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的救赎之路:让资产的归资产,平台的归平台

本文作者是Yuuu,您也可以在Twitter关注我,点此处可以关注

最近几个月的行情让许多人都产生了一个观念,币圈做好一个赌场就够了,发Meme和盘子是唯一能行得通的道路,至于之前讲的Web3之类的很多概念,是难以实现的。诚然,币圈非常适合做赌场,也有着旺盛的需求,这毋庸置疑。但与之不冲突的事,Web3的理念并非不可行,而且是越来越明晰的。之前的Web3 Social、内容等领域走了很多弯路,很多项目试图完全构建一套新的体系来对Web2进行替代,然而区块链改变的是底层,在上层产品形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替代是几乎不可能的。那么可行的路线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让资产的归资产,让平台的归平台,将区块链资产化融入到当前的中心化平台当中,转变平台的玩法和盈利模式。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切呢,下文我们详细展开。

从租房说起

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个改变并理解这个改变的意义,我们先来看一个其他领域更容易理解的事例,那就是租房市场。当前租房市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房源信息被中介垄断,于是中介在提供租房服务的同时在操纵市场,售卖信息差。这一现状带来的结果便是租金不断上涨的同时,大家感觉租房所付出的精力越来越高,体验越来越差。于是就有些人提出了一个想法,实际上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在逐步实施的,那便是成立一个政府运营的房源信息平台,所有的租房信息必须在这个平台发布,且有指导价。有了政府的房源平台,并不意味着消灭了中介。比如说房东不想自己去政府平台提交各种证件信息,管理房源,不想亲自带人看房,于是委托中介代为办理;房客经验不足不能快速在平台筛选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于是中介可以为房客提供此类服务。在这时,中介就退化为一个赚劳务费、为房东和房客提供增值服务的机构,而不能向以往一样通过垄断信息操纵市场来获取更高的利润。政府房源平台的作用便是实现了房源信息和租房中介的分离,让房源信息独立了出来。

对应到数字化内容与数据

首先应该明确,这里说到的内容含义很广泛,可以是社交媒体的发言和关系,可以是一篇博客平台的博文,一个Youtube的视频,创作者售卖的数字绘画、音乐和写真作品,也可以是数字化的版权,还可以是数字游戏等。类比一下租房市场,各类互联网平台就像是租房中介,垄断了数字内容从发行到分发阅读的流程,这和前互联网时代以及非互联网领域很不一样。比如说发行一本书,作者自己在纸上或者电脑上创作,然后找出版社出版发行,最后到书店销售,读者买到书后拿回自家阅读,每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或场景。而放到互联网中则不然,典型的就是社媒平台,平台内包含了从内容发表、分发到阅览的全流程环节,构成了一个创作者和读者的双边市场,平台在发展的过程就形成了内容越多越吸引读者、读者越多越吸引作者的滚雪球过程,最终无可避免的形成平台垄断,因而又产生许多问题和矛盾,僵持在一个大家都吐槽抱怨但又不得不用的局面。

但话又说回来,这一切罪不在平台,之前互联网平台无法摆脱这个模式,非不想也,实不能也。数字内容和实体作品有一个不同,那就是其本身没有载体,而必须依赖一个载体去阅读与传播,比如需要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等)阅览,需要一个存储内容的空间(可能是本地硬盘,也可能是平台的云服务器)存放,还需要通过网络传播(网站、p2p等形式);更关键的是,数字世界需要一个身份去标明创作者,而这一功能以前只能通过平台账号来实现。上述这一切都为当前平台模式的出现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创作者需要一个能够标明所有权并且便于分发内容的场所,消费者需要一个便于发现内容并阅览的场所,那作者如果想要通过某个平台来分发内容的话,就必然在这个平台发行内容,而消费者就必须到这个平台来消费阅览,于是这全部流程非常自然的垄断在了一个平台内(实际上也必须如此)。

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便是,在当前的数字内容机制下,作者想在某平台分发作品并且能保障自己的创作权益的话,就必须到这个平台去发行,内容和平台绑定在了一起,因为必须借助平台才能实现内容的确权和分发。那么这时回想租房市场,如果内容本身可以想像房源信息一样,从中介(也就是互联网平台)那里独立出来,不依赖特定平台实现确权和检索,那么平台的垄断流程就自然被打破了。

因此,和租房类似,内容也需要有一个独立于平台的发布渠道。但是二者也存在区别,房源信息是以政府管理的形式实现了从中介剥离,而内容没法以这样的方式实现。那么当前如果想做,要如何实现呢。

内容独立如何实现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内容对平台的依赖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借助平台账户体系进行确权和创作者身份形象建立;二是内容需要存储在平台的服务器;三是需要借助平台的流量进行分发,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而内容独立则需要在把前两点剥离出平台,而只把第三点交给平台发挥。

