

閱讀做公益,如何「永續經營」讀書會? 這次 Matters【創作者經濟 IMO】頻道邀請的嘉賓,是頻道副版主 @雨果.Hugo ,他身為馬特市民,也是「公益讀書會」的創辦人。

以下是主持人 @閱讀筆耕 兼文字紀錄員的速記,讓我們重溫一下是次語音活動的精華。

閱讀做公益,如何「永續經營」讀書會?
閱讀做公益,如何「永續經營」讀書會?

開場自我介紹

若只能用上三個標籤,閱讀筆耕想使用「#職業軍人、#閱讀寫作、#公益讀書會」來標記 @雨果.Hugo 大大。


雨果的心路歷程訪談

1. 什麼時候接觸到閱讀/寫作?

最早可追溯到國中時期,一位國文老師帶給同學們的啟發。老師為 8 個班級添購適合青年閱讀的文學作品(難易度大概是《哈利波特》等級),讓 8 個班級輪流交換閱讀之餘,也要求大家要寫作,寫下讀後心得。

高中時期因為升學壓力,時間都用在教科書上了,時間比較少分配給課外書籍。

軍校時期,因為手機/電腦有管制令,收假時會把從博客來訂購的書籍帶回營區,利用午休時、下課時、就寢前的零碎時間閱讀。

出社會後,因為要經營「公益讀書會」的關係(稍後詳談),讀得又更勤了,相得益彰。


2. 你早期是在 Medium 上寫,為何搬家到 Matters 呢?

認同 Matters 的兩個理念:

其一是「權力下放、社區自治」的共建精神,Matters 上許多活動的推進,很大一部分主導權都是讓市民自由揮灑創意(按:閱讀筆耕今天能訪問雨果大,也是這樣的制度來促成)。

其二是文章的「IPFS 分散式保存」技術,本身是 Filecoin(FIL)幣的持有者,所以特別關注這落地應用。

延伸閱讀:IPFS 以及 IPNS 概念與實作


3. 成立「公益讀書會」社群的契機/初心?

在 2018 年接觸做公益,經世界展望會牽線,安排認養了一位住在印度的兒童。

與這位異國養子女定期書信通訊時,會向他報告自己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情;某一天,突然有了「生命影響生命」的體悟,想要把這概念傳達擴展出去,以自己擅長且熱愛的形式——讀書,然後說給別人聽。


4. 請問「公益讀書會」的運作形式?分北中南?🔥

  • 疫情爆發前:線下說書會
    ▷ 分為北、中、南、場次。
    ▷ 租借實體場地,向參與者收取報名費,扣除必要成本後捐給公益。
    ▷ 單一分享者,分享時間比較久,能深入好好地討論一本書。

  • 疫情爆發後:線上讀書分享會
    ▷ 網路無遠弗屆。
    ▷ 免費。參與者也可以隨喜,自由打賞任意金額給活動。
    ▷ 活動依循「你參與我捐錢」的機制捐給公益(稍後詳談)。
    ▷ 每場有 3~4 位分享者,同一時間聽到多本書的簡單導覽。

  • 與博客來合作的慈善回饋金(導購)機制
    ▷ 大家透過專屬渠道購買書籍,回饋金形成「作業基金」最主要來源。
    ▷ 定期公開回饋金明細,並從名單中抽獎(咖啡兌換券)。

  • 使用 LINE「群組」方式運作
    ▷ LINE「群組」偏向實名,可以藉此過濾名單。
    ▷ 而非 5000 人上限的 LINE 匿名性「社群」。
    ▷ 分享者專屬小群。


5. 如何永續經營「公益讀書會」?🔥

實現「永續經營」是敦促自己的一個目標,讓這個讀書會不會因為私人因素(如加班、倦怠期等痛苦根源)而中斷。

早前,疫情爆發前,是以收到的報名費,不加思索地「全部」捐出去,有時滋潤,有時枯竭,並非長治久安之策。

疫情爆發後,現在,則透過「作業基金」章程,以一套規則來決定捐多少錢出去,這樣才能穩健、永續

不論是聽者或講者,每次參與「線上讀書會」的人頭數,乘上 5 元定值,所得到的數值就是受這次活動激活,要從「作業基金」撥出來捐給安德烈食物銀行的金額。

【閱讀筆耕 🙋 IMO】

相當欣賞這整套制度,不管在社群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購書者、聽者、分享者、贊助者——有錢出錢,沒錢出時,都可以「推進」作業基金,為公益出具一份心力;這已經落實了 Web3 世界裡「code is law」與「用戶參與」的精神,儘管技術上不是 Web3。


社區 QA 時間

6. 現在疫情受控,未來還會舉辦實體活動嗎? by 閱讀筆耕

會的,不過這 2.0 版本的實體活動,打算鎖定在比較小、緊密的「分享者群」參與,也是避免大群體中,無預警冒出一些不速之客(例如目的是為了傳銷)滲入。

未來也想嘗試 podcast 創作。


7. 參加讀書會時遇到「不熟悉領域」的書籍,該如何克服? by 小鹿

有時是社群基調(例如加密貨幣社群)的關係,事前就可以想像到書籍的種類。

關於跨領域的知識學習,不妨由該領域的青年讀物(例如漫畫版、圖文版,比較輕鬆有趣的呈現方式)著手,或是 YouTube 上的說書影音(說白話)、網路上公認推薦的起手式入門書籍。


8. 寫作時的贅詞太多、流水帳⋯⋯要怎麼寫才能改善? by 小鹿

文章不會一次到位(大師也會有贅詞),你看到的好作品,往往都是經過一修再修,反覆校對再三的成果。

小技巧 1,先找出這篇文章中想強調的 spotlight ,以此作為文章的主軸,環繞著它而寫,就比較不會跑偏變成流水帳。

小技巧 2,觀摩其他創作者的文章「架構」,試著套用看看。


9. AI 很夯,對學英文會有幫助嗎? by 小鹿

【閱讀筆耕 🙋 IMO】

沒環境講英文?如何跟 ChatGPT 對話,快速加強口說 參考影片。


10. 如果透過閱讀書籍來學習某一類的知識,要怎麼樣系統性學得好?by 晏丞

找出同一個領域至多 10 本書,利用自己順手的筆記系統(例如心智圖),從多個面向敲打這些知識,放進你搭建好的架構。

但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知識以後,也要多思考知識與生活的連結,並把它加入至你的筆記裡(編按:詳見《閱讀力技術大全》知識是骨架,知識帶來觀點、應用是血肉)。

【閱讀筆耕 🙋 IMO】

我是如何快速学习一个领域的 參考影片,小 Lin 也是用心智圖。


追蹤社群

Subscribe to 創作者經濟IM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