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ZZ,区块链领域最早的运营之一,市值管理。略懂一点交易和投资,平时主要和项目方打交道,帮项目方解决运营问题,帮他们的代币画画线。
这是本人推特,以后将会持续输出内容。欢迎关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将随机更新CRYPTO密卷这个栏目。它将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运营篇:
社群构成与活跃性
项目方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运营
区块链运营底层逻辑
一场SPACE:社群的演变与死局
一场线下分享会加上一场可能面向项目方的运营活动。
交易篇:
币圈交易误区分析
形态学入门与分形
优雅的仓位管理艺术
知彼知己,市值管理
若干场腾讯会议:大盘实时解析
一场可能的线下付费教学
还有一些碎碎念篇,想到哪写到哪。 最后,我应该还会出一个线下分享:币圈的MEME模因学应用
这些够我写一阵子了。我是一个随性的人,平时工作忙,身体还不好,所以就不做什么行文修辞,写的不那么正式。有写的不清楚的地方,我们多开SPACE交流。
闲话少说,我们开始吧。ZZ,Henshin!
社群构成与活跃性 本篇适用于:项目方,运营,社群主,KOL。
之所以从社群开始讲,是因为社群是币圈的最小组织结构。
如何判断社群质量的高低:
一个好的社群主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社群本身的定位:
1, 目标性:群员打开这个群时,明确的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2, 黏着性:群员是否因为某些原因,每天都在使用这个社群
3, 传播性:群员是否主动邀请更多自己的朋友进社群
另一方面是群员在社群中的行为:
1, 群员互识多:成员在社群之中能结识多少朋友?这个指标代表了紧密度。一个成员在社交圈内部的好友越多,说明成员在社交圈中的地位越重要,质量也越高,不一定成为KOL但非常重要。
2, 群员互信搞:成员是否信任其他人?这代表信任度。信任成本最低是促成社群高转化的基础。因此经常会发生一个散户买某币赚钱后推荐其他成员买这种币的情况
3, 群员互动强:互动次数和互动频次代表着时间货币。衡量一个社群是否具备价值的一个核心指标是看社群消耗用户的时长有多少。用户停留时间越长,表明社群对用户的影响越大
任何社群都可以分解成两部分:普通群员和KOL。
他们在社群中的正常分配如图所示。
在讲KOL之前,我们需要先解析一下群员的行为。无论KOL还是普通群友,行为一定符合以下六种:
1,提问。(怎么买BCH?)
2,共鸣。(好巧啊,你也买了BCH啊?)
3,共识。(大家都觉得BCH的CRC20是优秀的。)
4,炫耀。(昨天买了CRC20的龙头CASH,涨了3倍!)
5,分享。(最新消息,BCH通过了美国证监会的认证。)
6,人脉。(哇,这个群里居然有BCH的创始人!)
仔细观察不同用户的行为,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运作社群。
举例:某群员喜欢晒合约单,对此群员的行为是炫耀行为。最正确的做法是于其发生共鸣,告知他自己也拥有相同币种的合约单,并对其进行夸耀。
任何社群都存在驱动力,只是币圈社群的驱动力较为单一。无论任何地方的任何社群,驱动力一定符合以下六种:
1,地域驱动:传统:“上海老乡会”“福建人的一百种烹饪方法” 币圈:“台湾BCH交流会”
2,事件驱动:传统:“蔡徐坤打胎吃瓜群” 币圈:“CASH利好讨论组”
3,利益驱动:传统:“拼多多砍单互助群” 币圈:没错,你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
4,关系驱动:传统:“相亲相爱一家人”“23届同学会” 币圈:“围观CASH大佬群”
5,兴趣驱动:传统:“我们二次元太棒啦”“LOL开黑群” 币圈:“BCH技术学习群”
6,荣誉驱动:传统:“争当学习小能手” 币圈:“BCH建设标兵群”
所以正确的社群运作方式是,首先确定你的社群目标,然后确定所能使用的驱动力,再结合群友行为,进行针对性的运作。 举例:我需要建立一个喊单群,这是利益驱动。所以我需要在群里多发我的收益图,让群员对我的盈利能力产生共识。在这基础上,提高群员的分享行为,加大社群活跃度。