内容存储

在当前的web2平台中,内容存储在平台的服务器,这是限制的根本,因此需要一个去中心化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内容。在当前比较常见的就是IPFS/Filecoin和Arweave存储网络。以去中心化内容发行协议Mirror为例,Mirror采用的便是Arweave存储内容,Arweave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存储网络,可以实现“一次付费,永久存储”。将内容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存储空间,是与平台脱离关系的第一步。

账户体系

只是去中心化存储并不够,因为如果发布内容的账户体系仍然是采用中心化平台的账户,那仍未能摆脱平台。因为中心化平台的账户体系是封闭的,其他平台读取内容时无法直接与创作者建立联系,因此需要一个脱离平台的去中心化账户来发布内容,在当前最合适的就是区块链账户(在当前环境中接受度最高的便是以太坊账户地址)。将去中心化存储的内容与区块链地址绑定,再进一步可以在区块链上铸造NFT,NFT元数据指向去中心化存储的内容链接。这步操作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确权,由于账户也是去中心化的,平台在读取内容时同时可以读取到作者账户信息,建立进一步的关联和互动(比如评论和打赏)。

内容独立的其他优点

除了摆脱当前平台对内容的垄断之外,独立内容还有其他的一些优势,我主要想到了两点。

第一是内容更容易长久留存,不会随着中心化平台的关闭而消失。虽然现在的去中心化存储尚未成熟,比如Arweave是否真能实现“一次付费永久存储”还有待时间验证,但随着技术逐步成熟,我想去中心化存储的可靠性肯定是远大于中心化内容平台的。

第二点优势便是改善内容抄袭,但这里并不是想说通常大家爱提到的区块链确权一类的角度。在当前,内容抄袭、违规搬运等现象频繁发生,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侵权内容可以为平台吸引用户、带来流量,因此平台缺少监管内容抄袭的动力,反而可以从中获利。而在独立内容模式下,平台可以抓取所有免费开放的独立内容,不再需要抄袭内容提升平台内容的吸引力,自然就可缓解这一现象。同时独立内容经过链上确权后也为维权提供了便利,两相叠加后便有希望改善内容抄袭的现象。

服务型平台如何构建

服务型平台是什么

面对独立于平台发布的内容,内容平台也需要有一个像上文所讲的租房中介一样进行“退化”,从当前垄断了内容全流程的平台“退化”为给独立内容提供增值服务的平台。平台为独立内容提供阅读、订阅、互动等服务,并通过更优秀的使用体验吸引读者用户。这样的平台有点像现在的实体店,比如在书店不会去做图书的创作与出版发行,只去做分发这一环节,也就是卖书;游戏光碟店只会去卖游戏光碟,不会去做游戏发行和账户系统等待。

但是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只靠这些服务如何能让平台实现盈利生存呢,现在的平台大多依靠垄断内容和创作者后赚流量钱,如果内容独立后,平台无法垄断内容和创作者,流量变现的难度也大为增加。这里就有了一个和实体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平台可以开创一项新的增值服务:平台数据资产化。

数据资产化增值服务

只听这个概念可能很抽象,但是在Web2领域其实有一个范例,那就是健身APP Keep。Keep是国内健身领域的龙头APP了,但是盈利之路一直不顺,广告、卖课、卖货等多种流量变现方式都没有太亮眼的表现,直到Keep找到了一个突破点:卖奖牌。Keep卖奖牌源于2015年推出的线上马拉松活动,在Keep记录的跑步达成马拉松距离后,便可获得线上和实体的奖牌,实体奖牌需要付费;而后Keep推出了一系列奖牌,并在社交平台意外走红,让许多人纷纷打卡keep奖牌,并促成了更大范围的传播,社交属性逐渐建立并加强。23年2月,有传言称Keep的奖牌营收达5亿,虽然Keep官方发文表示否认,但其奖牌收入非常可观是不容置疑的。

Keep之所以能把奖牌做成社交符号,走通种草经济的路线,带来非常可观的营收,有一个可能较少人关注的角度便是,Keep通过多年的运营建立了品牌声誉,让大众信任Keep认证的数据。表面上Keep卖的是奖牌,但实际上卖的是对数据的认证,奖牌只是对认证的呈现。这正与Web3的理念不谋而合,也为Web3的互联网平台运营指引了方向。众所周知,各平台的用户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精准的用户数据可以带来更精准的内容推荐、更有效的广告营销等等,那这些用户数据自然也有资产化的价值。但是许多数据单条价值较低,只要大量数据聚集后才能产生价值,如一篇作品的读者画像、评论情感倾向等。那么平台的一个营收方向便是将这类数据资产化,以读者画像为例,可以通过一个资产协议构建一个通用的画像格式,作者可以像花钱买keep奖牌一样花钱买走自己某篇作品的读者画像,并卖给其他的平台或者广告商。

