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培才分享

第一个思维框架:正向现金流

  • 入圈契机(也曾焦虑过)、想走投资这条路。
  • 大量阅读发现了第一个思维框架——穷爸爸富爸爸“正向现金流”的概念要找的一个够强劲的资产,能够匹配一个长期负债。
  • eg. 银行贷款,买了房子30万,银行给了30年贷款,每年还一万。每年出租,每月收1-2k租金。每年收完租金后,一万给银行,几千留给自己。30年后 多了一个“免费”的房子,还有了现金流。
  • 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资产并不容易。eg. 中国房子租售比很差,租金可能连还本金的利息都还不了。所以这个框架概念虽好,但很难找到这样的资产。只有在新兴领域(够早期,够稀有)才有可能找到。
  • 步骤拆分:1. 找到这样有强劲现金流的资产;2要能匹配对应的负债 (但普通人很难拿到贷款。途径很少——朋友借钱,银行贷款)
  • Peicai 当时选择了信用卡(只是信用卡空间有限,最多两年分期贷款,最多做到20-30万人民币)作为负债端。那么资产方面就需要找 最多2年回本且现金流强的标的。最早是交易豆丁网账号(11-13年),当时全国豆丁网的人不多,觉得足够被低估——新。后来13年碰到btc矿机,比豆丁网账号更符合(回本周期更短——btc当时大涨,回本周期在3个月;交易起来也更简单——豆丁网账号是虚拟的,矿机至少是实体)
  • 新兴行业
  • 正向现金流
  • 现金流需要稳定
  • 现金流匹配负债后能够增加
  • 框架本身和框架的使用条件都很重要。不能盲目套用。比如现在,矿机和豆丁网账号就不一定适合
  • Defi是否符合这一框架?不是特别合适。首先一池(一般指稳定币的挖矿)虽然资产本身波动不大,但无风险年化利润通常只有10-12个点;其次二池也有很高概率不符合:1,组成lp的两个币都不是稳定币 usdt/usdc——要有高收益率是要面临无常损失的。需要考虑如何对冲无常损失,要有一些精巧设计/对项目有足够了解;2. lp中有一个项目代币。如果项目足够好,价格稳定甚至能上涨才能有高回报率。但问题是 和btc挖矿很像,你如何去真实评价现金流(很多都只是预估),(房租就比较容易判断现金流的稳定性,年初 vs 年底)Defi因为现金流很大,所以收益波动很大,预估500%,实际100%都有可能。所以需要有底层框架来判断正向现金流是否稳定——静态回报能稳定保持多少年,能否真实覆盖你的负债)要避免旁氏的现金流。

第二个思维框架:卖水(赚到币圈第一桶金)

  • 大家都去淘金,你去卖铲子。
  • 13年碰到瓶颈。当时矿机3-4月回本,现金流很好。但没有足够的负债来匹配。因为当时找不到大额负债来匹配模型。
  • 另一个机会出现——发现矿机有更新换代。14年年头中国出最新一代的矿机 (1台3万rmb,跑得还挺好 很稳定);海外很多人在问(bitcoin talk.org, 最早的btc论坛)厂商sales就2个人,无法面target零售客户。于是是把中国矿机倒卖到海外,加价10%。因为竞争少,速度一点,卖家给好评。