在讲KOL之前,我们先要对刚刚说的一句话做一个小修正: “任何社群都可以分解成两部分:普通群员和KOL。”实际上这句话是错误的,社群可以只存在KOL,而不需要普通群员。 我称其为:社群的极化骨架。
先看极繁的情况: REDDIT,腾讯领投的海外版“贴吧”。其中有一个著名的讨论组——Changemyview。他拥有五大条若干小条,共计7722字的规则。例如:发帖人必须阐述持有这个观点的理由而非观点本身且不低于500字不得自我标榜和攻击某些群体。发帖人必须对回帖人在3小时内回复。回帖人必须提出质疑观点且不能带情绪,不许有冷嘲热讽的语句。专门的禁用词语表。当发帖人观点改变,觉得被说服时,要把奖章标志给予此回帖者。 这个群组以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和火爆的人气在REDDIT里独一档。
再看极简的情况: 某知名互联网KOL的好笑群群规:1.群员只许发笑话(图片,视频等任意形式)2,群员只许对其他群员发出的笑话回复任意数量的“哈哈”。3,违背以上两者的踢出群。 搞笑群拥有30多个500人群,并一直长盛不衰,非常成功。
任何一个社群,在满足目标性、传播性、粘着性的基础上,都应该有符合社群大小和比例的KOL与普通用户。 但实际上,社群是可以没有普通用户的。这完全是由KOL的特性决定的。
而KOL的核心特质之一是:人们对于社交酬赏以及同伴认同的渴望要远远大于对经济利益的期待。 在区块链社群中,几乎所有KOL都是因为经济利益而来,但只有变成社交酬赏的KOL才能留在社群中,给社群带来长远的价值。这些社交酬赏的KOL,也就是之前金字塔图中的“顶级KOL”。
那么是只有顶级KOL有这个特质吗?实际上不是的。 在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百度推出过“百度知道”这个产品,但很快就被“知乎”给彻底取代。知乎虽然也是个国外软件的本土模仿版,但比起百度知道,他实际上只有一点差异:提问的人在百度知道可以给回答的人“金币”,而知乎没有。 乍一听你会觉得讶异:明明回答的最好的人可以有钱拿,为什么反而是什么都不给的知乎,从产品角度超越了百度知道呢? 因为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在使用钱,生活中有太多金钱的酬赏了。社交酬赏的稀缺性远大于利益酬赏。
我们前文提过,币圈的社群几乎都是利益驱动,但人性本身是更偏好于社交酬赏的。所以结合上面所述的点,你可以轻易的发现币圈的最顶级KOL和普通KOL的区别——是社交酬赏占主要,还是利益酬赏占主要。
熟练的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项目方挖掘KOL,帮助运营缔造社群,构建社群合作,帮助散户寻找那些众多“KOL”里真正闪耀的明星!
让我们暂停一下,立刻把这些东西投入到实战中去。 假设你是一个项目的社群运营,在项目开盘之前,你应该怎么去构建一个项目方的社群呢?
首先,你需要充分理解和剖析你自己项目最容易吸引人的点,将所有的运营物料准备好,流量收口到社群。 其次,在建设社群前,想清楚这个社群的目的,并针对性的设计好群规。准备好可能的活动。 再仔细观察群里的每一个群员,思考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明晰群友的行为属于哪一种。 再寻找其中的KOL,不断的引导群里话题,加深和KOL的关系,通过各种活动与KOL和群员产生不同层次的互动,让KOL自主领导群员,稳定住一个群。 不同情况会产生不同的细节,但大致框架基本如此。
如果你是币圈的KOL,想组织一个自己的群,我也建议你对照上述的几点,至少试着在纸上想明白,我建立这个群是为什么,群员会有什么行为,我要如何驱动,我要为此针对性的准备哪些规则。比如筹建一个DAO组织,来挖掘市场中的潜力币。我相信肯定很多人在DAO的概念出现的时候都想过这个做法,但做好的寥寥无几,很多DAO组织失败的原因就是无法凝聚强力的KOL或者给群员提供牢固的长期酬赏,在建社初期就埋下了隐患。
如果你是运营总监,你需要考虑的更多,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运营框架”,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聊。
对于项目方而言,很快就会遇见另一个社群的难题:找不到KOL,KOL数量不够。于是乎,另一个课题产生了: 如何缔造一个币圈的KOL呢?
