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监控资本主义遭遇Web3.0(上)
January 24th, 2022

 

今天东西方人们在疯狂谈论 Web3.0,往往是将其视为对抗“监控资本主义”的“镰刀锤子”,尤其是一群“加密黑帮”在美国国会率先打响了第一枪。

 

 

监控资本主义(surveillance capitalism),由祖博夫(Shaoshana Zuboff)率先提出,向世人展露了一种在大数据互联网商业环境中滋生出的新型资本主义——社交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搜索与广告技术等当代互联网核心支撑模式专注于如何最大限度获取人类行为,并试图去预测行为,甚至控制人类行为,即经济运作过程中的财富与价值不再来自传统的商品服务交换,也不再来自劳工被剥削的生产劳动剩余价值,而是一种全新的以人类行为本身为“原料”的新资本主义,称之为“行为未来市场”。全球几十亿人的全天候行为被数字化,然后被迫参与到商品交换市场,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已经被转化成“大他者”(big others),如科技巨头们,或者称之为科技财阀,他们可以未经用户许可和感知擅自建立模型,制造收益,据为己有,还会不顾责任,诱导用户,肆意消费。建立在科技范式之上的市场控制者却超脱于现实法律的约束和边界,因为他们归咎于这一切都是算法,或者更好的体验,或者时代发展的必然。

 

不禁让人想起了几年前(那个时候整个互联网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人们似乎也还在为此高歌)李彦宏曾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哪怕时至今日,国家层面不断呼吁和监管,似乎依然有绝大多数的用户并不在意自己的数据价值,因为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还能继续使用到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愿意为了能够整晚刷抖音而去贡献自己的搜索和观看隐私,相比于字节跳动拿来商业变现,甚至直接“强制”诱导他去抖音商城消费,他似乎更关心自己晚上的生活是否还有这种手指滑来滑去的娱乐性和满足感。为何称之为“资本主义”,正是因为他们可以为了极度夸张的利润率让广大群众别无选择,只能服从,甚至去诱导观念,隐藏事实,进行隐匿性的剥削,使之心甘情愿的服从,所以本质上,人们尚未进入到思想启蒙运动阶段,一切都被“秩序”圈养了起来。在马克思《资本论》的注脚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 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 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 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约·登宁《工联和罢工》)”于是出现了剑桥分析公司从 Facebook 获取了约五千万用户的私人信息,将其用于政治竞选活动,其中包括特朗普赢下的 2016 年美国大选,以及在此期间出现的披萨门(pizzagate)事件。

 

 

在监控资本主义范式中,剩余价值已经转变为更为隐匿、利润率更为可怕的“行为剩余”(behavioral surplus),资本家也不再抛头露面,而是以算法或者所谓的“机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代表他们的意志实施操纵,将这些行为“资料”制造为“预测产品”,放到新市场进行交易。更可怕的是,原本“资本家”只是去获取既存的行为数据,但正如为了 300% 利润可以践踏法律、敢犯任何罪行,他们实施了一场更大的阴谋,发现如欲取得预测能力最强的行为数据,就必须介入现况,刺激、哄骗、调整并聚集民众的行为。例如我们可以从一种很小的状况感知到这一切,对于个体,每天手指滑来滑去,但并不知道个体其实已经成为了“看不见的”平台正在实施编程的一部分,个体的兴奋感并非来自个体内心深处的三观和思想,而是平台或者“监控者”在让个体产生极端情绪,当个体发现“周围”都是和自己观点形似的人,他们便会开始变得排斥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一些言论(比如,相信地球是平的),变得不懂得深入思考,甚至会丧失理智,变得极端、偏激,小到女权,大到政治,而这一切在今天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严峻。这,已经是一种超级武器了,当年美军认为钱老“一人抵五师”,那今天的监控资本主义已经完全凌驾于法律和国家机器之上,不禁让人想起了韩国财阀。正如一位曾在推特工作的高级副总工程师所说的“我在那里任职的时候,一直觉得,总体上这是积极的力量,我现在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这样想了。”

 

《社交陷阱》这部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不为某件产品付钱,那你就是他们所卖掉的产品。然而,《监视资本主义时代》一书的作者肖珊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则把大型技术平台比作大象偷猎者,普通公民的个人数据则是象牙——“你不是产品,是被丢弃的尸体”。更可悲的其实是,已被唤醒的和未被唤醒的民众依然不得不习惯这种“监控”,使自己麻木,不必大惊小怪,以犬儒主义思维来合理化这种现象,一个小个体有什么隐私,于是资本主义越发践踏尊严。如果将这一切具像化,人类互联网科技的 20 年其实是一场恐怖片。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科技史上的一大重要事实,就是所谓的现代科技发展,其实一直是由经济需求所主导,目标是为了获取利润。”所以,科技虽然在发展,但商业的本质未曾改变,商业凌驾于了科技之上,资本主义也未曾变得更好。今天人们正在启蒙自己的思想,一场运动在所难免。

