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DA!建筑事务所Anna:极致的想象,打开超维元宇宙“潘多拉魔盒

虚拟建筑是元宇宙的基本元素之一,是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的重要活动场景。

目前元宇宙建筑仍在探索阶段,已经有一些初创团队甚至上市公司进入该领域。

元宇宙建筑和传统建筑有什么不同?元宇宙建筑对建筑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DA!建筑事务所创始人Anna在接受元友荟《元连线》采访时表示,元宇宙建筑和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是元宇宙建筑应当被快速测试、快速反馈和修正,尽可能满足更多用户需求,用户的感官体验很重要,这要求元宇宙建筑师需要基于适当的体验性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并不等于建筑师需要涉及地多么天马行空,因为要考虑交互性,要让别人愿意去玩,去产生价值。”

Anna Andronova,DA!建筑事务所、超维元宇宙创始人,英国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硕士。其艺术作品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罗马国家现当代艺术馆、杭州泊空间等地展出。DA!建筑事务所是由俄罗斯和中国组成的跨国团队,准备联合更多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投身到元宇宙。

以下为专访内容:

一、未来建筑将与科技关系更密切

元连线:Anna您本人最早何时接触元宇宙并决定投身到元宇宙建筑的事业中?有什么契机吗?促使您下定决心有什么具体事件?

**Anna:**2016年,我在大学期间做毕业设计《数字文艺复兴》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我们未来的生活模式会怎样,当时我认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会越来越少,如果我还做混凝土时期的建筑可能没什么意思。这种趋势与科技发展有关,未来建筑的数字化转型也是确定性的,从传统建筑师转向元宇宙建筑师的时间节点已自然而然到来。

这个过程中,包括整个大环境,还有身边的朋友带给我的影响较大。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有幸认识了一些做数字经济的朋友,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数字化转型趋势的问题,他们就提出很想做元宇宙这个方向,需要设计师与建筑师,于是我们就开始构想去做超越空间这样一个数字平台。

 

元连线:谈谈目前为止您最满意的元宇宙建筑作品,并聊聊背后的故事。

**Anna:**很难说当前有什么作品最满意,我一直认为下一个会更好。现在我们做的超维空间的展览还不错,但是接下来会做更大、更有意思的项目。另外,在做传统建筑,我们没有太多机会做自我创造和发挥,但在超维空间里,可以联合很多人一起来思考、共同创作。

 

二、最大挑战来自打破固有认知

 

元连线:您在进入元宇宙建筑领域的过程中是否遭遇过挫折?如何解决?

**Anna:**和传统建筑很不一样,过程也不同。在真实世界里做建筑,模型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模型是逻辑的辅助工具,并且传统建筑师要考虑预算、施工问题。而在元宇宙里,模型就是逻辑,是最后呈现的东西,需要展现很多细节,允许人们在里面玩或者休息,或是进行一些创造的工作。元宇宙建筑师最大的挑战是突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因为认知会限制一个设计师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元宇宙世界。另外,在软件技术上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元宇宙建筑需要借助一些优化曲面的工具等,这是一些具体的挫折。

 

元连线:谈谈元宇宙建筑师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异同点,并聊聊元宇宙建筑需要注意的点。

**Anna:**我认为最主要的区别是,建造传统建筑可以保留100年,这个建筑可能有文化意义,面对的是有限的人和无限的时间。而元宇宙建筑应当被快速测试、快速反馈和修正,尽可能满足更多用户需求。例如,此时此刻被建造出来的元宇宙建筑,20年后可能没人玩了。时间性上有很大差异。另外,元宇宙建筑可以被传送,人的感官也会发生变化。在元宇宙世界里,建筑师不能只建筑一栋建筑,应当考虑里面可能会有数百万人在一起,没有重力、没有时间约束。

 

元连线:元宇宙时代对建筑师的素养是否提出了更高要求?谈谈具体的素养。

**Anna:**元宇宙时代对建筑师素养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想象力层面上,因为你的想象力可以是无边无际的。

现实世界中的建筑师需要有项目落地的基本能力,需要和社会、和人打交道,这在元宇宙里不够。因为元宇宙强调的是人的体验,逻辑是影响力、关注度和流量,有多少人认同这个体验才能在元宇宙里形成相应程度的共识。

这个想象力基于适当性的体验,并不等于建筑师需要涉及地多么天马行空,因为要考虑交互性,要让别人愿意去玩,去产生价值。

 

三、元宇宙建筑的未来拼算力

 

元连线:我知道您是建筑科班出身,聊聊您对于元宇宙建筑师培育体系的思考?

**Anna:**我大学建筑系的教师不光对于元宇宙方向会有不同的思考,现实中的建筑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教育距离市场需求毕竟是遥远的,因此学生毕业后考虑生存就要自己去发现市场上的一些适合自己生存的机会。

元宇宙是一个好方向,学生们可以通过在元宇宙里做建筑设计去体验这种合作社交,这对他的人格塑造、学科的提升都有帮助。

元连线:您曾在公开场合对“超维元宇宙”“虚拟连续体”“创造者经济”进行阐述,这些与元宇宙建筑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结合?

**Anna:**DA!建筑师事务所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DAO,形成平台,链接很多创作者、设计师、艺术家还有建筑师,尤其是一些更年轻的建筑师、设计师团体。当前市场环境不是特别好,他们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创作方向。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链接更多项目,给到我们社区一些小伙伴共同创作。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可能性,实际操作很难,但我们愿意尝试这个方向,因为我觉得是有家长制的事情。

元连线:如何考虑让更多的人认知我们,并进入元宇宙建筑世界?

**Anna:**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我们,认识我们,也希望我们能通过努力创造出的美轮美奂的设计作品吸引他们来欣赏我们、支持我们。这个基础是信任,而最根本的还是产品——我希望是一整套的世界观构造,包括这个世界的故事、人文关怀、产品层面的细节把控等。

元连线:DA!建筑事务所如何确定自己的特色,以区别其他元宇宙建筑事务所?DA!建筑事务所未来要发展成什么样子?

**Anna:**我们很喜欢即兴创作,也对Web3.0的组织方式进行了拥抱。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与其丈夫孙立东),从两个人的事务所逐渐发展到支持即兴创作的组织,这个组织包含了一些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

现在我们还没限定我们的特色,只是强调要打开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提供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创作环境。

我们始终关注现实中的技术、未来科技的方向,并畅想更有可能性的先锋实验室,我想这是我们和其他事务所有所不同的地方。

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元宇宙建筑师。

 

元连线:在元宇宙建筑行业,有没有您比较认可的模式?或者谈谈您的职业偶像。

**Anna:**现阶段我们偏向于做线上线下虚拟和实体结合的项目,我认为这是建筑师这个职业比较独特的角度,因为可以既关照现实、处理现实,又可以构建充满想象力的虚拟现实。如果我们做一个实体项目,我们会做一个线上展厅,然后反过来可能做个线下展厅,这一块我们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是风语筑。

第二个阶段,就是一些更原生的创新,例如超级速度感,一些现实世界里体验不到的感官体验,在这个基础上可能会有新的商业模式探讨。

第三个阶段,可能不是在用人们已有的认知去理解这个世界或者商业模型,而是利用大数据或者一些云计算之类的技术,背后拼的是算力。

 

《元连线》,元宇宙垂直媒体“元友荟”针对元宇宙创业精英推出的人物专访栏目品牌,主理人为资深财经媒体人方沁雨,如有采访需求可联系邮箱qinqin317@vip.qq.com

Subscribe to Arain Fang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