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和解构

那种说不出来的奇怪感受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也并非经历的事情不顺利,只是好像它们都被平白敞在白日下,有心收拾,却仿佛是追在什么人后面,前脚刚捡起面前的一桩,后脚又见那小祖宗大喇喇撂下一件。

所以当听到刘老师点评到段子结构和关系的时候,我一下子从那种不得劲的状态里抽离了出来。我是概括和领悟能力都差点意思的笨学生,站在谜面下头左顾右盼,口舌白费几遭,也只是隔靴搔痒;猛然听到老师在上头把重点单独拎出来说,结构和关系,正中下怀,好不痛快!

继而想到,不痛快的原因可能是在过一种松散的非常不”结构”的生活。思来想去,这种生活实在难以形容,倒是过着这种生活的人还有一两句值得讲一讲。

脱口秀大概最不喜欢我这样的观众,笑起来没声响,表情也不够开怀——太中庸的笑在舞台现场渲染不出气氛。可倘若目光放宽些,我这样的人又比较安全,因为笑得很大声的人往往骂得也最大声。笑得中庸的人作为“夹心层”,虽然好说话,当然也还是有点小脾气。可是“夹心层”当久了,那点脾气早就不成气候,且又深知自己几斤几两,本领样貌都平平无奇,于是摆摆手,还是决意不说,不说也罢!

“夹心层”一词算是我得意的“发明”,私以为其生动程度不亚于“钉子户”“月光族”。夹心层的背后是结构,这又要说回刘老师的课题。

结构具有令人着迷的特质,结构性问题却是最根深蒂固,惹人头疼的问题。而夹心层听上去就黏糊糊的,好像把上下两面拢在了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倒仿佛是个必不可少的结构组成。但夹心层在中间被夹得久了,难免觉得不甘心,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满意归不满意,拍疼了脑袋也还是没想出破局的办法。

我吃奥利奥最不爱吃中间的夹心,上下都好,需得把中间那层刮掉。如此看来,自己都不待见自己,想来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依我这热心肠来看,要想发现结构性问题,大体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是跳脱到结构外,第二种是在结构内部解构。前者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一些本身在顶层的人因为站在上面,就以为自己已经跳脱;后者难能可贵,因为解构除了需要深谙纹理脉络,根源和技巧之外,更需要有决心和勇气。

我喜欢结构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总带给我关于规整、稳固的联想。我喜欢对称,喜欢呼应,比起很多弯弯绕绕、天花乱坠,前后文,有交代,对我来说是很可贵的事情。

我也理解很多人不喜欢结构的原因,甚至我也有那些嫌弃它太坚硬、太冷漠的时刻。在结构的世界里,遇见一只会说话的猪,然后这头猪回头说了一句什么,此等浪漫,只能在痴人脑中回味,于作家笔下揣摩。我印象里,上一个有幸碰见这种好事的人还是王小波。

Subscribe to okk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