 

从“监控资本主义”的提出到法律监管的紧急介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五年来,GDPR 也提出了,国家级罚款也出现了很多次,各种督促改革,还权于民,但似乎像打游击一样,此起彼伏。于是有一群更具前瞻性的人意识到,要真正改变“监控资本主义”,绝对不是在其上面修修补补,而是彻底“革命”,先摧毁或者动摇其所植附的根基——互联网,起码给予人类更多新的选择。并建立新的技术范式,在其上实施新的主义,播撒种子,让所有人获得觉醒(这个过程就不必过多隐喻了,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今天我们的重点是去传播这种早期思潮,让更多人意识到可以对抗监控资本主义的新主义思想,至于最后能否建立“新国度”,实践过程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Web3.0 的核心理论只有一个——去中心化。在这个基本思想的指引下,所有可以为此服务的技术都被归为 Web3.0 范畴,目前最为明确的便是区块链技术。以此为核心理论的原因在于,只有建立新一代的去中心化网络和新的商业构建范式,才能从根本上脱离互联网的控制。人们谈元宇宙,其实不仅仅是被 3D 的华丽所吸引,而是看到了在这样一个空间里,一切都通了,人们变得更加自由,像在现实生活一样,去除了很多边界。所以按照这种脉络去深挖,元宇宙最吸引的地方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世界。正如资深加密人 Ki Chong Tran 撰文写道:“在 Web 3 下,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没有任何实体可以控制它,建立在其上的去中心化应用(简称 dapps)也是开放的。去中心化 web 的开放性也意味着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控制数据或者限制访问。任何人都能在不经过中心化公司允许的情况下构建和连接不同的 dapps。”

 

Web3.0 希望为行为数据、创作内容、身份账户、数字资产创造一个公共的开放空间或者平台,不论存在多少独立发展的应用服务程序,它们将不会再拥有用户的一切资源(用户也不会再被迫去选择它们来留存资源)。在提供服务时,应用层都需要接入到这样一种专属于用户的公共空间里,并在征得用户同意的基础上,获取相关生产资料和数据,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但最终也不能留存用户数据和资产,做到公开透明。应用程序之间在没有了数据和用户壁垒后,会自然地相互开放,互通有无,这便是 Web3.0 的一种终极构想或者博弈设计。当消除了中心化商业平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价值也都会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分散给所有用户,让真正的建设者们享受到生态系统发展的红利。

 

加密行业对 Web3.0 的建设更为具体一些。其实基于 Web3.0 对去中心化的核心诉求,以太坊等公有区块链上的基于智能合约的应用都可以称得上 Web3.0 产物。但鉴于大多都是未获得商业成功和市场规模验证的尝试,尚不足以代表 Web3.0。直到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和非同质化资产 NFT 的兴起和壮大,让真正可以实现去中心化运转的产品照进现实,在区块链之上完全按照金融和数学理论建立起了一个数千亿美元量级的新型虚拟经济体,借助 NFT 让更大规模的用户意识到了在传统互联网之外还有一个新的网络空间供自己发挥艺术才能、开展商业活动,并将权力还归于所有用户,也极大保障了所有用户的隐私、数据、资产等权益。例如,用户可以在 Uniswap 协议上享受到完全去中心化的资产交易服务,自主掌控账户,自主托管资产,不存在平台挪用用户资产的问题,当你想交易的时候,随时将自己的钱包连接到 Uniswap 协议中,完成即刻的交易体验;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波动性资产交换为一种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它不会被任何中心机构以各种缘由没收、冻结和转移,是真正属于用户自己的有价值支撑的虚拟资产,代表了人类对自主权利的最高掌控。

 

觉醒的人们对抗监控资本主义,他们需要一种理论指导,需要一种组织,需要一面旗帜,更需要一场运动。今天 Web3.0 的提出也并非终局,甚至还未完成理论系统化,现在深入谈论 Web3.0 的任何技术细节和商业模式都是苍白的,但它的意义便在于“星星之火”,一个新旧交替的开端。

 

 

 

 

作者:刘秋杉,《元宇宙:通往无限游戏之路》作者,Bytom 首席研究员

 

Subscribe to Qiushan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Qiushan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