我相信各位VC和项目方对这个问题可谓是煞费苦心。实际上顶级的KOL绝对是可遇不可求,币圈的顶级KOL一般都对市场的多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凝聚,与此类KOL多以建立友谊后的合作为主。 有不少VC和项目方会首先发掘有KOL潜力的人,比如懂二级市场交易的交易员,或者相貌优秀的美女新人,进行一场针对性的炒作,来达到树立一个完全为自己所用的KOL的目的。
实际上,社群中大量需要的普通KOL,是可以被使用一定手段教育出来的。对KOL进行逆向解构后,项目方社群中的KOL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形象设定:你的KOL是什么经历,都买过哪些币,有何过人之处
项目了解:你的KOL对币圈主流币了解多少?又是否知道项目的发展关键节点?
沟通话术:你的KOL对普通用户的心理把握是否精准,又能否在鱼龙混杂的区块链社群里心明眼亮,还吸引群员?
看盘技巧:你的KOL对二级市场交易的知识了解多少?能否在下跌时克制住社群恐慌?
生产内容:你的KOL能生产哪些让社群普通用户沉迷的内容?
一个优质的社群运营一般也要是个优质的KOL。只会在各个群搞关系,通过信息差来维持社群,而不能自主生产高质量内容的社群运营,必然会遇见问题。我为某项目提供社群运营服务时,整个项目方主社群有9个主要的KOL,其中有四个是我的小号,一个是我的同事。
币圈的普通用户读到这里可能要问:那缔造一个自由的KOL,比如推特的KOL呢? 我的答案是:比起缔造项目方的KOL,缔造一个社交媒体上的KOL,更加简单。60%的人都是具有成为普通KOL潜质的,只是缺少合适的方法,以及对自己的一点信心。
如果你是一个币圈的普通用户,我建议你在读完我的文章后,最该干的两件事是:
1,重新审视一下你关注的KOL列表,做一次减法,保留那些具有社交酬赏,真正能输出价值的顶级KOL。 2,想想你是否要做KOL。我不建议每个人都去社交媒体上天天运作,的确是有人天生就是不适合的。但你必须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你一次对照反思自己,确定自己在币圈长处和不足的好机会。
社群就是买盘。社群的稳定和壮大是项目方的基本功。
不同的项目方就是不同的土壤,KOL就是那个为土壤播种和耕耘的人。在寻找合适的KOL合作的同时,缔造属于自己的KOL,是项目方不该忽视的一环。
为了兼顾各方人群,后面写的有点乱,已经快五千字了,再长就没人看了。本文其实还配备了更多的实际案例的,那些主要对项目方有用,觉得受众有点窄了,这只是第一章,又不是在写书,斟酌后还是删了。
2017年的时候,互联网运营领域开始有成熟的运营方法论出现,知识付费热潮兴起,并伴随着各种社群工具的出现。币圈的社群当时主要以各种项目方官方社群为主,各路KOL的社群为辅。流量大量聚集在项目方社群中,为了吆喝自己的代币,真正意义上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币圈运营从这里诞生了。当时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做,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都本能的意识到社群是最重要的战场,一时间,微信群,QQ群,知识星球,专门的APP,KOL社区等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在回首,币圈社群的主要形式,已经走过了好几个版本。我们将会在SPACE里分享这一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下一篇,我们将会针对项目方,来解析一下项目方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运营。如果您是项目方,有任何运营问题,可以推特私信我,我们将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为大家复盘项目方遇见的各种运营问题的解法。
这篇是我19年在车库咖啡和北京世茂做的演讲的文字版本,总结了17-18年社群运营的经验。顺便吐槽一下,北京世茂线下演讲的时候,一共只有30个座位,结果来了很多项目方。火币交易所没和我们打招呼,带了十多个运营,导致现场严重拥挤。当年查的又严,我差点被警察叔叔带去做笔录,现在想来,也算一件趣事。