这里的逻辑是,作者是因为能带给自己更大的收益才会花钱买平台的数据,能给作者带来更大收益的原因是有其他平台和广告商认可这个数据,其他平台和广告商能认可数据的原因是这个产生数据的平台用户多、声誉好,大家相信这个平台数据的价值。在这个逻辑链条的驱使下,平台的运营目标就是尽可能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吸引更多的用户,打造更好的平台声誉,让用户和平台利益更一致,平台可以在实现营收的同时更少的损害用户利益。

当然,可资产化的数据并不仅限于实际能带来经济收益的,像Keep跑步数据这样能带来炫耀和社交属性的数据可能占有更大的比例,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数据,只要有展示和使用价值,平台都可以将其资产化并允许用户购买自己的数据资产。

让资产的归资产,平台的归平台

前面我们反复讲到平台发行资产,而发行资产需要有一个更底层的资产协议,这样才能让数据资产在各处通用。毫无疑问,资产发行协议是区块链最擅长的事,让资产的归资产便是指用区块链做好资产发行和确权。

而在当前的一些Web3社交项目中,项目企图把全流程上链,包括评论点赞等。这样并不是不行,然而在实际中,通常单个点赞和评价并没有上链的价值,都不值得为之付出的成本。那么在早期更好的方式可能是,资产发行之外的环节仍然保留在当前中心化平台当中,比如内容平台的关注、评论和点赞等互动行为,而当这些行为数据积累产生价值时,便又可以通过平台将其资产化。而平台创造出的新资产同时还可能引导出新的Crypto Native玩法,带来新的叙事和机会。

对平台来说,是既保留了Web2传统机制,又加入了Web3新机制,老的中心化内容发行仍然可以存在,但是独立内容也会收录进平台,且中心化内容一旦产生价值就可以资产化,并依此开创新的盈利模式,实现Web2和Web3的有机融合。

难点是什么

上面一通分析说得挺好听,然而想要推行下去面临两点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缺乏,关于区块链操作方面的基础设施就不展开了,这方面有很多人讲过,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展示加密资产。曾经有一个范例是推特可以设置NFT头像,是经过钱包签名认证的,点开头像可以看到持有地址与合约,然而此功能已下线。缺少这种基础设施,那些有社交价值的数据资产化之后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法秀出来。

二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现有平台可能没动力去做这样的转型。对于大平台来说肯定是如此,现在他们赚着垄断市场的钱,转型对他们没好处。

如何破解难点

上面的两大难点那么有什么破局之法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是有的。

对于第一点基础设施问题,存在着一个矛盾点,就是加密资产(尤其是NFT)持有人不多,高价值资产少,那么平台自然没动力去接入展示,那么NFT的展示价值和社交属性始终没法发挥,又反过来限制了发展。这个困局的打破,我想可能只有一种路径,那就是通过一些途径把越来越多的人拉进币圈,比如说通过最近火热的土狗和各种盘子,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币圈后就有会接触各种FT和NFT资产,积累到够多的人数,展示资产的需求变强时,便有可能推动大平台接入。但是说到这里我有个很想吐槽的点,那就是这个责任其实应该由业内龙头们去承担推动的,然而实际情况是不仅没有在Web2中推动,甚至在币圈内都没能做好,搞那么多所谓的链上声誉NFT 行为数据NFT等等,结果到现在KOL们还是在靠截图来分享自己的投资成绩,培养出了很多“永赚博主”。自己圈内这点场景都没搞定,更别说推出去了。

那么第二点平台转型的难题呢,我想可能的切入点在于一些中型平台或者垂直领域的平台,这类平台有一定的规模的内容和用户,而且可能质量还不错,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中就处于天然劣势,难以盈利。在这种压力下,这些平台可能会考虑转型,来尝试一种新的平台模式和盈利模式。

总结

基于去中心化存储和去中心化的账户体系,创作者可将数字内容与平台脱离独立存在,以此摆脱内容平台对内容垄断的现状,平台“退化”为一个给内容提供增值服务的场所,并依托数据资产化创造新的盈利模式,而平台的数据资产又为新的Crypto Native模式提供了素材。当然这一这套体系本身还不完善,所依赖的部分技术仍需时间验证,以此产生的服务型平台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最关键的是,这需要圈内那些沉迷于造概念圈钱的龙头们努力去推广,对于更多的圈内小势力来说,能做个好赌场来扩圈,也是为这一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Subscribe to YUUU(🚀,🚀)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