第三个思维框架:范式转移

  • 2017 btc从2k涨到3-4万rmb,年底12-13万人民币。2k涨到4k就买了一半,涨到8k就卖光了。结果一骑绝尘,直接涨到8万了。辛苦做的那些生意远不如囤币...引出第三个思维框架——范式转移
  • etc. 大航海时代——更好的满足了贸易需求。本质上是整个世界的贸易结构是从陆路转到海路。新加坡。
  • etc. 汽车革命
  • BTC 是这次范式转移到价值捕获。
  • 范式转移一般是和创新相关、和人类进步相关。需要了解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变化。
  • 用更好的方式(更优的解决方案)满足了古老的需求(贸易需求etc 人类文明的进化都是建立在协作上,价值交换。个人需求被满足、社会财富是增加)
  • 思考为什么?为什么涨这么多倍?
  • btc-也是满足了很古老的需求——对财富的保护是人类进化非常底层的需求...驱动力:1.养老(现在赚钱存钱老了用),2创业需求(先头大的一笔钱,慢慢有持续产出eg建工厂,慢慢产出),3财富传承。 以前的满足方式:1. 房子,收藏品,2. 钱(存款deposite)本身...因此,btc的出现就是一个范式转移,解决了诸多现有方式的弊病:目前的钱有严重的通胀。价值交换——黄金的转移和检验很麻烦。
  • 币圈很多新项目估值都过高,泡沫大(流通盘小)。反而btc和eth(流通市值大)泡沫小

第四个思维框架:Meme、旁氏结构和耗散结构

  • 和识别范式转移有一点关联。如何识别范式转移?有很多子逻辑。
  • 虚拟现实AR 是否是范式转移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一个AR出来?
  • 旁氏结构:你给我本金,我承诺更高的利息,但这个利息是来自后面人的本金。他本质上是一个封闭系统,而且是不创造价值的系统、甚至是在流失价值的,(操盘手和早起参与者都还是在抽走钱的)因此这个结构一定是会坍塌的。
  • 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 “开放系统”
  • eg 以太坊

Lessons learnt:

  • 多读书!!王川的文章。底层的思维方式。
  • 经历的都是一个个碎片,要不断的从这些碎片中拼凑出新的思维框架。不断调整、不断迭代
  • 模式/框架 是对复杂现实的简化。肯定无法去穷举信息。(这还只是加密赛道,更不要说人类经济)。所有思维框架都是不完备的,甚至有可能建立起的思维框架都是错的。要及时根据现实情况来不断调整、不断迭代。(牛顿这么牛的三大定律都是有试用范围的)
  • PeiCai 之前分享的思维框架1-4 实则是调整的过程,反应的是底层的不断适应、调整、迭代。
  • 一定要尊重现实,被打脸了就要调整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去适应这个世界。(框架中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是对现实的不精确模拟)
  • 最后附一些值得深思的概念:

1. 系统的分类:

a孤立系统:与环境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b封闭系统:与环境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

c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也有物质交换

因为自然界中,真正的孤立系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将孤立系统与封闭系统两个概念混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孤立系统都会因为热量的散失,而与环境达到热平衡而失去做功能的能力。物理学将散失的热量称为“熵”,这样,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可表述为:一个孤立系统最终都将达到一个最大熵的热平衡状态。(宇宙热死)

3. 研究发现对于复杂系统物质来讲,虽然也存在热的散失,但系统并未走向与环境达到热平衡的状态,相反,复杂系统可以处在远离热平衡的状态不变。

4. 研究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复杂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除了向环境排出物质及耗散能量之外,还能不断地从外环境得到物质和能量的补充。

5. 负熵:物理学将从环境得到的物质和能量称为“负熵”。因此,物理学给生命下的定义是:生命以负熵为生。

6. 这样得出耗散结构理论的第一条内容:

开放系统:系统要想保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不断从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补充。

7. 以第一条内容为基础,得出第二条内容:

远离平衡态:复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在远离平衡态时才能维持。当系统接近平衡态时,功能状态逐渐降低,达到平衡态时系统彻底死亡。

8. 耗散结构理论的第三条内容:

耗散结构中有正反馈存在。耗散结构的系统,要想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存在,必须允许系统内子系统之间有正反馈相互作用存在。正是这些正反馈的存在,才引起系统内各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通过涨落形成稳定的结构。

9. 耗散结构为系统发生质变、飞跃,即一系统向另一系统转化,新系统、新结构的产生打下基础:子系统不断接收外来的物质和能量后,不断加强的正反馈运动,最终会突破系统调节中枢的负反馈控制,这时,这些子系统会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这时原系统也就转化成新的系统,新结构也就诞生了。

Subscribe to RJ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