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眼中的人生阶段

偶尔听释果宁大师说禅,谈世人身心每七年变化一个阶段,有所感悟。

简言之,0至7岁:刚降世小孩,从道中来,与万物融为一体,做什么都全情投入,忘记所有,最是活在当下,最有禅意。故让小孩正面感受世界美好的一面,对其心态健康很重要。7至14岁:对世界好奇也好问。喜欢与同性结伴玩乐,若相反,个性会有偏差。14至21岁:是重视知识的年龄段。佛家认为,14岁前应自己去领悟世界,才让心灵更发达,14岁后吸收知识才有效。孔子亦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阶段对异性感兴趣属正常,故不必压抑,长辈应引导正确观念。

21至28岁:生命能量很强,是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年龄段。所以,去闯、拼搏、受挫折才能成长。但切戒浮躁,只要忠诚、踏实、认真、快乐地工作,便一定幸福。

28至35岁:齐家求稳之年。大师说,这时不应再被欲望牵着跑,而是安定下来。所以欲望应升华为责任,对家庭、事业的负责。

35至42岁:人生至此,应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责任感升华为信念,并开始喜欢传统文化,寻找到自己的根源。难怪身边这样年龄的朋友对古玩、字画、文学、艺术等开始感兴趣了。

42至49岁:踏入下半生了,乃人生很重要的阶段。也许对生死产生困惑,佛家认为此时人们会莫名奇妙地关注宗教、性灵的东西。因而,必须要有使命感和信仰,才可战胜和超越对死亡的恐惧,人生才有激情和活力。不然,很可能从此茫然颓废。

49至56岁:应多留时间给自己去寻找心灵家园。

56至63岁:大师认为这个阶段要彻底放下世俗的羁绊,如地位、财富、儿女,放下才能自在。

63至70岁:回复童心,不受外在世界困扰了。

70岁以后,要重新孕育自己,即是禅者眼中的“孕育圣胎”,在人间留下一个皮囊,但会孕育出新的自我。

看来,外在世界变幻无常,自身变化则有其规律,简单且自然而然。但世人把握自己比把握外在环境更难,如王阳明的格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生有几个七年?要活得精彩,还在于自己。  

Subscribe t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